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诗歌(通用12篇)
探索无尽的诗意,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阅读《在路上》的诗歌范文,犹如开启了一段心灵之旅。让我们一起领略诗人们的独特视角,感受他们在路上的喜怒哀乐,借他们的笔触激发我们自己的思考与感悟。无论是对生活的新理解,还是对世界的独特见解,这些范文都值得我们深入研读,从中汲取灵感,启迪我们的创作之路。一起出发,让阅读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在路上》诗歌朗诵 篇1
《在路上》
七月,废弃的采石场
倾斜的风和五十只纸鹞掠过
向海跪下的人们
放弃了千年的战争
我调整时差
于是我穿过我的一生
欢呼自由
金沙的声音来自水中
腹中躁动的婴儿口含烟草
母亲的头被浓雾裹挟
我调整时差
于是我穿过我的一生
这座城市正在迁移
大大小小的旅馆排在铁轨上
游客们的草帽转动
有人向他们射击
我调整时差
于是我穿过我的一生
蜜蜂成群结队
追逐着流浪者飘移的花园
歌手与盲人
用双重光辉激荡夜空
我调整时差
于是我穿过我的一生
覆盖死亡的地图上
终点是一滴血
清醒的石头在我的脚下
被我遗忘
作者简介:
北岛(1949年8月2日—),原名赵振开,“北岛”是诗人芒克给他取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湖州人,出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诗人、作家,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间诗歌刊物《今天》的创办者。
北岛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定居香港。著有诗集《陌生的海滩》《北岛诗选》《在天涯》《午夜歌手》,散文集《蓝房子》《午夜之门》《时间的玫瑰》《青灯》和小说《波动》,代表诗作有《回答》《一切》等,作品被译成20余种文字。
北岛曾先后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洛哥阿格那国际诗歌节诗歌奖、古根海姆奖、马其顿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最高荣誉金花环奖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
在路上的诗歌 篇2
从北京到绿色的吐鲁番
我带回一串葡萄
它是我的眼泪
紫的,绿色的
饱含着辛酸的泪水
从北京到吐鲁番
眼泪洒在了路上
从北京到蓝色的乌鲁木齐
我带回一束玫瑰
它是我的青春
火红的、甜蜜的
在少女的心房枯萎
从北京到乌鲁木齐
青春消逝在路上
从北京到金色的酒泉
我带回一只夜光杯
它是我的爱情
清澈的、晶莹的
闪烁着星星的`眼睛
从北京到酒泉
爱情留在了路上
从北京到青色的拉萨
我带回一匹哈达
它是我的梦想
朴素的、洁白的
插着白鹤的翅膀
从北京到拉萨
梦想丢在了路上
从北京到白色的大理
我带回一捧孔雀石
它是我的忧伤
猩红的、碧绿的
沾满了血和泪
从北京到大理
忧伤抛到了路上
从北京到绿色的西双版纳
我带回一只蝴蝶
它是我的岁月
美丽的、干枯的
夹进了时间的书页
从北京到西双版纳
岁月消失在路上
在路上的诗歌 篇3
抖一抖历史轻尘,
眨一眨千古柔情。
在路上
拾掇阳光划过的痕迹
遗失的不只是记忆
还有屹立在耻辱上的荣耀
或升腾:
金戈铁马,豪情无处不在;
或沉沦:
红叶陷入风潮,渺小随意安放
厚重埋没的挤压,
透不出自由的影像
矗立时代的候鸟
用力倾听
卑微在仰望
恬梦惊雷
心悸浑颤
年轮回荡漩渏
破碎以后,重新拼对
周而复始
〈2〉
大地拼出宽厚
接住暴雨讷垢的疯狂
霜花在阳光的诱惑中
最后一瞬闪亮
没有埋没种子的冬季
爱过金秋了吗?
