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6篇)
在这个多彩的世界里,空气作为我们生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探究它的奥秘,今天给大家推荐几篇关于我们周围的空气的优秀教案。这些教案内容丰富,设计新颖,不仅包含了空气的基本性质、组成等科学知识,还融入了实验操作、生活应用等多个方面,非常适合教师们参考使用。希望各位老师能够从中汲取灵感,为学生们带来生动有趣的课堂体验。同时也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探索空气的秘密,培养科学素养与探索精神。让我们一起走进空气的世界,开启一场奇妙的学习之旅吧!
小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科学教案 篇1
空气是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作为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很小,同时,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较少,为此,让学生借助媒介如水、塑料袋、纸条、气球,用手、眼、鼻、耳等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的特点。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征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2、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与合作,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描述。
四、教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播放器或MP3播放器;吹泡泡器、清洁精、花露水、香水、蜡烛、打火机等。
教师备份材料:水槽、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牙签、吸管等。
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1个装有水的水槽、吹泡泡器、清洁精等。
学生自带: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牙签、吸管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导语:
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做一个“闭眼游戏”好吗?
请同学样缓慢地闭上你们的双眼,放飞你们的想像。
2、用多媒体或MP3播放器播放班德瑞音乐《清晨》。
师用语言帮助学生想像: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一同闯入了一片迷雾森林,那里有自由流淌的风,穿过浓密树叶的会跳舞的阳光,欢快清脆的鸟叫声。多么美妙的早晨,我们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做一个深呼吸……
3、睁开又眼,谈谈感受。重点引导学生说说吸进了什么。
方案A:如果学生能回答出“空气”,则顺利地引出课题。
方案B:如果学生一时说不出来,师可引导:是不是感觉有一股气从鼻子吸入,科学上把这种气叫做“空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
二、我们知道的空气
1、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课本P75气泡图中。(如果学生感觉有困难,可引导启发: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空气,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可以运用你的各种感官来感受一下空气是什么样的。再想想,除了在教室里,你还在哪里也感受到了空气。没有空气,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2、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学生说,教师运用实物投影或小黑板整理归纳。
→引导学生观察气泡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三、空气存在吗
1、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都认为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但是口说无凭,你们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吗?
2、师:可以利用你们带来的工具(透明塑料袋、玻璃杯、吸管、气球等)思考看看。
→老师这里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一个装着水的水槽,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请大家四人一小组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每人选择自己方法向另外三人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组员认真听讲解,请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
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空气确实存在。
(适时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并请学生试着举例。)
四、比较空气和水
1、师: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回顾水的特点;
→相同的地方;
→比较不同。
2、全班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利用课件或小黑板出示维恩图,与学生交流。
3、探究空气比水轻
师:空气和水,哪个轻?哪个重?说一说你是怎样证明的?
→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工具试一试,当小组内一名同学动手操作时,其他组员认真观察。
(对于感觉有有困难的小组,教师可适当启发。
4、空气的流动
①师:水能流动,空气能流动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可在进行到这一环节时,悄悄把花露水洒到讲台桌下,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还可请一位学生上台吹泡泡,让大家通过观察泡泡的流动,感受空气的流动。
②动手画一画风。
③思考: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空气的流动?
五、总结与延伸
1、回到课前的气泡图,看看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之前我们所知道的一样吗。
2、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再去探究?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培养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学习态度。
学情分析重难点: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2空气的组成
3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4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5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到了危机人们正常生活的地步。许多城市每天都要进行空气质量报告,以便及时控制污染程度。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我们也应了解这一情况,为了未来美好的生活应努力学习,将来用科学的力量来改变现状。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要从我们周围的空气来开始学习。
推进新课:
【过渡】
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过渡】
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我们把他叫做混合物。而空气中的氮气或氧气都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我们把他们叫做纯净物。
二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分析】
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等领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2)支持燃烧
2氮气的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
(2)保护气
(3)提供低温环境
3稀有气体
(1)保护气
(2)电光源
(3)激光技术
(4)冷却剂
(5)麻醉剂
四保护空气
【分析】
少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仍能保持空气的洁净。如果进入空气的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超出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空气的污染。
【图片展示】
大气污染
【讨论】
1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
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结论】
1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沙尘暴,酸雨,使用含氟冰箱造成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等都属于大气污染。
2使人发生呼吸道疾病,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水中生物濒临死亡,温室效应使沿海城市下陷,酸雨使建筑物被腐蚀,臭氧空洞使人受到紫外线的伤害而易得皮肤病和影响视力等等。
3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爱护花木,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空气的重要性及保护空气应采取的措施。
【思考】
加入你当了市长或省长,你会如何去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呢?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件 篇3
全册PPT课件下载页面
第五课 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过程与方法: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2个透明塑料袋、2个玻璃杯、1个水槽、1根香、1个打火机、1个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洁精或肥皂水。
给每个学生准备:气泡图记录纸一张、维恩图记录纸一张、实验记录纸两张。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空气
1、师:还记得我们上次“猜测水在哪个袋里”的活动中,是怎么知道空气在哪的?
