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抒情美文(6篇)
月圆之夜即将到来,何不借此机会深入探索那份流淌在文字间的中秋情感?让我们一起打开那些美文范文,让书香温暖这个团圆的季节吧!
别样的中秋节的抒情美文 篇1
中秋之夜,天空显得格外冷冷清清。但是,一轮圆月还是照常在我心里升起,那就是我对家乡浙江的眷恋,对家人的思念,对同事和朋友的牵挂。此时,身在千里之外青川灾区的我不禁吟诵起那永恒的绝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心里默默地恭祝大家中秋快乐!
三十而立,竟然立在青川灾区!在青川的日日夜夜里,我的心如同家乡的钱江浪潮一样澎湃着:我为青川震后的惨状而沉默,我为青川人顽强的精神而骄傲,我为子弟兵的神勇而激奋,我为志愿者的热情和浙江人民的无私援助而感动。在救灾援建的现场,我见证了“多难兴邦”的过程,并且深深地领悟着这四个汉字的丰富含义。尽管今夜我独在异乡,却丝毫没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因为我知道,我早已融入到青川人民和浙江援建大军之中。
对每一个远离家乡的人来说,中秋明月的光辉不分界限,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它的抚慰,正如祖国对人民的关怀,不会因远隔千山万水而忽略。然而今夜无月,更没有繁星的点缀,多少让我觉得冷落。以往,我都是与家人一起欢度中秋的。记得小时侯,我家有个雅致的庭院,院内种着一棵枝繁叶茂的`金桂树。每当中秋之夜,大家必定会聚集在金桂树下,品茗、聊天、赏月。偶尔一阵秋风,飘下一帘桂雨,洋洋洒洒地,如幽梦、如愁绪、如相思、如喃语,引出了亲人们更多的话题。今夜,我站在活动板房的门口,总觉得这一个人的中秋节实在漫长、实在寂寞。忽然,我记起了去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上那句经典的朗诵词:“你不会一人过中秋,即使有不快,那不是忧伤,而是伤感。因为有了明月,因为有了思念,你不再孤单。”
手机里不断传出那优雅的短信声,我好感激,有这么多的人在惦记着我!我怀着毕恭毕敬的心情看完每一条短信,心里默默的感激着对方;然后,再毕恭毕敬地回复他们。
今夜无眠。
中秋节抒情美文1中秋之思 篇2
又是一年中秋至,我在阳台上看月亮,却见乌云满天,只有那一块遮住月亮的云朵,透着月儿的光。
曾几何时,我似乎很少去注意八月十五的月亮,阴晴圆缺,本就是大自然的规律。那时家里有个圆,那时我心里也有个圆,很圆很圆的圆。那时候的我从来不懂得去担心,这个圆会有缺损的一天。就算有那一天,那也应该是许多许多年以后,我很理所当然地以为。
婚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我和他在娘家门口吃着豆芽馅的月饼,一边抬头看天,不由地问:怎么十五了反而看不到月亮?母亲笑嘻嘻地凑过来,轻轻摸我鼓起的肚皮,说:月亮在这儿呢,多么圆!
