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诗歌朗诵乡愁

时间:07月24日 网络精选 诗歌 我要投稿

诗歌朗诵乡愁(10篇)

  文字犹如诗画中的田园风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翻开那些关于诗歌朗诵的瑰宝——《乡愁》。每一篇都是智慧与情感的结晶,读它们,不仅能提升我们的艺术修养,更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对家乡、亲情的深深眷恋。来吧,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共同感受那份源于血脉的乡愁!

经典诗歌朗诵乡愁 篇1

  乡愁-——自行车

  在成长的记忆中

  自行车是我童年的玩伴

  哭过、痛过、受伤过

  至今还记得那依稀可见的'受伤画面

  踏在你身上穿过大街小巷

  喜欢车轮留在地上的痕迹是那样的清晰

  你沾满我的气息

  这股味道永远不可能脱掉

  不管我现在身在何方

  许久没有摸过自行车

  每年也只有回家几天才能看看我的伙伴

  摸一摸他那坚强的身躯

  虽然时隔多年但当你看到那熟悉的影子

  好似久别重逢的恋人

  离家在外

  总想把乡愁给予某一件物品上

  那样让人感觉真切

  自行车是我记忆中的精灵

  带我穿过悠长的记忆

  今天出家门偶然骑上了自行车

  稳健的腿部力量

  好久没碰自行车

  技术依然娴熟

  但是我却找不到儿时是气息

  那时候的爆发换成现在的匀速

  你依旧没有任何变化

  夕阳西下

  天边一片淡黄色

  突然想到老马

  你多像我自己的老马

  没有华丽的外形

  没有怨言

  骑上去感觉还在

  在现在机动车侵蚀的时代

  能够继续拥有你的人

  足可以看出他们的境界

  不管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如何变化

  宠辱不惊

  在外漂泊

  忘不了你——自行车

  你永远是我想念家乡的寄托

经典诗歌朗诵乡愁 篇2

  《乡愁》

  那一抹乡愁,

  幽幽,

  萦绕在梦里头。

  那一抹乡愁,

  悠悠,

  牵系在心里头。

  乡愁,

  像一坛老酒,

  潜藏在小巷尽头,

  散发出陈年的芬芳和醇厚。

  乡愁,

  似一叶扁舟,

  徜徉在水岸深处,

  掩映着孤独的碧波和青柳。

  乡愁,

  像一颗成熟的石榴,

  饱满的热情晶莹剔透。

  乡愁,

  似一句久违的问候,

  漫夜的相思覆水难收。

  忘不了的乡愁,

  擎着登高望远的游子,

  我在上头,你在下头。

  戒不掉的乡愁,

  连着两行绵延的铁轨,

  我在这头,你在那头。

经典诗歌朗诵乡愁 篇3

  《乡愁》

  作者:北石

  我的乡愁

  是牵着风筝的线

  离乡越远

  思念越长

  我的乡愁

  是心中珍藏的酒

  离乡越久

  味道越醇厚

  我的乡愁

  是隐藏在天宇的星斗

  夜深人静时

  便一颗一颗闪亮起来……

  我的乡愁

  是一遍一遍的月圆

  我的乡愁

  是一列一列的帆船

  我的乡愁

  是隔不断的海水

  我的乡愁

  是远方的岸

  故乡是磁石

  故乡是胎盘

  我的乡愁

  是孩子对乳汁的期盼

  是无以回报的忐忑

  是坚定不移的归心和眷恋

诗歌《乡愁》朗诵停顿 篇4

  《乡愁》朗诵停顿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创作背景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乡愁》作品赏析

  诗歌《乡愁》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余光中,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余光中,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余光中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余光中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余光中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正如余光中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 余光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全诗共四节。一方面,余光中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余光中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余光中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由此,看到这首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构思极为巧妙。

  余光中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是单纯、明朗、集中、强烈。它们又是丰富的,即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这四个意象把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乡愁”物化、具体化,通过“托物寄情”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这些意象和“这”、“那”这两个简单的指示代词联接在一起,巧妙地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将愁绪的两端紧密融合。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给那些整日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阊奔波的人们一种强烈的共鸣,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欢欣。诗歌以时间的次序为经,以两地的距离为纬,在平铺直舒中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引起人们无限的哀愁和无尽的相嗯。