2、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请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写到气泡图中。
3、交流,师帮助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并让学生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二、空气的存在
1、空气真的存在吗?
我们都说袋子中有空气,怎样才能证明袋中确实装有空气?
2、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请大家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并利用材料操作一下,请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
3、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空气确实存在。(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
三、比较空气和水
1、师: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出示关于水的维恩图,请学生回顾所知道的关于水的一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对水和空气进行有联系的比较,扩大认识视角)
2、有什么办法证明水和空气的不同?比如:空气和水,谁轻谁重?水会流动,空气会流动吗?
3、讨论证实的方法,重点对“空气会流动吗?”进行展开。
4、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点,并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到维恩图中,全班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篇4
1:认识空气的主要组成。
2: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
3:认识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4: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
重点:空气的成份、物理性质
难点: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
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化学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题1空气》。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里,首先发现并制得氧气.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
【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演示】将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水盆中,但水不能进满集气瓶。
【讲述】这是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最简单方法。
【引入】空气确实存在,但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
【演示】实验2-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
例如:
(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特别注意烟、雾的区别)(红磷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黄白色,有浓厚的白烟,因为生成固体小颗粒)。
用文字表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式子: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4P + 5O2 点燃 2P2O5
(2)猜想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提示: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状态、溶解性:气态不溶于水就会占据一定的空间)。
(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若剩余气体是氮气,且氮气是“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同学们可以用什么假设来说明呢(可以在剩余气体中放一只飞虫,飞虫不久会死亡)?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篇5
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
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
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
(空气)
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板书)
二、阅读感知,交流汇报。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找出应该重点掌握哪些知识。
生:(同位交流)学生汇报。
师:在这一单元中,重点是氧气的有关知识。
三、启思诱想,讲练结合。
1、空气的组成:
师:大自然中的氧气主要存在于空气中,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各成分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请同学们完成卷上的练习1。
2、空气的污染:
师:一般说来,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了对空气的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损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态平衡,请同学们看一段小资料。
出示科件:小资料
(1)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至8日,英国伦敦全境几乎为燃煤产生的.烟雾毒气所覆盖,致使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余人。其主要原因是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被氧化生成硫酸泡沫,凝结在烟尘上而造成的。
师:看完这段小资料,你有哪些感想呢?
生:大气污染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师:请同学们继续看图片(出示大气污染图),找出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生: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动植物死亡、人生病等。
师:哪些物质可以导致大气污染?
生: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工厂的废气。
生:矿物燃料的燃烧和一些有害气体。
师:有害气体有哪些?
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师:因此,我们一定要学好化学,利用所学的知识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请谈谈你的做法。
生:植树造林、种草。
生: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
生: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生:节约纸张。
3、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
师:我们知道,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这是为什么呢?
生:这是因为氧气的浓度(含量)不同。
师:我们在学习氧气时,主要是从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这三个方面进行学习的,其中重点是氧气的性质和制法。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师:首先,让我们复习一下它的物理性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科件(1)
①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颜色,()气味的()体。
② 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故可用()法收集。
③ 它()溶于水,故可用()法收集。
压强为101千帕压强为101千帕
④ 氧气 ()色液体( ()色()状固体
约—183℃约—218℃
(2)、氧气的化学性质:
师: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幅图,判断分别是哪些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能完整地描述一下它的实验现象吗?
