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

俞敏洪创业演讲观后感

时间:08月09日 网络精选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俞敏洪创业演讲观后感(10篇)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每个人都在寻找成长与突破的机会。俞敏洪老师作为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创始人,他的创业历程充满了挑战与启示。通过阅读和学习几篇关于俞敏洪创业演讲的观后感范文,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如何在逆境中寻找到机遇,还能激发我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与智慧。这些文章深入剖析了俞老师的创业理念、管理哲学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持。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启发,无论是对于个人成长还是职业发展都将大有裨益。现在就开始探索吧!

俞敏洪创业演讲观后感 篇1

  感觉俞老师是一个幽默风趣又勤奋执着,特别有奉献精神的人。他成功的经历让我明白,不是只有天才才能成功,任何事情都不是凭空取得的,是靠自己争取的。

  特别是他在讲北大给他的意义的时候,在讲北大校园北大学子的时候,感觉北大是崇高而又伟大的,是真正学子的天堂,真正历练人的地方。更让我明白,大学时成功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我们之前的学习全是按着家长老师的意思去做的,大学才是我们真正自主学习,培养目标的地方。如果在大学里没有把握好时间,庸庸碌碌,那么未来将是一片琐碎。虽然我们不是北大学子,但我们同样是经过高考选报上来的。可能我们之前做的不够好,但之后的路是漫长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我们同样要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大学的学习中去,用我们青春的活力去开创美好的未来!

  知道俞老师当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的北大,让我很震惊——这是一种多么坚强的毅力啊!就像他说的那样“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事情,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四十年。可以想象当年俞老师坐在班里的时候,他是下了多大的决心,他的目标多么坚定。他一定是每天都像高考那样,全身心的投入,为了北大而不懈努力!这就是他的能力——持续不断的努力。我觉得我们就需要这样的能力,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尤其是在大学里——这个格外开放的场所。没有人要求你必须去干什么,只有自己努力!要想在大学里学有所成,靠的就是这种毅力。当然,这种毅力不是一两天就能炼成的,需要长期的磨练。因此,需要我们坚持,坚持才会胜利!

  俞老师说的成就自己人生的两样东西——理想和良心。我认为可能还需要信念等。但这两样东西确实是不能少。也许我们以前是庸庸碌碌,没有理想,可是现在再没有的话,真可就前途渺茫了。想以前的名人异士,哪个不是早早的定下理想,才成就了一番大业。不用去举许多例子,单说我们这些大学生。从五岁就开始上学,一直到现在,经过层层选拔越上越高。我们的思想已经到达了一个高度,一个可以对这个世界有独特看法的高度。因此,我们不能像那些中途辍学甚至没上过学的人那样随波逐流。“历史赋予了我们责任,我们就应该承担起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我们还要有良心,也就是要有道德。我觉得俞老师做的很好。我佩服他的就是他对室友那种无私的不怕吃亏的精神。自己吃点亏没什么,都是亲人朋友。如果在亲人朋友面前也斤斤计较,那就太失败了。道德,文明其实离我们很近,它可能是举手的高度,可能是一张纸的厚度,也可能是一只手的力度。所以。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做一些有道德有良心的事。

  成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或许离我们有点遥远。然而,从现在做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就会离目标越来越近。俞老师给了我深深的启迪,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一定要像俞老师那样成为一个有功之士!

