观后感

观《上学路上》有感

时间:08月07日 网络精选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必备】观《上学路上》有感8篇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暂时放慢脚步,一起走进电影《上学路上》的世界。这不仅仅是一部影片,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孩子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与不懈追求。通过阅读几篇关于观《上学路上》有感的文章,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电影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并从中汲取力量。无论是对于教育的理解还是人生的感悟,《上学路上》都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启发。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从每一篇观后感中寻找那份久违的感动与思考吧!

观《上学路上》有感 篇1

  在星期二的下午,我们学校五年级组和六年级组一起到菊城电影院去看电影——《上学路上》。这一部电影使身受感动,受益非浅。

  这一部电影主要讲了:在一个贫穷的山区里,有一个女孩,她叫王燕。她还没有上五年级。暑假到了,老师说下学期要交二十四块八毛的学杂费,但她的家里贫穷,没有那么多钱。王燕为了能够继续上学,她偷偷地把家里的十个鸡蛋全都卖了,但不幸被别人踩碎了。她没有哭,她勇敢地向别人论理,应有了两块五毛的权利。这时,她想起老师的笔快用完了,于是,王燕就用了一块七毛的钱买了这一支笔送给了老师。老师被王燕的行动所感动了,就用了五块钱买下了这支笔……

  看了这一部电影,我感到王燕的家庭那么贫穷,她却没有忘记老师对她的教育之恩,使我感到惭愧。因为我们生活在富裕的社会中,我们也没有好好感谢老师。虽然二十四块八毛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小的数目,但对王燕来说却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这一个数也决定了王燕的前途。在日常生活中,我和王燕就大有分别,我生活在幸福的生活中,而王燕呢?却在一个贫穷的山区里努力地为自己挣钱。可自己呢?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在生活中不注意节俭,过着大小姐的生活,有的没有用完的本子就扔了;觉得不好用的笔又扔了;觉得不好吃的食物也扔了;不好穿的衣服也扔了。有些不满足就发脾气,什么也让家人迁就……

  看了这一部电影后,王燕的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我知道了以后、现在都要节俭用钱,不要乱花钱,不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要学习王燕这种优良的品质,要珍惜眼前。

观《上学路上》有感 篇2

  “我赚到钱了!”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我的眼前又浮现了一个小女孩在黄土地上边跑边挥着手中捏得皱巴巴的二十四元八角的学杂费,为理想实现而激动地奔跑着……路的尽头是她魂牵梦绕的“上学路”。这是我今天看的电影——《上学路上》中一个令人难忘的镜头。

  这部影片介绍了主人公王燕因为家境贫寒,面临着辍学的危险,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赚到了浸透了汗水的二十四元八角的学杂费。二十四元八角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小数目,对她来说却是一笔巨款。你看,为了赚到去摘枸杞的十元车费,她偷卖鸡蛋、卖笔、卖羊……每“笔”买卖所得的一分一毫都是浸透汗水。是什么让她这么执着,这么锲而不舍呢?是心中的理想——上学!因为她想上学,不想像“三花姐”那样屈从命运的安排,早早结婚,她苦苦地与命运抗争,在求学路上努力拼搏,为理想执着地奋斗着,她终于成功了!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第一颗原子弹时的情景,当时众多科学家在邓稼先的带领下,废寝忘食地工作,由于工作需要,他们长年离开家人,坚守岗位,甚至亲人生病也没办法探望。由于在荒凉的戈壁中工作,一个个晕倒在沙漠中,但仍然操纵着机器工作。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如此执着呢?是心中的理想,这理想便是为了祖国的殊荣,为了给中国人争一口气,为了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的科技实力,他们在技术落后,只有手摇计算机,且在外国人的冷嘲热讽中,研制并发射了让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的“争气导弹”。

  是呀,如果心中没有理想,科学工作者何来的动力废寝忘食地工作呢?如果心中没有理想,科学工作者们又怎能忍受与亲人长期分离的思念之苦?让我们再来看看吧,那些胸无大志,没有理想,没有奋斗目标的人会怎样?我有一个邻居,一个聪明的女孩子。她父母从小就为她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环境,教育她要树立远大的理想,鼓励她以考上清华北大学校为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奋斗,可她当时却想,自己现在才是小学,要想那么多干啥?现在能快乐就快乐,能轻松就轻松。就这样她一年又一年得过且过糊糊涂涂地过来了。今年她考大学,不要说什么清华北大,就连三线B也入不了围,她落榜了!她终于后悔了,后悔当时没有听父母的话,可一切都晚了…… 究其原因,是她缺少主人公王燕那种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我赚到钱了!”这是实现理想之后抑制不住心中激动的感人的话。没有理想就没有目标。没有理想,人生也就无所追求,没有理想,就没能体验到成功之后的那份激动。朋友们,让我们也为心中的理想而奋斗吧!

