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端午节诗歌

时间:06月27日 网络精选 诗歌 我要投稿

【荐】端午节诗歌22篇

  端午节,这个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的传统节日,不仅是对屈原精神的缅怀,更是中华民族团结和爱国情怀的象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沉浸在端午节诗歌的海洋中,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通过阅读、学习和借鉴这些诗歌范文,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还能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让我们一起用心去品味这些诗歌,让端午节的精神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传承不息。

端午节诗歌 篇1

  端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节诗歌 篇2

  序:

  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在这天,人们插艾(因艾叶可入药,可营血、驱寒、消炎,叶茎可用来驱蚊蝇和防治虫害)、食棕(因龙生于海,故抛粽子于江,以祭无所不能的神灵——龙)、举行龙舟竞渡的活动。古诗云:“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可谓形象以极!但食棕之风俗,以纪念屈原之说为普遍。故端午节便与“团结、爱国、求索、奋进”的屈原精神紧紧地了起来,成为新时代欢度端午佳节的崭新内容。

  遥想楚国当年

  恰逢内忧外患

  怎样增强国力

  确保国泰民安

  屈大夫励精图治

  常常是通宵达旦

  连横抗秦

  心系国难民艰

  但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义遭诬陷

  一片丹心昭日月

  却害了忠良

  乐了权奸

  于是屈原呵

  你携长风问苍天

  甘愿以死表白忠心

  用血写下清白诗篇

  你怀石沉沙

  袖带清风

  你回归自然

  完美了自己的尊严

  一梦便是千年

  千年里——

  有过短暂的宁静

  更有过地覆天翻

  只因你这纵身一跳的壮举

  烟雨江南

  才诞生了一个棕香飘飞的节日

  并历经千百余年

  而容颜不老

  芳名久传

  此后,每逢这一天

  人们为保护你

  不辞百苦

  含泪驾船

  把一个个香味甘美的米粽投入江中

  让饱腹的鱼虾

  悄悄躲远

  当国家蒙羞

  楚王合上双眼

  一个民族忠魂

  悠然走入万千百姓之间

  呜呼!没了忠臣

  朝代便要替更

  没了屈原

  便坍塌了楚国江山

  呵,端午节

  一个永远的节日

  一份绝好的怀念……

端午节诗歌 篇3

  怀楚初夏,

  白起灭楚,

  水志滔滔浊清可,

  屈平悲绝自投江。

  忆辅政,

  施交邦:

  纵合泽楚王,

  横成则秦王。

  斥郑袖,

  剥靳尚。

  创立楚辞怒天问,

  忧愤离骚,

  舒九歌兮籍九章。

  愿摇起而横奔兮,

  览民尤以自镇殇。

  流放西方。

  桑!

  伤!

  丧!

  祭贤立端午,

  菖囊艾粽香。

  中华锣鼓震九霄,

  炎黄龙舟竞五洲,

  孔子遍天涯,

  汉学播世煌。

  举正义,

  为和平,

  除贫穷。

  不惧风云鞭虎猖。

  神州寒宫舒广袖,

  蛟龙龙庭作嘉宾,

  中国行,

  中国星,

  幸福百姓乐和祥。

  阳!

  洋!

  扬!

