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数学日记30篇
探索无尽的智慧世界,打开你的数学日记!每一页都蕴含着公式与生活的奇妙结合,是思维的火花,也是解题的钥匙。翻阅这些范文,让数学不再枯燥,而是生活中的艺术。在记录中深化理解,从实践中提升领悟。每一次笔触,都是你对逻辑的磨炼,对创新的挑战。让我们一起,以日记为舟,驶向知识的海洋,享受数学的乐趣吧!
数学日记 篇1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新房子,为如何用瓷片铺设地板的装修方案做预算。重点是买哪一种瓷片最划算。
可能是爸爸想考考我,也可能是爸爸真的想知道买哪一种瓷片最划算,于是爸爸说:"地面总面积约一百二十平方,有三种瓷片。第一种是80厘米*80厘米,60元钱/一块;第二种是60厘米*60厘米,30元钱/一块;第三种是100厘米*100厘米,110元钱/一块。如果让你去买瓷片,买哪一种瓷片最划算?"我不假思索就说:"买第三种瓷片最划算。"但爸爸却说:"不对,最贵是它。"
我糊涂了,马上用竖式算了算。果然,第三种瓷片是1米*1米等于1平方米,120除以1再乘110元钱是13200元钱,最贵的就是它。我又算了算,第一种瓷片是0.8米*0.8米等于0.64平方米,120除以0.64是11250元钱,第二种瓷片是0.6*0.6等于0.36平方米,120除以0.36乘30等于10020元钱。由此看来,还是第二种瓷片是最划算的了。
于是我说:"第二种瓷片是最划算的了。"爸爸听了,赞许的点了点头。后来,爸爸才告诉我,其实不需要买瓷片,原先已配有瓷片了!
原来,数学离我们的生活真的很近很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我们认真学好数学,掌握各种知识,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灿烂。
数学日记 篇2
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分数。老师告诉我们,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妈妈为了加深我对分数的认识,还做了一张饼,并且用刀把它平均切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1/2,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2个1/2,刚好是一个饼,这就是张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分数的加减了。当然,我们现在还只学会分母相同时的加减,分母不相同也可以加减,只不过我们现在还没学到。我还学会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张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学会了分数的知识,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帮助还真不少呢,不信您瞧:今天,我们一家人去肯德基吃全家套餐。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个鸡腿,爸爸首先向我“发难”了,对我说:“今天的鸡腿由你来分,前提是必须分得公平。”我偷笑了想:哼!老爸你也太小瞧我了,分得公平,不就是平均分吗?这时,我想起除法12÷3=4。我给爸爸妈妈每人四个鸡腿,爸爸妈妈看着我的“答案”,满意地点点头,于是我们一家人就开始“狼吞虎咽”起来了,不一会儿,我的鸡腿就被我一扫而光了,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2个鸡腿,爸爸的1个鸡腿,还没等到我享受“酒足饭饱”的愉悦呢,老妈又开始发话了:“宝贝,你今天吃了这么多鸡腿,可不能白吃哦,我来问问你,你今天一共吃了几分之几?回答正确就算过关,回答不正确,这顿算你买单,钱从你以后的零花钱里扣。”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这顿怎么的也要一百多块吧,要是都从我的零花钱里扣的话,天啦,猴年马月才能扣完啊,这种赔钱买卖不能做啊,于是我认真地思考了半天,回答道:“我吃了7/12。”从爸妈那赞许的表情中我知道我回答对了。
幸运啊,我学了分数的知识,可以正确回答问题了,以后吃起肯德基来也可以“高枕无忧”了。真是应了张老师那句话:生活中只要留心,处处都是数学知识。
数学日记 篇3
6月9日
下午放学时,班主任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大家想办法测算一次性筷子的体积,并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将测算过程记录下来。这道家庭作业,表面上是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实际可能寓意更深,因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与环保有关。
一回到家,我就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思考这个问题。一次性筷子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怎样才能测算出它的体积呢?我思来想去,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摇摇头……,终于,有了一点眉目。我可以将一次性筷子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这样容器中的水就会溢出来,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体积吗?可是筷子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又该怎么办呢?可不可以用石头或胶布之类的东西将筷子固定住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但这些办法测定起来又都太麻烦了,要是有更简便的方法该多好啊!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自豪的笑了。
6月10日
今天中午,我去餐馆买了一份盒饭,并特意要了几双一次性筷子准备做实验。