于是,当我肚皮上的月亮瓜熟蒂落,我也成了母亲。从此我心里的月亮更圆了,我依旧不曾去注意天上的那一轮月儿。
只是三年前那个中秋前夕的夜晚,我在窗台下忙碌,抬头看见一轮圆月,心里想:看来今年十五的月亮应该会很圆的了,好多天没看到爸妈了,十五快到了,忙完手里这件事该去看看他们了。
而那个八月十五到来的时候,我却跪倒在母亲的遗照前,止不住眼里的泪,也止不住心里的血。母亲呀,这到底是为什么?我见到你的最后一面在十多天前,我听到你说的最后一句话在十多天前。那天我经过家门,匆匆进去,迎面见着你,你说:又老睡不着,睁眼到天亮。我说:药有坚持吃吗?药一定要坚持吃下去!然后我就又匆匆而出。我以为,再过些天空闲了就去看你,跟你说说话。心里虽惦记着你,却总是安慰自己:过些天就去,过些天吧!你却突然地横空离去,带走了家里的那个圆,留给我的是一辈子的愧疚。
总以为还有时间,时间却狠狠地惩罚了我。
总以为我是爱母亲的,母亲去了,我却发现自己是那么不可原谅。
空气里飘来马路边上手工饼店烤月饼的香味,打开的电脑上,qq群里的好友也正在热烈地讨论各地月饼的特色,而在另一些网页上,各种各样的灾难新闻却依然让人心情沉重。
死亡是这样的势不可挡,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以摧枯拉朽之势毁灭着人间一个个的圆。在大自然的面前,生命本就不堪一击。而人类却还要自酿灾祸,用别人的健康、生命换取个人的利益,满足一己之欲。每天做着损人利己的事,却心安理得地以为死亡与自己无关,结局自然是害人亦害己。
每天接踵而至的灾难新闻已经多得让人心趋于麻木,却依然有敏感的神经被刺痛着;特别是在这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死神仿佛就跟在我们背后,一不小心就会被掳了去。
所以我们总是说:活着就好,还活着就是万幸的事情。
那年中秋节的早晨,我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一边选购菜蔬,一边看着身边的人们。他们或者吆喝着买卖,或者大声地讨价还价……我在一个个小商贩脸上,一个个买菜人的脸上,仍然读到了期待,读到了希望,读到了对生活的热情。很多时候,我就喜欢在这样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慢慢走着,看着,空气里充杂着菜肉的气味,鱼的腥味,鸭屎鸡屎的臭味,水面店的油爆葱香味……连同忙碌的人们身上的汗味,都让我感受到最强烈的生存的气息。他们在活着,我在活着。还活着的人在活着。
迎面遇到一个熟人,他也刚失去了母亲。他正在跟一个妇人说话,那个妇人手臂上有一道至少10厘米长的褐红色的伤疤。我一边跟他打招呼,一边忍不住去看那道伤疤,心里竟有隐隐的痛。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家家都有个难圆的梦。每个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有着这样的伤那样的疤。这就是人生!人生苦短,人生苦痛,所以当我们看到佛说“人生一切皆苦时”,便有了深深的共鸣。然而也因为苦痛,所以我们更应懂得珍惜生命,珍惜眼前人。
所以不管如何,我还是愿意努力去营造快乐的气氛,家的气氛。人生中,总有些圆已经破损,永远无法弥补。人生,总是无法圆满。也许,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老同学阿碧仔曾经教我唱的那首《水调歌头》的曲调我至今记得,从昨晚起就一直在耳边回响。就是白天走在路上,挤在市场里,我仍不断地在心里哼唱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有些凄伤的调子,然而真的很美。
中秋节的抒情美文 篇3
最惹人相思的,当数中秋的夜晚,月圆人圆。只是这“圆”稍有残缺,便会洒下无尽的思念的月光。中秋夜,谁曾举杯对明月,把思念的浊酒饮成传世的华章?
当是苏轼吧!他在思念亲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夜,希望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明月。词言情,苏轼再有才,如果没有对亲人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恐怕也是难得如此佳句。
喜欢宋词,更喜欢宋词里的相思:“只有梦魂能再遇,堪嗟梦不由人做。”“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宋词里的相思,多与爱情有关,尤是婉约派。最会折磨男人心的,当数宋词里的女子,她们楚楚可怜,处处招人怜爱,而忧郁是宋词的罗帕,专拭多情的泪水。那滴滴因思念而感伤的泪水,最终都滴成了宋词里的翡翠,让我们今天再次细细端详,依然有一种无以言表的凄美。
我一直在想,如果让今人填词,恐怕很难填出宋词里的意境。不是因为今人无能,而是我们失去了这种氛围和情境。看了宋词里的爱情,现代女子一定会说,“那个让自己流泪的男子,还值得去思念、值得去爱吗?”
