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雪花的诗歌16篇
让我们一起踏上一场文字的雪之旅!几首描绘雪花精灵的诗歌,犹如冬日的诗篇,等待我们去发现,去学习,让它们启发我们的创造力。打开那文档,每一段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开始我们的阅读与借鉴吧!
霜降雪花的诗歌 篇1
花开花谢的印记
已被季节的年轮涂抹了痕迹
我将寒露凝结成霜
那忧伤的脸也不再挂满泪滴
我不会飞扬
我会凝泪成霜
像雪附在菊花的脸上
与她慢慢的苍老成殇
我冷酷,但我挑剔
我诞生的日期
是深秋的月朗星稀
我卑鄙,但我有雪花
一样的美丽,我与阳光势不两立
我无情,岁月里
仅存的一点艳丽
也凋谢在我的冷酷里
就连那花白的芦苇
我都不会放过,那些眷眷黄叶
也发出了最后的叹息
韬光养晦的秋风呀
也助纣为虐,夺去
我仅存的一点温情
于是,我像一把利刃
斩断所有的爱与热情
也让那些微弱的生命
奄奄一息,只有芙蓉
依然昂首屹立
于是,世界萧条了
大地苍茫了,就连那
欢唱的小溪,也似乎静止
我感觉我的周围暗流涌动
一场冰冷正在暗度陈仓
面对蓄势待发的冬的气息
我会死无葬身之地
但我不会后悔
我会高兴的呐喊----
冬天已经到了
春天还会远吗
描写雪花的诗歌 篇2
幸运的雪花
雪花是幸运的,
她得到人们一致赞扬。
不论在冰雪之乡,
还是温暖的南方,
第一场雪降临,
都带来节日的心狂!
雪花是幸运的,
她给人间送瑞,
她给大地换装,
她给生命以潜能
她给生活以兴旺。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
为之倾倒而搜尽枯腸,
写出诗,绘成画,
还有一篇篇锦绣文章。
雪花是幸运的,
她伴随寒冷却带温凉
她寂静並不寂寞,
蓝天白云为伴
红日冷月添装
冰封雪掩的世界
难道不也是輝煌。
雪花是幸运的,
也曾作过白雪公主的婚床
林海雪原的栈道,
烟波浩渺的芦垱,
天鹅湖之舞的幕帐。
在这个大舞台上
展现层出不穷的悲壮!
雪花是幸运的,
她轻歌漫舞随意飘扬。
落在腊梅枝头,
酿成沁人心脾的幽香。
落在姑娘的脸颊,
融进姑娘的心房。
从此姑娘冷清玉洁,
散发净化人心的芬芳。
雪花是幸运的
心随雪花飘扬
飘到你的窗前,
落在窗台之上,
聆听你的笑声,
感到室内的温暖,
心中一阵颤抖,
化作泪水流淌。
雪花是幸运的吗?
瞬间就是永恒,
消融连着绽放。
得到就会失去,
希望伴着失望。
纵然如此,
仍愿与尔偕亡,
融汇于江河海洋。
雪花是简单的,
也是绚丽的
是洁白的
也是血红的
是冰凉的,
也是温暖的,
是弱小的
也是坚強的
是萧瑟的`
也是孕育的。
我赞美
无所不备的雪花,
就在于
她区别一切生物之花
且超越一切生物之花
就在于
她是自然运化的精灵
且谦和温馨
即使是暴风雪
也不那么可怕
往往是高高举起
轻轻放下
就在于
她是宇宙之神的杰作,
持取彩练当空舞
驱使玉龙搅天下!
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
沒见过舖天盖地的雪景
那么,他就是命运的输家
如果一年中沒有雪花到访
那么,这一年就轮回欠差
雪花,我们生命中的彩霞
有如阳光空气雨露
养育着地球上的生灵
其中,有我,有你,
也有他!