俞敏洪创业演讲观后感 篇2

  看完俞敏洪《人生观与大学生活》的讲座视,感受良多,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大学生活中我们要抱着什么态度,我们要做些什么。

  首先先来说说在大学的态度。有的人认为,自己未来的成就跟自己上大学有必然的联系,有的认为跟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有必然的联系,也有的人认为跟自己的家庭背景有必然的联系,还有的认为跟自己的长相有必然的联系,其实也不尽然,比如说王宝强的长相并不怎么样,但在影视界照样有突出成就。如果单单靠长相就能成功的话,这个世界就永远没有马云和阿里巴巴,马云是所有企业家里长得最其貌不扬的一位,有的人还叫他外星人。还有另外一个人,他就是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他往人群那一站,大家都会觉得的他跟个电影明星似的,长得很英俊潇洒。这两个人都是中国企业家里的知名人物,都能把企业做强做大,同时具有创新性。这说明长相跟一个人的成就没有必然的联系。

  很多人会认为我们上的学校有必然的联系,是有些联系,但不必然。事实上,在中国的企业家里面从中国名牌大学毕业出来的寥寥无几,中国有1500位以上的亿万富翁,北大只占了15位,前20所名牌高校加起来还不够5%。更多的还是来自全国的普通高校。其实,我们不应该想着学校能够成就你,而是要想着我们能够成就我们的学校。脚下的路是靠自己走出来,并不是说上了一所好大学必然就能成功。反之亦然。

  在学校我们会有成绩的第一第二名。那这不意味着你在社会也会有第一第二的成绩,在社会上你永远做不到。诚然在校有好的成绩在找工作时人家会跟你多聊几句,但是仅仅是多聊几句。成绩决定得了一时决定不了一世。第一第二名的成就有时候还不如倒数第一第二命的成就,因为成绩好的人往往会认为成绩能战胜一切,但是到了社会上发现社会要的能力不是他的成绩能给他带来的。

俞敏洪创业演讲观后感 篇3

  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是经历磨练才获得现在的成就。曾经三次参加高考并最终考入北大。这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意志。正像俞敏洪先生说的那样:“如果没有二次高考的失败经历,就不会磨练我的意志力,更不可能有我现在的成功。"

  启示一——年轻时的挫折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它会对人的一生有重要影响。因此,不要害怕困难,在困难与挫折面前要学会坚强。

  “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你终将走向成功。”俞敏洪在演讲中这样说到。理想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正如赫伯特说的那样:“对于盲目的船来说,所有风向都是逆风。”理想就是一座灯塔,为盲目的船指明方向。

  启示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因素是目标,要想取得成功的人生,目标的确立非常重要。因此,要学会确定一个适合自己、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是人生成功的关键。

  俞敏洪先生的成功,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他有一群得力的助手和团队,这个团队的成员多数都是他的大学同学。当时,同学们知道俞敏洪在国内创业时,分分从美国回到中国。有许多同学表示“我们之所以能够回国,决定和俞敏洪一同创业,就是因为你在大学能够几年如一日的坚持给寝室收拾卫生,给同学们打水,我们都觉得跟你干不会错的。”

  启示三——人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学会先做人再做事。只有学会做人,才能真正做好事。因此,在大学的我们,要学会与人沟通,这是你一生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俞敏洪创业演讲观后感 篇4

  听了俞敏洪老师在浙江大学的演讲,内心无比激动,或许这是语言的力量,或许这是名人的魅力,或许这是一个正聋发聩的惊雷。从绝望中寻找希望,挑战极限,追求卓越,人生终将辉煌。

  如果说每个人都是一个种子,以前我觉得即使是一颗小草,也可以摇摇而绿,也可以轻松地躲在屋檐下,不惧风吹雨打,不怕酷暑严寒,过着诗意淡然的生活,波澜不惊,闲看云卷云舒。但是听了俞敏洪老师的演讲,真心觉得,自己对不起自己的年龄,对不起自己的青春,这是一段最需要勇往直前的年龄,这是一个本该欣欣向荣,奋发向上的年龄,不应该选择安逸,应该活出青年人的样子。