一回到家,想到可以做实验了,心情真有点激动,但又夹杂着几丝恐慌,我可不想让第一个方案刚一出炉就遭到淘汰。为了验证实验方案是否正确,我专门测量了筷子的长度(20厘米)、厚度(0.35厘米)和两端的宽度(分别为1.6厘米、0.8厘米)。由于一次性筷子近似于梯形体,我便利用梯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来计算筷子的体积,由计算结果可知,一次性筷子体积大约为8。4立方厘米。如果实验测得的结果和我所计算的结果近似的话,那么就说明我的实验是成功的,否则,我就得另想办法。刚准备动手实验,一看实验用具还不够,所以只好等到明天了。
6月11日
盼望的时刻总算到了,一放学,一路小跑地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爸爸从单位借来的烧杯。接满水后,小心翼翼地将烧杯放在盆子里,确保烧杯中的水不漏撒。接着,我用小刀在筷子上刻了一道痕迹,把筷子分成了两部分,这一道痕迹就是筷子两部分的分界线,我准备分两次来测量筷子的体积。
实验开始了,我紧张极了,心嘣嘣地跳,我拿筷子的手也不时发抖了,但我尽量克制住这种激动的情绪。我将筷子缓缓插入烧杯里,尽量不让筷子晃动,否则溢出来的水就太多了,测定结果就会不准确。当第一次将筷子的一部分插入烧杯中后,看到烧杯中的一些水溢到了盆里。烧杯再装满水后,又将筷子的另一部分插入其中。最后,我将两次溢到盆里的水倒入另一有刻度的烧杯中,这样就得到了筷子的体积。
结果,我失败了。实验测得的筷子体积只有3立方厘米,跟我计算的筷子体积相差甚远。起初,我还有些不相信,经过反复思考,我终于明白了失败的原因。原来是因为烧杯的口径太大了,即使烧杯没有装满水,人的视觉也会看成是装满的,加之筷子的体积又太小,且烧杯的刻度又过大,导致了实验结果的偏差。因此,我得改进改进实验方法才行。相信我会成功的,不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6月12日
自从第一次实验失败后,我就捉摸改进的方法,可是就是想不到一种简单可行的办法。这天中午,爸爸,妈妈有事没有做饭,于是我们决定到外面吃饭。
到餐馆点了菜后,妈妈为了不让我等烦,特地点了一杯果汁。果汁一上来,我就大口吸了几下,妈妈害怕我将果汁喝完,没有胃口吃饭,便叫我少喝果汁。菜还没有上,我觉得自己无所事事,便想到了吹泡泡,于是我就把果汁瓶里的吸管拿起来,对准水面吹了几口气,水面就起了几个泡泡,瞬间,我想到刚才我拿杯子里的吸管时,水面下降了一点,我突然有了办法,快乐极了,食欲大增,今天吃了好几碗米饭,还嫌不够。
6月13日
今天中午,为了能把筷子体积测得更准确,我叫爸爸从化学室拿了一个细长的量筒,刻度单位更小,每个单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时,我似乎感觉到了胜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谓万事具备,只差动手实验了。
首先,我用铅笔在一次性筷子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将筷子平均分成两段,并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测定过程中洗水。随后,将筷子插入量筒中,并用滴管将水滴入量筒中,让量筒内的水涨到筷子的分界线上,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8毫升)后,将筷子从量筒内取出,再记下量筒内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后两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这一部分筷子的体积,即3。5立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我又测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两次测定结果相加得到这双筷子的体积为8.5立方厘米。当我得到这个结果时,我兴奋地叫了,此时的我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啊!
接着,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双计算出了我们学校(1500人)及全国(12亿)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别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结果使我大吃一惊,每年竟有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费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吁在校的同学,不!是全国人民,也不!应该是全世界的每个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森林资源,使我们共有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让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呼吸到干净、清新的空气。
数学日记 篇4
3/4=3×3/4×3=9/12
5/6=5×2/6×2=10/12
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
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先找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
数学日记 篇5
今天早晨,我写完作业,准备出去完。这时爸爸走了过来,他面带微笑地问我:“儿子,我问你,比例尺学过了吗?”“当然学过了!”我大声地回答道。
“那好,让我来考考你。”于是,爸爸边说边在纸上画起了图。爸爸对我说道:“着个零件的实际长度为5毫米,图上距离是10厘米,你说这副图比例尺是多少?”“那不简单吗?10厘米=100毫米,5:100=1:20,”这张图的比例尺是1:20我脱口而出。爸爸笑眯眯地说:“对吗?”想想看,比例尺的意义是什么?”我想了想说:“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那你是这样求的吗?”爸爸反问道。
我恍然大悟,说:“我知道错在哪里了,我算成了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了。着个图上的零件距离为100毫米,实际距离5毫米,比例尺20:1。”
