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幸福了吗》读后感

时间:07月09日 网络精选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荐】《幸福了吗》读后感9篇

  阅读就像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今天,我们邀您一同探索《幸福了吗》这本著作的魅力。通过他人的读后感,让我们共同提升理解力,感受文字间的人生哲理。现在就翻开书页,让心灵与思想共鸣吧!

《幸福了吗》读后感 篇1

  幸福是什么?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而且,这种答案是千奇百怪的。其时每个人的内心状态不一,那么对幸福的理解就会有不同,幸福要靠自己去体验去感觉,它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它只是你心灵的感觉。

  读完了白岩松的《幸福了吗》,扪心自问,我们幸福吗?其实,我们也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正如他所言,幸福在哪里暂且不说,但是,痛苦却是随时可以感受到的。从上个世纪80年初开始到20xx年的事业有成,时间跨度将近30年,这漫长而又短暂的30年,作者经历了很多,他用自己的笔记录着国家的变化,社会的变革,以一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在自己每一次历经的国家重大的活动中或者事件中,从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角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有人说,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他的生活状态。仔细想来,还是有些道理的。心态是什么,心态应该是一个人的内心的活动状态,是他对外部世界或者环境的一种感知,这种感知有时候是主动的,有时候是被动的,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是对外部环境的一种反应,或者生活的一种感受。

  我们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生活中伴随着酸甜苦辣,人生百态莫衷一是,每个人对外部世界或者生活环境的感悟各有千秋。利他主义者,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你可能感知这个世界处处充满快乐与幸福,因而你的生活状态是知足的,是常乐的;利己主义者,每时每刻都在为自己的利益琢磨,带着索取的目的去捕捉生活中每一处的利益,你可能始终生活在危机和惶恐中,因而你的生活状态是烦恼和苦闷的,是永无满足的,因而也体会不到生活中的乐趣,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生活本来是没有味道的,因为每个人对社会和人生的嗅觉不同,才有了不同的感悟,心态好的人,无论身处顺境或者逆境,他都会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在顺境中,他会不骄不躁,不狂妄自大,始终拥有一颗平常的心,得之不喜,失之不悲;在逆境中,他不会自暴自弃,不妄自菲薄,更不会一蹶不振,饮鸩止渴。心态不好的人,恰恰相反,无论身处顺境或者逆境,他都会不知足,顺境时,他认为是自己应该所得,是理所当然的,同时,向往着更多的更好的境遇,逆境时,就会自怨自艾,怨声载道,甚至沉沦陷落,破罐子破摔。

  拥有一颗平常的心,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坎坎坷坷,用那份淡定和从容去感受和感悟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看而不破不仅是生活中的一门学问,更是人生的哲学。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并不是理想的生活所在。唯有在世事中不断地磨砺,在人生中不懈地历练,才会有处变不惊的胆识和豪迈;唯有不断地提升学识素养,修身养性,才会有来自于内心深处的宁静和睿智。

  因此,如果拥有一副好心态,那么,我们的生活状态至少是优雅知性的,始终处于一种坦然接受现实生活的体验中;如果我们纠葛与尘世的爱恨情仇,那么他的生活状态应该是缺少快乐和幸福的。

  毕淑敏说,幸福有时会同我们开一个玩笑,乔装打扮而来。机遇、友情、成功、团圆……它们都酷似幸福,但它们并不等同于幸福。但是就其生命的本身,我觉得很充实地去度过每一天,去感受生活中那种宝贵的时光、那种亲情、那种温暖,包括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我想其实这就是幸福。