〈3〉
徘徊时光的屏上
困在原地反复回放:
太白走过豪放的幽径
渭水河畔子牙垂钓江山叟影
崎山传来孔明深重叹息
闪闪而过
战马嘶呜,谁倚凭栏
怒发冲冠
……
和平鸽穿过黑色硝烟
狰狞渴望与不安
记忆的撕裂
疼痛着另一种美
〈4〉
时光呼啸着拍打缥缈的躯体
贪婪攀上绝壁的捷径
而不惜荡起污浊与风尘
赶在花开的季节
采摘欲望的果子
赞歌哀歌交替
于睁眼与闭眼之间安放
〈5〉
地球在苏醒的路上
星河在眺望的路上
四季在风的路上
爱在追逐的路上
过去在未来的路上
今天在明天的路上
消逝与永恒
熄灭与灿烂
温柔用错了季节
苍白再度苍白
〈6〉
用泪光照亮微笑
苦难凝结的火种
所有的黑暗都会被点亮
比如:
《史记》为司马迁千年闪亮
《广陵散》为嵇康尘世绝响
……
时间公正的审判
我终究可以再次向你祭拜
〈7〉
红尘漫过凌乱的眉梢
耗尽一个时代的深沉
心音寄向何方
天崖远不过一颗心的距离
〈8〉
划过黎明的血液
划过夕烟的温存
划过黄河的怒吼
划过昆仑的期盼
欢呼过后惊恐的脸
跋涉风中,
划过罪恶的倒影
〈9〉
红烛温暖了哀思
夜雨轻抚沿途的苍桑
大雪掩埋虚伪的锋芒
在来时的路上
虔诚的数着悲壮不小心落下的脚印
只是,天空多了黑白色彩
适合在抽屉里收藏
麻雀在屋檐下小心张望
燕子归来的光线
一声惊雷
缩紧瘦小的灵魂
红尘人潮汹涌
谁在守候
谁在远方
心自由了吗?
〈10〉
多少人学着孔子的模样
举过头顶的长枪
瞄准
迎面而来的个性张场
俗世的霜花爬上晨风场起的发梢
发出严正的抗义
渺小不是没有一双目光的燃烧
而是封闭窗口
拒绝一切光线的造访
欲望失去方向
处处悬崖
文字没有方向
灵魂弯曲了脊梁
〈11〉
我收起燃烧四十年的冲动
奋力跃上仰慕的高度
却把背影落在人间
象蝼蚁正向墓地爬行
母亲升起的炊烟
依然温暖着故土
在那血色涌起的黄昏
射出黑色孤独
走的太远
荒芜了归家的路
〈12〉
我愿化作你媚眼一滴冰冷的泪
一滴一滴
润遍尘世的沟壑
忴听低处的声音
或呻吟
或呐喊
我愿收录阳光照不到的风景
在千年史册中播放
将一粒无家可归的种子
洒向广袤的沙漠
我愿意腐杇成一挫泥土
使枯萎有足够的力量
等待繁华的召唤
我愿意拿起遗忘的刀
锡出柔骨中的坚強
铺一条彼岸的路
在孤独经过的脚下埋葬
我愿意抡起先祖封存的锈剑
刺穿黑夜
捧出善良
迎接你蹒跚降临的脚步
北风仅存温柔
世俗清澈双眸?
泪罗江畔的《离歌》从扉页走下
请收起卑微与高傲的争斗
蜿蜓千年的路啊
我轻轻走过
阳春白雪可否闪亮
一粒尘埃微笑时溢出
潮湿的诗句?
在路上诗歌 篇4
人生是一次流浪,
一次純粹偶然的跋涉。
終點和驛站都無法測定,
所有的目標都只是一個站牌。
所有的伴侶都只是過客,
父母愛人也不能陪你走到盡頭。
就算有人伴你半生,
你的靈魂仍然是孤獨的行者。
如果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美麗的眼睛,
如果你心細如絲懂得欣賞路邊的风景,
就算你一個人背看行囊走天涯,
你心靈的弦也會震顫奏出歡樂的樂音。
你可能順水順風清涼爽心,
你或許烈日暴曬鳳吹雨淋,
無論你是否作了充分的準備,
也躲不開飛來坎坷和兇險。
除了堅定地走你別無選擇,
停止不前生命之鐘就即刻停擺。
即使腳掌打起幾十個血泡,
挑破血泡稍事包扎你又要開拔。
起步了就注定馬不停蹄,
出發了就注定了沒有終點。
如果有一天累了再邁不開一步,
就讓我站成路邊的一棵風景樹。
《在路上》
轻轻推开一扇窗
辉圆月儿
洒满一地幽光
八月的桂花
轻轻飘来
阵阵沁脾清香
隔壁的男孩
拿起竹笛
又吹起《离家孩子》的泣唱
举一杯杯烈酒
望着明月
滴滴揪醉哭肠
辉圆的明月啊
今夜
是否可带我
走进那溪水哗哗
鸟语花香的故乡
《在路上》
辽阔无边之文字原野,泊着我的灵魂
不管路途多么遥远
在文字里风雨兼程
当忧伤垂在江南的枝头
邂逅了一场太阳雨
依稀的看见,你带着春的跫音向我走来
孤单的旧梦渐渐复苏
想你的日子里,一纸狼籍
在雨中忧伤成句
而你,手执一枚春天向我微笑
远山 黄昏 一颗心的距离
带着文字上路,细数花香
然后, 酿一阙新词
在月圆之时,与你对酌
《一个人走在路上》
一个人走在路上,
一如既往。
回首望去,
大家都留在远方。
转过头,
我继续前行。
这便是所谓坚强!