“这就对了!”这是一种特殊的比例尺,比的前项大与后项,化简后比的后项一般为1,把实际物体放大后就要用这种比例尺。“儿子,你能及时改正错误,我为你骄傲。”
数学日记 篇6
快过年了,看着妈妈忙碌的样子,我也想帮妈妈做点事情,那天早上,妈妈让我和她一去银座超市帮忙拎东西。我高兴得不得了。
走到银座超市,只见门口已经挂上了一个个大红灯笼,贴上了对联。超市里面人山人海,热闹极了,里面的货物也比平常丰富得多,超市里已经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到处是红红的灯笼、金红的“福”字、火红的春联、大红的中国结。我被门口的那些琳琅满目的图书吸引住了,促销员说:“书,每斤12.80元”我想让妈妈去买东西,自己留在那儿看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十万个为什么》、《世界上下五千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妈妈说:“先去买东西,走的时候买书”。
超市里促销员不停地向大家介绍促销商品,一个个诱人的五颜六色的糖果、小食品,我不停地催促妈妈赶快买,妈妈买了我爱吃的巧克力、瓜子、花生、、糖果、果汁……妈妈还给我特意花32元买了个大礼包,里面装满了我爱吃的东西。临走时,我买了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因为妈妈让我在假期多读书。
我和妈妈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我的心里还是充满了对新年的期待。
数学日记 篇7
“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无,把酒吃,酒杀你,杀不死,尔乐尔。”昨天,妈妈来我房间时,故意念了这个有趣的“打油诗”,这可把我的兴趣吊了起来,我好奇的问妈妈:“咦?妈妈!你念的这个是什么呀?真有意思!”妈妈听了,笑着说:“嘻嘻,这个是我看快乐菲菲的的博客时,看到的打油诗!”我更奇怪了“打油诗?难不成这个有趣的绕口令是教我们怎么打油的吗?”
我自己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于是就开始询问妈妈:“这个打油诗到底是什么吗?有什么奥秘呀?你背这个有什么用呢?”
妈妈看我着急的样子,不再卖关子了,便对我坦白:“其实这个有趣的打油诗,就是圆的圆周率呀!你看:3.1415926535897932384626和刚才我背的打油诗多像呀!”说完,妈妈又背了一遍那个打油诗。
可我还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于是又问:“这个打油诗的名字和圆周率的这个名字差得那么远,怎么会连在一起呢?”“呵呵,其实这个打油诗的由来也特别有意思,传说有一个特别爱喝酒的老头为了记住这个有这二十多位小数点的圆周率,便编了一个打油诗,可谁知,这个诗被其他的人读了三遍,立马就记住了这个圆周率!”此时的我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之后,心里吟诵了几遍,也会背了!我十分吃惊,没想到这个那么难记的东西竟然可以转换成一个这样趣的诗!我不禁对这个圆周率有了很大的好奇!
弄清楚打油诗的来源,我就要弄清楚圆周率是怎么求得了!妈妈向我解释:“圆周率?这还不简单?圆周率就是用一个圆形的周长来除以这个圆形的直径呀!”“哦!但是你怎么就肯定圆的周长除以圆的直径就是3.14……呢?万一圆的大小不一样,你怎么肯定?”(我又开始迷了!)“向你证明还不简单?来,我们找几个圆形的物体,我们动手试一试呗!”
放大镜的周长是25.6cm,直径是8.4cm。
胶带纸的周长是16.4cm,直径是4.8cm。
盖子的周长是32.8cm,直径是10cm。
硬币的周长是7.8cm,直径是2.5cm。
饮料瓶盖的周长是14.2cm,直径是3.8cm。
就这样,我和妈妈算找来的胶带纸、硬币、瓶盖、放大镜的圆周率的实验就结束了!结果如下:
胶带纸周长:16.4,直径:4.8,圆周率:3.42
硬币周长:7.8,直径:2.5,圆周率:3.12
饮料瓶盖周长:14.2,直径:3.8,圆周率:3.06
盖子周长:32.8,直径:10,圆周率:3.28
放大镜周长:25.6,直径:8.4,圆周率:3.05
结果出来了,胶带纸、硬币、瓶盖、放大镜的结果各不相同,有的比3.14多,有的比3.14少,真是有趣极了!不过虽然它们的结果都不相同,但是,结果平均下来,结果还是3.14!
有趣的数学王国!有着许多奥秘,它等着我们去探索它、发现它!我愿变成一个数字娃娃,在王国里生活!
数学日记 篇8
第一单元我们学了八个方位,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几个方位给了我们很多好处,请听我慢慢说来。
这几个方位让我们知道了 太阳是从东方升起,西边落下,还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房间东边、西边、南边、北边都有些什么,在地图上有个规定,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这几个方位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
数学日记 篇9
这天,数学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看到自我可怜的分数,我感到很内疚。因为我作为班长、大队委,在学习方面没有给同学们做到好的榜样,没有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而且,我失分的题都是一些简单的计算题。
当你问起我为什么错时,你们肯定会猜到我要说:因为马虎。但是我不会这样说,反而会说:知识掌握得不牢固。老师教了许多做题的方法,而我却用超常的思路解决一些简单的题,导致了错误。
妈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语文和数学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如果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当然就走不成路了。虽然你的语文成绩不错,但数学成绩不理想。必须要把数学赶上,才能不瘸腿,才能走得稳,跑得快呀。我牢牢地记住了这些话。
这次数学成绩不理想,我必须会努力加油。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加油,加油,加油!!!