端午节诗歌 篇4

  端午,我们不要写诗

  作者:陈强州

  五月初五,这一天

  随手都可以触摸到意象

  菖蒲高高地站在门楣

  阻挡着邪恶不敢入堂

  艾蒿用它淡淡的清香守护

  连蚊虫也只能却步而望

  粽子勇敢地跳进河里

  填饱龙的肚子 别对屈子心生幻想

  更有那,划起龙舟,高喊号子,擂鼓

  震得龙宫天旋地晃

  只是,我们不要写诗

  写不出长太息以掩涕兮的豪情万丈

  写不出传世的《离骚》《九歌》

  写不出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痴狂

  我们应该呷着雄黄酒,惬意

  不必上下求索,尽管路途很长

  然后蘸着《国殇》《天问》

  告慰汨罗中的英魂

  生不逢盛世兮,忠心难酬

  我辈婵娟相伴兮,国运正昌

端午节诗歌 篇5

  坐在端午

  让心境平和一些

  聆听伟人屈子唱诗

  楚辞的美艳

  楚民的善良和粽香

  一直从汩罗江边飘来

  沁人心脾

  现在诗人太多

  憔悴着自己的神经

  一个稻草人

  偷走了满地的月光

  谁在嘲笑声里

  把自己的家园献祭

  炮火和鲜血

  打碎了灵性的诗词

  一壶黄酒

  一把艾叶

  拷问我们的心

  汩罗江边那个清瘦的身影

  激扬的楚辞传唱古今

  那朵坠江的浪花

  骄阳下仍开放得迷人

  翠艳千年

端午节诗歌 篇6

  你的眼神

  已化成了天上的一颗星

  凝着眷恋遥望荆楚

  奔腾的汨罗江

  吞噬了三闾大夫的身体

  却用日夜不息的泪水

  遥拜诗人的灵魂

  又是一年艾蒿飘香的时节

  御风而行的仙人可驱散了你千年的孤独

  香草、美人的陪伴可解开了你一世的忧郁

  /

  多少人寻找你

  沿着北去的湘江

  南下的汉水

  迎着龙舟的鼓声

  染着菖薄和艾草的绿意

  寻你月下的愁容

  寻你风中的吟诵

  寻你笔下的诸神山鬼

  寻袅袅兮秋风的娥皇女英

  踏尽水乡泽国

  留下无声的足迹

  寻你忧国忧民的情怀

  寻你怀石入水时

  那道气贯天地的长虹

  /

  岸边独行的身影,寂寞了风雨

  仰天求索,叹息声留与世间多少沉重

  终于还是远望到了破碎的郢都

  赴死的脚步,却因解脱而变的轻松

  波光中的月再也难圆支离的河山

  涛涛潮声未能引渡一息强国的梦

  就让离骚做你的羽翼,来往于天地之间吧

  凌空激荡的天问和九歌

  弥漫着华美的浪漫

  生命放飞于清波中

  你的悲伤也醉人

端午节诗歌 篇7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阳采撷》

  【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七律端午》

  【现代】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节诗歌 篇8

  《端午》山人

  那是从撕裂的肺腑里传出的哀伤,

  那是诗魂最后给世人悲壮的吟唱。

  在汩罗江边轻身一跃,

  却将离骚留给后人长考。

  路漫漫乞上下而求索,

  舞一曲壮歌长剑,

  让楚国百舸争流。

  用艾草香熏过的角黍,

  伴随着九歌里旋转的韶舞,

  汩罗江啊,你是否仍然在沉思。

  奔流不息的绿水,

  和岸边的萎萎芳草。

  穿过时空隧道寄来了汩水上美丽的思情,

  包裹着岸边屹立的那颗头颅中的粒粒心事。

  那是诗人瑰丽珍奇的琼佩,

  雄黄已经发散开浑厚的酒香。

  菖蒲把屈原的美德颂扬,

  一曲豪壮的悲天悯人的音律,

  在中华大地上数千年荡气回肠。

  纵是千帆追逐也难以弥补的细节,

  就让震耳发聩的鼓声催动龙舟,

  让屈子的'情感穿越时空。

  像是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

  将我们可爱的中华民族照亮。

端午节诗歌 篇9

  端午节诗歌

  一缕淡淡的粽香,

  一首浓浓的诗歌,

  一段轻轻的哼唱,

  我的端午。

  农历五月五,

  龙舟竟渡珠江。

  载满虔诚的祝福

  舞响追忆的锣鼓。

  隆隆的鼓声,

  唤下龙舟雨,

  雨儿一点一滴落入汨罗江,

  以此来诉说他的故事。

  中华的龙腾,

  在华夏大地飞舞。

  我们的爱国心,

  在汨罗江中荡漾。

  诗歌二

  端午节,农田忙。

  祭屈原,赛龙舟。

  吃粽子,插艾草。

  敲锣鼓,过节气。

  逛庙会,舞龙灯。

  传统端午好兆头。

  秋天又是大丰收!

端午节诗歌 篇10

  《端午节遐思》秋野居士

  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水,

  谁清谁浊?