描写雪花的诗歌 篇3
飘落的雪花,飞扬的爱
渴望下雪的心情已久已久
今日终见雪花漫天的飞舞
那么的轻盈那么的洒脱
真是美了风景也美了心情
伫立在飞扬的雪地里
抬头望着雪花轻盈的片片落下
落在脸上凉飕飕的好舒服啊
此刻,想起了塞北的雪那首歌
是啊,雪花呀,你飘飘洒洒漫山遍野
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
你装扮了一个银色的世界
……
雪花啊,飞舞的雪花
你知道吗
我多么想是一片雪花
在天和地的半空中翩翩的潇洒
我要锁定我要的方向
祈祷风儿随着我的方向
飘洒飞扬
雪花啊,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我一定要在你洁白的花瓣上镶上五彩的花边
写上那个心仪的名字
不去那寂寞的幽谷
不去那荒凉的戈壁
更不去那渺无人烟的狂野
我要来到有你驻足的地方
在有你的上空洒落
我认定我就是那片雪花
我有我的方向
一个与心仪独处的地方
在那里等你来把雪花探望
因为我能感觉到你的气息
还有你身上那浓浓的烟草味
我要凭着我的轻盈
盈盈的,粘住你的衣襟
贴近你那温暖的胸膛
靠近、依偎、消融
渗透你那侠骨柔情的心胸
有你,我不埋怨时间的无情
因为岁月有痕啊
在这无声的世界里
走过的路,一段一段
感动、心动、躁动
太多太多太多的太多里
营造了太多的记忆值得回忆
这个世界很美,只因为有你
我的世界你比雪花更美
飘落的雪花
飞扬的爱
霜降雪花的诗歌 篇4
在水气结成冰凌之前
诸将所有的暖集结
以芦花的飘逸,翠鸟的鸣唱,视为基调
说好的幸福,只有我与你
择一座城池,煮一壶老酒
一切的情话温热,便是
一生一世
走进深秋
新裁的月影,妆扮大地的婀娜
不忍撩开的面纱,舞姿曼妙
水岸伫立的身影,随赤道纬度移动
缓缓,此时
不提溪流清,不言秋草枯
只道月近城
古谚有语:“霜降杀百草”
一份凝华,注定拖出一份旖旎
簇簇“黄芙蓉”阳光下开的精神,坦诚解析着
——季节并没有厚此薄彼
也听说,邻家老翁
食了霜后柿子医好多年“百日咳”
霜降近了,触手可及
懂生活之人无恐无惊
相信冷却后的空气会更加清爽、明净
过渡,季节又深垮一步
诗瘦、情浓、落日近,山峦远
错落、研磨,展现出一幅复古黄卷
似有还无,仔细端详
竟然还是满目的
“无名子半夏曲,诸子决明远志”
雪花的诗歌 篇5
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长相思·山一程
【清】纳兰容若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沁园春·雪
【现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冬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放船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冬》
【明】康海
云冻欲雪未雪,梅瘦将花未花。
流水小桥山寺,竹篱茅舍人家。
雪花的快乐诗歌赏析 篇6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赏析一:
《雪花的快乐》无疑是一首纯诗(即瓦雷里所提出的纯诗)。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多么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著,实在是自明和自觉的结果。而这个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她是现代美学时期永恒的幻像。对于诗人徐志摩而言,或许隐含着很深的个人对象因素,但身处其中而加入新世纪曙光找寻,自然是诗人选择“她”而不是“他”的内驱力。
与阅读相反,写作时的诗人或许面对窗外飞扬的雪花热泪盈眶,或许独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间。他的灵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现实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当“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乐》,或许可以说,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这首诗共四节。与其说这四节韵律铿锵的诗具有启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不如说它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清醒的诗人避开现实藩篱,把一切展开建筑在“假如”之上。“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无不笼罩于淡淡的忧伤的光环里。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著。这首诗的韵律是大自然的音籁、灵魂的交响。重复出现的“飞扬,飞扬,飞扬”织出一幅深邃的灵魂图画。难道我们还要诗人告诉我们更多东西吗?
诗人徐志摩在他的《猛虎集》序文中写道:“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成的一片。”
个人认为,徐志摩把他的理想与希望写进了之中。可以从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和《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之间的连续性中看出。徐志摩做事讲究意境,从他的诗中的意境中,我们不难看出徐志摩的思想和追求。
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并曾留学英国。一生追求真、自由与美(胡适语),这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亦断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入英国留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1926年任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徐志摩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裕家庭,父亲徐申如拥有一座发电厂、一个梅酱厂、一间丝绸庄,在上海还有一家小钱庄,又是硖石商会会长,人称硖石巨子。徐志摩18岁时由父母安排,与15岁的张幼仪结婚,随后远赴西方求学。对徐志摩来说,这段婚姻并不美满。张幼仪远渡重洋到了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在旅英期间邂逅了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后来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最后,林徽因却选择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
1923年梁启超(号任公)写了长信很恳切地劝他:万不可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乐。弟之此举其于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始茫如捕风,然先已予多数人以无量之苦痛。恋爱神圣为今之少年所乐道。兹事盖可遇而不可求。况多情多感之人,其幻象起落鹘突,而得满足得宁帖也极难。所梦想之神圣境界恐不可得,徒以烦恼终其身已耳。任公又说: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当知吾侪以不求圆满为生活态度,斯可以领略生活的妙味矣。若沉迷于不可必得之梦境,挫折数次,生气尽矣。郁邑佗傺以死,死为无名。死犹可也,最可畏者,不死不生而堕落至不复能自拔。呜呼!志摩!可无惧耶!可无惧耶!
