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童年味道散文

时间:08月10日 网络精选 散文 我要投稿

童年味道散文(6篇)

  打开你们的好奇心之窗吧!这里有几篇充满童真与回忆的散文佳作,它们像五彩斑斓的糖果,等待着你去品味,去学习如何用文字描绘生活的点滴。让我们一起开启阅读之旅,寻找属于自己的童年味道吧!

童年的味道散文诗 篇1

  半个世纪过去了,好久没有近距离地靠近它……好久……

  奶奶的嗓门高,每次挨到吃饭,就像一个高音喇叭,从村东头传到村西头,

  一个村里到处都是奶奶的声音,就剩下一个玩疯的我,始终没听见。

  每到七八月间,老是发大水,沟沟池池都是满满的,

  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去池塘里洗澡,每次回家都会仔细看看我们身上的皮肤。

  我忽然想起了池塘边,那颗歪脖子枣树,每到成熟的季节,白亮亮的枣子挂满了枝头。

  只要你使劲摇晃一下,颗颗枣子就像我们洗澡扎猛子一样,扑通扑通,跳进水里,

  沉在水底了,又立刻浮上来,我们像水中的鱼儿享受着奔跑在水面上的乐趣。

  吃着甜甜的枣子,那是童年整个夏天的味道。

  在雨天,会想起一起淋雨的人。像我会不自觉地想起,一张老照片,

  那张酷似历史的相片,黑白之间,以一个故乡做背景,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我竟像个男孩子,穿着带有上兜的衣服,听说这件上衣打破头也没有借给别人照相,

  嘻嘻,我那个时候还真像个牛人。

  童年,我还是喜欢和男孩子在一起玩,感觉他们仗义,胆大,敢作敢当,

  不像小女孩矫情,小气,都是嘴上功夫。

  童年的'味道,一提起来就是浓浓的,让你想起许多故事,怎会一下子就能写完,

  闭上眼,你会想起好多面孔,想起那些小苗苗,到如今都已长成大树,

  远远的,近近的,像萤火虫提着灯笼拉着我的思念又赶回家乡。

童年的味道的优美散文 篇2

  而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土蟠,一种鲜红的圆圆的果子,和黄豆差不多大,长在土质坚硬的堰边,拖着秧四处攀爬,每个枝节连接处会长出直直的一小节茎,先是开出白白的五瓣小花,等败了,便有莲花样的底座托着鲜红的果子露出脸来,明艳诱人,也很娇贵。寻找时,要先轻轻地拨开拇指肚大小的心形叶子,那些果子便在叶片下探头探脑了。只要轻捏果子,果肉就会陷进去,鲜红的汁液就顺着手指流下来。所以只能连直直的那段茎也摘下来,托着放入口中,用牙轻轻咬下来,咬的深浅力度也要拿捏好,咬深了,会连同莲花样的托盘也带入口中,浅了,便有小段果底落下来,鲜红便也留在莲花样的托盘上了。有些心疼那些鲜美适口的美味了,实在忍不住,也会用舌尖轻舔下来,那种失而复得的满足便在心底袅袅婷婷了。

  茅根也是我们常吃的美味,是一种深埋在地下的长长的根,白色的,像竹子一样一节一节的,每一节上会长出新的枝节茅根,也掺杂着细细的胡须样的旁根。茅根喜欢长在土质坚硬且干旱的堰边,生长缓慢,根系深深的扎进深土层里,及其难挖。一不小心就会断裂,断裂处便沾染了泥土,不能吃了,就会很可惜,挖掘的时候就分外小心,不得不把那些焦急硬生生的打压回去。也许正是因为这些艰难,才更显得珍贵难得,品尝的时候,就有了品茶的耐心和宁静了。先摘掉细小的碎根,把胖胖白白的茅根放入口中,连着咬几段,慢慢的嚼,一种甜甜的汁液就在满嘴里蔓延开来。那种味道要比南方的甘蔗绵软清淡,似蜂蜜掺多了水,轻轻柔柔的绕着口舌浸染,又缓缓的顺着向下流淌,所到之处,甚至能听到疯玩后极度干咳的喉管忽遇甘霖发出欢快的.噼啪之声,整个世界都鲜亮明媚起来。