《幸福了吗》读后感 篇2

  守望藏人索南达杰几乎品一己之力在可可西里保护藏羚羊,直至被杀害。

  农民张正祥守护滇池几十年,家财散尽,妻离子散。这样的人我们的身边不常见,可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阅读和了解了他们的故事之后,觉得索南达杰、张正祥们活得很单纯,很理想,很浪漫。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执着地守望着自己的“麦田”?回答只能是:信仰!一般认为: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神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现在,我们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宗教的信仰,只是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大家痴狂地崇拜者某个人,应该说那是一个有共同信仰的年代。如今社会的多元,各种主张,各种价值观和我们这个城市的小汽车一样多,并且各自存在,稍有碰擦,妥协的不多,争论的不少。见解如此多样,且能并存,岂不正是自由的理想国?讽刺的是,几乎人人都在抱怨束缚太多,没有自由。于是大家开始探讨幸福在哪里。白岩松,一个资深的媒体人,在《幸福了吗》一书中讲述了不少真实的事件,表达了不少真切的感受,与其说他在书中和读者一起探讨着幸福的根源,不如说是在扪心自问:我幸福了吗?在他的陈述和自问中也坦白了一个媒体人理所应该的担当,一个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9.11”的沉默在白岩松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新闻评论部充满自由空气的年会是情感的沟通,是激情和压抑的释放;放弃《时空连线》、《新闻会客厅》、《中国周刊》制片人这样的官职,重回一个单纯的主持人角色,这是他在权利面前可贵的平静和坦荡;总理参加的座谈会,直言不讳地评议国务院部委,可鉴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和担当;四川地震赈灾晚会现场临时放弃对蒋敏的提问,地震救援直播中讲述笑话,表达了他对于爱的主张;“7.13”申奥成功之夜演播室里的尖叫是热情的张扬;耶鲁大学《美国梦,中国梦》的演讲展现了他的自信和开放……书中很多这样的细节都是作者在和读者一起分享着自己的幸福时光。这幸福不一定是快乐,有时也是热泪盈眶的,不一定兴奋和激动,有时也会黯然神伤。

  突然想到白岩松的另一本书《痛并快乐着》,稍改一改,痛并幸福着。正如他自己所写到的:“假如真正有理想有责任的新闻人,永远感受的是痛苦,甚至在领导的眼里,反而是麻烦的制造者,并且这样的人,时常因理想和责任而招致自己与别人的不安全……”能痛并快乐,因为心中是真实的.,灵魂是真实的。白岩松在书中引用了梁漱溟先生的见解,梁老认为,人类面临又三大问题,顺序错不得。人和物之间的问题;人和人之间的问题,任何自己内心之间的问题。时代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明天,开始信仰。”也许这就是白岩松给我们的答案。有信仰是幸福的,守望自己的麦田时幸福的,所以索南达杰、张正祥们是幸福的。甚至塞林格笔下的霍尔顿·考尔菲德也是幸福的,尽管他迷茫、彷徨、困惑,但心灵深处仍有自己的守望:“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们也要寻找,属于我们的守望。

《幸福了吗》读后感 篇3

  假期读了四本书,《荣宝斋》,《逝者如渡渡》,《俗世奇人》,《幸福了吗》其实只读了一半,但是白岩松的确是个真性情的人。他在书中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通过一件件中国发生的大事件,不断探索每件事给我们的带来的思索。放眼世界探索幸福的真谛。

  “现在办公室里大家都开始做人了,谁做事呢?”.“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开完会之后我发问‘为什么你们永远不说不?为什么你们不对自己不认可的东西表达愤怒?为什么你们不认为:不,应当这么做!’”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白岩松所赞成正确的工作状态是为了办好事可以争执、阐述自己的不同意见。这不妨碍在平时彼此成为好朋友。直率与不妥协才能真正办好事。表面上的和谐,没有一点的争执并不是真正为了把事做好,没有了意见与建议,任何工作只会停滞不前。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应真正尊重现场,更多的报道要来自一手的现场;文风要变,要从空话套话中解放出来;中央台应重新回到重视业务部门的传统上,而不是行政为中心。”我看出新闻得贴近人民,得讲实实在在的事。9.11没有直播,非典刚开始在广州爆发没有告知民众都影响了cctv的公众影响力。任何一项新发生的大事件,每个人有权利也十分想第一时间得到真相。这也是新闻生存的价值所在。在网络发展无比迅速的.如今,消息源也越来越大众化了。新闻正努力证明在电视中的生存能力。