志摩答复任公的信,不承认他是把他人的苦痛来换自己的快乐。他回信说: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惨之苦痛,实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人谁不求庸德?人谁不安现成?人谁不畏艰险?然且有突围而出者,夫岂得已而然哉?我将于茫茫人海之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嗟夫吾师!我尝奋我灵魂之精髓,以凝成一理想之明珠,涵之以热满之心血,明照我深奥之灵府。而庸俗忌之嫉之,辄欲麻木其灵魂,捣碎其理想,杀灭其希望,污毁其纯洁!我之不流入堕落,流入庸懦,流入卑污,其几亦微矣!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平,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陆小曼聪慧活泼,是独生女,父亲陆宝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平交际场相识相爱,并谈及婚嫁。徐父执意请梁启超证婚,徐志摩求助于胡适,胡适果然把梁任公请了出来,梁任公在大庭广众之下骂徐志摩: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盛典举罢,徐志摩与陆小曼南下定居上海。
由于徐志摩离婚再娶,触怒了父亲,中断了对他的经济援助,而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住的是3层楼的豪华住所,每月100银洋的租金,家里佣人众多,有司机、厨师、男仆,还有贴身丫鬟,这些巨额花费使徐志摩入不敷支。应胡适的邀请,徐志摩兼教于北京大学,。沉溺于跳舞、打牌、票戏等夜生活的陆小曼每天天亮才上床,睡到下午两点才起身。
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因要在北平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欲前去捧场,于早上八时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然而,飞机在大雾中误触济南开山坠落,徐志摩罹难,死时34岁。
雪花的忧伤诗歌 篇7
冬天里感受不到
一丝丝的暖意
只看到了满目的苍凉
所有的愁思涌在心头
雪花也仿佛强调着冰冷的旋律
梦想的春天浮现眼前
却又是那么的遥远惆怅
思绪在这冬夜里飘伤
刺骨的冷凝成心结
那份久违遗失了的`温度
何时才能再次植入心房
此刻早已沉睡的月亮
是否还会记起
繁星在天空闪烁过的光亮
如今也只留下的一道滑落的轻殇
在这个雪花飘飞的夜里
静静守候黯淡的时光
独自感受流华过后的沧桑
默默地把所有心事躲藏
时光的容颜已经消瘦泛黄
往事都将随尘逝去追忆
那份虚无缥缈的承诺
也将伴着寒风凄凉散场
微弱的灯光映照
岁月里那些深深浅浅的疤痕
漆黑在无尽的苍穹里沉思
两行缠绵的足记即将被雪花埋藏
花絮飞舞着忧伤
拨痛了凌乱的心弦
翻腾的心事伴着无眠冬夜
每一寸肌肤都渗透着寒凉
雪花还在一片一片飘落
寒冷肆意的蔓延着
忧伤化作滴滴清泪滑落
这个冬夜依然又是那么漫长
我多么渴望春天的温暖
重新燃起 美丽岁月
握住手心里的温度
和柔风重逢在唯美花期的晚上
彻夜编写幸福的诗篇
让整个冬季到都处弥漫你的幽香
多情的雪花诗歌 篇8
你是蓝天
我是雪
在你的怀里
翩翩飞
有你的歌台舞榭
装尽我一生温柔
而这一生演绎
却只为你柔情百转
肝肠寸断
万水千山
诉不完天南地北
千言万语
道不尽心海沧桑
渺渺红尘
大地为床
原来花开千年
却也只能梦里相依
茫茫天下
大海当窗
谁与我今生同梦
再与我来生共眠
蓝天
雪花开在你的怀抱
爱你一生
短暂
二、一朵飘落于风中的雪花
一朵飘落于风中的雪花
落在了悬崖
悬崖一枯枝
接住了她
雪花们依然纷纷的下
依旧扬扬的洒
唯有这一朵雪花
已早早安家
家徒四壁
却骑虎难下
难道
难道这就是她的.命运吗
姐妹们多想
多想拉她一把
可却惊见枯枝
紧紧拥住了她
是否
是否枯枝并未枯
而是在守候
守候美丽的雪花来爱他
守候从新生到落牙
是否
是否枯枝已易容
而是在等待
等待纯洁的天使来把妆卸下
等待从青丝到白发
爱
就在这寒风中奠定
情
就在这腊月里升华
爱了
就爱得水乳交融
爱了
就爱得无畏人言
爱了
就爱得亲密无间
爱了
就爱得潇潇洒洒
一朵飘落于风中的
洁白的雪花
拥抱着枯枝
说着她那天使的梦话
天使爱枯枝
枯枝抽绿芽……
三、雪花梅前舞
一花一草木
一雪一冰凌
一人一月华
一梅一梦天
雪花舞,舞青天
梅花开,开满园
谁看见
幽幽情树花间立
只梦见
红红爱火烧心田
雪花飘落天地间
万里河山皆有意
一花一草亦有情
谁还问
问世间情为何物
人月几度共婵娟
雪花思
若是心心相印同入梦
梦里也香甜
怕只怕
红尘哭累眼
未与如意君相牵
雪花飘
飞鸿踏雪雪花融
才见夕阳红
又是盼来生
心花怒放在梅前
携手欢共度
诗情画意舞人间
漫天的雪花诗歌 篇9
漫天的雪花
伴随着思绪徐徐落下,
思念的潮水,
慢慢涌上了脑海,
久久不能放下,
想起了你的婀娜多姿,
想起了孩提时的戏雪扬花,
想起梦里和你说的悄悄话。
雪还在下,
记忆的阀门已然悄悄开闸,
想起你的依偎,
贴着你的脸颊,
呼吸着你的气息,
望着你的升华。
我那一颗激动的心,
已被你搅的心猿意马。
雪还在下,
你像寒冬里的一个个精灵,
唱着冬天的歌,
跳着轻盈的步伐。
你有风一样的身躯,
你有水一样的温情,
你是白雪公主的`化身,
你如老友重逢阔别回家,
诉说着心里的知心话。
雪还在下,
你给这刚劲的寒冬增加了一丝柔情,
你洁白如玉,
犹如那芬芳的茉莉花,
你心底无暇,
化作冰水轻吻大地,
用你的身躯,
换来腊梅盛开春芽待发。
雪还在下,
银装素裹的大地,
就像出嫁的新娘,
披上了你送来的漂亮婚纱,
你是美丽的信使,
你是春天的希望,
你是丰收的前奏,
你是这凌冽寒风刮出的一幅画。
雪悄悄地停了,
思绪也慢慢的停下,
你悄悄地走了,
正如你悄悄地来,
消失在广袤的大地,
没有留下一句话,
我把这思念的闸门慢慢地关上,
期待你的下一次繁华。
霜降雪花的诗歌 篇10
夜半钟声穿透迷蒙的雾,
你踏上晚归的船,
从黄土地的眷恋里浮过,
我静静的看着。
人心在水上漂,人心在冰面上滑,
人心在水里发芽,
生长出绿色的欲望。
我从蓝色的星球上来,
我从世俗的水面上跑过。
我对嫣然的春光充满了爱慕,
我加快对大海的追求,
大海上漂浮着我思想的石头,
随蓝色的海风飘过远方的旷古!