  只放一个个清脆的粽子,

  看能否与世沉浮。

  汨罗江畔,长影枯槁,

  早在文字里凝固。

  女人与水都在沸腾,一唱三叹。

  而你,渔夫敲碎过的灵魂,

  湿漉漉,曝晒在江边,

  搁置千年。

  惟有石头,你怀中唯一的厚重。

  以最顽劣的姿势,

  日夜守望,在秭归的梦里。

  听江风号叫,千帆竞争,

  只等一张炽热的网。

  打捞,在这黑了又黑的夜空。

  在这日夜奔腾的江面,

  为语言作一次清洗,

  为目光作一次长久的铺垫。

端午节诗歌 篇11

  追述端午节

  作者:红壁玉

  无非是多了一天假日

  在西北偏僻的小镇,叫端午

  无非是多了市场的叫卖

  在举国传统文化的大餐,叫米糕

  我们对节日的意义知之甚少,二千七百年历史结晶的海盐

  我们对夫子的理解微乎其微,呜呼的哀叹演绎成通俗白话

  无非是泛泛的臧否时事,街头巷尾,饭后茶余

  俗子挥舞的紧箍咒不念美猴王,念取经的'和尚

  无非是卸妆后素颜朝天,才能坦然面对交错的航线

  无非是红歌嘹亮的海泱泱,淹没事无巨细所谓的规则

  夫子,你自汨罗而来,春秋战国的阴谋如何更迭演变

  香草深处,浊的还是被清的看见,显露与生俱来的原型……

  想象,无非是水乡龙舟此起彼伏的号子呼号正气长存

  无非是父老乡亲揉一把艾草,包一口肉粽,沉降而下

  江南烟雨蒙蒙,五更不歇,缅怀鱼虾追随的瘦削坚骨……

  原谅吧,夫子,钙质的吸收依赖充足的阳光和维生素AD

  传承《离骚》豪迈的歌者,有谁勇于承担先祖些微哀痛?

  无非像苇草营营苟苟随风摇曳,站在河滩,岸上,傍水而生

  冥冥标记自己的海拔和坐标。老来眼前的事比一生的事都重要!

端午节诗歌 篇12

  端午节随感

  作者:佛兰是花

  是谁

  把儿时的端午提起

  让我在他乡念叨粽子的味道

  雄黄酒在飘香

  让我思乡的情绪

  从眼底延伸到遥望

  是谁

  把岁月吹老

  让我把儿时的旧照珍藏

  龙舟上挂着的香囊

  让我思念的情结

  从心底蔓延到脸膛

  是谁

  把琴弦弹唱

  让我在他乡把她念想

  艾草发着磬香

  如烟的往事

  让我从心底泛起到四处张望

  是谁

  把白酒酝酿

  让我独自对月畅想

  那一缕缕的兰香

  从古时就与屈翁隔河相望

  多想

  把自己扔在五月的渡口上

  依着江南的烟雨

  把那小桥流水的记忆再次来永藏

  让我的呢喃编成连绵不绝的水云烟

  让粽子的香味在这五月天飘香永远

端午节诗歌 篇13

  端午节遐思

  作者:秋野居士

  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水

  谁清谁浊

  只放一个个清脆的粽子

  看能否与世沉浮

  汨罗江畔 长影枯槁

  早在文字里凝固

  女人与水都在沸腾 一唱三叹

  而你 渔夫敲碎过的灵魂

  湿漉漉 曝晒在江边

  搁置千年

  惟有石头 你怀中唯一的厚重

  以最顽劣的姿势

  日夜守望 在秭归的梦里

  听江风号叫 千帆竞争

  只等一张炽热的网

  打捞 在这黑了又黑的夜空

  在这日夜奔腾的江面

  为语言作一次清洗

  为目光作一次长久的铺垫

端午节诗歌 篇14

  端午节怀想

  作者:勤耕

  五月的汨罗江

  流淌着的不是水——

  是泪

  是千古悠悠中华魂

  烟雨江南,又是一年粽子香

  后人怀念的不单是美食——

  更是屈原那闪光的名字

  与那段冲洗不淡的历史

  听吧,端午节的鼓声

  稠密响亮

  看吧,赛龙舟的汉子

  呐喊向前

  用这千年不变的方式

  去告慰一个带剑长吟的忠魂

  从那湿辘辘的故事里

  打捞出民族不朽的精神

端午节诗歌 篇15

  诗歌一:端午

  那是从撕裂的肺腑里传出的哀伤

  那是诗魂最后给世人悲壮的吟唱

  在汩罗江边轻身一跃

  却将离骚留给后人长考

  路漫漫乞上下而求索

  舞一曲壮歌长剑

  让楚国百舸争流

  用艾草香熏过的角黍

  伴随着九歌里旋转的韶舞

  汩罗江啊,你是否仍然在沉思

  奔流不息的绿水

  和岸边的萎萎芳草

  穿过时空隧道寄来了汩水上美丽的思情

  包裹着岸边屹立的那颗头颅中的粒粒心事

  那是诗人瑰丽珍奇的琼佩

  雄黄已经发散开浑厚的酒香

  菖蒲把屈原的美德颂扬一曲

  豪壮的悲天悯人的音律

  在中华大地上数千年荡气回肠

  纵是千帆追逐也难以弥补的细节

  就让震耳发聩的鼓声催动龙舟

  让屈子的情感穿越时空

  像是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

  将我们可爱的中华民族照亮

  诗歌二:端午思

  年年思,年年思。

  那伟大的英雄,

  你的正义的灵魂啊!

