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望庐山瀑布》语文教案7篇
文学的海洋等待你的探索!让我们一起翻开那几篇关于《望庐山瀑布》的教学瑰宝,吸取精华,提升自我。打开智慧的大门,从今天开始吧!
八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水》教案 篇1
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1、师范读全诗。全班自由读。
2、全班齐读这首诗。
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
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看完后,请你来夸夸它。
师:对,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3、指组读第一句诗。读注释①和②。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读。
4、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5、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
6、汇报自学情况。
为什么要遥看? 飞流、直下说明什么?
怎么理解三千尺? 疑是什么意思?
师:学到这,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质疑解答)
师:现在谁来说说全诗的意思?(指名回答、同桌互答)
三、自读自悟,深入理解。
师: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生、挂、飞、落)
师: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注意重音,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四、总结学法:(出示小黑板)
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1、读诗题,介绍作者
2、读诗句,理解诗意
3、再读诗,体会感情
4、背诵默写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 篇2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1、师范读全诗。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全班齐读这首诗。
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看完后,请你来夸夸它。(观看后指名回答)
师:对,夸得真好!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4、指组读第一句诗。读注释①和②。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读。
5、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6、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
7、汇报自学情况。
为什么要遥看?
“飞流”、“直下”说明什么?
怎么理解“三千尺”?
“疑”是什么意思?
师:学到这,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质疑解答)
师:现在谁来说说全诗的意思?(指名回答、同桌互答)
三、自读自悟,深入理解。
师: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生、挂、飞、落……)
师: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注意重音,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指导默写。
四、总结学法:(出示小黑板)
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1、读诗题,介绍作者
2、读诗句,理解诗意
3、再读诗,体会感情
4、背诵默写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1、古诗三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三,故事两首,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篇3
1.了解、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常识,掌握重点生字词。
2.领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自然之美,体会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加强朗读指导,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知课文。
4.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按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
重点
难点重点: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作者所运用的拟人写作手法。
难点:领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自然之美,体会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法
选择 朗读指导法、讨论法 课型 新授
课前准备 搜集并阅读有关描写瀑布的诗文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是
教 学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示学习目标
1.以旧引新,激发兴趣。同学们谁来给大家读读或背背你搜集的描写瀑布的诗文,有没有李白写的,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 《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2.揭示学习目标。
二、指导学生先学
出示古诗的一般学习步骤:
①理解课题,认识作者;②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③联系实际,发挥想象;④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学习《望庐山瀑布》完成下列任务:
1.知作者:看课下注释及练习册走近作者,了解作者。
李白生卒年月(701-76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象丰富、气魄雄伟。
2.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1)师范读全诗。学生画出节奏。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全班自由读、齐读这首诗。
讨论;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
指名学生背或读自己搜集的描写瀑布的诗文。
结合练习册学法导航及诗歌五步教学法指导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水》。
指导学生看课下注释及练习册走近作者,按名、时、地、著、称的要求了解作者。播放课件进行对照。
范读诗歌,并将请朗读要领
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或点拨。
指导学生背或读自己搜集的描写瀑布的诗文,其余学生倾听。
默读练习册学法导航,明确学法要领。
倾听,并标注字音,画出朗读节奏。自由读。
朗读后,邻桌之间展开讨论。聆听,领回学法要领。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你看到了什么? 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3.释诗意:读第一句诗。读注释②和③。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
4.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5.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
四、检查学生先学效果
悟诗情、小组讨论。
1.诗中哪几句是作者望到的景色?作者运用了哪些写法?
日照香炉生紫烟,—动 遥看瀑布挂前川。—静
飞流直下三千尺,—动
2.哪些是作者想象到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疑是银河落九天。—雄奇 壮丽)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激感情: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
(生、挂、飞、落……)
1.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和听到了什么?