古人无论是对待爱情、亲情、友情,大多都很长久,甚至愿意用一辈子去坚守。王宝钏苦守寒窑 18年,其实不只是一种“愚忠”,而是一种对心中至爱的坚守。想这 18年来流过的那些思念的泪水,为后人换来的启示该是多么厚重,我们究竟该怎样坚守一份完美爱情?而我也终于明白,为何有那么多 80后、 90后愿意一次次前往古城寒窑,去凭吊宝钏的爱情,只因那里才有真正的思念的刻骨铭心。
现代人太忙了,没时间去思念。今夜中秋,不知是否有人对月饮酒,像当年的苏轼一样,像宋词里的那些女子一样,遥望明月去慢慢地思念一个人?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太多便利,也夺走了我们太多的去认真思念一个人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几乎可以用一秒钟把自己的相思告诉另一个人,甚至可以群发、复制、粘贴,然最终回过头来想想,心却空落落的,还是找不到旧时明月的温度。我们发现,这种表达正在丧失它应有的分量,那么轻,薄如羽毛。
我们一次次祝福朋友“节日快乐”,其实自己未必快乐。但如果今夜,你曾放下手机,离开喧闹的电视,守一树梧桐细雨,独对无月的长空久久地思念过一个人,这个人无论是你的父母、恋人,还是朋友,那么你真的就是幸福、快乐的;或者如果,你幸运地被另一个人也同样思念过,那么今夜,你就是一个幸福至极的人。
亲,今夜,你思念了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每个人心中都装有一个月亮,月亮里溢满了对故乡的思念,装着良辰美景,还有那些念及的深情。
今夜,月影婆娑,秋虫呢喃,谁在桂花树下,窃窃私语,那绵绵情话,晕红了谁的脸胧,你可是那乘着月光,踏愿而来,我久等的归人。
斟一杯相思的酒,醉了浓浓的情思,陌上花开,开的美不美,我都不记得了,只记得你给我的那朵花,那么小,甚至开的不起眼,却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一直开在心间,
心中有一个人,可怀,可想,老了又如何,秋风若解相思意,定是人自还。
风柔柔的吹,星子和月光皎映,那一抹轻盈的月光,带来了你欲说还休的想念,那颗等待的心,在为谁心事微澜?情锁深秋,欲说还休。
今夜,你可否踏香而来,来赴一场缘分的邀约?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月华无语,星子相惜,那一轮升起的月亮,映过奏砖汉瓦,诵过唐诗宋词,今又照亮谁的新愁,点亮了谁的眸光,映了谁家的轩窗?那烟火庭院里传来的欢声笑语,可是为花好月圆吟唱的一阙词?
风过,传递着情,花香,挽着风。踏着月色,你是否已在吴刚酿的桂花洒里,沉醉不知归路?端坐,观景,赏月,桂花树下,古老的传说在上演,那美丽的嫦娥,是否还住在月宫里,为心爱的人望眼欲穿?
一朝月明,见证了多少久别重逢的喜悦,又将多少相思挂在婆娑的枝头。月下,秋水长天,静美的庭院,晚风吹拂,乐影婆娑,唯有我,坐在相思的船头,为一个人或喜或悲。
有时候,月亮吟唱的,是一个人的寂寞,一个人的歌。光阴的青藤上,难面会有别离和感伤,只要心在一起,哪怕一生看花相思老,你也是我最爱的那抹白月光。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心念处,总有一处风景,有山,有水,有花,有月,还有一个你,一轮明月当空,月光倾洒,将多少柔情传递,如荷香远溢,如蒹葭薄雾,带着淡淡的.忧伤,绾于眉间心上,我的心事,你可曾读懂?
谁的等待,正逢花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皎皎月空,孤月清轮,把尘世间所有都照得清清楚楚,在澄明的意境中,再多的悲喜,也都会远去,人生风雨浮尘,无论如何变换,都将会淡去,岁月,总会把最好的留到最后。
有一种淡泊叫明月松间照,独对明月,有一种潇洒叫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把经历的美好镌刻在心底,不为物喜,不为己悲,让所有的不满,所有的纷争,在这圆天方地中,在这青光明月下,和着清风,变得遥远模糊,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笑对沉浮,也是一种豁达。
光阴漫长,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一轮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让岁月就这样老去,那纷飞的月光,映白了的慈母手中的衣衫,映亮了桂花香影的轩窗。季羡林说,每当这样的良辰美景,想到的总是故乡的那个小小的,平凡的月亮。
邀一缕乡愁,携一抹眷恋,故乡的院落里,是否还有母亲年轻的容颜,父亲的伟岸身影,还有儿时伙伴的欢笑,那一缕乡愁呀,是挂在天空的半边月亮。
今夜,我该踏着怎样匆匆的脚步?才能抵达久违的故乡。菊花幽香,在月下清浅浮动,涌动着亲人团圆在月下,相依依偎的暖。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桂子飘香,拂过岁月的墙,映着风尘仆仆的思念,和天涯离人的乡愁,人间万户,轮回了多少灯花挑尽不成眠,无论走过了多少月缺月圆,唯有千古情字不变。
白露沾野草,秋空明月悬,斟一杯浅浅的酒,带上浓浓的情,撷一抹秋阳的温暖,让行走在岁月的脚步,带着喜悦和轻盈,渐行渐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唯愿今朝,月圆,人团圆。