  自己的阅历苍白而又乏味,真正的青春应该是活力四射的,年轻人应该追求梦想,应该奋发图强。或许有许多困难,但是就像歌里唱的,即使再大的风浪又能怎样,伸手摘星,未必如愿,但是不会弄脏你的手。如果不选择努力的向上,面对人生的将是无尽的悔恨和抱怨,只有努力了,才不会后悔,才不会失落。绝境逢生,是一种能力,更是每个坚韧的人必须的品质。如果你需要足够的安全感,那么请选择坚强,请不要放弃梦想,请别忘了努力,请别忘了肩膀上还有责任。刚刚离开校门的我,在父母眼中,还很稚嫩,但是我明白,生命赋予我的我必须珍惜,但是有些温暖不能太过依赖,有些困难必须克服。从绝境中寻找希望,绝处逢生,不选择后退。我已经不在那个稚嫩的我,我要有自己的工作,要有安生立命的根本,要有父母为之自豪的本领,要有承担责任的能力。生命中最强的力量,是永不放弃的力量。脚踏实地,努力朝着理想前进。

  感谢曾经和我一起拼搏的朋友,感谢他们的鼓励,感谢父母的支持与帮助。如果说23岁的我是一个新生,那么我将以更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俞敏洪创业演讲观后感 篇5

  俞敏洪说,人是要有梦想的,但梦想再大,你不去努力使不管用的,就像你爬山的时候,就算看不见山头,你只要知道自己再向上爬,只要你爬的路使对的,到达山顶只是时间问题。我觉得这个比方很有深意。俞敏洪把自己努力奋斗的过程比作爬山,以登顶为目标,向上攀登的过程就使自己努力的过程,这十分贴合他的自身经历,但是他说的前提是怕的路是对的,到达山顶才是时间问题。这就存在了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努力了,但是前进的方向不对,就会在半山腰转悠,徒劳无功。路的方向有很多,每个人看到的前进方向也不同,俞敏洪坚持了三年考上了北大,对他来说,这条路是正确的。单很多人就算付出了努力,也是一败涂地,归根究底还是走的路不对。

  那要如何看待前面的路呢?俞敏洪在后面的演讲中也为大家点明了。他说,世界上有很多偶然的运气,也有很多必然的运气,在我看来,这条路就是必然的运气。必然的运气就是通过自己踏实的努力达到一个状态,再用这种状态换取需要的东西。很多人吧偶然的运气当做了前进的方向,好比前方的两条路,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就随意选择一条路,最终困顿劳累。相反地,必然的运气就是不管选择哪一条路,都在前进中发现总结,发现这条路不对的时候就折返回来,看似前面的努力白费了,但是选择的路就多了一份踏实。俞敏洪在农民这条路上走了两年,最终还是选择放弃这条路,选择考大学,在当时贫弱的家庭环境下,这不失为一种魄力。

  面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俞敏洪用自身的例子告诉我们要坦然面对。安于现状,被现实磨平理想,那成功只会愈来愈远。要保持健康的心态,积极向上,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努力发现总结,时刻保持向上的心态才是成功秘诀。他说,人生是自己的选择,你要把自己变成一个能够不是对得起自己的长相,而是对得起自己内心的,对得起自己能力的人,我坚信这句话没错。

俞敏洪创业演讲观后感 篇6

  今天看了俞敏洪创业的演讲,介绍了他创办新东方之前的办学经历。俞敏洪在正式创办新东方之前,在培训学校打工。打工期间,他想了很多很多,也做了很多。随着观察和积累到了一定时候,1993年就开始实践操作。为了家庭生计,也为了朦胧的未来,在北京的中关村一间陋室俞敏洪就创办起新东方学校。当时俞敏洪只办了一个托佛考试培训班。

  俞敏洪先观察和积累,准备充足后再实践,实践是有痛点或主要需求做支撑。起步呢,只办一个托福考试培训班,是从低门槛起步,还是目标细分法的运用。

  观察+积累=准备=计划=随时掌握主动权。不论是创业还是做销售,甚至是做所有的'事,都要有充足的准备,正所谓有备无患嘛。咱们古代有句话是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意思是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大家可能都知道马岛战争,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以英国的胜利而告终,而英国能够取胜,在很大程度上是归功于他们强大的补给线,在整个行动中,有四十三艘英国商船为特遣舰队提供补给,提供燃料物资等的货柜船及油轮形成了一条来往英国至南大西洋的八千海里后勤线。马岛距离英国有13000公里,反观阿根廷,虽然福克兰岛离阿根廷本土仅有500多公里,但战时竟然没有了后勤补给,甚至士兵大部分都是新兵,可以说根本没有备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不做准备那就准备失败吧!

