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14篇
探索的时刻来临!让我们一起翻开那些数学教案的瑰宝,它们是知识的桥梁,是复习路上的明灯。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寻灵感,共同提升我们的教学艺术。加油,学习者们!
一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 篇1
教学内容:
1、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统计的知识和人民币的使用。
教学目标:1、通过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整
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熟练的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100以内的加减法。
1、看图说一说:小熊举的是什么类型的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提问: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
25+2125+27说一说计算过程。
小猴举的题:65-2265-29
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内容。
出示图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买羽毛球拍和排球公用多少元,应找回多少元?
15+12=27(元)30元5角-27元=3元5角
买足球和乒乓球拍还差多少钱?
30+10=40(元)40元-30元5角=9元5角
篮球、足球和排球一共要用多少钱?
50+30+15=95(元)
二、课题作业
计算下面各题:
59+827+2599-3831-24
63-938+4650-2377+23
88-5543-3412+963+36
三、观察与测量。
1、谁离大树最近。
房屋
5厘米
3厘米
蚂蚁大树
4厘米
教学回顾:
总复习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
复习目标:1、提高口算、竖式计算的能力,巩固口算技巧。
2、提高看图提问题的能力。
3、能正确填写﹥﹤或﹦。
教学重点:计算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40+3045+769-5097-6
30+659+3653-884+7
91+524-98+3796-80
二、提出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1)书包比铅笔盒多多少钱?64-18=46(元)
(2)铅笔盒比书包少多少钱?64-18=46(元)
(3)铅笔盒和书包相差多少钱?64-18=46(元)
(4)书包和铅笔盒一共多少钱?64+18=82(元)
三、用竖式计算:
58948598
+37-35+15-89
----------------
95591009
84466664
-59+27-48+28
----------------
25731892
四、在○里填上﹦﹥或﹤
34+29○29+3453-36○54-36
49-37○49-3667+38○67+34
最新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 篇2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112页。
教学目标1. 通过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2. 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整理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一起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1. 现在4人一小组,把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题写出来。2. 请大家再把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成表,看谁整理得最好。小组汇报,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9+28+37+46+55+64+73+82+99+38+47+56+65+74+83+9
9+48+57+66+75+84+9
9+58+67+76+85+9
9+68+77+86+99+78+87+9
9+88+9
9+9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二.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1. 竖着看,提问:竖着看,再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引导回答:(1)从左到右,各行是按照9加几、8加几、……的顺序排列的。(2)每一竖行的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第一行是9,第二行是8,第三行是7……。(3)每一竖行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加2,加3,加4……(4)各行中试题的得数,下边的一题都比上边的一题大1。2. 横着看。提问: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启发回答:(1)每一横行第一个加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9加几、8加几……(2)每一横排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加2、加3……(3)每一横排试题的得数都相同,第一排都得11,第二排都得12,第三排都得13……3.斜着看,提问斜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启发回答:(1)每一斜行得第一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得,如7加4、8加4,第二个加数不变。(2)每一斜行中左斜行得算式得两个加数与每列算式的两个加数换了位置。8+3与3+8、9+3与3+9……,计算时他们都相等,所以只要记住大数加小数的哪一种就可以算出小数加大数了。4. 观察整个表,以6+5为界限,发现了什么规律(左边的题和右边的题相同只是两个加数位置变了,但是他们那的和不变。(在加法表中有一条粗线把加法表分成两部分,强调只要记住左边的20道题就可以了)5. 练习。(完成课本113页第1题)
三. 练习1.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完成课本113页的第2题)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2.成课本113页的第3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第1题,要求等号左右两边都等于13。练习时可回忆刚才学的加法表,完成后讲评,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要让学生讲一讲,你是怎样想的。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112页。
教学目标1. 通过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2. 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整理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一起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1. 现在4人一小组,把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题写出来。2. 请大家再把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成表,看谁整理得最好。小组汇报,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9+28+37+46+55+64+73+82+99+38+47+56+65+74+83+9
9+48+57+66+75+84+9
9+58+67+76+85+9
9+68+77+86+99+78+87+9
9+88+9
9+9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二.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1. 竖着看,提问:竖着看,再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引导回答:(1)从左到右,各行是按照9加几、8加几、……的顺序排列的。(2)每一竖行的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第一行是9,第二行是8,第三行是7……。(3)每一竖行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加2,加3,加4……(4)各行中试题的得数,下边的一题都比上边的一题大1。2. 横着看。提问: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启发回答:(1)每一横行第一个加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9加几、8加几……(2)每一横排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加2、加3……(3)每一横排试题的得数都相同,第一排都得11,第二排都得12,第三排都得13……3.斜着看,提问斜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启发回答:(1)每一斜行得第一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得,如7加4、8加4,第二个加数不变。(2)每一斜行中左斜行得算式得两个加数与每列算式的两个加数换了位置。8+3与3+8、9+3与3+9……,计算时他们都相等,所以只要记住大数加小数的哪一种就可以算出小数加大数了。4. 观察整个表,以6+5为界限,发现了什么规律(左边的题和右边的题相同只是两个加数位置变了,但是他们那的和不变。(在加法表中有一条粗线把加法表分成两部分,强调只要记住左边的20道题就可以了)5. 练习。(完成课本113页第1题)