  早早的住进了中华民族的心中。

  年年思,年年思。

  那伟大的诗人,

  你的篇章啊!

  是我们万代歌颂的精神。

  年年思,年年思。

  我伟大的民族骄傲啊!

  今日是你的节日呀!

  就让我为你敲起那民族的鼓声吧!

  年年思,年年思。

  诗歌三:端午梦呓

  这是我的祖国

  云雾弥漫,夜长昼短

  我以婴儿的姿态

  眷念您的胸怀

  高墙疏离我与大王

  馋陷断送六国江山

  故园萧杀,我匍匐于您脚下

  梦中我满腔热血,一身正气

  忠言直谏换取折翅民间

  楚宫日夜宴舞,华庭糜醉

  郢都城外

  饿殍离丧,哀嚎连连

  汉北遥望,楚地风流

  “离骚”剑指苍穹

  战火灼伤我的尊严,梦想尽葬

  所有的漂泊与幻想

  饱蘸苦难

  所有的抱负与抑郁

  羽化诗行

  我在“楚辞”中悲歌放逐

  只将破碎的山河

  于血脉中珍藏

  梦醒回头,襟湿鬓乱

  想张仪巧舌断盟

  白起挥军破郢

  楚声纷纷鸟兽散

  长歌当哭啊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安能以皓皓之白

  蒙俗世之尘埃?

  不息的湘流啊

  鱼腹棺椁忠骨!

  无论时光飞逝千年

  江山变迁,历史如何改写

  有一种思念,永远不会灭绝

  因为每个人心中,都住着祖国

  那是我们的母亲!

  诗歌四:端午节我没有看到夕阳的挽留

  泥泞的河滩上

  穿上屈原遗留的鞋子

  白鸽急速飞来

  雕琢着我的长发

  夕阳是你的眼神在河中的倒影

  我跳了下去

  没有回头

  永不回头

  那一刹的温柔

  我还是没有看到夕阳的挽留

  诗歌五:端午别样

  赏端午十里画廊:

  蓝天丽日,祥云柔波

  绿树青草,行人缀花

  宁静天、地、人和的轴

  袅绕一缕过往的云烟……

  分秒的别样呐

  她搭一件蕾丝白衫

  流连溟溟时光河岸

  寻找夫子遗失的鞋子

  皱褶里别样呐

  她采一把古代艾草

  拨开那些芳香的字眼

  插在一部诗集的峰巅

  生生的别样呐

  她家乡别有一湾海港

  万人划“神十”的龙舟

  巧答昨日《天问》回响

  将养的别样呐

  她心的果核依然坚挺

  她肉身的紫色浆果啊

  时而浑圆,时而烂掉

  谁见枝头飞旋的魔方?

  诗歌六:端午

  两千多年前,

  就在这一天,

  有一位先贤,

  披头散发行吟泽畔。

  风,吹拂着他的长须,

  雨,打湿了他的衣衫。

  他在那里低声行吟,

  他在那里步履蹒跚;

