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影的观后感(7篇)
探索光影世界,领略电影艺术的魅力,阅读经典电影的观后感范文,不仅能深化理解影片内涵,也能提升自我鉴赏能力。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些熟悉的镜头背后,借他人的视角发掘新的感悟,用文字记录每一次心灵的震撼。无论是对剧情的剖析,还是对人物的解读,都将丰富我们的观影体验,激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快来一起学习,共享电影带来的无尽启示吧!
经典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篇1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随着歌声响起,电影《闪闪的红星》开始了。这部电影讲的是小英雄潘冬子与敌人斗争的故事。
恶霸胡汉三把穷人们困在山上,想饿死他们。冬子的妈妈为了让群众撤退,被胡汉三活活烧死了。冬子为了给妈妈报仇,为了给百姓除害,他立志要当一名红军战士,铲除恶霸。
在潘冬子十岁的.时候,他的爸爸要跟红军队伍走了,给冬子留下了一颗红星,对冬子说:“遇到困难时,可以把红星拿出来鼓励自己!”潘冬子就每遇到困难,就拿出来这颗红星,看一看,摸一摸,给自己鼓劲。这颗红星给了他力量,让他勇往直前,与敌人斗争。
潘冬子协助游击队拆掉了敌人逃跑用的木板桥,消灭了很多敌人。他们还打沉了敌人的运粮船。巧妙地和敌人周旋,冒险为游击队送信、送盐。最后,潘冬子勇敢地混入胡汉三的住处,在胡汉三的被子上浇了油,点上火,拔出刀砍死了胡汉三,为大家除了害。
潘冬子是一个勇敢、有志气、机智的男孩。他面对敌人沉着冷静,想方设法的取得胜利,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我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的机智、勇敢、不怕艰险,永不放弃的精神和品质!
经典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篇2
今天,我看了一场极有教育意义的电影。
这部影片主要描述儿童团员潘冬子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闪闪的红星的照耀下,由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的故事。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的感想很多,受的`教育也很大。潘冬子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潘冬子的父亲参加了红军,跟着队伍走了。冬子时常想念父亲,盼望红军打回来。有一天,母亲对他说:“等山上的映山红开了的时候,红军就回来了。”于是,冬子就来到村口的一棵小松树下,从地上折下一枝干枯的映山红,坐在石头上闭上眼睛想:满山的映山红开了,红军就来了。他成了其中的一员,神气地走在队伍中……当他陶醉在美好的憧憬中的时候,吴大叔来了,吴大叔告诉他:“要想胜利不能靠等,要去斗!”
是的,吴大叔说得太好了,革命胜利不能靠等;同样,实现四个现代化也不能靠等;我们这一代是跨世纪的一代,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就要自己去思考、去奋斗!现在虽然生活好了,可这都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如果你我他都在等,那么何年何月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国家何时才能强大起来?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做个对社会主义、对人民有贡献的接班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老一辈对我们的期望。
《天河》经典电影的观后感 篇3
早看过一星的长龙,可是,在影院里又是另一番景象:片尾,中学生起立鼓掌,同事擦干眼泪——有时候你觉得不可思议的事儿,在一个圈子里是很正常的。
比如男主一家,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觉得他们都是绝配啊,富有牺牲精神和集体主义的人就应该在一起,价值观相同,即使因为鸡毛蒜皮吵吵架,几分钟(电影中)之后就又和好了。
假设家里有任何一个人不那么伟大,日子就没法过了。
某事业单位(非本人就职单位)的培训课上,播放了这样一段录像:某校长在父母常年卧病在床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在学校坚持n个月不回家,甚至在儿子40度高烧的情况下,依然将家里交给了妻子,在学校工地上坚持工作。。。。
——我觉得这校长真tmd不是人!
可是我同事都纷纷站起来说:真是好校长啊!我也要像校长一样奉献我的一生在教育事业上!
瞬间我有进了传销团伙的感觉。
是的,我不适合那里,像我这种思想境界不够的人是达不到的。
我只有在古书中读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颜回达到过这样的境界,当然,论语没有提及他的家人。
我是觉得如果你愿意为理想献身当然可以,但为什么你的家人也要受罪呢?凭什么父母就要给你养孩子?凭什么孩子就要见不得父亲?凭什么绑架你家人也按照你的想法为人们服务呢?