数学日记 篇10
题目:我想知道我们家的住房面积有多大,但是卷尺不够长,我就测量地砖的面积。
每块地砖长70cm,宽40cm,面积:70cm×40cm=2800cm2=0.28m2。
我家书房有26块地砖,面积:26×0.28m2=7.28m2。
客厅有48块地砖,面积:48×0.28m2=13.44m2。
卧室有42块地砖和14块长70cm,宽10cm的地砖,面积:42×0.28m2+14×70cm×10cm=12.74m2。
过厅有20块地砖,面积:20×0.28m2=5.6m2。
阳台有12块地砖,面积:12×0.28m2=3.36m2。
最后算出我家的总面积:7.28+13.44+12.74+5.6+3.36=42.42m2
数学日记 篇11
今天,我在做数学题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有趣的数学应用题。题目是这样的:有96吨货物要从A地运往B地,已知大卡车每次可运10吨,运费200元;小货车每次可运4吨,运费90元,如果你是货主,准备怎样安排车辆最合算呢?
一开始,我打算安排9辆大卡车和2辆小货车,但后来我想了一下,想到这道题要通过比较才能知道哪种方法最合算,于是我想出了四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如果全用大卡车,需要10辆大卡车,而每辆大卡车的运费是200元,所以总运费是200×10=2000(元);
第二种方法,如果全用小货车,则需要96÷4=24(辆),每辆货车的运费是90元,因此总费用就要需要90×24=2160(元);
第三种方法,如果用9辆大卡车和2辆小货车,那么总运费就是200×9+90×2=1980(元);
当我想出了上面这三种方法之后,我又问自己,还会不会有其它安排车的方法呢?过了一会儿,我想出了第四种方法:如果安排8辆大卡车和4辆小货车的话则刚好运完96吨货物,那么总运费是200×8+90×4=1960(元);
经过比较,我觉得第四种方法最合算,因为货物不但能全部从A地运到B地,而且所花费的钱也是最少的。
通过做这道应用题,我明白了一个小小的道理:只有认真思考才能学到知识,才能有所进步!
数学日记 篇12
最近,我喜欢上了数学,没事儿总喜欢找几道题算算。
今天,爸爸带我去买凉鞋。到了商店,我和爸爸去鞋柜那。我闲着没事,就去另外一个柜台看米奇牌的鞋子了。过了一会,爸爸来找我了,并带来了两双漂亮的鞋子,而我也看中了一双鞋子。“你看,爸爸!今天米奇牌鞋子打折,只要110元一双呢!”我举着手中的鞋子说。“看啊宝贝!今天‘ABC’的鞋子也做活动,207买一送一呢!”爸爸高兴地说。110元一双,207元买一送一,到底哪个贵哪个便宜呢?我突然想到了老师教我们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自信的说:“我来算一算!”“207÷2=103.5元,比米奇牌鞋子便宜了六元五角。”我念道。而且,我还能够再买一双春秋鞋呢!“哇!没想到数学还能用在生活中呢!”
最后,我和爸爸高兴的提着两双“ABC”的鞋子回家了,我开心的笑了!