  从销售角度来分析:我们要做好各项准备,包括拜访客户前,先用提问思维模式提问客户常问的20大问题,然后写写画画,找出最佳答案,锤炼好话术;对客户充分市调,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喜好,准备聊天的话题;市调竞品优缺点,跟客户聊天时,突出我们的优势,与竞品形成差异化,让客户一下就记住我们。

  从创业角度来分析:创业前更是要做好准备,先在行业里打工,做到三个积累(积累资金、积累行业经验、积累人脉资源),成为销售高手后再创业,否则就是拿自己的青春和钱买经验。

  从俞敏洪角度来分析:在北大有5年的授课经历,后来又有培训学校的授课和承包经历,有了经验和知名度,执行力也上去了,为了掌握主动权,决定自己单干,也是很好的选择。

俞敏洪创业演讲观后感 篇7

  在创业的路上,有很多人都是成功的,同样,说到创业也有不少的人都存在一些疑惑,往往他们并不知道该怎么去创业,听听创业成功者是怎么说的吧。

  俞敏洪说:会做事的人,需要具备的三个做事特点是:首先愿意从小事做起,知道做小事是成大事的必经之路;其次是胸中要有目标,知道把所做的小事积累起来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最后需要的是一种精神,能够为了将来的目标自始至终把小事做好。

  也许很多人对此都是不认同的,因为他们觉得创业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是需要进行前期准备充足的,而且还应该有很多的东西,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大”,小的事情甚至在一些人看来是不屑与去做的。其实并非如此,当你发现一件事情,你能把它从小事做大,无论什么事情,也无论是否也有人在做,当你发现了,其实这本身就表示你还是有发展空间和余地的,这一点很重要,但是要具备独特的眼光,这也是不能忽视的一点。

  把一件具体的事情做的又完整又好,这是新东方成功的最基本保证。这也是俞敏洪的一种坚持,在我们看来,这更应该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该具备的一种可贵品质,这件事并非就如我们所认为的有多大,最主要的是这件事有意义,而且有发展空间,才是最主要的。

俞敏洪创业演讲观后感 篇8

  我们很少去定位自己生命的高度与强度,很少去无怒无悔地位了生命中某个理想而奋斗,很少去理解在奋斗中所遇到的艰难困苦只是走出人生的沙漠的必要考验。

  人常常被自己的习惯和天性害死,却根本就不知道错在哪里,常常能够清楚地看到别人的错误,却永远找不出自己的弱点,常常为了避免重蹈覆辙,结果却陷入了另一个更致命的错误之中。

  只有勇敢地独闯世界,经历风雨,我们才会真正成长起来。

  只有当我们历经风雨后依然能保持彩虹般的心情时,只有当我们即使被碾作泥土依然能为鲜花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时,只有当我们屡遭磨难依然坚信尘世就是我们今生的天堂时,只有当我们已经拥有了“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的旷达襟怀时,我们才有资格说,我们已经开始理解为什么要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了。

  人生漫漫,我们到处寻找幸福,但到头来发现幸福其实就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我们常常因为没有更好的前程而绝望,为身边没有情投意合的朋友和伴侣而痛苦。我们踏遍千山万水去寻找人生成功的秘诀,最后却发现成功的秘诀就藏在我们心底。在最绝望的时候,由于缺乏必要的耐心和等待,我们常常把自己拼命努力过的生活打得粉碎,最后以扔进垃圾箱而告终。