——不过电影中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做做思想工作”,很快就能“克服困难”了。
吐槽一下:男女主聚少离多,女儿很久不见爸爸——这样的女孩以后会出心理问题的:孩子小时候得不到父母照顾,青春期会叛逆,不过因为需要爱的时候没得到,只能在别人身上找补;而且以后专会迷恋大叔,感情风格容易很失败的——不过,后来想想,也许做一项伟业就会有人牺牲,有人选择牺牲自己,有人选择了牺牲自己和自己的子女。
因为他们认为子女就是自己的东西,就要继承他们的意志的——这也是某些特定群体中才会出现的现象不是么?
你看太祖的妻女就懂了,所谓一个人的成功背后站了许多人,不是么。
不过后来转念一想,为什么要拍这样的电影,为什么要组织事业单位全体包场看这样的电影?
就是为了宣(xi)传(nao)阶级统治啊~
为什么宣传焦裕禄雷锋欧阳海,不就是因为他们符合某种zf需要的东西吗?
你都进了事业单位,坚信你做的是伟大事业会激发你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斗志让你拼命干活抛妻弃子觉得工资不重要不是吗?(一个幽幽的声音传来:听说过安利吗。。。。背景音乐换成了党卫军军歌。。。。)
曾经,我教育学生:集体主义,就是要牺牲掉一些个人的东西,大家在一起,光想着自己的自由是不可能的。
到学校除了学习知识文化之外,还要知道社会运作的规则,为了和他人一起做成某些事,你要牺牲自己的一部分自由,做出妥协。
——tmd,我当年在说什么鬼话啊。
什么?打分低,电影是拍给那些文青看的吗?
你看一部电影是不是成功,看是否达到效果就好了。比如小时代,就是拍给粉丝的mv片,你一个大叔/阿姨刷什么绿漆?片子不需要你的叫好,你(给女儿/少女)掏钱就好。
所以啊,其实这种电影根本不在乎评价啊,反正很多东西都可以删和限制。
当然,人生要积极一点:
你看XX大业/伟业,你就当一部宣(xi)传(nao)片,至少可以联系《乌合之众》看看如何“做群众工作”的嘛~
电影各路春晚级别的煽情戏,就是拍给信的人看的啊(当然还有看个春晚就会哭的留学生),连选秀都知道用亲情戏拉粉丝,这种东西难道不早就是各路电影电视剧催泪的绝佳武器么~
【语文老师教我们观后感要总结一下影片大意】电影是说什么的呢?
告诉你南水北调工程不容易,你看国家也不是没花力气,领导都那么敬业奉献【懂逻辑的都明白这些是诡辩好么!】,你会不觉得领导们做的决定都是“艰难而深思熟虑”的吗?你会不觉得要牺牲小我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出一份力吗?
打一分的原因,是因为屁股决定脑袋,我始终觉得是一群圣人的电影,树立了一个个标杆,仿佛历史书上被精心修饰过的伟人,不真实,不可爱
——其实我想打负分的。
ps:其实我觉得片子里有bug啊!
1、男配德国留学PHD,含金量暴高的一位顶尖技术人员,竟然女儿没学上,父亲生病无钱医治,只能被迫辞职——就是因为做了国家公务人员不是么?可见提高公务员待遇迫在眉睫了啊,要不然顶尖技术人才都跑了啊。。。。
其实男主还能这样蹦跶的原因,不也依赖家里老人身体健康+岳父家有钱么?
学生说结论是家里没钱不要做公务员。
当然,娶个富家女也是可以的。
2、后来男配的女儿是托关系到北京上学的。
其实我特同情男配,我不厚道地在他身上找到了【光绪皇帝】的影子——无法拯救生身之父,也没法呵护心爱之人(女儿),老婆死了被变态女博士(我真不是歧视女博士,我的意思是前面加个the)推倒——整部剧情我只在他身上找到点人味儿,可是。。。。。
转念一想。这不是公然宣传托关系走后门搞fubai么!!
光腚总菊怎么没因为这段不宣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删了呢!