从此以后,我把数学用在了更多地方。
数学日记 篇13
今天,我们一家去龙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平均分呢?这时,我想起除法12divide;3=4。我们每人四个鸡腿,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1个鸡腿,阿姨的2个鸡腿,阿姨说:“这总不能白吃,我问你,你吃了几分之几?你再吃几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学了分数的知识,可以正确回答问题了。
数学日记 篇14
周六下午,妈妈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蔓越莓牛轧糖。我在一旁仔细的观察妈妈,也想亲手自己做一次。于是,我就恳求妈妈教我做,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首先,我们要先准备材料。妈妈告诉我,所需要的材料有:黄油,棉花糖,全脂奶粉,还有蔓越莓干。我一一将它们从冰箱里拿了出来。接着,我需要用食品秤秤出这些材料分别的用量。首先先在食品秤上放一个玻璃
碗,然后归零,倒入黄油20克;拿下后放上第二个碗,归零,称棉花糖150克;依次,我称出100克奶粉和70克蔓越莓干。一切准备就绪,我小心的打开煤气灶,向锅里放入黄油,待黄油熔化后,放入棉花糖,开小火,搅拌,
等到棉花糖全部溶化,放入奶粉,继续搅拌,关火,最后放入蔓越莓干,继续搅拌至均匀。然后,将它们放入盘中,用圆棍将它们滚平,厚度均匀,放入冷冻箱中冻半小时左右拿出。然后用刀将它们等分切开。由于冻的有些难切,我让妈妈帮忙。看到她先是将整个平均分成6份,每条就占整体的1/6,再将每小条平均切成二份,这一小段就是整体的1/12,再将这1/12再平均切成二段,这切成的就是整体的1/24,依次类推,我发现每平均分二段,
分子不变,分母将都X2,我突然间想到数学报上第11周上每日思维操上有一道题,1/2+1/6+1/12+1/20+1/30=(1/ )我想起之前的1/2是由1-1/2得来的,1/2-1/3=1/6,1/3-1/4=1/12,1/4-1/5=1/20,照此类推,我们把这个代入公式中,最后全部抵消了,即1/2+1/6+1/12+1/20+1/30=1-1/2+1/2-1/3+1/3-1/4+1/4-1/5+1/5-1/6=1-1/6=5/6。如果题目还让我们接下去写的话,我们仍然可以依次类推。
经过这次,我发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只要你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可以将数学和生活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数学日记 篇15
今天我闲着没事干,妈妈要去街上买菜,我就跟着妈妈一起去了。
来到菜市场,这里一片讨价还价声,很是热闹。妈妈问我要吃什么菜,我说今天买点排骨,买点冬笋,再买几个番茄回家炒鸡蛋就好了,妈妈说:“好,今天就听女儿的,不过你既然来了,等一下可要帮我算账哦。”我答应了一声:“没问题。”
我们首先来到卖肉的摊位,妈妈问:“排骨多少一斤?”老板说“18元1斤。”“我买两斤。”老板称好了递过来,妈妈问我“你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我想:这容易,18乘以2,不就等于36元吗。我爽快回答:“36元。”妈妈看着我微笑着说:“答对了,那我再问你,我付100元,要找回多少元?”我想了想回答道“64元”,妈妈拍拍我的肩说,对了。
我们来到卖蔬菜的摊位,妈妈让卖菜阿姨称了一棵冬笋,2个西红柿,又分别让我算出价格,我很快算出冬笋23元,西红柿8元,一共要付23元加8元等于31元。卖菜的阿姨说:“这小朋友真能干,还会算账了。”我感到很高兴,我和妈妈拎着菜回家了,路上妈妈又问我:“今天我们买菜一共花了多少钱啊?”我在心里慢慢算着36元加31元等于,我回答妈妈:“67元。”妈妈说:“对了。”
这时,我恍然大悟:原来,数学在生活中是一直用到的,我以后一定要更努力的.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数学日记 篇16
今天是星期六,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朵轻柔的白云飘在空中,雪白雪白的,像棉絮一般,随风缓缓浮游着。我哼着歌儿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我感觉好像我的脚碰到了什么东西,低头一看,啊,原来是3本崭新的错题更正本,打开一看,3本错题更正本上分别写着“小数加法”、“小数减法”,还有“奥数”。
可我再往后翻一页,哎呀,3本错题本,虽然都只写了一页,可上面的错题全部都找错“家”了,我先打开“奥数”这一本,可是上面却写着两道小数减法的题目的更正,分别是56-38.6=17.4,还有48.88-20.08=28.8,于是,我便把它擦去,写到“小数减法”的本子上,同时,我还看了看它的上面写的是什么,可上面只有一道小数加法的运算,是23.65+11.33=34.98,没办法,我只好把它也擦去,放回了“小数加法”里,做完了这些,我还把“小数加法”上的那道○-□=20,○=□+□+□+□+□,○=25,□=5的奥数题目放回到“奥数”中后,我才站起来。
这是,我看到一位同学在急急忙忙地找什么,于是走过去问他,“同学,你是在找这些本子吗!”他回答说“对呀!”我又说“我把这些本子还给你,你下次一定要帮错题找对家啊。”那位同学有点不好意思地答应了。
今天,我亲身体验这次给错题找一个温暖的家的活动,我深切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我应该不骄傲,更努力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数学本领,才能够学以致用,解决身边的问题。
数学日记 篇17
下课了,下课了!同学们像欢快的小鸟一溜烟地从教室里跑出去,只有一小部分同学在教室里做家庭作业。我的同桌一直在大声喧哗,并且和其他同学打闹,我怕他影响了其他同学学习,就拿着老师的尺子告诉他不要说话,结果,一不小心把老师的尺子掉在地上摔断了,看着被我摔断的尺子,我紧张极了,因为这把尺子是老师讲课用的教具,现在我把尺子摔断了,老师肯定会批评我的。正想着,丁老师来了,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丁老师,老师和我想象的一点儿也不一样,她微笑地看着我,和蔼可亲地对我说:“没关系,下次小心点儿就可以了。”我听了,很感动。
小学生二年级《没想到的事》数学日记: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老师平时对我们要求严格,我们不会的事情老师一步步、一点一滴地教我们,我们故意犯得错误老师肯定不会原谅我们的,但是,如果是不小心犯的错误,老师就会原谅我们的。我以后干什么事情都要多加小心,不要太马虎,一定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数学日记 篇18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是数学课,我们的数学老师把我们的第二单元的数学考试卷发了下来。
老师念到了我的名字,我离开座位上前去拿我的考试卷,我一看,天啊!才86分!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像被人泼了一盆冷水,让我从头冷到了脚。我回到了座位。
我拿起考试卷仔细的更正,原来是我的填空题错了两个空,被扣了两分;选择题也错了两题,被扣了四分;还有计算题错一题,被扣了三分;应用题错了一题五分的题。唉……我真是太大意了,我要是考试时认真的检查一下,就不会考得这么差了。我真是后悔死了,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的方。
我下一次考试一定要认真的检查。
数学日记 篇19
三角形你在生活中很重要.