  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出结构上的整饬美和韵律上的音乐美。在均匀、整齐的句式中追求一种活泼、生机勃勃的表现形式,在恰当的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语词的音韵,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回旋往复,一唱三叹。余光中用融合了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现代诗语,唱出了余光中心中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乡愁》有令人瞩目的形式美。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

诗歌朗诵乡愁 篇5

  《乡愁》教学

  【教材简析】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以独特的视角,满含深情地表达了作者思念故国、盼望祖国统一、亲人团聚之情,其作品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将飘渺抽象难以捕捉的思乡愁绪变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诗歌充分运用了比喻、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语言新奇朴实,结构匀称,低回婉转,具有很深的艺术感召力。

  【教学思路】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情感。

  ⑵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⑶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通过诵读、体味,准确理解诗歌主题。

  ⑵发挥想象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思念之情。

  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感情。

  4、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

  5、教法选择:

  诵读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探究法等。

  6、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播放音乐《乡愁四韵》)

  学生畅谈曾经离开家的感受,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游子的思乡之愁。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大屏幕显示)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离开大陆,现居台湾,是台湾当代著名诗人、诗评家。主要诗作《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共40余种。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乡愁》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几乎隔绝。这是他众多乡愁诗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诗。

  三、感知·探究

  1、读──领略诗歌的韵律美:

  ⑴引导学生掌握有关诗歌的朗诵技巧:

  要读好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朗读技巧方面,还要注意语速、节奏、轻重音。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忧郁深沉,语速应该是深沉舒缓。

  (教师范读,播放音乐《二泉映月》)

  ⑵学生自由诵读、反复体味,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大屏幕显示:诗歌节奏的划分)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ya)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⑶荐读点评:

  学生自我推荐诵读,师生共同点评。

  2、赏──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适当引导。

  ⑴诗人借助什么具体事物表现浓浓的乡愁?

  ⑵这些事物分别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⑶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发展的?

  明确:

  诗人借助“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这些意象来抒发感情,这样就使乡愁有了寄托,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感人。这是诗人写诗常用的“托物寄情”法。

  小时候离家在外求学,乡愁惟有通过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这思念的对象既是母亲也是故乡。

  长大后,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外出求学工作。这时候的乡愁除了对母亲的思念,还有对爱人的惦念回家探亲总要乘船,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上。

  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到后来,母亲去世了,时空的隔离在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地隔开了。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氛围更强!

  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和大陆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3、悟──感悟诗歌的构思美:

  学生质疑、自主谈感受。

  ⑴学生发言,教师评点。(从赏析的'角度,语言的表达等方面)

  ⑵教师小结,归纳整理。(学生听记,形成一个“板块式积累”)

  4、小结:

  诗人以独特的视角,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充分运用了比喻、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将飘渺抽象难以捕捉的思乡愁绪变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委婉地把思念故国、希望回归、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全诗语言新奇朴实,结构匀称,低回婉转,具有很深的艺术感召力。

  5、背诵全诗。

  四、拓展·延伸

  1、各领风骚说乡愁(播放音乐《乡愁四韵》)

  这首诗诗人借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形象具体的事物来表达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乡愁离绪。其实呢,除了这些形象的事物,还有很多物象能触动你心中的痛,触发你的情感,引起你的愁绪。请你以“乡愁是……”为乡愁打个比方。

  例:

  乡愁是一根长长的电话线。

  乡愁是一封小小的 e-mail。

  乡愁是一缕轻烟,缭绕在游子心头。

  2、全班齐诵全诗(播放音乐《思乡曲》)。

余光中乡愁诗歌朗诵 篇6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赏析】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时代和特殊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余光中诗歌朗诵乡愁 篇7

  [台湾]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呀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选自《白玉苦瓜》,台湾大地出版社1974年版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