  知了猴,一种常年在深土里靠吸收树根营养而生长出来的生物,刚从土里钻出来,胖胖的,笨拙的缓慢的爬上树干。等爬到树枝树叶上,便用一个夜晚慢慢的从壳里钻出来,像蜕变的蝴蝶一样成为有翅膀的知了,没人知道一个夜晚他们经历了怎样的疼痛纠扯,需要怎样的勇气,在生死边缘煎熬着整整的夜晚,当人们听到不厌其烦的知了叫声时,那已经是蜕变后的涅槃重生了。也有许多,只从背后裂开的皮里钻出一部分,就僵死在里边了,让人心疼唏嘘,生命就这样刚见到光明就消失了。小伙伴们也会在知了猴还未出土时,就提前挖掘出来,先找到很小的一个洞,轻轻挖,洞变得越来越大,深浅不一,就会有黑黑的小头露出来,这时候就把食指深探进去,一点点抠出来。常常会被知了猴的爪子深深掐到,虽然很疼但都不顾的,只管畅享丰收后的喜悦。不管谁找到一个,都会兴奋的吼一声,那些同伴都会很配合的投来羡慕的眼神。等收获的差不多了,就会找些树枝,点上火,用一段铁丝将那些小东西架在火上烧,一会就有薄皮烧焦的肉香传出来,那些原生态的味道就牵扯着味蕾,口水都流出来的同时眼睛就馋的放光了。那么个小东西,吃起来是极其讲究珍惜的,先是捏起细小的蝉蜕后将成为翅膀的雏形,细细嚼了,再就是六条腿从最细的一条吃起,慢慢到最后一条腿,然后就是头、肚子,最后才吃头和肚子中间的那段肉球。拿着由无数结实的肉丝抱团凝结成的肉球细看一会,才小心的用手指捏一条肉丝吃,直到一条一条的肉丝吃完,那种香味足可以绕口舌喉胃肠三圈。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是我们难得吃到的荤菜,安抚了我们贫瘠的身心。

  野味虽然好吃,终不能充饥,还是妈妈做的饭更劲道,更能让胃偎贴温暖。等疯玩够了,回到家中,浓郁的饭香就在等着我了。最喜欢吃的是糊哒子,类似于现在的披萨,只是更加浓郁醇厚。母亲先是把萝卜切成细丝,拌上花椒沫,葱丝,鲜辣椒丝,盐,然后用鸡蛋调好,最后放上面用水和,水要多,顺着一个方向搅匀,然后放在烧热的鏊子上。随着滋啦啦的响声越来越紧凑,香味也越来越浓郁,我总是托着腮在妈妈旁边看着热气氤氲升腾,随着香味入鼻,恨不能立马就能吃到。终于熟了,妈妈熟练的切成三角形放在盘子里,每人舀上一碗野菜玉米粥,就着用白菜芯切成的细丝、香椿沫、辣椒沫、芝麻粉拌成的小咸菜,吃得满口留香,肚腹溜圆。撑得都不想挪窝,只得顺势懒懒的享受饭后的时光。

  那些记忆中的味道随着时光流逝更加绵厚悠长,带着特色风味越过山水穿过时空的走来,在似乎日日锦衣玉食的现在面前,婀娜生姿,逐渐清晰。原来那些味道从未走远,在内心深处,是对那些过往的怀念,对那些时期带着温情、友情、亲情味道的怀念。

童年的味道抒情散文 篇3

  “冰糖葫芦——卖冰糖葫芦!”偶尔听到卖冰糖葫芦地叫卖声,我都会停下买上一两串,酸酸甜甜的味道,让我的记忆瞬间打开,回忆起家乡的野果——山楂。

  山楂的果实圆圆的,似算盘的珠子一样,家乡的人们亲切的叫它们为“算盘子”。家乡的山楂都是野生的,没有人栽种。它们对生长要求不高,不要求土地肥沃,只要有一点土,就可以生长得很好。山楂树喜欢一扎堆生长,很少看到单独的山楂树,至少两棵一起生长。在田坎上、小路边、山林里都可以见到一蓬蓬山楂树。也许是土地太贫瘠,家乡的山楂树都不高,似为孩子们量身定做的高度,正适合小孩子采摘。但是,山楂并不好摘,浑身长满了尖刺,大且锋利,如一排排长矛横立。“枝屈狰狞佯日斜,迎风昂首朴天华。从容岁月带微笑,淡泊人生酸果花”正是山楂树的真实写照。