2.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 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
4.背诵、注意重音及诗歌节奏,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5.总结学法:学习诗歌的一般方法:(1)知作者。(2)读诗句。(3)释诗意。(4)激感情。(5)背诵默写。
六、当堂训练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紫烟( ) 前川( )
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⑴遥看瀑布挂前川 川:⑵疑是银河落九天 九天:
3.文学常识填空。
《望庐山瀑布》题目又作《_________》一文的作者是_____,字太白,号_______,____朝伟大诗人。
4.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 巡回指导,着重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
巡视并参与个别小组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努力做到有理有据。
引导学生找,说。、轻声低吟。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理解本文拟人首发的运用。
引导学生从描写对象,修辞手法,诗歌意境,情感表达等方面考虑
和学生共同回顾学习本诗的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课件出示上述练习题,重点检查学困生的学习情况。 互相说,力求抓住重点,做到语言简练,表达准确。
找,做标记,想,说。
找,说,背诗,闭上眼睛想,听,说。
想,默练,叫道名的学生说。反复朗读成诵
回顾总结并记好笔记。
读,找,勾画,圈点表明特征性的词。组员之间相互说。
按照老师的指点在小组中展开讨论。
看大屏幕,思考,叫道名的学生回答问题,其余纠正补充。
作业设置
1.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
2.完成练习册1---4。
3.搜集有关瀑布的古诗文。
教学反思
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篇4
《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要着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学会望、庐、炉、疑四个生字,理解诗句内容,能想象诗文所描绘的情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教学中,合理利用电教手段,通过自主学生字,指导朗诵,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朗诵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教学环境与资源】
我校身在农村,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学生的认知有限,对于教学活动有很大的难度。就本课中出现的瀑布而言,学生很难联想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而我校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弥补了这一点的不足。这节课我利用远程教育模式二中的课件资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瀑布做了良好的铺垫。除此之外,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我还利用 flash 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相关教学资源选择】
多媒体计算机及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五、一黄金假日的旅游热潮,引出庐山,(出示课件)欣赏庐山的美丽景色,了解庐山,(庐山在我国江西省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庐山的距离,为揭示课题做准备。
二、揭题,解题
1、揭题:
过渡引入: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⑴ 齐读诗题《望庐山瀑布》: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李白的生平知识呢?
学生:自由谈。
⑵ 你们真行,谁想当小诗人,给大家背诵一首你所知道的李白的诗。
学生:争当小诗人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篇。
在最短的时间里拉近学生与李白及李白诗歌的距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吟诵诗歌、当小诗人的快乐 。
2、解题:
⑴ 过渡引入:
真不错!咱们班的小诗人越来越多了。唐代大诗人李白,他的诗风雄奇豪放 ,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李白的这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⑵ 谁来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题。
⑶ 什么是瀑布?(师生交流)
想看吗?那我们就一同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
看了瀑布你们有什么感受?(师生边看边交流)
通过瀑布视频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从而与我们古诗描写的对象走近一些 。
三、扶放结合,自主学生字
1、过渡引入:
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那么大诗人李白,面对庐山的瀑布又是怎样用诗句来形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把诗句读通顺。
生:初读全诗,自学生字。
2、我们来认一认生字吧!(出示课件)
⑴ 读准字音。
⑵ 识记生字。
⑶ 自读和生字有关的词。
⑷ 开火车、巩固生字。
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同时利用开火车的小游戏来巩固识字。
四、读读诗,指导朗读
1、字词,大家认读的都很棒,那古诗呢?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
生:读。
2、谁想当小老师,来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师生合作,共同总结朗诵古诗的方法。
3、(出示课件)欣赏范读,伴乐练读,指名读,师生共读。
通过范读录音培养学生正确朗诵诗歌的习惯。范读之后利用配乐练读来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使练读的效果更好 。
五、抓重点词句想一想,悟一悟
1、过渡引入:
大家读的很棒,接下来我们分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诗句好吗?哪个小组想学习第一句
(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性)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先读读对应的合作要求,注意按要求完成任务,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请老师帮助。
2、合作探究:
⑴ 小组内讨论交流,相互解疑。(生)
⑵ 全班交流汇报(生)(出示课件)教师适时点拨。
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
3、大家的汇报太精彩了,整首诗连在一起,你能说的怎么样,下面同桌之间来练习说一说:
学生:练说、指名说 。
师:你们太棒了,把大家的成果交汇在一起,说出了整首诗的诗意。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
师:学习了《望庐山瀑布》,你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说。(板书:)
4、感情朗读 :
师:庐山的瀑布雄壮而美丽,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齐读这首古诗,同时找出全诗中最能突出瀑布磅薄气势的诗句。
⑴ 指名读。
⑵ 比读。
⑶ 全班齐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环节重在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及品读佳句,积累佳句的习惯 。
六、小结
师:古诗学懂了,你们想过没有,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呀?