在海中,云蒸腾出蓬勃的朝气,
覆盖在我触手可及的远方,
我拿起春风的视觉,
去窥探搁浅在历史中的余音,
在它暗淡的影子中,
有时光的马匹长嘶!
雨水日的燕子迁徙,
在它花黑色的面孔上,
我看到沿途的致景,
没有月色悠然的呢喃,
你发出的咒语
从我朦胧的梦境传出,
清晨,你箭行于旷野
雨水日的燕子飞落!
霜降于大海
霜降于预言
燕子的灵魂从海面个上飞过
燕子的思索不堪重负。
燕子从霜降中穿过,
我听说了大海内部发出的呼唤,
我们的祖先在大海上奔跑。
雨水日的燕子飞落,
从史书中奔跑出来的羊群,
在滚滚的麦浪中涌动。
在金色的六月,麦黄六月
麦子在母亲的镰刀中抽泣
在母亲的爱恋中呻吟。
霜降于麦地,
霜降于哭泣的阳光
母亲的`镰刀依然挥动
我看看霜降中的母亲
我看看霜降中的阳光
我在霜降中学会了哭泣
霜降中的燕子飞落。
我穿过霜降中的罗马古城
在千年废墟上
在七丘城邦上
我找不到我的帕拉蒂诺皇宫
我不是罗慕诺,不是勒莫
在凌乱的石头里没有我的骨头
我握住风的方向
在地中海的沿岸
等待一次纯白的霜降
季风吹动我
世界随风而动
在央央的尾音中
霜降中的燕子飞落。
霜降于岩石
岩石中蹦出了黑色的幻影
岩石在月深风的夜里洗澡
你沉落于水中
皎洁的光芒于水面平躺
没有蜻蜓点水的温柔
在岩石的内部生长的绿草
草色暗淡
月亮熄灭于水中
草色枯黄于昨天
岩石拒绝真实的感受
拒绝轮回中的命定
拒绝天然的生长
岩石只准沉默
只准在风雨里眺望
岩石!岩石!回答我!
霜降于翅膀
岩石学会飞翔,
在红色的水里,梦局限于模型
在霜降中的秋天里开始起飞
或者,冷漠
霜降温暖于石头
在石头滚烫的内心
有巨大的岩浆
和巨大的烈火焚烧
火光四溅,在明媚的宇宙
岩浆剧烈的涌动
猛烈的燃烧
像童年的星子
带着内心巨大的光晕
在越来越孱弱的月光中
加重历史变幻的筹码
我的星星坠落于西有雁山
拾起飞落中的星子们
那个未亡人在预言中跋涉
他寸步难行,他飞越万里
在山重水复的禁地里
求得柳暗花明的希望
在靠近亚热带的赤道上
你火红的内心
深藏着多年前的重影
在滴水洞穿的瞬间
霜降中的燕子飞落
我加快对真理,真情的呼唤
明天的星星不是星星!
明天的星星开始温暖全人类!