现在的楼房不但高而且很稳定,这一切都归功于建筑师们,在房子的侧面“人字架的部分会有一个三角架在房子的板带基础横部也有两个小三角这样房子就会更稳固了,不易变形,不易倒塌。
家里的窗户也是运用三角形的特征来做的,两个支点固定在墙壁或窗架上成为轴,一个点在另一侧安装把手或扣子,使它收开自如,安全美观,为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与轻松。
柜子也是我们家中不可缺少的。工匠们在柜架的榫头处打进三角形的楔子,使柜子像磐石一样稳稳当当地站立着。现代生活馆里有些柜子上的三角形的边还能自由缩短或延长,可以使柜子分为好几层,更快捷轻松,看来三角形的功劳可真不小。
不仅三角形在屋子里外、窗户、柜子、电脑、书面上出现过,还在许许多多的地方出现过。比如:大门上,桌子上,自行车上,箱子上等等等等。不但这样,三角形还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本领——固定性。
三角形的固定性在生活中有着许多而又不可磨灭的作用,使我们更加方便,轻松,安全……
数学日记 篇20
这一次黄金周,我们几个家庭结伴出去旅游,一路上大人们出了很多题目,让我们来解答。其中有一道这样的问题:
有3个人被困在孤岛上,为了回到对面的陆地上,他们用仅有的一根木头做了一只船,这只木船最多载重90千克,而这3个人分别重40千克、50千克、60千克。怎样使用这只木船才能脱险?
我们几个小朋友沉思了一会儿,高旸先开始发言了:“先让40千克的人和50千克的人一起乘船到陆地上,接着让40千克的人乘船回来。因为40+60 >90,所以只能让60千克的人先回到陆地上,再让50千克的人乘船回来和40千克的人一起回到陆地上。”一松说:“第二次可以叫50千克的人,虽然50千克比40千克重,但最后还照样是5次。”爸爸说:“高旸和一松都说的没有错。”
我也不甘势弱,胸有成竹的讲:“有一个更好的妙计,再到岸上叫一个30千克或30千克以下的人乘船来接这个60千克的人,然后一起回去,这样来回总共只要3次,不要5次了。”爸爸听了我的见解说:“这方法更简单”。
全车人不约而同的为我鼓掌。
数学日记 篇21
4月13日的第3节数学课的上课铃打响了,我怀着紧张的心情换上了数学书。
“同学们,请把桌子拉开,我们要考试了。”数学老师抱着试卷走进了教室。
卷子一发下来,我就急急忙忙填上班级、学号,还不忘签上自己龙飞凤舞的签名。开始考试,我拿起笔凝神思索了一会儿,就开始埋头做起题来。第一大题做的很顺利,没有任何障碍。到第二大题,就开始昏头昏脑了:“这?这是?这题是?这题的答案是?是什么啊?”我猛地拍了一下脑袋,马上清醒了起来:“这道题的答案是16时,那道题的答案是3时……”第二大题在我时不时拍一下脑袋告诉自己“时刻要保持清醒”的提示下完成了。第三大题是解答题,口算我用了没到三分钟就做完了。第18题是一道考人算数和仔细阅读题目的`试题,我为了得到理想的分数,做这道题我是打着百分之两百的精神写算式和写答句的。第19题是让我们写数据的题,我拿起铅笔考虑了一会儿,拿起尺子画下了数据图。第20题是让我们填写数据的题,我量了一下就动了笔。聪明题更简单,我一写算式就懂得了答案。下课铃响了,我松了一口气,仿佛心里有一块一直吊着的大石头掉了下来。调整了一下心情,我把试卷交了上去。
回到座位,我就听到许多同学都在询问答案:“聪明题的答案是52千克吗?”“第15题的答案是10时吗?”……
下午,老师开始评讲数学试卷。许多同学听到正确的答案时都高呼一声。老师开始表扬高分的同学,我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兴奋和激动交接在一起,心里顿时涌上一种奇妙的滋味,那是我从来没有过的。
放学了,我紧紧的抓着试卷,生怕它会从我手里溜走似的。我考试能得高分是掌握了这几点,一是平常要好好学习、复习,二是在考试时仔细做题,认真看题,三是做完试题后要仔细检查一遍,掌握了这几点,考试的成绩是高分那就是必然的了。
数学日记 篇22
今天下午,我和夏天开开心心地打乒乓球,突然,听到班上有一阵声音传出来,我抬头一看,哦!原来是江琰在喊“五零五班,快点回教室!”我听了,立刻跑到班上,一看,是去考试,心想,惨了,上次数学考试没有复习,这次又没有复习,这下真的惨了。
我来到多媒体教室,心里扑通扑通地直跳,像一只小兔子一直在跳。