学生:自由说。
七、背诵古诗
师:这么美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可以加上你自己的动作,看谁最棒。
学生:自由练背。
师:现在谁想当当背诵小标兵,为我们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
这样一来,学生能在反复训练中体会到吟诵诗歌,当小标兵的成就感,同时更好的内化语言。
八、延伸拓展
赞美瀑布的诗句很多,古代有李白,现代有叶圣陶,今天老师把叶圣陶先生的小诗《瀑布》也带来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赏读这首小诗,找一找两首小诗的哪些诗是相似的?(出示课件)
目的是让学生都来做一个发现者,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和喜悦,并且积淀了语言素材,让孩子们迷上诗歌,可谓一举多得。
师:同样是描写瀑布的诗,我们的诗仙李白仅用短短28字就高度凝练地将瀑布那雄伟的气势描述了出来,真是功力不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一起背诵这首传世佳作吧!(生全体背诵。)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香炉 紫烟
见 瀑布 前川 雄壮而美丽
飞流 三千尺
感 银河 落九天
【学习效果评价】
本学期我校新开通了远程教育资源,希望其能更好的服务一线教学活动,作为一线教师,我感受颇深。在以前的教学中,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但思维能力欠佳。在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抽象的、较难理解的内容,掌握起来很困难。所达到的预期效果有时不尽如人意。而远程教育资源的开通,犹如春雷,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效果看,在原有的课堂教学基础上都有了新的提高。我所执教的《望庐山瀑布》一课就能充分体现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瀑布视频,初步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在学生的脑海中先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形象,为感受诗中的庐山瀑布做铺垫。除此之外,我还利用 flash 动画,使学生们能够更形象、具体的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在理解诗歌意境之后,使学生们能够更有力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读。从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较之以前容易多了,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很好。
《望庐山瀑布》语文教案 篇5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地图展示黄河的全貌图和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学生一起交流相关的资料信息。)
2.同学们,“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感受,那么壶口瀑布是怎样的气势,又何以征服无数的心灵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壶口瀑布》。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2.默读,思考:围绕“壶口瀑布”,课文写了些什么?
三、精读,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1.自读课文1-7自然段,勾画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把你勾画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然后讨论这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
3.面对这样的瀑布,你有怎样的感受?
过渡: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布置课堂作业
1.写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承上启下,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壶口瀑布有哪些特点?
2.面对先声夺人,气势壮观,构造独特的壶口瀑布,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由景悟情
1.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8-10自然段。
2.交流反馈:
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读第8自然段,画出作者每次看到黄河时的不同感受的句子。
②读了这些迥然不同的描绘,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作者曾多次看到过黄河,为什么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呢?(让学生理解感受: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激励我们,鞭策我们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壶口瀑布的`雄壮磅礴正体现了这一力量,它让作者热血为之沸腾,所以,作者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
④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已读懂了壶口瀑布蕴含的丰富内涵?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并谈谈此句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的威力在……鼓动,它的雄风在……呼啸,它的精神在……闪动;排比句内容上一层层深入,读起来有气势,有韵律美,使表达的情感抒发地酣畅淋漓)
⑤指导感情朗读:你从这母亲河的魂魄中汲取了什么营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学习9-10自然段:
①回想壶口瀑布的气势,回味它蕴含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再次面对壶口,你又有怎样的感受?(自由说)
②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读9-10自然段,说说“醉”字的含义。(因黄河丰富的内涵,使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之倾慕、向往和崇尚,从中得到精神力量或灵感,因而陶醉倾倒或沉迷、沉浸在快乐的享受里)
③感情朗读9-10自然段,读出陶醉之情。
三、总结,回归整体,学习表达方法
1.回顾课文围绕“壶口瀑布”写了些什么?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达使你对壶口瀑布的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结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了解黄河的现状,思考我们应该为这条母亲河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15 壶口瀑布
先声夺人
气势壮观
构造独特 陶醉
内涵丰富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优秀教案 篇6
1、学习生字,借助相关资料理解重点词语,进而读懂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想象能力、欣赏美的能力和艺术感染力。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重点:通过图画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古诗,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想象能力、欣赏美的能力和艺术感染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喜欢旅游吗,看这里,你感觉怎样,想说些什么?