  他一身正气冲云天,

  他两袖清风志高远。

  他处浊世而独醒,

  他出污泥而不染。

  他带着满腔的愤懑

  他带着无尽的哀怨,

  投身进汹涌的波涛,

  留下了千古的遗憾。

  楚山苍莽湘云飞,

  鹧鸪哀啼鹤声咽。

  他在沧浪之水永生,

  他在世人心底长眠。

  诗歌七:端午时分

  推开夜的缠绵

  启动黎明

  闪烁的星星

  和那惺忪的眼睛

  迈开脚步

  邀约憨厚的乡音

  踏露寻香

  艾草沟通热诚

  晨曦绽放

  喜庆映照千户万门

  日上中天

  龙舟竞技燃烧激情

  风驰电制

  汇聚水声喊声锣鼓声

  凯旋归来

  粽子绽放

  品尝雄黄酒的微醺

  心随一念

  奠念峨冠博带的忠魂

  诗歌八:端午

  又一次,撞击

  来自天宇的声响

  那沉淀一如无悔的洁白

  再遮掩

  有什么好放逐

  一江汨罗水

  洗尽铅华洗不尽一身愁绪

  多少年过去了

  一次英雄的无奈

  化为万千祝福

  拳拳的心已被历史记取

  从来没有的停止

  上下求索的离骚

  诗歌九《话端午》牛洪亮

  离骚笑,

  江水涛。

  千年心事谁知晓。

  雄黄骄,

  夏阳傲。

  岁月无情催颜老。

  艾蒿到,

  健康抱。

  平安人生万家要。

  粽子吆,

  龙舟闹。

  端午文化乐逍遥?

  诗歌十《端午节遥想》黄叶斌

  一条龙舟,

  从历史的深处划出。

  从此,中华民族的号子声中,

  就多了几分悲壮而激越的韵味。

  楚河的'波浪,

  承载着屈子的冤魂。

  让长江的叹息千年不灭,

  让汨罗的祭祀香火永存。

  一粒粽子,

  在咀嚼中品尝清醒与忠诚。

  裹腹的是醇厚的米香,

  营养的却是闪亮的骚文。

  打捞文明史的历史教诲,

  每年与先贤哲人对话一次吧。

  美人啊,请重新展示你清纯的诱惑。

  香草啊,请及时绽放你高洁的奇葩。

  一条龙舟,

  在时代的长河中流淌。

  跨越惊涛骇浪的木浆,

  永远翻腾在沉吟的不死魂灵上……

  诗歌十一《端午节旧事》岷州浪子

  去年端午节的早晨,

  我精心挑选了十六个汉字。

  排成短信,

  发送给,

  十个住在我手机里的人。

  直到那天黄昏,

  没见一个汉字归来。

  今天我突然想到,

  就象我那天吃掉的粽子,

  直到现在,

  还没有被排泄出来。

  十二、《今年的端午节》火火

  明天就是了端午节了,

  今天就嚼一只粽子。

  电视里正讨论着,

  塑化剂的风暴。

  而岳阳楼仍在,

  洞庭湖却已口舌生烟。

  今年的端午节,

  就这样到来。

  在我口袋开始干涸的时候,

  在楼价无论怎样调整还如不倒翁的时候。

  来了,艳阳高照。

  来了,梦如火烧。

  来了,端午节的绿。

  在硫酸铜的颜色里。

  淡淡的苦涩,

  在蒸煮翠绿的粽子之后。

  翻江倒海,胃肠贴地。

  在看到那翠绿是硫酸铜的渲染之后。

  而大地张着干渴的大口,

  没有了淋漓的风貌。

  天空拧着枯竭的奶罩,

  无力偿还大地的泪泡。

  后来,梦的汛期就决堤了。

  电视新闻说:南方旱区大部降雨。

  张了几个月的大口弥合了,

  过于狂喜就咬断了好几处路桥。

  洞庭湖又开始荡漾,

  岳阳楼又开始笙响。

  我嚼着那只翠绿的粽子,

  对端午对明天又有了渺想。

  想那蜡的味道,

  想假我如蜡,内心的温热应该可以煨干几个五月?