现在,
我什么都不怕,
轻声说着,
给自己打气。
真正的孤独,
会降临到每个人身上,
在那以后,
只能活在他人的回忆之中。
愿我能包容孤独,
笑容常在!
我会一直战斗,
不让眼泪落下!
一个人走在路上,
一如既往。
路的前方,
矗立着悬崖峭壁。
向着难关,
我继续前行。
想证明这份坚强!
强风,
呼啸着袭来,
汗湿的衬衫,
紧贴在身上。
如若有一天,
能够将一切遗忘,
生的艰辛,
便不再可怕。
但是,
我不愿落入忘却之渊!
我不愿逃避,
不愿让此生的意义化为虚无!
强风逐渐平息,
汗水化入空气。
一阵谈笑声越来越近,
伴随着诱人的香味。
一个人走在路上,
一如既往。
路的前方,
是伙伴们的身影。
真正的孤独,
会降临到每个人身上。
在那以后,
只能活在他人的回忆之中。
我并不害怕,
现在这份安宁的心境,
便是所谓伙伴,
共同铭刻的回忆。
那时的我,
已去往远方。
告别一切之后,
终有一天会被抹平。
我会褪下坚强的外表,
任由眼泪落下......
《在路上》
那天下午时光静好
西斜的阳光伸出敏感的触手
撩拨着我的睫毛
温暖似新晒的棉花被
轻拥着我
耳机里传出的音乐
连同窗外疾闪而过的风景
让光与影深深浅浅的变幻着
我枕着清晰地层次
就要睡着了
一起睡着的
还有我静止的心情
连同一种期待一丝逃离的快乐
静止在这漂泊的路上
《在路上》
二月的山花
错开到三月的小镇来
三月的小镇着一身女人装
寄往远离四月的青山
听说青山那边是高速
高速那边过去
就是六月的村庄
临水的炊烟拉长了记忆
田野是其中
延续生活的方程式
我把头伸出窗外
瘦的能见青筋的手
无论怎样翻转
都是同一个方向,来时的路上有风霜
《在路上》
我们走在路上
无论前面的风光
是怡人的还是伤感的
我们都愿坚强乐观地面对
因为圆满的梦想在我们的心中焕发光彩
我们走在路上
美丽的蓝图啊描绘了又描绘
成熟的计划啊酝酿了又酝酿
希望的风筝飞翔在纯净的蓝天里
那一线的牵挂哟
决定了起点与高度
我们走在路上
满怀着期盼
滿怀着希冀
我们一路播洒下鲜花的种子
留在身后的是一条开满鲜花的道路
我们前进的脚步不想停下
我们走在路上
绕过曲折的障碍
跨越阻隔的栏杆
千山万水哟
我们追寻着梦想
梦想的力量永远是最强大的支持
我们走在路上
深受梦想的鼓舞
我们的心如此飞扬
虽然疲惫
但我们依旧顽强拼搏
无悔这一生一世的追求
《我在路上》
我在路上困了很久
在天边种下绿柳
脚底却长出仙草
知了叫着
你是否会唱家乡的歌谣
我在云上
画一条小河
清澈的目光
随波飘游
溪水问我
你是否吻过阿妈的泪霜
我在路上困了很久
在竹林拾起一颗石榴
味道像是故乡的奶酒
谜醉的风
你可曾追过草原上美丽的姑娘
我在崖顶
画一片白桦
刻着我对爱人的牵挂
夜莺啊!夜莺
你一定要飞到她住的毡房
我在路上困了很久
醒来我却在海洋
我像鱼儿一样游曳
身体却搁浅在沙滩上
我在路上困了很久
我试着扇动翅膀
疼痛却不能让我飞翔
在路上
高山的雪松
挂着彩虹
在路上
古道的苔藓
爬满凄凉
《在路上》
人生的路漫漫却总觉得时日苦短
人生的路波折难免有一些心灰意懒
在路上,有太多的激情梦幻
在路上,也有太多的疲累磨难
我的梦幻告诉我
理想是美好而新奇的未来家园
我的青春告诉我
前景綻露着不可磨灭的灿烂
我的激情告诉我
生命的美好离不开那一团燃烧的火焰
所有的爱情告诉我
很多势利的奴才纯情多为荒诞