2、唐朝大诗人李白就曾被这里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诗题:望庐山瀑布)齐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语言文字的魅力吧。
二、了解诗人,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请你用最简单的.话介绍一下李白,注意不要重复。
2.老师也查找了一些资料,可以帮我们进一步了解李白,谁来读一读。
a出示课件,请一名生读。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他的诗他的诗想象新奇,语言清新明快,所以广为流传。
b师:我们曾学过几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赠汪伦》、《夜宿山寺》、《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
三、试读古诗,初知诗意
1.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那么诗人李白笔下的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打开书81页)请同学们自由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2、谁愿意读一读?
指名朗读古诗,相机纠正读音,标注节奏。(2人)
四、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1.为了更好的理解古诗,读的时候要有节奏,读出诗的韵律美。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播音员是怎么读的。读的好吗?男、女生比赛读一次可以吗?
师:好了,读的有进步,下面谁能讲讲课题的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师:那作者为什么不写看庐山瀑布,而用望这个字呢?
生:因为作者是从远处看瀑布。
师:对了,那你见过瀑布吗?谁能说说瀑布的样子。
生:我在长白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远地看去像一块白布。
oo师:是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
oo生:是垂挂着的白布。
oo师:对,这样说就准确了。水流从高山陡峭的地方倾泻下来,远远望去就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
oo师:瀑布宏伟壮观,一泻千里,而庐山的瀑布更是秀美无比令人神往。
师:那么作者都望到了什么,让我们到诗句中去感悟吧。请大家小组四人互读古诗,结合注解,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自己对诗的理解。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oo出示幻灯: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oo遥看瀑布挂前川。o
飞流直下三千尺,oo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品读一、二两行诗。
1、指名读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中所描述的景物。
(二)品读三、四两行诗
1、指名读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提问: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水流得很快?
(要求学生朗读时能够突出“飞”、“直”、“落”三个字。)
3、(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象)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4、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5、指导朗读诗句。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评读,配乐诵读等读好第三行诗,读时要求语调稍扬,重点指导朗读“飞流直下”,要求读时语速快速而响亮,给人以水流很快之感。
6、“三千尺”有多高?假如我们的教学楼一层有4米高,3千尺相当于250层教学楼的高度。在这里,“三千尺”不是准确的数字,主要是形容香炉峰很高,瀑布很长。李白在许多诗中都有意地把数字夸大了,谁能举出例子来?
(课件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7、再读第三行诗,看看“三千尺”要怎么读,能让人感觉瀑布很长?读“三千尺”时语气舒缓,语调稍扬,表现水流很长。
8、课件出示图片,描述“银河”:农历七月,在晴天的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叫“银河”,瀑布看上去跟银河很相似。
9、这银河从天上掉下来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大家想一想,李白在哪一首诗中也展开想象,用到“疑”字?