中秋节抒情美文 篇4
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每年的中秋都是一样,不同的是只是个人的心情罢了。现在的中秋节几乎都是在忙碌中匆匆度过,已全然没有了节味。于是在这个时候总会想起儿时的`中秋节----
天渐渐黑下来。牛和羊都被陆续从田间牵回村子,苦累的庄稼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漫长的秋收季节,人们起早贪黑的,收了水稻掰玉米,种完芝麻种黄豆,砍过红麻刨红薯。农活一件接着一件来,真难得歇一口气儿。秋收大忙时节,每家的壮劳力没日没夜地干活,象是在偿还自己祖祖被辈辈还没有还完的债。
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满月。在蓝色和白色的云彩里面,慢慢地向空中移动。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面冒出来。每一家都忙着做饭了,屋顶的炊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弥漫。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谁家的收音机里在播放着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
一家一户的人们都围在晚饭桌旁边。尽管物质条件比较差,但是到了中秋,还是要讲个排场。红烧猪肉端上来了,厚厚的长条形,上面用褐色色素和调味品打点,油腻腻的、喷喷香,比现在的猪肉要香上许多。自家养的小公鸡也端上来了,接着,乡下的土菜如四季豆啦、洋葱啦、豆芽儿啦、咸鸭蛋啦,也都陆续上齐了。中秋是乡村的“美食节”,满满一桌子,真是寻常难得吃的美味!除非家里来了稀客,平时绝不会是这么丰盛的。主妇从厨房里出来,洗脸洗手然后入座,全家人算是坐齐了。男劳动力举起酒杯美美的品着,孩子们则急忙伸筷,埋头大嚼,一饱口福。狗儿乖巧地趴在桌子底下,专注地啃骨头。喝酒的人耳根开始发热,菜也吃的差不多了,白米饭一碗接一碗地端上桌子。这时候如果有谁走在小村里,就会闻到整个村子到处都是新稻米和红烧肉的香味儿。
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悄悄地潜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蛾和玉兔的悄悄话儿呢!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他们叽叽喳喳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别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 ,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有个捣蛋包乘别的孩子不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大家嘻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字踩个乱七八糟。
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凉风习习,寒蛩等秋虫在愉悦地鸣叫着。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月色如水,村口张家李家,家家都把月饼拿出来一块儿品尝。每家都是那种大约半斤重的老式月饼,厚厚的、圆圆的、黄澄澄的浸润着油彩。掰开来,红色的、绿色的甜丝,无色的冰糖,黄色花生瓣儿,都露出来,让人真想立刻咬上一大口。孩子们围着大人撺掇起来,大人们假装呵斥孩子,一边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的道理,一边先掰开一半儿递到老人手里。孩子们有心无心地听着,分得一半块,只顾欢天喜地地跳跃着、品尝着。老人们用所剩无几的牙齿咀嚼着香喷喷的月饼,阅尽沧桑的脸上写满一生的幸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他们是不是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祝愿亲人们此时此刻也能够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能够一起赏月,共度良宵!
夜已深沉,月儿更明。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
中秋节抒情美文 篇5
又是一年中秋至,我在阳台上看月亮,却见乌云满天,只有那一块遮住月亮的云朵,透着月儿的光。
曾几何时,我似乎很少去注意八月十五的月亮,阴晴圆缺,本就是大自然的规律。那时家里有个圆,那时我心里也有个圆,很圆很圆的圆。那时候的我从来不懂得去担心,这个圆会有缺损的一天。就算有那一天,那也应该是许多许多年以后,我很理所当然地以为。
婚后的第一个中秋节,我和他在娘家门口吃着豆芽馅的月饼,一边抬头看天,不由地问:怎么十五了反而看不到月亮?母亲笑嘻嘻地凑过来,轻轻摸我鼓起的肚皮,说:月亮在这儿呢,多么圆!