  春天,白色的山楂花在群花中绽放,似白雪般洁白无瑕,摘上一蓬送给心爱的女孩是最好的礼物,洁白象征爱的纯洁。电影“山楂树之恋”男女主角定情之物正是白色的山楂花。花终难逃冷落成泥的命运,山楂花的坠落却义无反顾,因为山楂花落以后,就会有一个小指大的.山楂挂在枝头。从春天到夏天,再到秋天,小小果实,终于长成了算珠大小。未熟的山楂是青色的,完全不能吃,又酸又涩,如果你真要挑战一次,一整天舌头都会麻涩,什么都不想吃;随着季节推移,果实会慢慢的由青变红,红彤彤的,似小姑娘红红的脸蛋,让人忍不住亲一口。熟透了的山楂红中带紫,味道甜中带一点酸,极为开胃。

  谁家的孩子厌食了,吃上几颗,马上就好了。有一次,在县城的舅舅为表弟“厌食症”伤透了脑筋。我妈妈听说了以后,从家里摘了一大袋山楂送到县城,告诉舅舅,让表弟吃点,厌食症肯定会好。舅舅当然知道山楂开胃,还能解决厌食,就有点怀疑?反正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姑且一试。表弟只吃了一次山楂,第二天就胃口大开,同时也爱上了山楂的味道。每年山楂熟的时候,表弟都会央求他爸爸带他去乡下摘山楂,有时也会来我家摘山楂。

  山楂熟了,田边、路边都可以找到我们的身影,一大群男孩子,似饿了很久的饕餮,冲进山野,寻找到山楂树后,红色的、紫色的,虫吃了的,鸟啄过的,也不管,一个劲往嘴巴里送,嘴里不停的说着:“好吃!好吃!”身上衣服破了,手上划伤了,也不顾,一个个吃得肚鼓浑圆,直至吃不下为止。表弟一直生活在县城,开始跟我一起吃山楂,还很斯文,不紧不慢,把我急死了,似表弟这样慢腾腾,只能吃别人剩下的山楂,来了几次后,他往往冲在最前面。我们队伍里很少有女孩子,都嫌弃她们太秀气,跟不上脚步。妹妹一直央求带她一起去,我担心她跟不上,都没有带她。虽然我回家会带一些山楂给她吃,但是怎么比得了在树边吃得痛快。于是,她经常给爸爸妈妈打我的小报告,告诉他们我又去山林里野了,衣服又破了几个孔,身上又划了几道口子。每次吃山楂回来,我都难逃被爸爸妈妈责骂一顿,并警告不要再弄破衣服和弄伤身体。但是,来年山楂熟了,我照样满山遍野的跑。

  山楂有籽,还不少,长得似月牙般,坚硬如铁,一般八颗在一起,或者十二棵在一起,紧紧抱紧形成一个圆,就算把外面的果肉吃掉了,山楂籽还会紧紧抱成团,也许这就是山楂树生长成堆的原因。山楂籽一般不吃,不容易消化,有时吃得快了,我把籽一快吃了进去,爸爸妈妈想让我不要吃山楂籽,就吓唬我,说山楂籽在肚子里会继续发芽,最后从嘴巴里长出来,让我担心了好长一段时间。

  山楂树生长在田坎上最多,老家的田地,都是沿着山坡一直向上的梯田,一层一层,从山脚到山顶,远远望去,一片片梯田似上山的楼梯。梯田之间会形成高矮不一的田坎,为了防止田坎上树木长大,遮挡了田地里庄稼的阳光,人们都很勤劳,定期清理田坎上的树木,清理得干干净净,似刚剃光了的光头。但是,人们唯独会留下山楂树,似形成了一种默契,就算家里没有孩子的田坎也一样。只为了孩子们有山楂可吃,让孩子们快乐多一点。

  山楂还可以加工成各类成品。我除了吃过冰糖葫芦外,还吃过一种山楂做的本地汽水,装在啤酒罐一样大的玻璃瓶里。过年过节,大人们喝酒,我们就喝这种汽水,只有甜,没有酸,完全喝不出山楂的味道,失去了野果原来的味道的成品,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这种汽水最后停产了。两相比较,我更喜欢没有加工的野山楂的味道。酸的味道代表人生的不快乐,甜的味道代表人生的快乐,酸酸甜甜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

  一年一年,十几年了,没有再尝过家乡山楂的味道。其实,市场上也有山楂卖,我第一次见到的时候,买回了一大包,只吃了几颗,就不再想吃,味道与记忆里完全两样。让人留恋的味道,只能从我的回忆中获得。虽然我离家乡很远很远,但是童年的味道把我与家乡紧紧连接在一起。童年的味道,那是幸福的味道!