三. 练习1.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完成课本113页的第2题)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2.成课本113页的第3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第1题,要求等号左右两边都等于13。练习时可回忆刚才学的加法表,完成后讲评,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要让学生讲一讲,你是怎样想的。
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112页。
教学目标1. 通过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2. 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整理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一起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1. 现在4人一小组,把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题写出来。2. 请大家再把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成表,看谁整理得最好。小组汇报,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9+28+37+46+55+64+73+82+99+38+47+56+65+74+83+9
9+48+57+66+75+84+9
9+58+67+76+85+9
9+68+77+86+99+78+87+9
9+88+9
9+9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二.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1. 竖着看,提问:竖着看,再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引导回答:(1)从左到右,各行是按照9加几、8加几、……的顺序排列的。(2)每一竖行的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第一行是9,第二行是8,第三行是7……。(3)每一竖行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加2,加3,加4……(4)各行中试题的得数,下边的一题都比上边的一题大1。2. 横着看。提问: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启发回答:(1)每一横行第一个加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9加几、8加几……(2)每一横排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加2、加3……(3)每一横排试题的得数都相同,第一排都得11,第二排都得12,第三排都得13……3.斜着看,提问斜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启发回答:(1)每一斜行得第一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得,如7加4、8加4,第二个加数不变。(2)每一斜行中左斜行得算式得两个加数与每列算式的两个加数换了位置。8+3与3+8、9+3与3+9……,计算时他们都相等,所以只要记住大数加小数的哪一种就可以算出小数加大数了。4. 观察整个表,以6+5为界限,发现了什么规律(左边的题和右边的题相同只是两个加数位置变了,但是他们那的和不变。(在加法表中有一条粗线把加法表分成两部分,强调只要记住左边的20道题就可以了)5. 练习。(完成课本113页第1题)
三. 练习1.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完成课本113页的第2题)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2.成课本113页的第3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第1题,要求等号左右两边都等于13。练习时可回忆刚才学的加法表,完成后讲评,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要让学生讲一讲,你是怎样想的。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112页。
教学目标1. 通过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2. 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整理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一起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1. 现在4人一小组,把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题写出来。2. 请大家再把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成表,看谁整理得最好。小组汇报,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9+28+37+46+55+64+73+82+99+38+47+56+65+74+83+9
9+48+57+66+75+84+9
9+58+67+76+85+9
9+68+77+86+99+78+87+9
9+88+9
9+9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二.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1. 竖着看,提问:竖着看,再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引导回答:(1)从左到右,各行是按照9加几、8加几、……的顺序排列的。(2)每一竖行的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第一行是9,第二行是8,第三行是7……。(3)每一竖行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加2,加3,加4……(4)各行中试题的得数,下边的一题都比上边的一题大1。2. 横着看。提问: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启发回答:(1)每一横行第一个加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9加几、8加几……(2)每一横排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加2、加3……(3)每一横排试题的得数都相同,第一排都得11,第二排都得12,第三排都得13……3.斜着看,提问斜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启发回答:(1)每一斜行得第一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得,如7加4、8加4,第二个加数不变。(2)每一斜行中左斜行得算式得两个加数与每列算式的两个加数换了位置。8+3与3+8、9+3与3+9……,计算时他们都相等,所以只要记住大数加小数的哪一种就可以算出小数加大数了。4. 观察整个表,以6+5为界限,发现了什么规律(左边的题和右边的题相同只是两个加数位置变了,但是他们那的和不变。(在加法表中有一条粗线把加法表分成两部分,强调只要记住左边的20道题就可以了)5. 练习。(完成课本113页第1题)
三. 练习1.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完成课本113页的第2题)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2.成课本113页的第3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第1题,要求等号左右两边都等于13。练习时可回忆刚才学的加法表,完成后讲评,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要让学生讲一讲,你是怎样想的。
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 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
教学目标: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标的排列规律,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且能利用口诀进行熟练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建立本单元知识系统,巩固知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学过了哪些内容?