开始发卷子了,我打开卷子,一看,切!这也太简单了!我不用复习也可以考高分。于是,我拿笔飞快地写了起来。突然,我心想,刚才牛吹大了,我这题不会做。我打开草稿本一看,咦!这草稿纸怎么会有这道题,内容还是一样的',只不过意思不一样的。我想,这下有救了。我眼看我快要写最后一题了,我便开心起来,令我出乎意料的是,我最后一道题又不会写,这令我非常沮丧,我想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写好。
这次数学考试真的不容易呀!
数学日记 篇23
通过上个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我发现数学基础部分学得不是很扎实,于是我在暑假里认真学习,努力复习数学基础知识,使我有所改进。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给自己订了一个目标:每天做一张口算和应用题,做完让爸爸审阅。过了没多久,我的计算速度就变快了,让我更有自信了。有时去逛超市,我会注意身边的数字,我真可以说成了“数学迷”。
兴趣班中,刘老师教我们学奥数,我们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向刘老师询问。学奥数,使我开拓了思路,学到了解题的捷径。
学数学是件快乐的事情,它使我的大脑转动起来,让我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只要生活中有关于数学的事物,我都会尝试着去完成,所以我认为学数学是一种乐趣。
在许多人眼中,数学是件很难的事,但我认为:只要我们认真、用心地去学习它,那么数学对你来说,一定不是问题。在这个暑假里,我要认真地复习数学,这样我的数学才不会落后。只要认真、细心、仔细地去做任何事情,一定会成功的。
数学日记 篇24
今天进行了数学考试,我没有考好,只考了89分。
回想起数学课上,我拿到试卷,发现题目很简单,就开心的做了起来。做完后感觉确实每道题目都会做,就没有检查。
下午,老师按照考试成绩的高低发试卷,我以为我肯定是满分,但是一直没有报到我的名字。当100分全部报完也没有我时,我心想,可能我哪里粗心错了。可是,当90分都报完还没有我时,我开始紧张了。
老师终于报到我的.名字了,89分。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仔细看错题处,一道应用题扣了9分。再细看,原来是我计算错了。再加上口算错了一题,考到90分才奇怪呢!
回家后,妈妈知道我考砸了,很生气,看了我的试卷后,却没有批评我,只是和我分析了我错误的原因。妈妈越是这样我越是难过,因为妈妈为了提高我的计算能力已经花了很多心思了。
这次考试让我对我的数学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今后,在数学上我会加强练习,特别是计算,我会努力的。
数学日记 篇25
今天,老师教了我们“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差不多,都是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可不是空穴来风!
16:4的比值是4,那4:1的比值也是4,再仔细观察一下两组数。16到4是除以了4,4到1是除以了4,也就是说“16:4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了4”,比值依然是4,那么反过来看4到16是乘了4,1到4是也是乘了4,就说明4:1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成了4,比值依然是4。
从这一个例子中就可见一斑了,所以,我们才得出了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2,0除外,比值不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如果前项先乘,后项再乘那就不行了;也一定要是“相同的数”,如果不是相同的数,一个乘3,一个乘4,那就更不行了;当然,0就要除外了!
数学日记 篇26
今天,妈妈带着我和姐姐去书店里买书。书店里有优惠:满100减10,满200减20,满300减50,满400减80。
我看到了我最喜欢的《海底两万里》,要40块钱。姐姐拿了一系列《哈利·波特》,要300块钱,妈妈给我挑选了一本《钢琴小精灵》,要35块钱。我们到了收银台前,妈妈问我:“希希,我来考考你,我们怎样买这些书最优惠呢?”