徐志摩现代诗歌《雪花的快乐》 篇11
在徐志摩的诗中,爱情诗是他全部诗作中最有特色的部分,这些爱情诗抒唱了他对爱与美的追求。他有时以自己的感情基础,有时则以假想的异性为对象。而在《雪花的快乐》中,诗人把它作了升华,既把对爱情的追求与改变现实社会的理想联系在一起,包含着反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个体解放的积极因素,热烈而清新,真挚而自然,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诗分四节,与其说这四节韵律铿锵的诗具有启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不如说它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清醒的诗人避开现实藩篱,把一切展开建筑在“假如”之上。“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无不笼罩于淡淡的忧伤的光环里。与阅读相反,写作时的诗人或许面对窗外飞扬的雪花热泪盈眶,或许独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间。他的灵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现实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当“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乐》,可以说,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
《雪花的快乐》是一首纯诗(即瓦雷里所提出的“纯诗”)。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那雪花在半空中“翩翩”的“潇洒”,“娟娟的飞舞”,直奔向“清幽的住处”,会见“花园”里的“她”,直到溶入“她柔波似的心胸”。诗人以“雪花”自比,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那潇洒飞扬的雪花为意象,“她”是诗人想象中的情人,更是升华了的神圣的爱情,巧妙地传达了诗人执着追求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他是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十分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着,是诗人自明和自觉的结果。实际上,诗人是穿越现实去获取内心的清白、坚守理想的高贵。而这个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她是现代美学时期永恒的幻像。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着。对于诗人徐志摩而言,或许隐含着很深的个人对象因素,但身处其中而加入新世纪的曙光找寻,正是诗人选择“她”而不是“他”的内驱力。
这首诗的韵律是大自然的音籁、灵魂的交响。步入“假如”建筑的世界,人们往往不仅受到美的沐浴,还要萌发美的守护。简单地理解纯诗,“象牙塔”这个词仍不过时,只是读者需要有宽容的气度。《康桥》便是《雪花》之后徐诗又一首杰出的纯诗。在大自然的美色、人类的精神之乡前,诗人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守护之情完全是诗意情怀,而这又是与《雪花》中灵魂的选择完全相承的。只有当追求和守护的梦幻终被现实的锐利刺破之时,《风》才最后敞开了“不知道”的真相以及“在梦的轻波里依洄”的无限留恋和惆怅。
《雪花的快乐》的韵律比较和谐,富于音乐美,如诗人运用反复的手法连用三个“飞扬”就不乏轻快的韵律。其次,《雪花的快乐》也富于绘画美,不仅那“清幽的住处”、恬静的“花园”等构建出了一幅幽雅秀丽的画面,重复出现的“飞扬,飞扬,飞扬”亦织出一幅深邃的灵魂图画。在用词上,《雪花的快乐》也富有想象力和象征性,如最后三节中的“她”可以象征诗人的“心上人”,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向往的理想追求。作者把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造出了一个优美的意境,显示了他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
《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和《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之成为徐志摩诗风的代表作,不仅是表面语言风格的一致,更重要的是内在灵魂气韵的相吸相连。茅盾在三十年代即说:“我觉得新诗人中间的志摩最可以注意。因为他的作品最足供我们研究。”(《徐志摩论》)《雪花的快乐》是徐志摩诗第一集《志摩的诗》的首篇。诗人自己这样的编排决非随意。顺着《雪花》→《康桥》→《风》的顺序,读者可以看到纯诗能够抵达的境界,也可以感悟纯诗的极限。如是,对徐志摩的全景观就会有另一个视角。
徐志摩诗歌《雪花的快乐》鉴赏 篇12
《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于1924年12月30日。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诗人徐志摩在他的《猛虎集》序文中写道:“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沉的一片。”
如果把徐诗中《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和《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以下简称《雪花》、《康桥》、《风》)放在一起,它们正好从这样的角度展示了诗人写作的连续、希望与理想追寻的深入。这是一个有趣的比较,因为这三首名篇风格之一致,内在韵脉之清晰,很容易令人想到茅盾的一句话:“不是徐志摩,做不出这首诗!”(茅盾《徐志摩论》)徐诗中表现理想和希望感情最为激烈、思想最为激进的诗篇当推《婴儿》。然而,最真实传达“一个曾经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猛虎集》徐志摩自序)诗人心路历程的诗作,却是上述三首。
在现代主义阶段,象征不仅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诗人朝向一生信仰的心路历程是一个纷繁的文学世界,其中曲折的足迹读者往往需追随及终点方恍然大悟。胡适之在《追忆志摩》中指出:“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新月》四卷一期《志摩纪念号》)徐志摩用了许多文字来抵抗现实世界的重荷、复杂,在现实世界的摧毁面前,他最终保持的却是“雪花的快乐”、“康桥的梦”及“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的无限惆怅。如果说现代诗的本质就是诗人穿越现实去获取内心清白、坚守理想高贵(传统诗是建筑于理想尚未破裂的古典主义时代的),那么,读者不难理解人们对于《雪花》、《康桥》和《风》的偏爱。
在徐志摩的诗中,爱情诗是他全部诗作中最有特色的部分,这些爱情诗抒唱了他对爱与美的追求。他有时以自己的感情基础,有时则以假想的异性为对象。而在《雪花的快乐》中,诗人把它作了升华,既把对爱情的追求与改变现实社会的理想联系在一起,包含着反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个体解放的积极因素,热烈而清新,真挚而自然,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诗分四节,与其说这四节韵律铿锵的诗具有启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不如说它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清醒的诗人避开现实藩篱,把一切展开建筑在“假如”之上。“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无不笼罩于淡淡的忧伤的光环里。与阅读相反,写作时的诗人或许面对窗外飞扬的雪花热泪盈眶,或许独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间。他的灵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现实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当“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乐》,可以说,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