学生小组回忆交流,然后在班内汇报。
2.教师小结,并交待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体验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空表,组织学生回忆归纳,把口诀填入表中。
2.读表中的乘法口诀,仔细观察:表中的乘法口诀是怎样排列的?
引导学生从横看、竖看、斜看等几方面尽可能的观察仔细、全面。然后进行小组内交流。
1.学生分组摆乘法算式卡片,摆成一个有规律的表。并把本组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2.出示第65页第2题图,学生观察图,说图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寻找所需要的信息,自己解决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图中每个小朋友手里还拿着一朵花。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2.帮助小动物找家。
3×4 24 5×6-6
3×5 12 4×3
6×2 5×3
4×6 15 4×5+4
3.出示第66页第2题图,要求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补充提出:小英拿出20元钱,买张票够吗?
4.黑板出示几幅图,让学生根据图意,选择信息,解决问题。
共有多少只鸭?
□×□=□(只)
每个闹钟6元,6个闹钟多少元?
□×□=□(元)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63页“整理和复习”
目的要求:
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
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总结。
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比较熟练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
2.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第23页
教学设计
揭示课题。
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1.找规律,填表。
出示下表。
[这个设计独具匠心,利用课本提供的材料加以改造,让学生找规律填空。有利于诱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而且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动手。实践表明多数学生能正确的填出所缺的所有算式。]
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这时学生一般只能直观地感知规律,如回答第一列第3格为什么填12-9,学生会说:“因为上面是11-9、12-9,所以下面应该是13-9。”不经提示,就能自觉地用比较概括的语言来总结规律的学生毕竟不在多数。]
3.讨论(出示已填完整的减法表)。
a.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b.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
(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
[这里,教师先让学生说出竖看每一列得数的规律,再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差会从小到大依次增加1,从而让学生发现每一列的减数都相同,被减数从上至下一个比一个大1,所以差也依次增加1。这样引导,学生容易发现规律,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感悟被减数、减数与差的依存关系。类似的,横着看也这样引导。]
4.小组活动,动手操作,重排退位减法表。(见课本第23页。)
(提供每组一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
小组合作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地排成一个表。
[教材提供的这一教学设计,既可以起到巩固强化已有认识的作用,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尽管学生对这个表的规律已有所认识。但要他们自己重新构建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实际教学时,还需要教师通过巡视,提醒学生如有困难可以先看看书上的表再排。但一般不要照着书上的表格来排。]
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课本第24页的第1题。)
a.差是6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想不出的可以看减法表。
[这个问题并没有限定差是6的算式的范围。所以一开始学生会说出原来学过的10以内差是6的算式,个别学生还可能由14-8=6、15-9=6类推出16-10=6、17-11=6等尚未学习的减法算式。对此,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分类,然后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这节课复习的退位减法上来。]
学生可能说出:6-0=6、7-1=6、8-2=6……20-14=6……引导他们分类:其中哪些是上学期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新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哪些是以后要学的?