观《上学路上》有感 篇3

  星期五下午,我们全体师生到浮动电影院看电影。我们看了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上学路上》。讲的是:

  王燕是一个13岁的小学生,生活在贫困的西北。因为家里穷,因为她妈妈重男轻女,所以她妈妈决定下学期只让王燕的两个弟弟上学,而不让王燕上学。看到这里,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我不仅为王燕不能读书感到同情,更为不认真学习的我感到愧疚。我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身边有父母的呵护,老师的关心,我却从不认真学习;而好学的王燕,她虽然出生在贫困的大西北,在恶劣的环境下学习,但是她十分刻苦认真,可是她妈妈却不让她读书。与王燕相比,我是多么幸运啊!

  影片中还讲到王燕苦苦地哀求她妈妈让她上学,她妈妈在万般无奈下答应了,但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要王燕自己赚学杂费。王燕在以后的日子里,想尽一切办法,历经无数困难,终于筹足了24.8元的`学杂费!看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得我们。我们每个人在家里就像父母的心肝宝贝。每个学期结束以后,我们只管在家里闲着,下个学期又可以再去上学,我们根本不用担心下学期的学费,更不用自己东奔西跑赚钱读书。与王燕相比,我是多么幸运啊!

  看了这部电影,我受益良多。大西北的同龄人虽然在物质上比不上我们,他们没有漂亮的衣服,没有美丽的校园,也没有先进的教学条件,但他们是多么热爱学习啊!我们要少吃零食,多积攒零花钱,因为大西北还有许许多多的同龄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应该互相帮助,向他们多学习。

观《上学路上》有感 篇4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就是一个真理。她们没有我们那么舒适的生活,但她们有一颗向往美好的心。

  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为了上学辛辛苦苦地攒钱,遇到困难她决不低头,乐观面对。在街上卖鸡蛋,哭着叫别人把羊羔卖掉——她是如此的坚强。确实,小女孩凭着她那种爱学习,爱上学的信念跨过重山,她那一句句“我要上学,我要上学”,使我为她而高呼,为她而骄傲。一颗求学的心又是多么地强烈。

  她,叫王燕。我觉得她人如其名,就像一只恨不得一下子冲出重围,喜爱在蓝天飞翔的小燕子。而她的行为,让我感到望尘莫及;她的伟大,同时也显示出我的渺小。我们对山村孩子不仅只感到同情,还要有一种敬佩,还要有一种向她们学习的心,学习她们的坚强,乐观,上进——

  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间教室,我们的是那么的亮丽,而她们的却是残旧得不忍目睹。一支笔,对我们而言,只是微不足道的东西,而对她们而言却如此珍贵。零食,我们随手应得,而她们却买了也不敢吃太多,或连买都不能。饭菜,我们挑三拣四,爱吃就吃,不爱吃就浪费,而她们只求得一顿温饱。钱,谁知钱中者,角元皆辛苦。无人可知,随手把几十元瞬间花掉,而她们连几毛钱也不舍得怎么花。唉,在那一瞬间我只觉得自己已成千古罪人,心里的伤痛是如此强烈!

  学习,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能上学读书,而她们了了无几,女的只能提早嫁人,男的提早工作。上学,有些人当是一场游戏,而她们却把它当成是一场战场。学校,有些人把它看作游乐园,而她们却当是神圣的大地。

  王燕,是你,把我们带进你们的世界;是你,让我们清醒;是你,让我们心里涌起了一种久违的感动。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珍惜身边的美好,并把这些美好传递给那些需要关爱的人。