  诗歌十三《五月端午节》雪域野子

  一壶雄黄酒,

  一碗浓浓的熬茶。

  带有草芽香的,

  手把羊肉。

  香柴花的芳香中,

  悠然地醉去,

  这就是草原人的端午节。

  五月的草原,

  是少女圆润的乳房。

  山花烂漫,

  情歌翻飞。

  蓄势而发的骚动,

  被动情的云雀衔起。

  季节合欢的序幕便,

  被轻轻拉开……

  公牦牛,

  剑一样刺穿了远山的沉郁。

  咂足奶水的羔羊,

  惬意的睡在了山坳间。

  布谷鸟发酵千年的伤感,

  催动着疯长的庄稼。

  只是一点雨珠,

  击伤了农妇坚实的守护。

  不觉处,

  那是熬煎身心的思念。

  五月,

  每一块河石,

  都锈满了绿苔。

  翡翠与珍珠铺就的河道,

  舞动着,

  山溪优美的锅庄舞。

  五月,

  有一中力量。

  在骨骼间传动。

  有一中诱惑,

  牵引着登高的欲望。

  真愿登临那最高的冰峰,

  好吮尽江南的粽子,

  那绵绵悠长的甜香。

  诗歌十四《端午情》沙尘

  是谁打翻了桌上的雄黄酒,

  浇湿了整片大地。

  白娘子的哭泣,

  在山谷回荡。

  锅里,

  喧腾一片。

  棕儿不因沸水而散落,

  只因心中那怀念而奉献,

  粒粒谷香惹人垂涎。

  庭外,

  欢声一片。

  孩童们不因耀阳而惆怅,

  只因胸前那香囊而喜悦,

  阵阵芳香耐人回味。

  门前,

  忙碌一片。

  菖蒲,艾蒿不因炎热而低头,

  只因盼望那游子而等待,

  片片青绿述说乡愁。

  湖面,

  震声一片。

  龙舟不因湿漉而停留,

  只因追寻那伟大的人儿而奋进,

  朵朵浪花激起了爱国的情怀。

  诗歌十五《端午情思》江河月

  门前菖艾插在两旁,

  满街粽子徐徐飘香,

  龙舟竞渡的鼓点正在敲打,

  今天——又是一个端阳。

  艾叶透出的气味,

  叩开千家万户的门窗。

  横扫着人们心中的尘埃,

  展现了一张追的思情网。

  粽子那鼓鼓的胸腔,

  象沉甸甸的哀思满仓。

  人们闻到的不是糯米香气,

  而是民族灵魂的张扬。

  看江上龙舟竞发,

  操橹者个个疯狂。

  争先恐后地比拼速度,

  为的是抢拈一柱祭香。

  滔滔东去的江水,

  贮一曲永远的忧伤。

  千年风雨洗不去,

  爱国气节的显彰。

  三闾大夫今何在,

  谁曾拷问过楚怀王。

  屈子傲骨铸“礼魂”,

  灵魂煮沸汨罗江。

  不必看“天问”的注脚,

  仰古之情早已“涉江”。

  《离骚》《九歌》的韵律声里,

  文人志士正在深情吟唱。

端午节诗歌 篇16

  【端午祭】

  汨罗江上,

  没有香车美人,

  没有芍药芝兰,

  没有湘妃虞舜,

  在缠绵交错的水草中,

  平躺着一具亘古不朽的躯体,

  他生前忧国忧民,

  死后激励万人。

  一波波江涛,

  似乎诉说着他的故事,

  一阵阵清风,

  好像他的长长的叹息,

  一朵朵白莲,

  是不是他人格的积淀和释放?

  龙舟在健儿有力的双手下飞梭,

  貌美的少女从船上扔下玲珑的粽子,

  昔日的三闾大夫啊,

  你可曾想到今日,

  千年以后的今日,

  你仍然活着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

  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

  抛头颅洒热血创造出共和。

  昔日的诗人啊,

  你是否料到今日,

  百代之后的今日,

  你浪漫的诗篇仍然光辉灿烂,

  诗中的抱负被后人实践,

  诗中的情怀为后人惦念。

  你的墓志铭不需要累牍长篇,

  只需要以一句话悼念:

  有的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却永远活着。

端午节诗歌 篇17

  品味端午

  作者:一个自在人

  汨罗江水的呜咽

  已被历史的风雨淹没

  撕开粽叶

  抚摸千年暗伤

  触及不到诗人心跳的律动

  美人,香草

  在岁月的河流中

  与天问一道被渐渐漂白

  自从“江陵端午祭”

  申遗成功,撕开粽叶

  只见一具具空壳

  到处都是新鲜的伤口

  没有滴血。这一天

  我们依然和祖先一样

  包粽子,吃粽子

  但动作越来越迟缓

  越来越无所谓

  离骚已经包进了粽子

  有谁为千年之后

  再纵身一跃

端午节诗歌 篇18

  端午节的歌

  作者:刘文忠

  端五节的歌

  品品凉糕,

  甜甜的夹着酸.

  似乎是在细细地回味,

  历史的沉淀.

  孩子不知屈原,

  叽叽喳喳.

  把枣核吐在地上,

  把艾蒿扔在炕沿.

  为了那信念,

  点燃了烧毁黑夜的火.

  展开了迎接白天的旗,

  微笑消失在浪花间.