桑葚童年的味道散文 篇4

  那时我上小学,别看我是一个女孩,可也是因调皮让父母伤透了脑筋。老家的南地有一条河沟,只是里面没了水,据说很久以前里面是有水的,只是天气年年干旱,慢慢的河水被蒸发掉了,只剩下凹凸不平的河床。河沟边上的桑椹树,虽然没了河水的滋润,但依然长得郁郁葱葱的,而且每年麦收季节都果实累累。每年桑椹成熟的季节,便是我们这些小孩子最高兴的时候,放了学就背着书包去河沟摘桑椹吃。那时身手都不错,“蹭蹭蹭”三下两下就上了树,摘一颗放在嘴里,酸酸的,甜甜的,坐在树上一边摘一边吃,高兴得跟神仙似的。那时候作业也少,玩的时间充足,感觉坐在树上吃桑椹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吃饱了,疯够了,便会摘些桑椹放在书包里,回家跟家里人分享这甜美的果实。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跑得太快,根本就不看脚下的路,争着跑在第一的我一脚踩在一条蛇的尾巴上,多亏后边的伙伴将我推了我一下,不然可就让回头闪着血红信子的蛇给咬着了,吓得我倚在树上半天没回过神来。不过桑椹的力量还是大的,一上了树,刚才的惊险一下子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坐在树上仍上有滋有味的吃着,笑着,那笑声把树枝都震得一颤一颤的`。回到家,小伙伴们早已把那惊险的镜头告诉了父母,那一顿训自然也少不了。我向父母伸伸舌头,做个鬼脸,躲进自己的小屋里,任父母在门外训个不停。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但叠椹仍是童年生活中最快乐的回忆,那酸酸甜甜的味道充满了童年的每一个日子,以至于看到雨荷上传的桑椹,好像一下子又回到了快乐无忧的童年,回到了天真烂熳的年代,那酸酸甜甜的味道一下子涌出心头,怎么都挥之不去。