观《上学路上》有感 篇5

  这是一个从黄土里刨出来的故事,玲珑剔透的故事上闪烁着陕北高原特有的阳光。学校放暑假那天,老师告诉大家,开学的时候,每人要交二十四块八毛钱的学杂费。就是这二十四块八毛钱她们都交不起,妈妈就不想让她读书了,但是她不想像好友三花一样早早嫁人,她很想读书,她就求她的妈妈让她读书,妈妈最后就说:“你想读就自己赚钱读吧”!于是,仅仅12岁的小主人公王艳的故事开始了。为了能继续走在上学路上,王燕要在一个暑假里把这二十四块八毛钱挣出来。“摘一斤枸杞可以挣到两角钱,摘124斤枸杞我就能挣够二十四元八角钱,有了这二十四元八角钱,我就可以交学杂费了,我就可以上学了!”为了凑够去枸杞园摘枸杞的车费,她偷偷卖了家里的鸡蛋,又买了因相亲而认识的小男孩的圆珠笔,喜欢王燕的老师,故意以五元的高价买走了八毛的圆珠笔,使得王燕看到了希望。她又租了相亲小男孩(这个坏小子!)的羊羔来养,结果被大瓜、二瓜两个弟弟捣鬼没有挣到多少钱。最后,小孩子人性中最本质的那种纯洁、天真、善良,好似无边无际黄土里的一汪清泉,使王燕打动了黑脸汉,做了一回"牵子",做了一回无本生意,终于挣够了去枸园的车费。

  开学那天也是三花出嫁的`日子,三花一直想要一支笔留做对即将逝去的少女生活的一种纪念。王燕用挣来的钱给三花买了一支笔,赶在迎亲车接走三花前一刻,插进了三花为那支笔准备的一个空笔套。

  追求梦想的路永远都是这么一波三折,但正是在这波折中一个农家女孩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力才显得如此生动和鲜活。历经艰难,王燕终于在开学那天准时出现在学校里,摊开的小手里放着被汗水浸湿的二十四块八毛钱。那个画面真的触动了我。

  我也是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贫穷的感觉曾让我有切肤之痛。可是现在呢,单位、同事、班车、小区将我与贫穷隔离。每天与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的人打交道、投资、到超市买净菜、感受这个社会的主流文化、自我感觉良好、踌躇满志…我甚至都不再愿意与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主动交往。似乎,贫穷与我无关。

  刚从社会底层走出来多久啊,我就对贫穷这莫冷漠这莫麻木!好没良心!那几年以后呢,我不敢再想了。

  曾经和一个经历很丰富的人交流过。他同样来自社会底层,大学毕业到深圳打工,过腻了打工的生活来北京考法硕,那时候他已经通过有中国第一考之称的国家司法考试,他还说以后读博时学新闻然后去当记者揭露这个社会的真相。我们那次交流就涉及到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人对于贫穷麻木的问题。那次我们认定大概是集体没良心。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人不管有没有力量都再不去关注那个苦难的阶层,那还有谁为他们说话?而我们脑子里似乎还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成理想,却不愿意为贫穷呐喊为消灭贫穷贡献力量,还怎莫使天下太平啊,多虚伪阿!我们都忙着追逐自己那无边的物欲呢!

观《上学路上》有感作文 篇6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就是一个真理。她们没有我们那么舒适的生活,但她们有一颗向往美好的心。

  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为了上学辛辛苦苦地攒钱,遇到困难她决不低头,乐观面对。在街上卖鸡蛋,哭着叫别人把羊羔卖掉——她是如此的坚强。确实,小女孩凭着她那种爱学习,爱上学的信念跨过重山,她那一句句“我要上学,我要上学”,使我为她而高呼,为她而骄傲。一颗求学的心又是多么地强烈。

  她,叫王燕。我觉得她人如其名,就像一只恨不得一下子冲出重围,喜爱在蓝天飞翔的小燕子。而她的行为,让我感到望尘莫及;她的伟大,同时也显示出我的渺小。我们对山村孩子不仅只感到同情,还要有一种敬佩,还要有一种向她们学习的心,学习她们的坚强,乐观,上进——

  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间教室,我们的是那么的亮丽,而她们的却是残旧得不忍目睹。一支笔,对我们而言,只是微不足道的东西,而对她们而言却如此珍贵。零食,我们随手应得,而她们却买了也不敢吃太多,或连买都不能。饭菜,我们挑三拣四,爱吃就吃,不爱吃就浪费,而她们只求得一顿温饱。钱,谁知钱中者,角元皆辛苦。无人可知,随手把几十元瞬间花掉,而她们连几毛钱也不舍得怎么花。唉,在那一瞬间我只觉得自己已成千古罪人,心里的伤痛是如此强烈!