我的岁月告诉我
奋斗是希望的烈火尽管前程未必灿然
我的白发告诉我
人生的路有太多的困惑和艰难
我的信念告诉我
在时日的磨蚀和痛苦的撞击中坚韧依然
我的感触告诉我
别让灵魂饥饿才是深入心灵幸福的概念
在路上,我们征服着风雨、困顿和命运的为难
在路上,我们从未懈怠,虽然路标未曾透露几许遥远
在路上,有一个一生陪伴我们的永远的明天
在路上,未来永远是我们奋力爬向的明天的明天
《在路上》诗歌 篇5
在驰向它的轨道列车上
隔窗凝望
我读不懂它高耸云天的清愁
灵魂已被那孤独的背影击伤
起风了
戈壁滩的尘土无声的
埋葬一株石头缝里的骆驼刺
一段阳光在伤感的季风里
轰然倒塌
戈壁滩的叹息声
让我想起
上了年岁老人那诡秘的笑
想拥抱大戈壁苍凉深沉的底色
用阿Q的胜利慰籍一些枯燥的生活
双眸却被一棵苍劲的枯树灼痛
遍野的骆驼刺啊和我一道
奔向大大小小的沙峦,奔向远山
我坐在车的高度回眸
却发现四周风涌、空荡荡、荒芜一片
那些沙峦上的骆驼刺大概和我一样
都在风中背着梦的行囊艰难跋涉
一个羊的站姿在空旷的原野很悠闲
那厚棉袄、红头巾的牧羊妇人
是诗中的生活,还是生活中的诗
矛和盾就象山峰与旷野
我和我的窗子孤单单躲在其中
断云、残垒的离梦仍在缠绕
远处的孤树在旷野傲立云天
炊烟升的悠然洒脱
风有风的生活,云有云的来意
一辆车渡不到彼岸
一首诗的纤尘何必打扫
遍野的骆驼刺有遍野的故事
我在车里,迎着风,驰向远方
走在路上的诗歌 篇6
有一个梦想
带着日记去流浪
用一生的时间
行走在路上
让纷飞的往事
落定在身后的尘埃里
葬了一个又一个或深或浅的足迹
披着清晨的霞光
看春日的繁花似锦
载着落日的余辉
赏秋叶的一抹相思
顶着轰鸣的雷电
感海浪拍岸的震憾
踏上皑皑的白雪
只为寻那一缕红梅的暗香
我愿做一匹牛马
劳作在一生耕种的田里
看收获的金秋
绽开在耕者黝黑的脸颊
一个旧梦踉跄了多少年
是什么捆绑了青春的脚步
是谁蛊惑了沉睡的灵魂
我的一生不该是这样安逸
我的灵魂要带领我去远航
怎样的归宿才算做归宿
路边的黄土丘里葬着行者的梦
散落的诗稿话说着一生的炎凉
天山的雪莲花开了
我愿带着日记行走在路上
走在路上的诗歌 篇7
独自走在路上,
风驰电掣般逝去的青春,
麻木地没有了念想,
我独自走在漆黑的路上。
我独自走在漆黑的路上,
努力地去适应孤单,
凋谢的生活没有了盼望,
独自走在迷雾统治的路上。
迷雾统治的路上,
污垢与垃圾都在污染,
理想的花萎靡不振,
梦里的阳光照不进生活的圆圈。
闪耀的霓虹灯,
照亮了谁得忧伤,
头也不回的车辆,
诉说了谁的决绝。
空气中弥漫着酒的感想,
生活几时空虚到这般,
关了手机,
独自走在路上。
独自走在心的路上,
无数的不屑,
成了生活的主角,
梦与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
梦与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
真心地期望找寻一个姑娘,
她懂我、爱我,
她和我有心灵的契约。
走在路上的诗歌 篇8
转头回望,青涩如梦中晃。
思绪凝僵,去者像如风响。
时光怎能如此猖狂,
慌忙离去不作声张。
大一傻傻而单纯模样,
似乎印在月光之上。
始入他乡,
来到鞍师东操场,
全副武装的我像是吃草过敏的羊。
不安,疲惫的思想,
我上大学还是大学将我上?