于是,当我肚皮上的月亮瓜熟蒂落,我也成了母亲。从此我心里的月亮更圆了,我依旧不曾去注意天上的那一轮月儿。
只是三年前那个中秋前夕的夜晚,我在窗台下忙碌,抬头看见一轮圆月,心里想:看来今年十五的月亮应该会很圆的了,好多天没看到爸妈了,十五快到了,忙完手里这件事该去看看他们了。
而那个八月十五到来的时候,我却跪倒在母亲的遗照前,止不住眼里的泪,也止不住心里的血。母亲呀,这到底是为什么?我见到你的最后一面在十多天前,我听到你说的最后一句话在十多天前。那天我经过家门,匆匆进去,迎面见着你,你说:又老睡不着,睁眼到天亮。我说:药有坚持吃吗?药一定要坚持吃下去!然后我就又匆匆而出。我以为,再过些天空闲了就去看你,跟你说说话。心里虽惦记着你,却总是安慰自己:过些天就去,过些天吧!你却突然地横空离去,带走了家里的那个圆,留给我的是一辈子的愧疚。
总以为还有时间,时间却狠狠地惩罚了我。
总以为我是爱母亲的,母亲去了,我却发现自己是那么不可原谅。
空气里飘来马路边上手工饼店烤月饼的香味,打开的电脑上,QQ群里的好友也正在热烈地讨论各地月饼的特色,而在另一些网页上,各种各样的灾难新闻却依然让人心情沉重。
死亡是这样的势不可挡,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以摧枯拉朽之势毁灭着人间一个个的圆。在大自然的面前,生命本就不堪一击。而人类却还要自酿灾祸,用别人的健康、生命换取个人的利益,满足一己之欲。每天做着损人利己的事,却心安理得地以为死亡与自己无关,结局自然是害人亦害己。
每天接踵而至的灾难新闻已经多得让人心趋于麻木,却依然有敏感的神经被刺痛着;特别是在这八月十五的中秋节,死神仿佛就跟在我们背后,一不小心就会被掳了去。
所以我们总是说:活着就好,还活着就是万幸的事情。
那年中秋节的早晨,我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一边选购菜蔬,一边看着身边的人们。他们或者吆喝着买卖,或者大声地讨价还价……我在一个个小商贩脸上,一个个买菜人的脸上,仍然读到了期待,读到了希望,读到了对生活的热情。很多时候,我就喜欢在这样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慢慢走着,看着,空气里充杂着菜肉的气味,鱼的腥味,鸭屎鸡屎的臭味,水面店的油爆葱香味……连同忙碌的人们身上的汗味,都让我感受到最强烈的生存的气息。他们在活着,我在活着。还活着的人在活着。
迎面遇到一个熟人,他也刚失去了母亲。他正在跟一个妇人说话,那个妇人手臂上有一道至少10厘米长的褐红色的伤疤。我一边跟他打招呼,一边忍不住去看那道伤疤,心里竟有隐隐的痛。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家家都有个难圆的梦。每个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有着这样的伤那样的疤。这就是人生!人生苦短,人生苦痛,所以当我们看到佛说“人生一切皆苦时”,便有了深深的共鸣。然而也因为苦痛,所以我们更应懂得珍惜生命,珍惜眼前人。
所以不管如何,我还是愿意努力去营造快乐的气氛,家的气氛。人生中,总有些圆已经破损,永远无法弥补。人生,总是无法圆满。也许,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老同学阿碧仔曾经教我唱的那首《水调歌头》的曲调我至今记得,从昨晚起就一直在耳边回响。就是白天走在路上,挤在市场里,我仍不断地在心里哼唱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有些凄伤的调子,然而真的很美。
中秋节抒情美文2月到中秋 篇6
又是一年中秋时节。
窗外月光如泻,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迷人的薄纱,显得宁静而又安详。天上明月如盘,一如我小时候看到的模样。每年的中秋都是一样,不同的是只是个人的心情罢了。现在的中秋节几乎都是在忙碌中匆匆度过,已全然没有了节味。于是在这个时候总会想起儿时的`中秋节----
天渐渐黑下来。牛和羊都被陆续从田间牵回村子,苦累的庄稼人今天比往常早一些收工了。漫长的秋收季节,人们起早贪黑的,收了水稻掰玉米,种完芝麻种黄豆,砍过红麻刨红薯。农活一件接着一件来,真难得歇一口气儿。秋收大忙时节,每家的壮劳力没日没夜地干活,象是在偿还自己祖祖被辈辈还没有还完的债。