b.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
c.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
课堂独立练习
1.看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第24页的第2题。)
2.口算,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第24页的第3题)
教学设计说明
这是一节复习课,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整理。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没有直接出示已整理好的减法表。而是让学生看不完整的减法表,根据已出示的算式找出内在的规律,尝试填出所缺算式。说理由时也不必很完整,就题论题,只要有道理就行。然后再通过小组讨论,进行整体的观察,从结构出发,找出一系列的规律。最后,通过利用减法卡片重建表格的活动,进一步巩固知识。这样安排,不仅使学生清楚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第二部分是利用这张20以内退位减法表,找出差是6、7、8、9等的算式。在引导学生找规律时,横着看、竖着看,减数和被减数的变化规律都较容易找到。所以这里的引导重点放在从得数着手,看表找出结果相同的算式,学生会发现得数相等的算式总是排在一条斜线上的。
第三部分是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特别是口算,熟练的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是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
专家评析
这节复习课的重点是整理和寻找规律。教学设计的重大特点是充分考虑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加以适当的处理。
其一,为了突破规律的概括、表达这一难点。教师先出示一张有空缺的减法表,让学生根据已知的算式寻找规律把表填完整,使每个同学都能参与,积极投入。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填的理由。先描述出一列或一行的具体规律,进一步再引导他们由发现列或行的得数规律入手,去寻找、去归纳列或行的算式规律。这样,填表说理由→看表说规律→重新构建表格,螺旋反复,逐步递进,学生印象更为深刻,且能有效强化对整个表格的认识。
其二,对教科书练习六第一题的处理也比较细腻。顺应学生的思考特点,因势利导,使整个练习过程由开放、发散(不限制得数是6的减法算式范围)到集中、略有收敛(把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限定在20以内退位减法范围内),然后再略加开放、发散(“你能想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从而充分发挥这道习题的功能,同时也使斜行的规律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理和复习》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彩笔问题,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3.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丫丫买了两盒水彩笔,亮亮买了10盒,每盒水彩笔有24枝,他们两人各买了几枝?
2.学生试做,老师观察学生各自不同的做法。
3.学生互相说说自己的做法。
4.归纳讲解典型做法。
(1)24×2=48(枝) (2)24×10=240(枝)
5.如果红红买了12盒,怎样算呢?
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1)20×12=240 (2)24×2=48
4×12=48 24×10=240
240+48=288 48+240=288
以上两种解法要让学生多说一说。重点归纳笔算方法。
二、练一练:
用竖式计算。
34×12 25×11 43×22
32×13 24×21 32×21
三、巩固练习:
书上39页第1、3题。
四、作业:
书上39页第2题。
整理和复习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篇7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
2、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
复习重点:
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复习难点:
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法
1、学生独立计算P26第1题,并思考式子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或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2)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4、练习:练习七第1题。
二、复习计算及简便计算
1、复习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2、复习乘法的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3、观察P26第2题,说说这三题适合运用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4、练习:练习七第4题。
三、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
(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
2、P26第3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练习:练习七第6题。
四、复习倒数
1、复习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分子、分母的位置刚好颠倒位置)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
3、复习写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交换原来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注意强调如果是整数要先把它写成分母为1的分数,然后在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4、练习:练习七第7题。
五、练习
练习七第2、3、5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讲评时让学生说清是怎样思考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 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2-7= 12-4= 12-3= 14-8=
16-9= 6+8=13-6= 14-5=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6-9=?
你是怎样想的?
二、计算
17-8-3=9+4-6= 11-6+7=
5+9-8=5+4+6=8+7-9=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比一比
夺红旗,比一比,看哪个组能够最先夺到红旗
要求:选出8个同学分成二组,进行接力赛。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组给予鼓励。
1、11-8= 12-6= 13-7= 14-9=
2、12-7= 13-8= 11-6= 15-9=
四、看图
电脑出示第4题的图
1、让学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
2、指名说图意
3、学生列式解答,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再指名说
五、用数学
电脑出示课本26页第6题图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我看到农民伯伯今天收了7棵大白菜,14棵包菜,通过信息比较,我知道农民伯伯收的包菜比大白菜多,大白菜比包菜少。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认真,获得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算一算“大白菜比包菜少几棵?包菜比大白菜多几棵?”