《雪花的快乐》是一首纯诗(即瓦雷里所提出的“纯诗”)。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那雪花在半空中“翩翩”的“潇洒”,“娟娟的飞舞”,直奔向“清幽的住处”,会见“花园”里的“她”,直到溶入“她柔波似的心胸”。诗人以“雪花”自比,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那潇洒飞扬的雪花为意象,“她”是诗人想象中的情人,更是升华了的神圣的爱情,巧妙地传达了诗人执着追求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
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他是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十分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着,是诗人自明和自觉的结果。实际上,诗人是穿越现实去获取内心的清白、坚守理想的高贵。而这个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她是现代美学时期永恒的幻像。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着。对于诗人徐志摩而言,或许隐含着很深的个人对象因素,但身处其中而加入新世纪的曙光找寻,正是诗人选择“她”而不是“他”的内驱力。
这首诗的韵律是大自然的音籁、灵魂的交响。步入“假如”建筑的世界,人们往往不仅受到美的沐浴,还要萌发美的守护。简单地理解纯诗,“象牙塔”这个词仍不过时,只是读者需要有宽容的气度。《康桥》便是《雪花》之后徐诗又一首杰出的纯诗。在大自然的美色、人类的精神之乡前,诗人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守护之情完全是诗意情怀,而这又是与《雪花》中灵魂的选择完全相承的。只有当追求和守护的梦幻终被现实的锐利刺破之时,《风》才最后敞开了“不知道”的真相以及“在梦的轻波里依洄”的无限留恋和惆怅。
《雪花的快乐》的韵律比较和谐,富于音乐美,如诗人运用反复的手法连用三个“飞扬”就不乏轻快的韵律。其次,《雪花的快乐》也富于绘画美,不仅那“清幽的住处”、恬静的“花园”等构建出了一幅幽雅秀丽的画面,重复出现的“飞扬,飞扬,飞扬”亦织出一幅深邃的灵魂图画。
在用词上,《雪花的快乐》也富有想象力和象征性,如最后三节中的“她”可以象征诗人的“心上人”,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向往的理想追求。作者把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造出了一个优美的意境,显示了他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
《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和《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之成为徐志摩诗风的代表作,不仅是表面语言风格的一致,更重要的是内在灵魂气韵的相吸相连。茅盾在三十年代即说:“我觉得新诗人中间的志摩最可以注意。因为他的作品最足供我们研究。”(《徐志摩论》)
《雪花的快乐》是徐志摩诗第一集《志摩的诗》的首篇。诗人自己这样的编排决非随意。顺着《雪花》→《康桥》→《风》的顺序,读者可以看到纯诗能够抵达的境界,也可以感悟纯诗的极限。如是,对徐志摩的全景观就会有另一个视角。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诗歌赏析 篇13
《雪花的快乐》
雪 花 的 快 乐①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②,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①此诗写于1924年12月30日。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
②亦作凝凝的。
诗人徐志摩在他的《猛虎集》序文中写道:“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成的一片。”如果把徐诗中《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和《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以下简称《雪花》、《康桥》、《风》)放在一起,它们正好从这样的角度展示了诗人写作的连续、希望与理想追寻的深入。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比较,因为这三首名篇风格之一致,内在韵脉之清晰,很易令人想到茅盾的一句话:“不是徐志摩,做不出这首诗!”(茅盾《徐志摩论》)
徐诗中表现理想和希望感情最为激烈、思想最为激进的诗篇当推《婴儿》。然而,最真实传达“一个曾经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猛虎集》志摩自序)诗人心路历程的诗作,却是上述三首。在现代主义阶段,象征不仅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诗人朝向一生信仰的心路历程是一个纷繁的文学世界,其中曲折的足迹读者往往需追随及终点方恍然大悟。胡适之在《追忆志摩》中指出:“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新月》四卷一期《志摩纪念号》)
是的,徐志摩用了许多文字来抵抗现实世界的重荷、复杂,在现实世界的摧毁面前,他最终保持的却是“雪花的快乐”、“康桥的梦”及“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的无限惆怅。如果说现代诗的本质就是诗人穿越现实去获取内心清白、坚守理想高贵(传统诗是建筑于理想尚未破裂的古典主义时代的。),那么,我们不难理解人们对于《雪花》、《康桥》和《风》的偏爱。
《雪花的快乐》无疑是一首纯诗(即瓦雷里所提出的纯诗)。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
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多么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著,实在是自明和自觉的结果。而这个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她是现代美学时期永恒的幻像。对于诗人徐志摩而言,或许隐含着很深的个人对象因素,但身处其中而加入新世纪曙光找寻,自然是诗人选择“她”而不是“他”的内驱力。
与阅读相反,写作时的诗人或许面对窗外飞扬的雪花热泪盈眶,或许独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间。他的灵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现实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当“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乐》,或许可以说,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这首诗共四节。与其说这四节韵律铿锵的诗具有启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不如说它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清醒的诗人避开现实藩篱,把一切展开建筑在“假如”之上。“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无不笼罩于淡淡的忧伤的光环里。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著。这首诗的韵律是大自然的音籁、灵魂的交响。重复出现的“飞扬,飞扬,飞扬”织出一幅深邃的灵魂图画。难道我们还要诗人告诉我们更多东西吗?
步入“假如”建筑的世界,人们往往不仅受到美的沐浴,还要萌发美的守护。简单地理解纯诗,“象牙塔”这个词仍不过时,只是我们需有宽容的气度。《康桥》便是《雪花》之后徐诗又一首杰出的纯诗。在大自然的美色、人类的精神之乡前,我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守护之情完全是诗意情怀。而这又是与《雪花》中灵魂的选择完全相承。只当追求和守护的梦幻终被现实的锐利刺破之时,《风》才最后敞开了“不知道”的真相以及“在梦的轻波里依洄”的无限留恋和惆怅。
因此我们说,《雪花》、《康桥》和《风》之成为徐志摩诗风的代表作,不仅是表面语言风格的一致,更重要的是内在灵魂气韵的相吸相连。茅盾在三十年代即说:“我觉得新诗人中间的志摩最可以注意。因为他的作品最足供我们研究。”(《徐志摩论》《雪花的快乐》是徐志摩诗第一集《志摩的诗》首篇。诗人自己这样的编排决非随意。顺着《雪花》→《康桥》→《风》的顺序,我们可以看到纯诗能够抵达的境界,也可以感悟纯诗的极限。如是,对徐志摩的全景观或许有另一个视角吧!