经典电影《黑豹》的观后感 篇4
我不得不称赞下电影的文化气息的塑造,从语言,文字,图腾,科技,服装,口音舞蹈等等,几乎是把整个虚构的瓦甘达糊你脸上。剧情方面我暂时保留,让大家自己去看,总的来说就是美队3之后王国回到瓦甘达继承王位,但断手克劳的出现,讲剧情节奏变得紧张起来,接着就是反派艾瑞克尾随争夺王位,其实剧情倒真的没什么特别爆炸的点,很好理解也很好猜测规规矩矩的英雄起源。
黑豹观后感:简单
《黑豹》剧情非常简单,都说漫威剧情简单,而本作剧情在漫威电影中几乎是最简单的,就是一个讲了很多遍模板化故事:家庭纠纷,主角的亲戚受打压流放,亲戚一族仇恨主角跑回来搞事,主角与之打一顿后彼此原谅平复。整个剧情流水一般平铺直叙,连伏笔转折都没有。
黑豹观后感:老套
技场景做的肯定没话说,剧情有点老套,而且不知道是不是我三观的问题,我觉得黑豹表弟他爸的想法没什么错的'……拯救需要帮助的人没错啊,他弟弟要复仇也说的过去…可能坏人塑造的没有那么坏吧,完全能理解。我爸说表弟坏的有些表面,还没坏到骨子里…
之后的内战也挺突然的,不过也符合剧情设定,双方之间的冲突感觉没那么激烈?表弟最后死的也有点突然。
后面彩蛋,也不知道后续会和其他国家有怎么样的合作吧,一般期待后续…
我妈看完,觉得类似这种剧情的神奇女侠更精彩。我爸觉得变形金刚更好看…我个人觉得黑豹和神奇女侠差不多吧。没有外网分数那么高,可能期望过大了…
经典电影的观后感 篇5
“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风雨淋湿,你是否乐意回头扶我一把,如果有一天我无力前行,你是否愿意陪我一个微暖的午后,如果我问你什么,你是否想到,妈妈梦中的惊起,如果那是一个你不熟悉的家,你会不会把善良当作路牌,如果这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你是否让他酣睡,不在彷徨。”这是湖南变形记每一期节目开始时的话语,语言质朴,纯真。
变形记是农村孩子与城市叛逆孩子互换生活的一档节目,它给农村孩子一个进入大城市的机会,让他们看一下外面的繁华,作为走出大山的动力。给城市孩子一个接触淳朴人心,净化心灵的机会,在这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本心,自己纯真善良的一面。
参加变形记的城市孩子都是在我们眼中的坏孩子,他们不爱学习,打骂老师,迟到旷课,不思进取,都是爸爸妈妈已经无力管教的问题少年,甚至有的孩子还是警察局里的常客。参加变形记的农村孩子也都有共性,他们都是学校里的优等生,老师父母眼里的好孩子,在学校帮助同学,在家照顾弟弟妹妹,他们最大的共同点是他们的爸爸妈妈大都不在家,他们都是留守儿童。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赐给爸爸妈妈的礼物,他们本身都是善良听话的好孩子,就像古语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他们都是洁白的天使,只是生活中的一些身不由己使他们改变了自己。像易虎臣,那是一个虎头虎脑的小伙子,以前,他在学校从不听课,而且打骂同学,说老师讲课是在咆哮,最爱干的事情就是与同学攀比,十分注重自己的发型,时时刻刻都在拿着梳子梳理头发。在互换的生活中,大自然激起了他的本心,他会关心孤独的小黑,回访时会为这儿的小朋友买他们需要的学习用品,知道妈妈生病会焦灼难安,妈妈生日会送上祝福,对待妹妹易蓉也有哥哥的样子了。是变形计让他找回了自己,曾记得不知道哪一期的主人公说过“不知道变形记有什么魔力”,我想不是变形记有魔力,是大自然的亲切和乡里人的淳朴让他们找到了自己,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都是国家的未来。
“人就像蒲公英,被风吹到哪里,就会在那里生活”,我们无法选择我们被风吹到的地方,但是我们要保持自己那一颗善良的本心。苦难催生翅膀,逆光飞翔会更有力量,待到下一次振翅时,会更善闪亮。
篇二: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600字
在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类是为幸福、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人;一类是没有目标、没有理想而永远成不了大器的人。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就是一个为幸福、为梦想而奋斗的人。
克里斯?加德纳是一个生活拮据的医疗产品推销员,妻子因生活的艰苦离开了他,他带着儿子开始了令人无法想象的艰难生活。他付不起房租和旅馆的费用,又排不到收容所的床位,只能和儿子住在地铁站的卫生间里。克里斯?加德纳甚至为了生活而卖血,经过六个月没有收入的实习期,终于通过考核,成为一名证劵经纪人。 “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守护它。”在克里斯?加德纳的生活步入最低谷的时候,他仍然不忘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证劵经纪人。他仍然不忘鼓舞儿子,让五岁的儿子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克里斯?加德纳为梦想,更为自己和儿子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很多、很多……他说过一句话,让我记忆十分深刻:“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扞卫它。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想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努力去实现。就这样。”即使我们面临的是严峻的考验,也会使我们受到锤炼,在最艰难的时刻,能帮助我们的人只有自己。 有梦想,就要守护,就要扞卫;有理想,就要努力,就要付出,并去实现它。记得二年级的时候,妈妈为我报了毛笔书法班,第一学期的时候,每次都练横竖撇捺,练一些简单的字。
第二学期的时候,每节课都要临摹,抄古诗,抄词语,还有很多练习作业。虽然那时我还想长大成为一名书法老师,但我因为觉得书法枯燥无味,便放弃了。可是克里斯?加德纳却不一样,他不怕艰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们也一样,只要心中有信念,有目标,有梦想,再去付出,去努力,去坚持,梦想一定能实现! 华丽的灯光照在梦想的舞台上,让我们舞出梦想,舞出灿烂未来的火花!