(课件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11、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请同学们一起想象瀑布像银河从天而降的景象,一起读读第四行诗。
朗读第四行诗时,要求语调平稳有力,带着神往的表情,“落九天”要读出给人以瀑布很高很长之感。
五、赏读古诗,深悟诗情
1、(以〈高山流水〉的音乐伴奏)自由练读: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作李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看图片),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哪位李白愿意上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生上台演读)
3、做诗人还应自然些,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生起立,师生配乐演读。)
4、小结:诗人李白写出了他所见到的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并展开大胆想象,整首诗色彩明丽,想象奇特,像一幅壮美的图画。让我们想象着这美景,再有滋有味地把它背下来。
5、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背诵整首诗。(看图背,齐背,赛背)
6、瀑布以它神奇的美感动着诗人,诗人以它神奇的诗句感动着我们。此时此刻,谁能够用上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望庐山瀑布》来结束这节课。同学们可以跟着唱。
板书: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望到(香炉 紫烟 瀑布)雄伟
想到(三千尺,落九天)壮观
热爱祖国山河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篇7
一、教学要求
1、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瀑布的景象,进而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有没有看见过瀑布?(生:……)
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瀑布的诗。
板书课题:12 瀑布
2、听课文录音,看录像(1)(2)(3)
3、师:瀑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壮观、美丽)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分节学习,来感受瀑布的美
(二)学习第一节 感受瀑布的声音美
1、齐读第一节
2、师:这一节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美?(生:声音美)
板书:声音
3、这种声音美我们是怎样感受到的?(生:听到的)
板书:听见
4、师:瀑布的声音像什么?(生:好像……又像……)
板书:好像……又像……
出示小黑板-望庐山瀑布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瀑布的声音好像 ,
又像 。
5、师:叠叠的浪是怎样的浪?(边说边点叠叠)(生:一排排)
6、看录像(4):涌
7、风怎么样?(边说边点阵阵)
8、师:这两个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瀑布声音的什么特点?
(生:声势浩大)
9、指名读
10、看录像(5) 好像……又像……
11、齐读这一句
12、师:瀑布的声势浩大,以至于我们才走在山路上就未见其形,先闻其声。 板书:山路上
13、齐读第一节
(三)学习第二节,感受瀑布的色美
1、指名读第二节 师边画简笔画
2、师:作者在哪儿看见瀑布?
生:正面
板书:正面
3、师:看见了什么?(生: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板书:望见 全身
4、师:诗人用了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生:又惊又喜)
5、指名读、齐读
6、师:为什么又惊又喜?(生:意外,美)
7、师:美到什么程度?(生:比喻)
8、师:诗人又是怎样比喻的呢?(生:白银)
板书:一道白银
9、出示小黑板: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10、师:为什么这样比?写出瀑布的什么美?(生:白色、光泽;色) 板书:色
11、千丈青山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生:高、青)
12、看录像(6),体会千丈青山衬着瀑布的景象
13、指名读
14、齐读第二节
(四)学习第三节,感受瀑布的形美
1、师:作者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 边说边移动人
板书:脚下 仰望
2、师:为什么要仰望呢?(生:山很高,要抬头)
3、师:这时诗人又发出怎样的赞叹呢?
齐读第三节
4、师:现在诗人看到的瀑布像什么?(生:珍珠的屏)
板书:珍珠的屏
5、看录像(7):屏
师:“屏”指什么?为什么将瀑布比作“珍珠的屏”?
6、用赞叹的语气读这一句
7、师:当阵风吹来,瀑布又有了什么变化?(生:
板书:如烟、如雾、如尘)
8、师:把瀑布比作珍珠的屏写出了瀑布相对的静态美,这里写出了瀑布的动态美
9、看录像(8):时时
10、师:多美妙呀,如烟——飘飘悠悠,如雾——朦朦胧胧
如尘——四处飞散 谁来读这句,把我们带入这种仙境似的美。
11、小结: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多么壮观;而这随风飘洒的情景又显得迷迷濛濛,轻轻细细,又是一种轻柔的美
板书:形
12、齐读第三节
(2)总结
小黑板:
1、这首诗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美?
2、诗人观察和写作的顺序是怎样的?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师:让我们怀着同诗人同样的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一起来读这一首诗
放录象(9):全诗朗诵
(七)师:真美啊!今天我还要向大家介绍我国的两大瀑布
看录像(10)
(八)齐声背诵
板书:
12 瀑布
山路上 听见 声音(声) 好像
远 又像
正 面 望见 全身(色) 一道白银 热爱大自然
近 热爱祖国河山
脚 下 仰望 (形) 珍珠的屏
如烟、如雾、如尘
【《望庐山瀑布》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精品】望庐山瀑布优秀教案25篇08-02
《望庐山瀑布》优秀教案(精选25篇)08-02
【必备】《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8篇08-02
望庐山瀑布课件(精选6篇)08-03
望庐山瀑布的教案7篇(荐)08-03
望庐山瀑布古诗教案(14篇)08-04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案(14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