  “cctv必须服从命令,而我更只是一个小小的卒子,请战也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或许有人担心,我们的直播会显出我们在看美国人的笑话,因此‘大气’一些,不直播吧,但恰恰这一个‘大气',小气了许多,也错过了一段真实的历史。”我看出新闻工作者所面对的“上层”的压力。在伊拉克战争时期,就算自己抱着豁出命来的拼命想法,但是却在压力下不得不放弃。就仿佛有时当事者大义凛然,但想成事却阻力重重一样。

  这本书表达在这个世界,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不要拿自己的人生过别人的生活,不管你是商人政客学者工人,你只要内心平静祥和,你就是幸福者。在成天的忙忙碌碌中,在追逐事业、操劳家庭中。有时停下脚步,整理思绪,静下心来放空自己的身心,可能会对人生有新的思索,在平静下来思考以后,获得属于自己所需要的幸福。正如文中所说“在墨西哥,有一个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的赶路,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走了?停下来的人一笑:走的太快,灵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也是最赋禅机的一句。就像有首歌《春天里》唱的那样,“记得曾经一无所有,可当初是那么快乐。凝视着此刻烂漫的春天,可我感觉却是那么悲伤。”曾经年少轻狂,但那时只有简单的生活,追求也是简单,人虽一无所有,但是过得简单快乐,便拥有无处不在的幸福。时过境迁,在拥有了许多物质条件的同时,疲于奔命,绞尽脑汁,在层层压力下并不能获得幸福。所以物质的富足并不代表人的真正幸福。我想,内心强大,简单生活,身心平静,真心满意自己的生活可能就是真正的幸福吧。许多事自己看的更透,便快乐更多一些。也有些说着容易做着难,仍然执着,不得轻松,所以佛说:放下。

《幸福了吗》读后感 篇4

  白岩松,一个资深的媒体人,在《幸福了吗》一书中讲述了不少真实的事件,表达了不少真切的感受,与其说他在书中和读者一起探讨着幸福的根源,不如说是在扪心自问:我幸福了吗?在他的陈述和自问中也坦白了一个媒体人理所应该的担当,一个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幸福了吗》作为白岩松阔别十年的又一著作,是继《痛并快乐着》的又一经典之作。作为一个资深的媒体人,这本书无疑是对他这30年生活的很好回顾。在他的媒体经历中,他报道了多少新鲜的故事,有见证了多少历史大事的发生。他用他独特的见解和敏锐的观察力,向我们阐述了他人生中经历的点点滴滴,和我们分享了他人生中的`精神养品。

  对于我来说,《幸福了吗》就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经典之作。尤其是在当代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学会看淡人生或许我们就不会生活得那么辛苦。生活中,人人都为了挣钱,都迷失了他们最原始的心灵。地位的卑微只是让他们抬不起头,想金钱看齐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整个社会充斥着金钱主义,难道没有钱和地位我们就真的万万不能了吗?“太多真实与谎言,记录了太多坚持与理想,在现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有个能得这么清楚,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思想,执着自己的信仰的人不多了。”石岩松的这句话说的一点也没错,在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我们对自我的坚持,不跟风随大流,而是追随我心。

  回顾他的一些言论,我不由得心生敬仰。每一句话都那么的深刻入微,每一句话都让人感慨连篇。或许有时候学学他的人生哲理,我们也许就能够看淡人生,找到我们幸福的源泉。

  “1+1=2,这多简单,没压力的情况下,谁都知道。但环境稍有改变,1+1=3会得到好处,就会在一瞬间,让相当多的人脸不红心不跳地脱口而出 ‘1+1=3’。”这就是现状。只要假话、空话、套话占据上风,我们的命运就随时可能被逆转。”这是关于假话与命运的言论。的确,现实中的我们,太习惯于说谎了,以至于分不清楚真与假,以至于我们自身也被习惯所习惯。因此,我们所追求的,一般也不是我们内心的最真切的渴求。除了迷茫,我们也忘了幸福在哪里?