童年味道散文 篇5

  记得自从记事起,我吃过多次那样的饭,其中,印象最深的有两次。那时好像我六七岁的样子。记得有一次是初春的一天傍晚,门前的田地里,小麦绿油油的,落日的余晖照在对面的山尖,晚风凉凉地吹着,妈妈已经把晚饭做好了。当时我与妹妹正在邻居的前院边玩耍,前院的表舅一家正在吃饭,妈妈喊我回屋吃饭:“快回来吃!赶紧来!马上就凉了,哎呀,今天的饭真好吃!”她总是这样哄我们吃饭的。我拉着妹妹回屋,到锅里一瞅,啥好饭呀?是玉米面汤里煮了很多红薯面块。那红薯面是去年秋天晒的红薯片,因为秋日的连阴雨,红薯片没晒干就发霉了,有些霉变轻的,外面看着白生生的,用手一掰,里面是灰黑的,咬一口尝尝,苦溜溜的。因没有粮食,妈妈又舍不得把它扔掉,就挑捡了一些霉变轻的把它磨成面粉,因为红薯面和面后很粗,擀面常常擀不住,下到锅里会烂成末,再加上因为沤了的红薯面吃起来有苦苦的感觉,妈妈就把红薯面擀成半厘米厚,切成小方块,这样煮着不容易烂,趁热吃时,苦味还不明显,如果凉了,苦味就浓了,不能细嚼,我们就不吃了,夜间肚子饿了又没有什么可吃,只好大嚎小叫,妈妈夜间就别指望睡觉了。所以,她总是趁着饭热,连哄带骗让我们赶紧吃,直到吃饱了她才放心。可是,看着锅里的饭,我愣愣地站在门边,心里抗议:怎么还做苦饭让人吃?妈妈给我舀了半碗让我吃,我不吃,她不想理我,就趁热去喂妹妹吃。怕她嚷,就囫囵吞枣把那半碗饭咽了下去。她要我再吃,我说吃饱了坚决不吃,她没办法只好作罢。妹妹吃完了饭,我们又到前院边耍。这时,我往前沟一看,只见前沟拐弯处的大堰上走来一个人,弓着脊背,走路很慢,很像我外婆。我赶紧喊妈妈:“我外奶来了,外奶来了!”(我们这里都给外婆称外奶),妈妈不相信地问:“到哪儿了?”我让她出来瞅,她一看那就是我外奶,就大口吃了碗里的饭,洗了碗,把小锅灶点了火,赶紧给外奶另外做饭。妈妈手很利索,再加上大堰距我家有一里远,当外婆到我家时,妈妈已经把饭做好了。我在院子里闻到了饭香,跑回去一看,半小锅的麦面汤里有黄黄的鸡蛋片,绿绿的葱花,香香的姜末味,还有粉条。外婆到了,妈妈给外婆舀饭,外婆说:“你舀上大家都吃。”妈妈说:“都吃过了。”“我不信,你们还能吃这么早。”妈妈说:“真吃过了,你不信问她。”妈妈指着我说。外奶确定我们吃过了饭,才端上碗准备吃。她顺手揭开了大锅盖儿,见里面还有红薯面块,就埋怨妈妈:“你锅里就有饭,怎么还另外给我做饭,你知道我来了?我吃大锅里的。”在妈妈的再三劝释与推让下,外婆吃了一碗半。妈妈让她再吃点,因为没有馍,那一碗多稀饭怕顶不到第二天早上。一定是外奶舍不得吃,说已经吃饱了,没有再吃,外奶喊在外面玩耍的我们,我知道一定是让我们回去吃好饭的,妈妈喊:“还想吃汤吗?来,想吃快回来啊。”我和妹妹知道让我们吃好吃的,赶紧跑回去,一人吃了半碗,品着那香香的姜末,稠稠的粉条,还没有吃过瘾,饭就完了,妈妈把锅底与锅边的饭也铲给我吃,咂巴着小嘴,留在嘴里的香味就这样镌刻在了记忆里。

  从此,每当饿肚时,我就会站在小锅台前,眼盯着那口圆圆的.小锅发愣,总想象那红红的火苗舔舐着锅底,小锅里飘出了缕缕香气,锅里面就有满满的一锅麦面汤。那小锅平时总赋闲,只有到了过年时它才显出身手,妈妈在里面炒菜,炒萝卜粉条、炒豆腐鸡蛋、炒白菜粉条。小锅要忙碌一阵子,我们小孩子就美美地解解馋。

  还有一次,记得是妈妈生了弟弟后,外婆来伺候妈妈。一天早上,爸爸到远处教书去了,妈妈给外婆说:“今早上就咱四五个人,不用做两锅饭了,你做咸汤,我们吃一锅饭。记得外婆在大锅里做了半锅咸糊粒汤,里面一样放了姜末、葱花、粉条与鸡蛋。与以往不同的是,外婆这次做饭多,我与妹妹放开肚子吃了个饱,记得都打饱嗝了还想吃,妈妈说:“吃不完,中午再吃,别恁没材料”。不记得外婆吃了多少,也许她舍不得吃,反正我们吃饱了,锅里的饭还没吃完。

  童年,记得我的生活是单调的,到能干家务时,拾柴、给猪拽草、放牛,那是常有的事。唯独感觉深刻的是总吃不饱饭。我们常常挖野菜,因爸爸常年外出教书,妈妈带着我们姊妹几个,家里没有劳力,挣不到工分,总是缺粮户。每到春季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总要借粮食,挖东墙补西墙。吃肉那更不必说,过年了才能吃到肉,所以,盼着过年,盼着好生活。

  今天我已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每每想起最好吃的饭,还是喜欢妈妈做的咸香麦面汤。饿饭最香,那童年的味道一直缭绕脑际,至今余香犹在。那个时候,你问问什么是幸福,吃饱了,穿暖了就是幸福。我相信,那种朴素的幸福,那种单纯却浓郁的香味会绵延下去,缭绕我的一生。