  学习,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能上学读书,而她们了了无几,女的只能提早嫁人,男的提早工作。上学,有些人当是一场游戏,而她们却把它当成是一场战场。学校,有些人把它看作游乐园,而她们却当是神圣的大地。

  王燕,是你,把我们带进你们的世界;是你,让我们清醒;是你,让我们心里涌起了一种久违的感动。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珍惜身边的美好,并把这些美好传递给那些需要关爱的人。

观《上学路上》有感作文 篇7

  我们上学的学费都是父母替我们交的,而《上学路上》这部电影的主人公王英上学的学杂费是她自己通过劳动换来的。

  故事讲了:在一个山村里,有一所学校。这天,是学期的最后一天,老师宣布:“下学期的学杂费是二十四块八”王英的朋友三花因家中没钱,无法再上学,只能出嫁。而此刻王英家中还有大瓜、二瓜两弟弟,家里再也拿不出钱让王英去上学了,可妈妈对王英说,你可以自己赚钱去上学。

  王英走上了赚钱的道路。

  王英把自家的十个鸡蛋,取出来后卖了,共挣了两块五。又从一个小男孩的'手中用一块五买了一只笔,又卖了五块钱,现在王英的手里已经有了六块钱,她听说可以坐车出摘枸杞,就争先恐后的上了车,刚上车就被车主赶了下来,要收十块钱的车费,王英哪有那么多钱啊,只能下车回家了。

  在此之后,王英从一个人手中买下了一只羊,用五元钱做了押金,花八十元买了那只羊羔,卖羊人告诉王英,等长大一个拳头大小,就能卖一百元。

  王英在家中时间不多,哪有时间照顾小羊啊!只好让两个弟弟每人去山上打草,可那两个弟弟那么懒,那肯去啊!王英没法,只好买了一盒糖。大瓜、二瓜吃了糖,才去割草的。

  可干了没几天,两弟兄就干够了,就把王英量半身长的木枝割断了一拳头,这可害了王英,当天就卖了,可也只得了八十五块钱。

  最后,王英攒够了十元钱,坐上车去摘枸杞,好不容易攒够了学杂费二十四块八,终于可以去上学了。

  我们现在的孩子,学杂费、学费都是家长出的,完全感受不到挣钱的辛苦。二十四块八在我们的想像中只是一个数字,而在王英她们眼中是上学与不上学的差距,这些钱来之不易啊!

观《上学路上》有感 篇8

  在本周星期五,学校在食堂放了一场电影,这场电影的名字叫《上学路上》。

  学校放暑假那天,老师告诉大家,开学的时候,每人要交二十四块八毛钱的学杂费。这二十四块八毛钱很多人都交不起,王燕的妈妈就不想让王艳读书了,但是王燕不想像好朋友三花一样早早嫁人,她很想读书,就求她的妈妈让她读书,王燕的妈妈最后就说,王燕想读就自己赚钱读。于是,仅仅十三岁的女孩王燕的故事开始了。为了能继续走在上学路上,王燕要在一个暑假里把这二十四块八毛钱挣出来。为了凑够去枸杞园的十元车费,王燕偷偷把家里的鸡蛋卖了,赚了二元五角;买了因相亲而认识的小男孩的圆珠笔,剩下八角;喜欢王燕的老师,故意以五元的高价买走了八毛的圆珠笔,使得王燕看到了希望。她又租了相亲小男孩的羊羔来养,结果被大瓜、二瓜两个弟弟捣鬼没有挣到多少钱。最后,小孩子人性中最本质的那种纯洁、天真、善良,好似无边无际黄土里的一汪清泉,使王燕打动了黑脸汉,做了一回牵子,做了一回无本生意,终于挣够了去枸园的十元车费。

  开学那天也是三花出嫁的日子,三花一直想要一支笔留做对即将逝去的少女生活的一种纪念。王燕用挣来的钱给三花买了一支笔,赶在迎亲车接走三花前一刻,插进了三花为那支笔准备的一个空笔套。

  追求梦想的路永远都是这么一波三折,但正是在这波折中一个农家女孩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力才显得如此生动和鲜活。历经艰难,王燕终于在开学那天准时出现在学校里,摊开的小手里放着被汗水浸湿的二十四块八毛钱。那个画面真的触动了我。

【观《上学路上》有感】相关文章:

观《网》有感(20篇)08-05

观《士兵突击》有感(26篇)08-05

观《后天》有感(通用7篇)08-05

【必备】观《背起爸爸上学》有感19篇08-05

观漫画有感(18篇)08-06

观阅兵有感(15篇)08-07

观《明天》有感(16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