你能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六、思维拓展
1、出示教材26页第8题的情境图。
2、指学生说图意。
生:松树16棵,柳树9棵,白杨树5棵。
师:栽的松树比柳树多几棵?找出松树的棵数,在找出柳树的棵数。用松树的棵数减去柳树的棵数。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 篇9
教学要求: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口算卡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听算
12-914-615-716-9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
(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画四式
师:你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试一试。看书第24页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外作业
p24:2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一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p24页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观察和操作等学习策略的应用,促进学生掌握应用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的规律,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策略:
采取小组合作,设定小游戏,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写算式的小卡片。
教学环节:
一、热身小游戏
1、击鼓传花游戏,口算练习
9+7 8+6 11-2 14-8 12-9 13-7
15-5 14-6 14-8 1 2-5 17-9 14-7
2、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
1、找规律,填表。
要求:以同桌为一小组。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每人一张(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2、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纷纷汇报,自己的想法。
3、讨论(出示已填完整的减法表。)
(1)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
这时学生能直观地发现规律,个个都举手争着汇报自己的发现。
(2)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的排列?
生1、11-9 →12-9→13-9→14-9→15-9→16-9→17-9→18-9
第一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1(十九减9)。
第二列的得数都比被减的个位上的数多2(十九减8)。
第五列的得数都比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多5(十九减5)。
生……
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
生2、11-9 →11-8→11-7→11-6→11-5→11-4→11-3→18-2
第一行都是11减几题,可以先想10减几的差,再加1就可以了。
第二行都是12减几的题,可以先想10减几的差,再加2就可以。
生……
生又发现还可以斜着看也有规律?
指名小伙伴回答。
4、小练习:我来考考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课本第25页的第2题。)
a、差是6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想不出的可以看减法表。
b、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
c、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
5、放松一下:课件出示儿歌
三.巩固练习:智勇大冲关(课件出示)
第一关:看图列算式仔细观察图片,指名生回答,先说图意,再列出算式。可以多让几名学生说一说。
第二关:想加算减分组比一比,看哪一组小朋友表现最棒。可以适当奖励哦。
第三关:争夺小红旗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说是两人一组进行pk。(先是两位男生pk,然后两位女生pk,最后男女pk。)全班小结共同选出胜利的小朋友,加以鼓励和表杨。
第四关:争当神算手学生抢答,活跃课堂气氛。
四、课后拓展,布置作业(小组活动,动手操作,重排20以内退位减法表)
(提供卡片,每组一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
小组合作把这些卡片重新排成一个表。
1: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遇到个小难题,你们能帮我解决吗?老师准备要写减法算式的小纸片只够一半,怎么办啊?”这时有的同学大方的说自己不要了。(这显然不是老师的本意。)
“可是,老师又希望大家都来做这个练习,怎么办呢?”
这时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同桌共用一份。
把事先准备好的小卡片分发给每一个小组(两人一组),(他们带着一种帮老师解决了大难题的快感跳入了挑战。)
“要把表上的算式全部写在这些卡片上,你们打算怎样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呢?(步步引导)
同桌不由自主的商讨起来,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表扬同学们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说同学们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2、分工合作自主探索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找没有同桌可合作的同学谈体会,得出只有在合作中,才能最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生:说他最喜欢争夺小红旗的游戏,这样在玩中就学到知识了,而且很开心。
2、教师进行有导向性的小节,宣布本节课的优胜小组,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3、在设定的小游戏中孩子们都踊跃参加,这样在玩中就学到一定知识,而不是那么的枯燥乏味。从而让孩子们爱上数学,从中获得一定快感,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理和复习》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3、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
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读书吗?
生:喜欢。
师:读书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师:看来我们同学都喜欢读书,老师也非常喜欢爱读书的孩子,你想不想知道原因?