  “时代让正青春的人们必须成功,而成功等同于房子、车子与职场上的游刃有余。可这样的成功说起来容易,实现起来难,像新的三座大山,压得青春年华喘不过气来,甚至连爱情都成了难题。”这是年轻人的三座大山,是我们身上背的行囊,我们只能往前走,没有回头路。在无数次的寻寻觅觅,我们忘了最初坚持的原则,忘了“君子坦坦淡淡”,也忘了我们要的幸福在哪里。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是一种沉沦。

  如果你问我:”你幸福吗?”我回答:“现阶段,我很幸福,只是我不知道幸福的终点在哪里。”你知道吗?至少石岩松知道。是他,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时候手放开得到解脱,你也就幸福了,幸福在于不执著,在于看淡人生。我不能说我很懂他的幸福理论,但至少我愿意花时间去努力学习。因此,真正懂得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懂得幸福在哪里。

《幸福了吗》读后感 篇5

  “天上的星星哪去了,一眨眼,不见了!”一曲童谣勾勒出了童年的美好幸福的回忆,或许纯真的幸福该是在童年,而那天,早已经被锁在了那昨日记忆中了,像小孩吹出的七彩泡泡,美丽易碎。越长大,越孤单,时常追问自己,幸福是什么问着自己幸福了么而那属于海子的: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只是想望,却遥不可及。正如白岩松《幸福了吗》所说,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成长与困惑,这个人,也是你!现今社会中,到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匆匆而过,人们在忙忙碌碌的创造着所谓的中国奇迹。是节奏的变快,还是真正寻求心里的些许安慰还是让自己时刻与时代同步,不被时代的洪流卷走!宛如抓着的一根救命稻草,而正因为人人如此,内心焦灼与日俱增,也成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今年盖洛普调查的中国人的幸福指数,结果显示令人诧异:中国人的幸福感低于伊拉克,七成中国人感觉生活困难!对于这略显夸张的调查,我们不予苟同,白岩松说:“时代的纷繁复杂,忙碌的人们,终需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难,却也更急迫,我们都需要答案。是的,我们都在寻找一个答案。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人,从大人到孩子,都背负着不同的压力,比如学生的学业,大人们的家庭事业,他们的房子,车子,票子。这些,现实又无形的压力压得我们“面怒狰狞”,扭曲了微笑!“橡胶人”孕育而生。我们这些所谓幸福一代,其实在自己还未舔食完时代给的那层糖衣时就被卷进了现实的血雨腥风中了!我们的升学压力,就业压力,还贷压力……这样我们当中当然就不乏“啃老一族”,“卡奴”,“房奴”了。可能正是因为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吧!

  人们也越发趋向于追求功利性的东西了!比如,读书,现在少有人会捧着一本对于自己无用的求来熏陶自己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工具书指导书的盛行!太过于功利,让我们迷失了方向,毕竟正如哲人所说,读书就是读自己!我们迷失在一片雾中,都在挣脱。现实竞争的残酷性,我们的神经总是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即使有些人经受住了,成为竞争中的佼佼者,但他也可能失去了许多,可能是心理上的神经质,身体上的亚健康!有些人则选择了怯懦的逃避,沉溺在自己虚拟的精神世界中难以自拔!直到有一天,现实侵入他的梦境,将其一切灰飞烟灭!他就萎靡了!所以,在这竞争中,懂得调节,张驰有度,懂得偶尔的慢慢走,带着欣赏,才能闯出自己的王道!不是自己太过专注也不是这个世界太过认真!现今的我们,该是放慢脚步,思考一下为什么的时候了。认知一下自己,问问自己,是不是把灵魂落在了后头,走远了,别忘记我们当初为什么出发!让自己杂些吧,少一些功利。或许在杂的世界里,才能真正看到幸福的七彩光芒。世上不乏强者,当然也就不乏平凡之人。白岩松在书中说道:“所谓混的好的,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痛苦与要付出的代价;所谓混的不好的,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平净!就看你怎么看待它,怎么拥有的好!”对的,拥有便是幸福,无论拥有是否贵贱。