  生活有时候还是可以拥有完美的,哪怕只是短暂的拥有。

  人最致命的局限是智慧的局限,有智慧的人能够把自己的局限转化为动力,而缺乏智慧的人则整天为自己的局限烦恼不已,在烦恼中虚度一生。

  这个世界不是没有机会,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能力抓住机会。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想当然地去做,得有相关知识和经验基础。

  世界上的事情经常很容易开始,但却很难有圆满的结局。因为圆满意味着必须走完全程,意味着必须经历千难万险,意味着遍体鳞伤也决不放弃,意味着受尽伤害依然心地善良,意味着到达临界点的时候咬紧牙关继续抱着疲惫的双腿向前奔跑,直到最后肉体和精神为了同一个目标合而为一。

  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学习,遭受失败和挫折。然后才能明白做人该如何做,做事该如何做,才能学会如何既对得起别人也对的起自己,才能知道有些人为人处事的价值观和标准是我

  们必须永远坚守,不能放弃的。

  土壤也许腐朽,但它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失败固然可惜,但它可以激发我们的智慧和勇气,进而创造更多的机会。

  当我们面对自己的感情波澜,能用十年,百年以后的眼光来看待的时候,当我们面对朋友们的缺点和错误,能用站在山上看万家灯火的心态来看待的时候,我们的心胸就会变得更加广阔,就能像大海一样,虽然接纳了一切流入我们怀抱的是非风雨,却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一片纯净和蔚蓝,同时送给别人一道惬意的风景。

俞敏洪创业演讲观后感 篇9

  听俞敏洪先生的演讲,我们总能看到一个上进的、奋斗的、执着的俞敏洪,也能从他的故事中得到激励和启发。俞敏洪先生的许多经典语录都是他人生一路走来总结出来的肺腑之言,总感觉到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能说到我们的心坎中去。这次俞敏洪先生到伟人故里广安做了一次演讲,笔者深受鼓舞和感动,不禁再次翻出俞敏洪先生一些经典演讲和语录,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和感悟。

  听了这样的演讲,可能很多人都会受到非常大的鼓舞和激励,但是听完之后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那么执着那么努力去奋斗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还是我们内心要有那份上进心,人生就应该是奋斗的,在人生的舞台上一步一个台阶永不停歇去努力奋斗。俞敏洪先生说:“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有另外一种动物,也到了金字塔顶端,那就是蜗牛。我相信蜗牛绝对不会一帆风顺的爬上去,一定会掉下来,再爬,掉下来,再爬。但是,蜗牛只要爬上了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所以生命的起点由不得自己选择,但是生命的终点是自己决定。”

  我们承认每个人的天赋各异,有的人生下来就是雄鹰,而有的人可能就只是蜗牛,雄鹰能够轻易到达金字塔顶端,而身为蜗牛则只能经历千难万险百般努力才有可能到达金字塔顶端。我们绝大多数人可能仅仅只是蜗牛,有的人一辈子都在金字塔底下生活,有的人听了这样的演讲开始了攀爬金字塔的旅程,有的放弃了,有的爬到一半摔下来就再也爬不上去了,有的爬到一半摔下来接着执着地攀爬而还没到达金字塔顶端就已经老了爬不动了,最后到达金字塔顶端的毕竟也只是少数。现实有时候就是这样,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我们都是平凡世界里的小草,即便有长成参天大树的梦,最后也只能在命运里平凡和默默无闻。

  俞敏洪先生讲:“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 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 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 你吸收雨露阳光, 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 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他产生痛苦; 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 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 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 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 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 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 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 自己成长起来。 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 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 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

  我承认很多人通过努力和奋斗成就了一番事业,但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事实是很多人不缺上进、不缺执着、不缺努力,但仍然没能成功。有些人说因为他不够努力不够执着不够坚持,或许这说得有些道理,但是我想说的是,草注定是草,他是不能够长成参天大树的,基因决定了草只能长成那样,当草有了长成树的愿望的时候,他也不能长到像树一样的伟岸,他只能活出草的顽强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只能在平凡中像草一样被人们遗忘,像尘埃一样被世人看不见。