生:想。
师:因为爱读书的孩子会特别聪明,并且能够在课堂上有出色的表现。你们有信心在这节课上表现出色吗?
生:有。
二、估算
1、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从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本书24元,一套12本。
师:那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一共要花多少钱?
师:如何列算式?
生:24×12
师:为什么这么列式?说说你的想法?
生:12个24。
师:请大家仔细看看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学的是两位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而这个算式是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
2、估算
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12本书大约需要多少钱?
生1:24×12(10)≈240
生2:24(20)×12(10)≈200
&n
bsp;师:估算的结果240与实际结果相比怎么样?
生:小了。
师:为什么?
生:因为240是10本书的价钱。
师:那少算了多少?
生:少算了2本书的价钱。
师:那两本书的价钱如何算?那12本书到底多少钱?
3、师:好,请同学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赶紧将刚才24×12的过程在练习本上写一下,有困难的同学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4、汇报
师:240求的是什么?
生:十本书的价钱。
师:48求的是什么?
生:2本书的价钱。
师:288求的是什么?
生:12本书的价钱。
5、比较
师:大家看看这两个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想法?
哪一种口算起来更简单?
生:第一种。
师:为什么?
生:因为24×10算起来比较简单。
6、课件演示
师: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跟随课件把口算24×12的过程再详细的看一下,首先把12分成10和2,10个24是24×10=240元,2个24是24×2=48元,那么要求12个24,再怎么算?
生:240+48=288。
7、师:这也就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也就是把新知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这是数学上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转化。
三、笔算
1、师:那么这道题能不能用竖式计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一下,有困难的同学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2、汇报
①师: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能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288是怎么来的?
生:不能。
师:那能不能把竖式补充完整,让大家一眼就看出288是怎么来的。
②师:大家来看看这位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很麻烦。
师:为什么?
生:有些数字在竖式里出现了两次,240、48
师:能不能把它们结合起来,让竖式变的简单而清晰。
③师:48是
怎么来的?
生:24×2。
师:240是怎么来的?
生:10个24就是240。
师:哪来的十?
生:十位上的1是一个十。
师:288是怎么来的?
生:48+240=288。
3、课件演示过程
师:两本书的价钱24×2=48元,10本书的价钱24×10=240元,那么12本书的价钱240+48=288元。
4、再回过头来看一下24×12详细计算过程
师:首先用个位上的2乘24的每一位,得48,然后用十位上的1去乘24的每一位,得240,4写在什么位上?
生:十位上。
师:那么0怎么办?
生:个位上。
师:十位上的1乘十位上的2得200,2写在什么位上?
生:百位上。
师:最后把48和240加起来,得288。
5、师:那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和这两个竖式不一样的竖式,请大家比较一下,哪一个更简便?
生:第二个。
师:那么0可以省略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如果省略,240就变成24了。
师:大家看2在百位上,4在十位上,0写还是不写,都代表240,所以为了简便0可以省略。那么加号呢?因为都知道是加起来,所以为了简便也可以省去。
6、师:下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将黑板上的竖式计算完成。2乘4得8,2乘2得4,1乘4得4,
4要写在十位上,1乘2得2,最后加起来。8落下来,4加4得8,2落下来。
7、回归主题
(课件)师:这是一道解决问题,所以别忘了写单位和答语,要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8、练习
12×4431×23
师:观察两个48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48,而另一个是480。
四、练习
师:那大家想一下,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应该要注意什么?
生1:数位要对齐。
生2:别忘了要加起来。
师:那大家来看一下这两位小马虎又出了什么样的错误?