幸福了吗读后感600字 篇6

  前些天,同事给我拿来了一本书是白岩松的《幸福了吗》,白岩松我自认为很了解,中央电视台的金牌主持人,《焦点访谈》栏目的铁嘴钢牙。我虽是一个中学数学教师,也算得上是一个小文化人,一直很崇拜白岩松,因为白岩松的言论一向以有勇气、有价值著称,他敢说真话,语言犀利,直面真理。

  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内心有崇敬、有共鸣、有叹息、有不平。我合上书本,苦思敏想,幸福的标准是什么?自己幸福吗?从白岩松的书中让我们理解幸福不是单纯的钱赚的多,房子住的大,社会地位高。人的.欲望永无止境,一己私利实现的快感并不是幸福,只有从心底想着“付出”,而且在行动上做到了,才是幸福,靠真本事努力,并享受着努力的过程才是幸福。

  怀着纯真的梦想,我满腔热忱的踏上了三尺讲台,从如画的江南大都市上海来到千里冰封北国,转战咸阳,三十多年来我也曾不计得失的一头扎进我所热爱的数学教学工作之中,我也曾毫无保留的奉献着我对学生全部的爱。

  现在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了,每逢多年教过的学生来看我时,在大街上行走,听到喊我一声老师好,碰到学生家长问寒问暖,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在学校在课堂,我把学生的每一点滴进步当作我生活的动力,精神的源泉,学生们把我当母亲,当朋友,我高兴时他们欢愉,我生气时他们内疚,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感到的是温暖是幸福,什么房子、车子、票子对我来说根本没有这些重要,我只要我的学生学习努力,到了社会上受到称赞和尊重,是一个有用的栋梁之材,这就是我的幸福。

  在目前,我感到我是幸福的。

幸福了吗读后感600字 篇7

  《幸福了吗》书中延续了白岩松主持的一贯风格,讲述朴实、生动,又是对现实社会的质问,不仅仅从单个方面去看待事件,可能是作为一个新闻人的职业习惯,总是从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分析事件的本身。书中也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新闻人,一个中央电视台的新闻人,从国家的高度,新闻的真实性,来面对工作,从一个侧面给我们介绍了中央电视台的工作情况,毕竟作为一个新闻人,他在屏幕上的一言一行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说的好那是自然,你就是靠嘴吃饭的,说的不好,就成了万夫所指。他在书中说的一句话非常好:你靠嘴生活,也活在别人的嘴里。

  人进中年,按照古语来说应该是四十不惑。可是在白岩松看来,他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反而是困惑更多了,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毕竟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敢闯、敢拼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但是人到四十后仿佛又是一个高峰,什么事情好像也看明白了,想问题、办事情更加成熟,也更加睿智了,他的第一本书是《痛并快乐着》,我在阅读完《幸福了吗?》后,有幸拜读了这本三十岁写成的书,因为是读书存在先后顺序的问题,再加上作者十年来的阅历又增长不少,我个人认为这一本写的非常好,而且也包含一部分上一本的内容,使整本书看起来更加完整,作者自己鲜活的人生经历就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书中还附有白岩松在耶鲁大学的演讲,讲得也是很精彩,妙语连珠,风趣幽默,推荐大家看看,在网上也可以找到的。

  三十岁写了本书,42岁又出了自己的第二本书,证明作者的人生经历还是很丰富的,十年就能再出一本书。记得有个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到自己年老的时候能够写一本自传,这一生过得也就算充实了。