  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

  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

  《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

  《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

  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

  《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

  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经典诗歌朗诵乡愁 篇8

  《乡愁》

  背着一副皮囊奔波在他乡

  装满了对生活各种各样的美好幻想

  承载了对故乡数不清的回想

  月黑风高的夜晚,枕着黄粱

  一梦潜入儿时那道破败的院墙

  屏住呼吸,轻手轻脚,却还是弄翻了狗粮

  引起了名叫黑熊的土狗疯狂地汪汪

  惊动了还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的老娘

  不顾一切向前冲,头却撞在了床头柜上

  夕阳在父亲犁地的一声声吆喝中隐退

  月亮眯着眼,瘦成了一弯银钩高挂天上

  朦胧了田埂间摸爬滚打的爹娘

  一只野兔从等在地头的我面前窜过

  吓得我抱紧自己的身子闭上眼睛大声嚷嚷

  父亲调转雪亮的铁犁,让我骑在牛背上

  把疲惫丢在了田野阡陌,留下脚印数千行

  纸飞机无数次毫无目的地飞翔

  那一串串嗖嗖声,在田间久久地回荡

  牛铃声划破了夜的沉寂,也牵动了辘辘饥肠

  总会扯出一片想念故乡的泪光

  那点点滴滴,都堆成了父母手上的老茧

  那丝丝缕缕,被岁月交织成父母脸上无形的网

  而生活中有太多的羁绊,搁浅厚重的期望

  当静下心的时候,很想拉开父母的衣裳

  躺在温暖的怀抱,把脸贴在跳动的胸膛

  诉说出心中所有的委曲和忧伤

  下意识地伸手一摸,却是一片冰凉

  那两颗跳动的心已永远停息

  再也不会站在村口,望眼欲穿挂肚牵肠

  可那两个怀抱,是我折腾过的最柔软的温床

  如今,我只能想象着不知冷暖的天堂

  从凝结的眸中,读出曾经的慈祥

经典诗歌朗诵乡愁 篇9

  《乡愁重阳夜》

  重阳夜,你远在山里的乡村

  在梦里含笑成一朵初绽的蓓蕾

  在你辽阔的梦乡,我没有安宁

  我用指尖轻轻阅读你的睡姿

  读来读去,你都是一首情歌

  一首飞扬在纯朴的乡音里的谣曲

  在你的呢喃里,我的目光

  象一把梳子,将你的柔发梳成长夜

  你眼泪汪汪的孤独,连同乡音

  象在水面上漂泊的星光

  而明晃晃的月色,反复照在

  我心灵深处最寂寞的地方

  我读着你的山川和明媚

  让你笑容中绽放的菊花

  轻轻吻我,轻轻吻我。今夜的

  秋水携带眸子里冷凉的灯光

  轻轻漂洗你的山庄

  我是一个无家可归的人

  你是一个有家难回的人

  我一个人背着痴情,谛听乡音

  你一个人咬紧孤独,噙着冷泪

  我们的守望,含蓄成深秋的花朵

  重阳夜,依然沉静,几声鸡鸣

  仿佛背负着沉重的思念

  越过苍茫的山水,远远飞去

  轻轻为你撩开沉重的夜幕

  为你掬一捧朝霞的明媚

经典诗歌朗诵乡愁 篇10

  《乡愁》

  生命如此精采

  如缕缕寒冬的暖阳

  飘落在颠簸旅途的乡愁

  孤独犹如旷野

  寂寞就像一道闪逝的流星

  刹那的忧郁

  暂时的感伤

  任游子的乡愁化成记忆

  只留一滴承睫的泪

  给星光

  亲情如此美丽

  像朵朵恣意的浪花

  任性倘佯于无涯的海洋

  在恬静安详中安息驿动的心

  许多相欢厮守虽然短暂

  但在记忆里却走的很漫长

  留一块让阳光穿透的空间

  就足以尽情挥洒

  沾水天渺渺的光影

  写成一首诗歌

  放在心田的深处

  留待漂泊

  慢慢阅读

【诗歌朗诵乡愁】相关文章:

乡愁的散文诗歌(通用8篇)07-07

余光中诗歌的《乡愁》赏析(11篇)07-08

英语诗歌朗诵(15篇)07-09

乡愁的现代诗歌(21篇)07-13

乡愁的诗歌散文(8篇)07-15

乡愁诗歌(30篇)07-22

诗歌朗诵(30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