出示科件(2):
铝、硫、红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图片。
生:交流并汇报,不完整的由其他同学补充。
师:请同学们写出这四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师:此外,我们还学过哪些物质也可以与氧气反应呢?
生:镁、木炭、一氧化碳、甲烷、酒精。(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3)氧气的用途:
师:氧气的性质决定着它的用途。说出它有哪些用途呢?
生: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一组物质用途的图片——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判断哪些是氧气的用途)
生:答略。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师:氧气既然有那么多的用途,我们该怎样制得氧气呢?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它的实验室制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用什么药品,它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生:答略。
师: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生板演)
师:在这两个式子中,都有二氧化锰,但它们的含义却不同,谁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呢?
生:在(1)式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是反应条件,它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在(2)式中,二氧化锰是生成物。
师强调:催化剂的概念(一变二不变)。
师: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请同学们考虑设置发生装置应考虑哪些因素?
生: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师:收集装置与什么有关?
生:生成物的性质,如密度、溶解性等。
师:通过分析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让学生说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必须用的一种仪器是酒精灯,利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与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相同。
师:出示四副装置图,请同学们观察,找出哪幅可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哪幅可用于分解过氧化氢。
生:答略。
师:其中第二幅图是最简易的装置,请同学们比较2、3两幅图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优点呢?
生:为了便于随时添加液体。
师:除此以外,还可用什么仪器代替长颈漏斗呢?
生:注射器、胶头滴管等。
师:请同学们观察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的导气管有什么不同?
生:排水法是弯管。
师:请同学们根据图示的仪器,设计并组装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所有装置,用字母表示。其中玻璃片和铁架台省去。
生组装并交流汇报。
师:利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收集方法、注意问题,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生看录像。
师:工业上如何制取氧气呢?
生:分离液态空气,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开。
四、反思回顾、整理归纳。
让学生交流汇报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我们周围的空气特岗面试教案 篇6
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初中学习,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现时的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课题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 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4) 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2) 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
(3) 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树立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 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
五、教学方法1、教师教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重视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课堂,在亲历探究的体验和感觉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对空气的直观深入的认识。
2、学生学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法,在实验小组中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利用课前预习
2.教师的教学准备:
(1)、教师用具:
投影仪、挂图(O2、N2、稀有气体的用途);
集气瓶、燃烧匙、红磷、烧杯、塞子(带导管)、弹簧夹、火柴。
(2)、学生用具:
空气发现史的资料、稀有气体用途的资料、大气污染的漫画等等.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 我们周围存在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物质即空气,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堵住注射器的末端后推动活塞很难推动,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推进新课
[过渡] 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分析] 为了搞清楚空气的成分,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其中,
最有名的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他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液态的金属汞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研究出了空气的成分。
[图片展示]
研究空气成分的`装置
[分析] 拉瓦锡并不是最早研究空气成分的人,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科学家着手研究空气的组成。如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他们很早就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但拉瓦锡最早用实验得出了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过渡] 拉瓦锡的实验是在200多年前做的,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他的实验比较麻烦。现在我们已经能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拉瓦锡所得出的结论,接下来我们就用红磷做原料来测定一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演示实验] 实验2—1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集气瓶中预先加入少量水,并将水上面空间分成5等份;
③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
结论: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消耗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讨论]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
[结论] 该实验中,水面上升达不到1/5体积,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红磷量不足,未能将瓶内氧气耗尽;装置气密性不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分析] 在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的白色固体,我们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过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仪器的不断精密化,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学家通过实验一一发现。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讲解] 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我们把它叫做混合物。而空气中的氮气或氧气都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我们把它们叫做纯净物。
二、纯净物和混合物
[分析]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O2、氮气:N2、红磷:P、五氧化二磷:P2O5。
[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不必做过多的解释,只说明这是一种表示物质的符号就可以了]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举例] 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如氧气、氮气。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组成混合物的各物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就各自保持了自己的性质。
[分析] 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等领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安全教案台风来了教案(8篇)07-03
中班主题教案昆虫教案(8篇)07-08
【荐】小班健康教案穿衣服教案23篇07-10
大班数学教案合合乐教案(6篇)07-11
小班体育游戏教案青蛙跳教案(7篇)07-10
我们的玩具和游戏教案(13篇)07-28
【必备】大班美术教案旗袍教案7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