我的大脑飞快的转动起来,我想:原价总共:40+300+35=375(元),如果就买这么多,则我们应该付325元。我胸有成竹地对妈妈说:“要花325元!”妈妈说:“不对哦!你再想想怎样会更便宜?”“嗯……让我再想想。”我回答道。
我想:如果这样不是最划算的`话,那么最划算的一定是满400减80。现在我已经有了375元,那么我再去买本书,是不是可以更加划算啊!我开始在书店里面继续寻找。啊!我找到了两本我喜欢的书!只不过一本要25元,而另一本则要45元。
那……应该选哪一本呢?我算了算,如果选25元的,加上之前375元正好400元就可以减80元了,要付320元;如果选45元的,加上之前375元要420元,减80元,要付340元。既然要选最划算的,那么就应该选择再买一本25元的书,还比之前原来的三本便宜5元呢!
我骄傲地告诉了妈妈我的推算,妈妈夸奖了我,我真开心!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就能发现它。
数学日记 篇27
最近经常下雨,我发现我的雨伞好像坏了,总是漏雨,搞的我的衣服和书包总是湿湿的,我回家对妈妈抱怨的说:“妈妈,我的雨伞破了,总是漏雨,把我的衣服都搞湿啦!”妈妈拿起我的小雨伞仔细的看了看说:“没有破的地方啊?怎么会漏呢?”妈妈抬头看了看我,忽然发现我最近好像又长个子了,她拿起尺子给我量一量身高,惊喜的说:“你现在又长高了,有142厘米了!这把伞可是你幼儿园的`时候用的小伞,现在你这么高了,这个伞面一定不够了,所以你打伞的时候,才会感觉好像漏雨!”我高兴的说:“我都有1米42啦,怪不得我总是觉的哪里不对劲呢!”
星期天,终于不下雨了,我准备和妈妈一起去买一把适合我的伞,我在家里用尺子量了下我的小伞,它的单面的长度是50厘米,那要是打开的话就是50+50=100厘米,也就是1米的长度。我带着尺子和妈妈一起来到了城隍庙,我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漂亮的伞,我跳了一把白雪公主的伞,我拿出尺子量了一下,唉!这把伞和我家里的那把伞一样大,这可不行,我又挑了挑,终于找到了一把长度60厘米,打开就60+60=120厘米,也就是1米20的长度,我估计这个伞肯定可以合适我用了!
我非常的喜欢新买的伞,也很开心,我又长高了!
数学日记 篇28
12月25日星期六有雨
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
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30元、40元、60元……”
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呀。”这下妈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夸奖我会观察,爱动脑筋,我听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欢吃的冰激凌还要舒服。
在此,我也想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只要你多留心观察,多动脑思考,你就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不信你就试一试!
数学日记 篇29
又是一节精彩的数学课又是一节值得回味的课又是一节知识的总结课……
“今天我们学的是圆,大家知道在没有圆规的情况下怎么画圆吗?”这句话一出口原本热闹的教室立刻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便开始有同学举手了,“老师可以用水杯底画”“老师可以用量角器一半一半的画。”“老师可以用手臂轮着一圈画。”“老师还可以把大拇指定住,其他手指绕一周转一圈”大家又开始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老师把这几种方法都记录下来,“还有别的方法吗?”老师问到,“这些都无法改变圆的大小。”“老师,我知道了!”一个同学激动地举起手来。“”用鞋带绑上笔,另一端固定住,绷直线画一个圆。”
这个同学的方法和圆规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后来就发明了圆规,第一步怎么做?“”把圆规拿起来”“怎么拿?”“冲着把儿一端”“你说的不精准,如果按你的说法来说针尖儿早已扎进肉里了”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开始总结了第一步是用手捏住圆规的'手柄,第二步是分开圆规的两角,第三步是固定住圆规的尖角,第四就是旋转一周。圆心就是尖角所在的点,决定圆的位置用o表示。半径决定的是圆的大小,用r表示,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用d表示。而我却意外的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在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数学日记 篇30
今天,母亲跟我说:“雪飞,跟你玩个游戏吧!”我说:“好呀!”
母亲拿来一块圆纸板,纸板中心用钉子固定了一根指针。纸板平均分成24个格,格内分别写着1—24、“母亲,游戏规则是什么?”“游戏规则很简单:指针转到单数格或双数格,都要加上下一个数。加起来是单数就是我赢,加起来是双数就是你赢。”
我一连玩了十多次,可是每次都输。“为什么总是单数呢?”我问母亲。母亲说:“你自己想想吧!”于是,我绞尽脑汁地想,终于让我想起了:单数+双数=单数。这下子我明白了,假如指针转到单数格,那么加下一个数就是双数;假如指针转到双数格,那么加下一个数就是单数。所以,指针转到任何一格,加起来的数都是单数。
【数学日记】相关文章:
校园日记(30篇)06-24
清明日记(25篇)06-24
旅行日记(19篇)06-24
数学周记(30篇)06-24
我的数学老师周记(26篇)06-24
数学学生周记(6篇)06-24
小学三年级数学周记(21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