幸福了吗读后感600字 篇8

  花了好几个星期把白岩松的《幸福了吗》读完了。

  有人说,300页不到的书,居然花了几个星期看,可见效率很慢。其实不然,因为最近工作忙,傍晚回家后,吃完饭就看会报纸,看会书,白天太累,导致晚上比较泛困,看了一会就想睡觉了。所以正因为这样,幸福了吗才刚刚看完。说到整本书,基本上围绕着白岩松的人生经历来展开,以此点出种种幸福。所谓经历的事情多了,有些事情才会看淡,看真,幸福其实就在身边。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是幸福呢。有父母爱,有朋友帮助,有自己乐意做的事,这就是幸福。

  当然,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其中肯定会有共性。过分追逐名利,看似是在追求一种特定意义上的幸福,其实是在摧毁幸福。我不认为钱很多就一定幸福,钱少的人家也团团聚聚开开心心地围着火炉吃饭;钱多的人家,也有不断弄着离婚,婚外情的人家。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钱,在于自己,在于自己的内心,能否经得起诱惑,抗得起干扰。这年头,世界太乱,有钱人太多,不少人都在加紧脚步拼命赚钱,并且有些人赚钱是有违道德的。世俗的社会,物质的人们使我们更加陷入了一种混沌。幸福不在于钱多少,而在于自己。在来说说白岩松,作为央视名嘴,白岩松一直给人以正直,聪慧,儒雅的形象。

  看到书中他自己介绍偶尔也踢球,还是最佳射手,突然发现自己有点像他,个人境界成就方面都不如他,但有些地方却出其地相似,不是我妄自菲薄,内心里真是这么觉得的。幸福一直是个话题,曾经有个笑话,说幸福,那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幸福需要好好把握,珍惜身边的幸福。

幸福了吗读后感 篇9

  幸福是什么?小时候的幸福最简单,一次考试的满分,一道水煮肉片的兴奋,甚至一个人的一句话,一首歌。但当我渐渐长大,当我能花上一个月工资买一件大衣,或者那些妖娆广告下各种消费品的时候,我的内心一片空茫。马不停蹄的奔波于商场和KTV,也尝试过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看霓虹闪烁,看歌舞升平,却根本没有酣畅淋漓的痛快和舒服。更多的,是疲惫,是不眠不休之后的颓唐,不再期待,不再有理想,对生活丧失信心,觉得一切都没有意思。

  是的,没有意思。在拥有不匮乏的物质之后,我居然觉得一切都是虚幻的。这种虚幻很可能被当做无病呻吟。我无法单纯的去看待一个人,无法相信这个世界还有美好,无法相信还有幸福的存在。尤其是而立之年,老天用一个最残酷的方式让我迅速成长,使我几近崩溃。你知道抑郁是种什么感受吗?胸口随时被堵住,突然就泪流满面,别人的话仿佛是从远处传来,几秒钟之后才明白是对自己说话。随时有种想呐喊的念头,张开嘴却一句话也不想说。说了,大概也没人听。

  于是,我越发地歇斯底里。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被娇惯了的.孩子,心里还残存着对美好的渴望。幸福是什么?永远有多远?投入有多深,伤痛就有多深,从此我还能相信什么?在这样一个功利的时代里,连自己都靠不住。何处又是避难所呢?

  我不停寻找,突然想起很久之前读到的一句话:吾心安处是吾家。只有内心平和的人,才能得到灵魂上的满足和宁静,于是幸福。

  不想说去倾听花开的声音,矫情。一件事,不去衡量值不值得,甘愿做,欢喜爱,挨骂受委屈都不为所动;磨难的石头会发亮,甚至有可能成为宝玉,磨人的其实更辛苦,因为他会消耗的……

  从苦痛到自我拯救,还需要时日。愿我终将宁静祥和。

【《幸福了吗》读后感】相关文章:

幸福读后感作文400字(30篇)06-24

做幸福教师读后感(精选11篇)06-25

教师的幸福人生读后感(10篇)06-25

幸福读后感作文600字(30篇)06-25

幸福读后感500字(30篇)06-27

【精品】幸福读后感作文30篇06-28

幸福读后感(通用26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