徐志摩诗歌雪花的意象 篇14
唯美的雪花进入一生追求“爱、美、自由”的徐志摩的视线,徐志摩在诗歌中塑造的雪花的意象具有形态美、音韵美、行动美的特点。
诗歌是想象的艺术,作者在创作的时候,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想象的媒介就是作者在创作诗歌时选取的意象。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打上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用王国维的话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在徐志摩的诗歌《雪花的快乐》中,作者选取了雪花作为意象,将自己对爱、自由与美的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在具体的客观物象雪花中,使自己的主观情思得到了鲜明生动的表达。
一、雪花意象的形态美
风、霜、雨、雪作为诗歌中的意象,历史由来已久。雪花走进徐志摩的世界,是偶然也是必然,雪花的洁白、飘逸、灵性成就了徐志摩追求纯净、浪漫、爱美的天性,成为他诗歌众多意象群,尤其是天空意象群中闪亮的一颗。雪花,从颜色看是白的,白象征着纯洁。南宋初年著名的文学家张孝祥有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作者用冰雪形容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独钓寒江雪,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那是高山流水,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的人生况味,所有的意味和雪花的晶莹、高洁有异质同构的原理。
雪花的形态是“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在半空里涓涓地飞舞”,“盈盈地粘住了她的衣襟”。“翩翩地”、“盈盈地”,形态是优美的,雪花的重量是轻的,轻,就有了妩媚的感觉,岑参的《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与徐志摩的“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有异曲同工之妙。翩翩地,展现了雪花轻盈的姿态,透露了作者欣喜自得的心情。“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娟娟地,秀丽、美好的样子。“盈盈地粘住了她的衣襟”,“盈盈地”,体态轻盈。这几个叠词的运用,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雪花体态的优美。
《雪花的快乐》作者创作于1924年12月,当时的徐志摩与陆小曼开始恋爱,浪漫的诗人内心充满了纯净,溢满了爱。陆小曼,近代女画家,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有深厚的古文功底,生性聪慧,外表美丽,在学校是校园“皇后”,工作后是外交名媛,爱人的美貌与才华,爱情的朦胧与美好,激发了徐志摩的创作激情,雪花以其优美、妩媚、惹人喜爱的特质,进入了诗人的创作视线。
二、雪花意象的音韵美
徐志摩虽对音乐没有深厚的研究,但他的诗歌却有极强的韵律美,诗中多用双声、叠词、反复等艺术手法使诗歌读起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诗中运用双声如“凄清”、“惆怅”等让音节变得和谐整齐。运用叠词如“翩翩”、“涓涓”、“盈盈”等,让雪花有了飘逸、灵动、可爱的感觉。
雪花的飞扬是全诗的亮点之一,“飞扬,飞扬,飞扬”,“飞扬”的语音读起来是响亮的,“飞”的音节里有响亮的元音字母节“ei”,“扬”的音节里有响亮的的元音字母节“a”。“扬”的调值是“35”,调值起于中部“3”,结束于调值顶峰值“5”,“飞扬”读起来语音是清脆响亮,语调上扬的,飞扬响亮的的音节,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雪花的行动是跳跃、坚定、执着的。雪花的“飞扬,飞扬,飞扬”,这样一气呵成的连续三组音节,作者运用复沓,重章叠唱的手法,在这首200字的小诗里,飞扬两个音节,共出现了9次,共记18个音节,字数大约占总诗字数的十分之一,雪花跃动的灵性就历历在目了。雪花追求“她”的坚定的思想就表达的淋漓尽致了,恰似百转千回,产生了余音绕梁,袅绕不绝的效果。诗人十分巧妙地运用了词语的重迭、音组的停顿和反复拉长了诗的节奏,构成了一种回荡往返、摄人心魄的音乐旋律,让人陶醉在音乐美的享受里。雪花的快乐就有了极强的感染力。
三、雪花意象的行动美
雪花多次飞扬的身影,这飞扬是有思想支撑,雪花是有思想有方向的,“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你看,我有我的方向”。诗人徐志摩在他的《猛虎集》序文中写道:“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沉的一片。”雪花极强的方向感,行动的执着与坚定,不断地回环往复的语言表达,表达了作者在追求爱、美、自由的道路上,他是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
雪花追求的目标是“她”,她是谁呢?诗歌的主题具有模糊性、多义性的特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雪花追寻的她,也可以说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她。诗歌主题的多义和不确定,给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
她“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她“住在清幽之处,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有柔波似的心胸。”她住在清幽的花园,花园是种植花木供人们游玩休息的场所,是人类对聚居场所的梦之追求,花园有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诗意的氛围。而她就住在那里。
她身上的味道是朱砂梅的清香,朱砂梅为真梅系直脚梅类,枝条直伸或斜展,不下垂成拱形也不扭曲。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先叶开花,花蕾倒卵形,紫红色;花瓣紫红色,多层,多枚,疏叠,花萼绛紫色,香味较浓。雄蕊多枚,四射,花丝淡水红。新生小枝木质部深红色,枝内新生木质部呈淡紫红色,即人们所说的“骨里红”,这是朱砂梅最主要的特征。梅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有高洁的品质,有凌寒而放的傲骨之气,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