改错题
五、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谢谢大家!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理和复习》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第59页例2练习十四第7、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40×1060×2030×40300×70200×80
12×400240×2130×330×311×50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21887955842
3、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53×789×5
22×837×371×6
二、探究新知:
1、出示第59页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教室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2、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3、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18×22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22≈2020×20=400(个)
方法二:18≈2022×20=440(个)
方法三:22≈2018×20=360(个)
(4)小结: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揭示课题:乘法估算
3、尝试解决问题:第59页做一做:
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本子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指名学生板演,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2、练习十四第8题:
(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
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2)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3)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29页
板书设计:乘法估算
22×18≈
方法一:18≈2022≈2020×20=400(个)能坐下
方法二:18≈2022×20=440(个)能坐下
方法三:22≈2018×20=360(个)能坐下
教学反思:在数次估算教学中本课是最成功最自然的一课。两位数乘法的口算难度,为学生自然产生了估算的需要。尽管也有学生尝试口算但是复杂,自然引入估算。学生呈现的方法如同例题中的3种。其中最先想到的就是2个因数都估成相近的整十数。乘法的估算,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题目进行不同的估算方法。如只是对算式进行估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估算,如果在解决问题中,就让学生选择能解决问题的估算方法,老师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在估算教学中既要交流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更注重培养学生选择最优的估算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际能力。在解决练习十四第8题时,学生出来较多的方法,如下:
一、93除以3先求出每行有31棵,再估算12行有多少棵。
二、93除以3用估算,得出每行大约有30棵,再12行约多少棵。
三、3行93棵,12行里有4个3行,也就是4个93,93乘4估算出结果。学生都能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说明,不错。
作业反馈:学生都能正确地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并且部分学生能认识到少估了多少,或多估了多少。在作业中进行估算时约等号符号的书写经常忘记,写成等号。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理和复习》教案 篇13
学习内容
教材第68页整理和复习,练习十七
学习目标
1、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形成知识体系。
2、能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3、会总结归纳乘法计算方法。
自主预习
1、看看教材第68页“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2、这篇文章大概有多少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3、本单元我们学会了哪些方面的知识?
交流合作
1、本单元我们学会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和方式。
2、你是做口算乘法的?
(1)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可以先把它看作来算,再扩大()倍、()倍、()倍……。
(2)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3、估算乘法怎么算?
(1)估算时可以将一个或两个因数看作整()整()数来算。
(2)你能举一个估算乘法的'例子吗?
4、笔算乘法怎么算?
(1)笔算不进位乘法
32
×13
———
□□﹍﹍32和()的积
□□﹍﹍32和()的积
———
□□□
(2)笔算进位乘法
78
×26
———
□□□﹍﹍()和()的积
□□□﹍﹍()和()的积
————
(3)你发现了什么?
5、阅读短文,猜一猜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
(1)算一算,说出你的方法
(2)()×()≈()
()×()≈()
()×()≈()
(3)你为什么这么算?说出你的依据。
(4)哪一个结果最接近准确值?
艳置
展示提升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补充纠正。
反馈测评
1、小组比赛:练习十七第1题
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估算:23×4938×6279×6842×51
3、笔算练习
24×3259×2732×2864×7545×6237×28
拓展延伸
学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整理和复习》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第6页例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口算乘法的基础上,掌握乘法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掌握其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
学校买了一些彩色笔要奖给数学竞赛获奖的同学,每盒彩色笔24支,学校买了3盒
让学生根据画面情景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问题:
(1)3盒一共多少支?
(2)2盒一共多少支?
(3)学校一共买了多少支彩笔?
问:如果买了13盒,怎样列式?2413(出示例1)
主动探索
1.教学例1。
(1)讨论2413的算法
(2)汇报交流
(3)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
(4)统一认识,确定最简便的方法,引导学生试写成竖式。
(5)针对出现的情况讨论,关键处教师点拨,让学生领悟计算方法。
2.练习
(1)第7页做一做
(2)练习二第1题。
练习后,教师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反馈练习
练习二第2题
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连续进位的)
24
13
72......243的积24......2410的积(个位的零不写)
312
【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相关文章:
语文拼音复习教案(精选14篇)08-02
【必备】《整理书包》教案设计22篇08-02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复习》教案(15篇)08-03
《拼音》教案复习(精选30篇)08-02
语文复习教案(21篇)08-03
《整理与复习》教案(15篇)08-04
大班健康优秀教案《整理书包》(14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