来自童年记忆里的美妙味道散文 篇6

  很长时间都沉醉在甜味豆腐脑中不能自拔,享受那份润滑,享受那份真味。后来也接受了咸味,甚至于辣味,在那样的畅快淋漓中,挥洒着英雄般的豪气,于是,豆腐脑在我的饮食生活中得以完整。这是二种完全不同的境界,面对那甜味豆腐脑容易让人联想到温婉多情的'江南少女,娉娉婷婷,无一丝杂质,正是美艳如花娇似水,品尝时必是一种近乎朝圣般的宁静与矜持;而那咸味豆腐脑却如同魁伟粗犷之北方大汉,叱咤风云间,直杀得昏天黑地,热汗飞扬。二种味道,二种情趣,二种人生。

  对豆腐脑情有独钟,不仅源于它的味道,更是源于对过往岁月的感念,对童年生活片断的珍藏。记忆中,小时候常常去早市上买早点,而卖豆腐脑的地方是常常要光顾的。拿着一个瓷缸,到摊位前排队。装豆腐脑的是一个特别大的缸,当时总有一个问题解不开,这么大,是如何抬到这里,且里面还装着满满一缸豆腐脑呢!至今仍是一个谜。

  卖豆腐脑的是一个姓钱的老奶奶,体形肥胖,如同立在大缸边的另一个缸,圆圆的,壮壮的。打豆腐脑时,我真担心她会一不小心摔倒,但终究没有,她的重心似乎很稳,左右转动着,像一个球。钱打豆腐脑的技术很是高超,要论级别,大概也是“特级”吧。一个小铁勺,大约手掌大小,不知是被哪个高超的铁匠敲得薄如蝉翼。豆腐脑是论勺卖的。所以,每当她一勺下去的时候,我那小小的心便莫名地紧张起来,似乎也在和她一起在舀,在用力,心里在念叨:用力些,再用力些!深些,再深些!可是,她总能贴着豆腐脑的表面作精彩的表演,不轻不重,不偏不倚,毫厘不差,每一勺都恰到好处。那勺在她的手上像是安装了感应器似的,切入得精准,滑动得平稳,收起得及时。看起来是满满的一勺,实际只是紧贴着铁勺的薄薄一层,充其量也只是半勺而已。并且,速度极快,就像是在激流中自由驰骋的船夫,驾轻就熟。这不禁让我想起大诗人阮元的诗作,“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看来,她是深得其中之奥妙,这不深不浅的火候已被她演绎得登峰造极了。待轮到我买的时候,眼前满满一缸诱人的豆腐脑,空气中满是豆汁的香味,那味道沁入全身每个毛孔,及至血液,恍忽中竟想着跳进去吃个够。

  端着买回来的一瓷缸豆腐脑回家,分到每一个碗里,一家人分享。每人能尝到一小碗,也就几勺的功夫便结束了。每每都觉得不过瘾,于是开始期待着第二天再次享受那美味。那时,小小的心里存着的大大的梦想竟就是能痛快地吃一顿豆腐脑,吃撑为止。至今都难以忘记那绝美的味道。如今,去过的饭馆很多,尝过的珍馐不少,但从来没有哪一种菜肴比儿时吃的豆腐脑味道更美。这大概就是物以稀为贵,少吃多有味的道理吧。我想,更重要的还是那豆腐脑里蕴藉着我的童年,沉淀着过往的岁月。

  童年是什么呢?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事件,而是由一个个记忆碎片构成的印象,这些碎片有时是一段影像,有时是一个物件,有时是一种味道,有时就是一种感觉。它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不可重现,不可复制,它是不可逆的,它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也是永恒的。珍视现在的每分每秒,便是为未来储蓄,明天的某个时刻会想到今天的某个影像,某个物件,某种味道,某种感觉,那便是一种快乐。而文字将这一切得以实现,所以书写的意义不仅仅是记录,它有更远大的意义:为幸福奠基。

【童年味道散文】相关文章:

【荐】母亲的味道经典散文16篇07-11

优美散文乡村的味道(通用15篇)07-12

味道随笔(16篇)07-14

母亲的味道散文19篇(荐)08-04

【荐】味道的诗歌30篇08-07

80后的童年时光散文随笔(30篇)08-09

回想起童年的那些事散文10篇(荐)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