她“有柔波似的心胸”,柔波也就是水,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诗中的她“有柔波似的心胸”,有水的智慧和胸襟。
这个美丽的姑娘,她象征着什么?胡适之在《追忆志摩》中指出:“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新月》四卷一期《志摩纪念号》)。诗中的她可能是诗人心中的那个恋人,也可能是诗人对于自由的向往,对于美的追求。
诗中的雪花是被诗人思想填充的雪花,被心灵洗涤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人性的精灵。雪花从形态来说是美丽的,它翩翩地飘舞着,盈盈地粘住了“她”的衣襟,而“她”住在幽园,浑身散发着清香。诗人选取了美丽的物象雪花,融入自己爱与美的的情感,营造出美的诗意的氛围。雪花从对自然界的意义讲,“瑞雪兆丰年”,于是人们对它就多了几分喜爱。所以,当读者的脑海里浮现起雪花,溢满内心的,是爱的感觉。而这里又是快乐的雪花,那分喜悦的感觉就无以复加了。读者徜徉在美的世界里,由此可见,不管作者抒发什么样的情感,都要选取美的事物作为诗歌的意象,哪怕是作者的不解愁绪,也要让它“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读者才能得到美的熏陶,情感产生诗意的升华。徐志摩用他的双眼去发掘这世界更多的.美好,创造更多美的意象,营造诗意美好的氛围,启迪、感染更多的读者。
拓展阅读:徐志摩的诗歌《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翱翔的在半空里潇洒······这首美丽的诗,大家知道这是谁的吗?这就是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徐志摩作为我国现代的浪漫派主义代表诗人之一,最擅长的就是细腻柔和的语言描写,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的品味一下这首徐志摩的诗歌吧。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雪花的快乐》无疑是一首纯诗(即瓦雷里所提出的纯诗)。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多么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著,实在是自明和自觉的结果。而这个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她是现代美学时期永恒的幻像。对于诗人徐志摩而言,或许隐含
着很深的个人对象因素,但身处其中而加入新世纪曙光找寻,自然是诗人选择她而不是他的内驱力。
与阅读相反,写作时的诗人或许面对窗外飞扬的雪花热泪盈眶,或许独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间。他的灵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现实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当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乐》,或许可以说,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这首诗共四节。与其说这四节韵律铿锵的诗具有启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不如说它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清醒的诗人避开现实藩篱,把一切展开建筑在假如之上。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无不笼罩于淡淡的忧伤的光环里。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著。这首诗的韵律是大自然的音籁、灵魂的交响。重复出现的飞扬,飞扬,飞扬织出一幅深邃的灵魂图画。难道我们还要诗人告诉我们更多东西吗?
徐志摩的诗歌就是这样,让人读来心里都沉醉了,总是忍不住还想再读一遍。徐志摩大师就是以这样宽容的态度,将大自然的美和我们人的思想的美紧紧的结合在了一起,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徐志摩的诗这么吸引我们的地方吧。
漫天飞舞的雪花诗歌 篇15
终于降临
雪花,漫天飞舞
我就这样与她相识,一同说着唱歌的刀郎
雪花很白很白,衬着蓝天
飘落时很轻
我对着她,一再将镜头拉近直到焦距不能再调
看见一羽降落伞正在着陆
她在风中,默默起舞
在自由的天空中舒展着身姿看似欢畅
然而,她心里藏着许多心事
只在蜷起身子亲吻我的脸时才悄然告知
雪花,生就一副冷面孔,冬季善变
她一会冰一会水地演绎着“八卦”,可我知道她爱着我
兴许她是蜘蛛精变的,她把自己织成一张网
却把我变成了网中的一只飞蛾
雪花不甘寂寞,她想称王
于是,姐妹连手结成一张更大的.网,从天而降
大地山川江海河流,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全都举起了白旗
而我,以一只飞蛾的爱恋(蛹变)撕破了她的梦乡
她死了,雪花——
我们的爱情也就这么短暂而略带遗憾
此刻,我怀抱着她一起听着那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
她的身体开始僵直,随后凋谢。。。。。。
于是,我且联想起一些关于雪花的断章
雪花,她没有方向
她把方向交给了航船的舵手
雪花似一把冰冷的圆锯
锯伤了梅,渗出血一般的红
雪花像做了坏事的孩子
当太阳公公寻她时,她则四处奔逃
雪花,在我眼里
有她的时候她是花中最美
徐志摩现代诗歌《雪花的快乐》 篇16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雪花的诗歌】相关文章:
【荐】请让我掬一捧雪花献给新年诗歌10篇07-18
【荐】描写雪花的段落17篇07-19
描写雪花的优美段落(11篇)07-19
雪花飞舞的句子(9篇)07-27
描写雪花的句子(25篇)07-27
描写雪花的优美句子(11篇)08-01
雪花的散文(17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