篇三:老大的幸福观后感600字
中央电视台一套近日热播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主题歌歌词说:“得到是福,舍得是福”;“你幸福我才幸福”;“知足是福”……电视剧从不同视角和层面对“幸福”的诠释,都反映了人生哲理。至理名言,可以作为人们的座右铭。我这个年逾古稀的老者,对“知足是福”的感受尤深。
电视剧中的老二傅吉安,是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富商巨贾,名满京城,但他的家庭有缺失,又苦于资金难以为继,寻死觅活,他不幸福。老三傅吉兆,位居文化处副处长,养尊处优,然而妻子小南天天天逼他去拉关系,升迁正处,他不情愿,日子过得很窝囊。老四傅吉星当演员,拍电视,收入不菲,妻子也很贤淑,但他贪图享受,宁要别墅不要孩子,生活得苦和累。老五傅吉平,本来有一份不错的教授钢琴的职业,调琴师小朱给她真诚的爱情和幸福,她不以为然,而去追求富贵与奢华,()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已经拥有的不珍惜,而希望得到的又不切实际,哪来幸福?只有老大傅吉祥,不被兄弟的“幸福”所绑架,直面现实,过着实实在在由自己营建的幸福生活。
幸福生活是人人向往的;但什么是幸福,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理解。我认为,过日子是自己的事,不要左顾右盼,也无须比上比下,只要自己觉得舒心、安然就行。我们这些退休老人,有退休金,有房子;能吃能动,身体健康,应该算是幸福。诚然,一个人总是有喜有忧的,若以平常心待之,遇上开心的事不狂喜,遇上闹心的事不忧愁,把得与失当作一闪即逝的东西,就不会耿耿于怀,自寻烦恼了。
我很珍惜现在的生活,深深感到知足是福,平安是福,健康是福!
篇四:爸爸去哪儿了观后感600字
星期五的晚上、我坐在椅子上无聊的看着电视。爸妈都在加班,我调到湖南卫视,“滴滴答答”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咦?这是什么?”我看见电视屏幕上出现一个爸爸、一个孩子与一个小鸡的动画,可爱极了,过后,我就被这个综艺节目给深深的吸引了。
这个电视主要反应了当代明星父亲工作压力大、根本没有时间陪孩子、也不会孩子们日常的一些事,有些爸爸头发不会给孩子梳,有的爸爸不会做饭,正是这个节目锻炼了爸爸们的动手能力,也增进了爸爸与孩子们的感情。是很励志的一个故事!
石头是孩子们中最勇敢的一个,他总是护着弟弟妹妹,很值得学习!天天也很棒,在最新的一期里,天天没能护住鸡蛋,撒谎说另一个是自己的,最后还是被爸爸看出来了,其实是不想让爸爸失望。这个举动令现场爸爸都感动了。Kimi我认为是最可爱的,但是有点胆小,每次出任务都要爸爸在一起,我想,这可能是因为爸爸工作太忙长时间不在家导致的吧……王诗龄也很可爱,第一期与羊对叫我觉得很好玩。Cindy是女孩中最棒的!不仅帮妹妹提篮子,还跑得那么快,不愧是奥运冠军的女儿!而且Cindy还从爱哭小女孩转变成了勇敢女孩子。
明星爸爸与明星宝宝们都很棒!使我认为节目最大亮点的是孩子与爸爸们的一颗坚持不懈的心哪!
希望这个节目能永久流传下去,我会每一期都收看的,我可是你们的忠实粉丝哟!呵呵。
Kimi、天天、石头、Cindy、王诗龄你们一定要加油哦!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不要让你们的爹地失望!