  五月是火红的日子,

  五月是鲜花盛开的日子。

  民族精神之花,

  在千年古国又逢春天。

  内蒙古杭锦后旗三道桥刘文忠。

端午节诗歌 篇19

  端午节

  作者:何心雨

  是平凡的一天,

  一日又一日,

  一年又一年,

  一直推移到这一天。

  没有花开得艳,

  没有果结得甜,

  没有人问候,

  也没有人抱怨。

  一忽儿,

  火红的樱桃啊,

  它玲珑地甜,

  酸得你的舌尖直痉挛。

  阳光在收割着漂浮的云朵,

  又在交织着通透的绿荫,

  彩蝶飘舞在光波里,

  甜蜜涌溢在心海里。

  打成结的粽子,

  被花喜鹊衔着,

  飞到高处,

  驻了翅羽,

  迎着阳光献给你。

  艾蒿的香味顺风飘来,

  吉祥的气色显耀在门楣,

  鸟雀唧唧喳喳的,

  在小孩子的腕上一晃又一晃的,

  天使在地母的怀里撒娇呢……

端午节诗歌 篇20

  今年的端午节

  作者:火火

  明天就是了端午节了

  今天就嚼一只粽子

  电视里正讨论着

  塑化剂的风暴

  而岳阳楼仍在

  洞庭湖却已口舌生烟

  今年的端午节

  就这样到来

  在我口袋开始干涸的时候

  在楼价无论怎样调整还如不倒翁的时候

  来了,艳阳高照

  来了,梦如火烧

  来了,端午节的绿

  在硫酸铜的颜色里

  淡淡的苦涩

  在蒸煮翠绿的粽子之后

  翻江倒海,胃肠贴地

  在看到那翠绿是硫酸铜的渲染之后

  而大地张着干渴的大口

  没有了淋漓的风貌

  天空拧着枯竭的奶罩

  无力偿还大地的泪泡

  后来,梦的汛期就决堤了

  电视新闻说:南方旱区大部降雨

  张了几个月的大口弥合了

  过于狂喜就咬断了好几处路桥

  洞庭湖又开始荡漾

  岳阳楼又开始笙响

  我嚼着那只翠绿的粽子

  对端午对明天又有了渺想

  想那蜡的味道

  想假我如蜡,内心的温热应该可以煨干几个五月?