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满月。在蓝色和白色的云彩里面,慢慢地向空中移动。月到中秋,家家的喜气都从大人小孩儿的心眼里面冒出来。每一家都忙着做饭了,屋顶的炊烟在明亮的月光下白白的,在空中弥漫。村庄开始热闹起来,不时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戏声,谁家的收音机里在播放着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
一家一户的人们都围在晚饭桌旁边。尽管物质条件比较差,但是到了中秋,还是要讲个排场。红烧猪肉端上来了,厚厚的长条形,上面用褐色色素和调味品打点,油腻腻的、喷喷香,比现在的猪肉要香上许多。自家养的小公鸡也端上来了,接着,乡下的土菜如四季豆啦、洋葱啦、豆芽儿啦、咸鸭蛋啦,也都陆续上齐了。中秋是乡村的“美食节”,满满一桌子,真是寻常难得吃的美味!除非家里来了稀客,平时绝不会是这么丰盛的。主妇从厨房里出来,洗脸洗手然后入座,全家人算是坐齐了。男劳动力举起酒杯美美的品着,孩子们则急忙伸筷,埋头大嚼,一饱口福。狗儿乖巧地趴在桌子底下,专注地啃骨头。喝酒的人耳根开始发热,菜也吃的差不多了,白米饭一碗接一碗地端上桌子。这时候如果有谁走在小村里,就会闻到整个村子到处都是新稻米和红烧肉的香味儿。
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有的小孩也已溜下饭桌,呼朋引伴,背着大人悄悄地潜伏到谁家的菜地里去了。以往他们听大人说,八月半的晚上,端一盆水放在菜地里的豆架或辣椒架下,耳朵贴在水面上,侧耳倾听,准能听到月宫里面嫦蛾和玉兔的悄悄话儿呢!在娃娃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对这个美好传说的无限向往。他们叽叽喳喳地挤在菜架子底下,眼睛盯着刚刚端出来的半盆水,屏住了呼吸。领头的孩子先把耳朵贴到水面,好像并没有听到什么。别的孩子也一个接一个换着听,还是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中,月亮似乎比黄昏时更高,更圆了,仔细看去 ,月亮里面影影绰绰的,好像是吴刚在砍桂花树。失望写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有个捣蛋包乘别的孩子不备,呼哨一声:“听,有声音了!”话音未落,一抬手,“哗啦”一声,把半盆水就掀翻到菜园里。大家嘻笑着、骂着,一哄而散,把菜园字踩个乱七八糟。
月亮已经升到高空,蓝白色的天空比平时更显得高远。村里村外吃过饭的大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各自品评着谁家的红麻长得旺势,谁家的水稻又遭了虫灾。有的三三两两走出村子,到庄稼地里去散散步,也散散心,凉风习习,寒蛩等秋虫在愉悦地鸣叫着。白雾茫茫,露水已经打湿了每一片庄稼的油绿的叶子。早种的芝麻正在忙着开花,洁白的花朵垂着青露。仔细倾听,能够听到清脆的“啪嗒”“啪嗒”的露珠落地的声音,更显得几分静谧。
月色如水,村口张家李家,家家都把月饼拿出来一块儿品尝。每家都是那种大约半斤重的老式月饼,厚厚的、圆圆的、黄澄澄的浸润着油彩。掰开来,红色的、绿色的甜丝,无色的冰糖,黄色花生瓣儿,都露出来,让人真想立刻咬上一大口。孩子们围着大人撺掇起来,大人们假装呵斥孩子,一边教育孩子要尊敬老人的道理,一边先掰开一半儿递到老人手里。孩子们有心无心地听着,分得一半块,只顾欢天喜地地跳跃着、品尝着。老人们用所剩无几的牙齿咀嚼着香喷喷的月饼,阅尽沧桑的脸上写满一生的幸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他们是不是也在思念远方的亲人,祝愿亲人们此时此刻也能够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能够一起赏月,共度良宵!
夜已深沉,月儿更明。朴实的庄稼汉们带着明天的希望,把一个快乐的中秋带回自家小院,带入梦乡。
【中秋节抒情美文】相关文章:
念抒情散文(12篇)06-26
秋季抒情散文(8篇)06-29
【精品】中秋经典美文30篇07-03
青春抒情作文(26篇)07-04
美文摘抄美文22篇(荐)07-08
中秋情思的美文(精选6篇)07-08
中秋节美文(30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