篇五:沂蒙六姐妹观后感600字
《沂蒙山六姐妹》想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先人为祖国的稳定、繁荣昌盛所做的牺牲,所奉献的汗水,它更多地是想警示我们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在我们抱怨现在的不如意,在我们为游戏、电影而荒废时光的时候,想想先人们所付出的努力、鲜血,想想沂蒙山的人们,希望《沂蒙山六姐妹》能让我们有所触动,有所改变。
作为红色革命教育片——《沂蒙六姐妹》,这个故事发生在沂蒙老区的真人真事,再现了六姐妹为支持解放战争,做军鞋、做煎饼、到前线去抬受伤的战士。她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战士的英姿,可她们的行动无愧为哪个时代,祖国的今天有着极大的贡献。
影片的前段六姐妹中,有一个当时叫月芬的姑娘,她嫁给了一个战士,可这位战士上前线去了,按当地的风俗,嫂子抱了一个公鸡代她的老公拜堂,就算过门了。她嫁给这户人家有一个老母亲,公公也是在支援前线中牺牲了,还有就是一个哥哥,也在前线,家中就是嫂子、婆婆和一个侄子。
影片的中段,月芬因借粮回了娘家,与即将奔赴战场的丈夫失之交臂,月芬极大悲痛。和其它女孩子一起,自己吃不饱,也省下口粮支援前线,她们跳下河,为解放军搭起人字水桥,她们同样逝死如归。
影片的后段,月芬毅然决定支援前线,在医生需要捐血——男人可以捐血的时候,她忍不住怒吼:“我们沂蒙山的男人全在前线呢”,把自己压抑了许久情感一下子倾泻了出来。孟良崮战役结束了,老人失去了两个儿子,妻子失去了丈夫,以及未见面的丈夫,善良的女人们用所拥有的一切去支持——支持革命,这种伟大让我看到了成千上万沂蒙百姓支持革命的缩影。博爱、至爱无言,就像沂蒙人这种对革命的爱,是伟大的,是无声的。
今天的人们,好好珍惜现在稳定、祥和的美好生活吧!让我们铭记那些为革命做出牺牲和奉献的人,
向六姐妹表示深深的敬意,逝者安息,生者健康!
篇六:中国合伙人观后感600字
电影《中国合伙人》故事的蓝本不言而喻,从剧作上来说,它通过抽丝剥茧的细节设置,还原了一个“中国梦”的实现过程:甘为人下的谦卑态度、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趋利避害的实用主义原则,以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终于换得扬眉吐气、衣锦还乡的成功,简而言之:鸡血加鸡贼,无限约等于鸡犬升天。过程的确很有意思,细想想有点儿没意思,但再琢磨,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梦好不好?中国梦对不对?这两个问题就没有办法,获得一个统一的答案。
我觉得世界人生最大的无趣在于,我们不认同别人认可的标准,却又渴望别人的认可,爱情如是、事业如是、生活亦如是。前者是我们渴望脱俗,后者是我们又未能免俗。当我们在对方的标准里做不到最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怀疑自己的标准是否牢靠。所以,一辈子,我们都在征服对方和劝服自己之间不停徘徊纠结,大部分人,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度过了一生。
在这样一个时代,有这样一个艰难的历史选择,说到底我们还是背负了历史的包袱。我们那么渴望坚持自我,又那么渴望他人的承认,而后者本身就是对前者最大的否定。所以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用继承某种屈辱、不用承担某种压力,不用奋力站起来证明我们能站起来,能想躺着就躺着,只因为我们真的喜欢躺着。总之一条,不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最后想说,成冬青诠释的中国式成功,充满了某种实用主义的得意。而王阳诠释的中国式幸福,则有自欺欺人的妥协。这种的态度,充满了某种无奈,也或者,才是我们每个人寻找答案的开始。
胡乱写了这些,再胡乱写个结尾。
风往哪里吹,树就往哪里倒正青春,我们以为我们是风,青春后,我们才知道我们是草。
没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电影十七岁的单车观后感大漠枪神观后感《里约大冒险2》观后感
经典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篇6
第一次有了崇拜的偶像,第一次开始分辨好坏,第一次知到了中国人民艰难坎坷的历史,它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回味这个故事,它纯真美好表露无遗,还有那炙热的革命情感。
主人公叫潘冬子,他的爸爸在1490年参加了解放军,去很远的地方打仗了。小冬子在1497年参加了儿童团,他妈妈也是党的人。大家都受着胡汉三的欺负,过着艰苦的生活,很可怜。
直到红军来了,大家又感激又兴奋,乡亲们都过上了好日子,可是红军要去远征,胡汉三又回来了。
一天晚上,冬子得知地主要把大米运给鬼子,于是他偷偷把"今日无米"的牌子改成"今日售米"挂在了店门口。清晨,店门口一下子聚集着无数的百姓,"砰砰砰"地敲着大门,冬子探出墙头,嘴巴朝后面一歪,就有人心领神会,大声叫道:"米从后门运走了,要给鬼子当军粮了!"群众们愤怒极了,纷纷跑到船上抢米,场面一片混乱,冬子又一次立下了大功。