端午节诗歌 篇21

一、《端午节的怀念》

回到吃粽子的家里,

回到挂菖蒲的门前,

回到飘满艾香的城市与乡村,

回到屈原纵身的一跳,

回到诗歌本身。

一条止于湖南的河流,

却流经中国每一个人的心灵。

打捞也罢,求索也罢。

龙舟再快,也不过是,

时间的一枚梭子。

端午节,中国老百姓,

自发地一个节日。

几千年地打捞,

几千年地存在,

应该比什么都重要都深刻。

一个伟大的主题,

一个伟大的身影,

一个痛苦的问号和句号,

一块问路的石头和一颗,

求索的头颅,

至今伫立江边。

汩罗江,一条永远流淌着,

诗歌的光荣与梦想的河流。

二、《在端午,聆听》

菖蒲行走,艾草联欢。

陈爱,掬捧经年的。

泪。藏进衣角,挂在旧时的月勾。

往事如水,取出,

《离骚》的厚重,在失衡的雨季,

层层叠叠。将无奈引入巢。

五月,一首诗站在门外,

不由自主地昂首。

兴奋粒粒粽香,往下的诗句,

在一段段记忆话潮。

此刻,汨罗江,

被一枚叶子,带进尘世的杯盏。

不用泪,不用愁。

只愿诗意如故,

把苦涩泡淡,枯叶喊绿。

曾经包裹的忧心,经过千年洗礼,

再去聆听,龙舟小调。

画面上早已积满了;幸福。

一个朝代的寒,被另一个朝代暖和,

三、《端午》

菖蒲,艾叶,

粽子,雄黄酒。

用一根草绳连着,

牵出一段历史。

屈子、

楚怀王、奸臣。

组合在一起,

就是明星与黑暗的交锋。

时代远了,

汨罗江水浅了,

就是那纵身一跃。

水光照亮后人,

永远记着自己丈量爱国的深度。

四、《品味端午》

汨罗江水的呜咽,

已被历史的风雨淹没。

撕开粽叶,

抚摸千年暗伤,

触及不到诗人心跳的律动。

美人,香草。

在岁月的河流中,

与天问一道被渐渐漂白。

自从“江陵端午祭”,

申遗成功,撕开粽叶,

只见一具具空壳。

到处都是新鲜的伤口。

没有滴血。这一天,

我们依然和祖先一样。

包粽子,吃粽子。

但动作越来越迟缓,

越来越无所谓,

离骚已经包进了粽子。

有谁为千年之后,

再纵身一跃。

五、《端午的雨季》

每年的端午,

总是伴着细雨。

屈原的想念,

三千年,

挥之不去。

汨罗江的水,

流到心底,

都是思索的雨季。

绕过雨季,

一个伟岸背影,

握着求索的冷剑。

回望天际,

倚天,

长啸,

长髯飘飘,

怅然伫立。

良久,

翩然而去。

六、《端午节想你》

一天又一天,

不知不觉的又是端午节,

不知不觉的又是怀念屈原的日子。

采一把艾香抱一包粽子,

艾香浓浓的勾起我对你的爱,

粽子鼓鼓囊囊的包裹着,

我对你深深的情。

远去的是一个节日,

留下的是记忆的爱。

一年又一年,

不变的是一个端午节,

不变的是我对你的思念。

五千年的历史随着我的思念远去,

远去的不是历史,

而是一个民族魂,

一种不屈不挠民族精神。

端午节想你,

我把一首诗歌鸣唱,

我把一个故事传诵。

有水的地方就有古乐龙舟,

有人地方就有醉人的艾香。

就有甜蜜的粽子,

你一口我一口,

甜了我饱了你远离了他。

七、《端午节遐思》

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水,

谁清谁浊?

只放一个个清脆的粽子,

看能否与世沉浮。

汨罗江畔,长影枯槁,

早在文字里凝固。

女人与水都在沸腾,一唱三叹。

而你,渔夫敲碎过的灵魂,

湿漉漉,曝晒在江边,

搁置千年。

惟有石头,你怀中唯一的厚重。

以最顽劣的姿势,

日夜守望,在秭归的梦里。

听江风号叫,千帆竞争,

只等一张炽热的网。

打捞,在这黑了又黑的夜空。

在这日夜奔腾的江面,

为语言作一次清洗,

为目光作一次长久的铺垫。

八、《端午的心情》

绿色的粽叶,

香糯的米,

浸透挂念。

沉甸甸,

粒粒相拥,

数不清的甜,

裹紧满满暖暖的祝福。

象绿色的小船,

升起绿色的心帆,

依着一个软绵思念。

乘五月的暖风,

悠悠远远,

驶出我蓄满叮咛的心湖,

走向你的心岸。

九、《话端午》

离骚笑,

江水涛。

千年心事谁知晓。

雄黄骄,

夏阳傲。

岁月无情催颜老。

艾蒿到,

健康抱。

平安人生万家要。

粽子吆,

龙舟闹。

端午文化乐逍遥?

十、《端午节遥想》

一条龙舟,

从历史的深处划出。

从此,中华民族的号子声中,

就多了几分悲壮而激越的韵味。

楚河的波浪,

承载着屈子的冤魂。

让长江的叹息千年不灭,

让汨罗的祭祀香火永存。

一粒粽子,

在咀嚼中品尝清醒与忠诚。

裹腹的是醇厚的米香,

营养的却是闪亮的骚文。

打捞文明史的历史教诲,

每年与先贤哲人对话一次吧。

美人啊,请重新展示你清纯的诱惑。

香草啊,请及时绽放你高洁的奇葩。

一条龙舟,

在时代的长河中流淌。

跨越惊涛骇浪的木浆,

永远翻腾在沉吟的不死魂灵上……

端午节诗歌 篇22

  在端午,聆听

  作者:心曼.墨香

  菖蒲行走,艾草联欢

  陈爱,掬捧经年的

  泪。藏进衣角,挂在旧时的月勾

  往事如水,取出

  《离骚》的厚重,在失衡的雨季

  层层叠叠。将无奈引入巢

  五月,一首诗站在门外

  不由自主地昂首

  兴奋粒粒粽香,往下的诗句

  在一段段记忆话潮

  此刻,汨罗江

  被一枚叶子,带进尘世的杯盏

  不用泪,不用愁

  只愿诗意如故

  把苦涩泡淡,枯叶喊绿

  曾经包裹的忧心,经过千年洗礼

  再去聆听,龙舟小调

  画面上早已积满了;幸福

  一个朝代的寒,被另一个朝代暖和

【端午节诗歌】相关文章:

【精品】英语诗歌24篇06-24

环保的诗歌(30篇)06-24

【精品】端午节现代诗歌朗诵稿22篇06-25

祖国的诗歌(30篇)06-25

端午节悼念屈原投江诗歌(7篇)06-26

快乐的端午节日记(9篇)06-26

端午节周记(30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