  虽然有时候我们努力了并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不努力是一定不会成功的。无论成功与否或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一颗上进的心和坚持奋斗的那份执着,到最后你能发自内心感到无悔于青春无悔于人生,我认为即便是一颗草,那你也是一颗笑傲草丛里的那颗最特别的草,在人生的舞台上笑对春风,自强而不息。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保持一颗上进的心,在人生的旅程中永不懈怠、永不停歇、奋斗不止,这样即便没有到达人生金字塔的顶端,即便没有长成参天大树,你的生命也会因为你的奋斗和努力而绽放光彩,你也能看到人生中那道属于你自己的亮丽风景。

俞敏洪创业演讲观后感 篇10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google网页浏览时看到了一条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先生的演讲视频推送。正值英语课本上要学篇关于俞敏洪先生的文章,本着多了解文章主人公的初衷点开了推送。但如今许多商业大佬的演讲都空洞、同质,所以也并没有对其内容有着很大期盼!

  视频中:留着寸头、相貌平平的中年俞敏洪意气风发的走上了北大演讲台。对于这个自带光环的演讲台,俞敏洪似乎并不是很“领情”。“我认为参加这种论坛就是在浪费我的时间,也是在浪费各位在座的时间。但我不得不来,因为我怕下次不让我进北大门了”(全场哄笑)。如此犀利而不失风趣的开场白,既表达了俞敏洪先生对此类论坛活动最真实的想法,也着实让我对接下来的演讲有了更大的期待。

  自共享单车出现以来,各类共享商品层出不穷,吸引着创业者、投资者们蜂拥而至,共享经济似乎风靡一时,却又最终迅速地倒下了。在《中国创业创始人的领导力境界与格局》演讲中,俞敏洪先生深刻地指出这一现在背后的问题:创业跟风!“p2p的集体爆雷、共享经济的失败都与创业跟风有着很大关系。创业者们在共享风潮中已经忘记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以及其商业运营模式的实际可行性!怎么保证共享板凳不让人带回家?怎么保证共享充电宝的安全性?所以,在创业跟风中,注定会倒下一大批共享经济体创业者”。

  深刻、一针见血,是我对他此番言论最大的感受。对风光无限、人人看好的共享经济能做出如此独到的见解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俞敏洪先生的“思想独立性”!也许正是他这宝贵的独立性,让他自小就认识到:农村没有广阔的天地和发展前景。在历经三次高考后踏入了北大校门。我敬仰俞敏洪先生的思想独立性。

  中国政府一直追求所谓“思想一体化,”在改革开放几十年之际,人们的思想仍被禁锢着,一味地信奉着官方思想。俞敏洪于是呼吁到:中国政府在经济开放的同时也要让思想也能得到解放,释放人才活。,否则在未来,中国仍然只能是高科技的使用者,而不是创造者!比言一出,立刻获得了全场的掌声!个人主义下,敢于为社会发声,敢于公开政府的人太少了。我敬佩俞敏洪先生的魄力与社会责任感。

  其实,俞敏洪的创业故事同样很精彩励志。但在“毒鸡汤”盛行的当下,再去谈论讨论这些已非我所愿。

  思想是人的翅膀,带着人飞向想去的地方。在这历史激流中,只愿自己与社会都能有更多独立的思想,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也期望政府能创造更好的环境,让社会解放思想,释放人才活力,推动中国社会更健康的发展!

【俞敏洪创业演讲观后感】相关文章:

《暖春》观后感(30篇)07-16

暖春观后感(30篇)07-19

情书观后感(30篇)08-04

《画皮》观后感(23篇)08-04

《飞天》电影观后感(24篇)08-05

《1921》观后感(23篇)08-06

画皮观后感(23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