最后冬子把胡汉三杀死了,冬子也当上了他梦寐以求的红军。
冬子的勇敢聪明,小兰的善良友好,伢子的义气,帅气的.红军叔叔,还有那个"我又回来了"的胡汉三,我已经完全将自己融入到这个故事当中。然而我没有想到最让我感动的竟是那位母亲,一个典型的中国妇女的贤妻良母形象,虽然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却深知让孩子上学的重要。最后,在冬子的泪水中我们送走了这个伟大母亲。
经典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篇7
电影讲述了一个在革命战争时代里一心想要参加红军的少年潘冬子的故事。他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他巧妙地躲过敌人岗哨的严密盘查,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他巧改一字,使囤积居奇、勾结敌人的米行老板损失上万斤大米;他智斗凶残的胡汉三,又亲手杀死了这个大恶霸。看着这些精彩片断,我既为他捏着一把汗,又从心眼里佩服他。
影片留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小冬子的机智和勇敢。影片中的主人公潘冬子是一个年仅7岁的小男孩,他非常的聪明。有一次,他和宋爷爷一起下山去运盐,胡汉三却在山脚设了哨卡严禁带盐任何人上山。为了保住这得来不易的食盐,小冬子不怕天气寒冷,把盐化成盐水,再把盐水倒在自己的棉袄上就这样顺利地通过了敌人严密的搜查,安全地把盐带上了山。他的聪明、机智使红军保存了体力,最终取得了胜利。
我想在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也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像小冬子一样,做一个机智勇敢、善于思考、不怕困难的少年。
小冬子的不屈不饶精神也令我感动,他心中始终有一个不怕牺牲、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主力红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时,冬子的父亲给了他一枚意义非凡的红星。那是一颗闪着光芒的红星,冬子把他当做最宝贵的物品珍藏着,而这颗红星就像是冬子心中的明灯,一直为勇敢的冬子指引着道路。 他做梦也想成为一名勇敢的红军战士。潘冬子的父亲参加了红军,冬子非常想念父亲,盼望红军打回来。就每天坐在小松树下等,幻想着自己也能成为红军的一员,神气的走在队伍里。这时吴大叔来了,他告诉冬子:“要想胜利不能靠,要去斗!”。终于,冬子带着那颗红星参加了红军。
其中的一个片断最让我感动。那时敌人围攻来了,潘冬子的妈妈为了保护人民群众,走在最后面,然而敌人一到,她还没来得及逃走,就被可恨的敌人放火烧了他们住的房子。熊熊的火焰燃烧着,村民们看到潘冬子的妈妈没出来,都流泪了,这时潘冬子却说:“妈妈说过,‘党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这句话深深的刻在了我心里,和潘冬子相比,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我们每天快乐的捧着新的教科书、课外书,在知识的世界遨游,可他呢,只有一本破烂的书,但仍然爱不释手;我们经常幸福的在父母面前撒娇,可他呢,每天在寒冷的清早出去打柴,边探听敌人的消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可他呢,用勇往直前的精神来面对困难,打击敌人,使得革命尽早胜利。他身上有太多太多的优点,而这些优点恰好是我们现代孩子身上所没有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吴大叔的话说得太好了,革命不能靠等。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经历过任何艰难困苦,但是我们总不能靠父母一辈子吧。要想实现美好的愿望,都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奋斗!如果你也等他也等,我们的国家什么时候才能壮大起来呢?所以我们现在应该也要有一个信念,就是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将来能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辜负老一辈对我们的期望!
【经典电影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13篇)06-26
国学经典的读后感(6篇)06-28
【精品】电影烈火英雄观后感30篇07-08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25篇)07-08
电影流浪地球的观后感(通用12篇)07-08
电影《荡寇风云》观后感6篇(荐)07-09
红色经典电影《红岩》观后感(14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