这是谁的悲伤?
人生短暂就像昨夜无人嗅到的花香!
我不是林姑娘,
不会为落花葬。
花瓣随风而降,
大地本是故乡。
不必为之惆怅。
你,留在空的花香,谁会关注你的伤?又会向谁诉衷肠?
既然这样,
何必再迷惘!
每份爱情都有属于它自己希望。
只要肯定那是自己的香!
哪怕最终得到的只是失望。等待的只是一份梦乡!
求的是心之所向!
请将诚放在万物之上!
万物之上!
不应再彷徨!
每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塑造属于自己的模样!
即使讨饭也一样洒脱流浪!
求的是心驰神往!
请快乐的走在路上!
走在路上!
走在路上的诗歌 篇9
我们还走在路上
路上的风景很好有花有草还有清晨的露水滴在湖面上
一圈一圈的涟漪荡开来荡开来
很是漂亮
我们还走在路上
忘记了把旅行包放在肩上
身后夕阳的金黄把影子拉得老长老长
脚步却没有被它影响
因为前方的路程还很渺茫
我们还走在路上
拒绝
是因为没有翅膀
有人陪伴说一起翱翔
飞翔在天上
是需要勇气和鼓励才可能妄想
所以
孤单地拖着行囊
我们还走在路上
看见我前进的方向还有另一道风景
我迷茫
是继续前进
还是等待这风景的极光会为我绽放
闭上眼走掉
因为等待经不起天荒地老
我们还走在路上
一直在想象
明天明媚的阳光
还是会细雨迷茫
或者电闪雷鸣巨雨滔滔
手中的衣裳会不会被寒风吹破
或
让水湿透
想后退
可光明在前方
我们还走在路上
我们还走在路上
走在路上的诗歌 篇10
年少不羁的轻狂
驱动着无所畏惧的倔强
为了美轮美奂的憧憬
迎向冉冉升起的朝阳
挣脱桎梏的欢唱
拥抱着沁人心脾的花香
轻盈依然蹒跚的步伐
吼出震天动地的回响
荆棘密布的山岗
阻挡着继续前行的铿锵
山腰傲然怒放的玫瑰
凋零皮开肉绽的想象
逐渐暗淡的目光
冰冷着激情过后的心房
曾经不可一世的傲慢
化作无所适从的迷茫
随波逐流的游荡
撕扯着尚未愈合的新伤
敲击行尸走肉的躯壳
惊醒含苞待放的希望
放下灰色的过往
挥舞着业已锈蚀的钩枪
挑断羁绊前行的藤蔓
踏平沟壑纵横的峰梁
张开健硕的臂膀
享受着风雨相随的`流浪
抖落饱含苦涩的征尘
挺起从不服输的胸膛
一个人走在路上
背负着几不堪负的重量
向着云雾缭绕的远山
追寻遥不可及的理想
《平民诗歌在路上》欣赏 篇11
试图对一个社团100多首诗歌做出一个整体性的判断和评述是很困难的,因为每一首诗歌本身不具备重现性。因此一篇所谓综述也只能从某个方向和观点对诗歌作出阐述。寿州樊子兄在《诗歌:语言之马》中以大量雄厚的理论知识和独到见解为平民诗社的诗歌综述开创了局面。而事实上,几个月过去之后,平民汇聚的 诗人越来越多,诗歌也象生长着的青草一样越来越茂盛,因此每月的诗歌综述显得非常必要。
对于现代诗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入了低谷,无人读诗和诗歌看不懂的现象日益突出。继舒婷、北岛、顾城等一批著名诗人离开诗歌写作之后,现代诗歌中已经没有颇具影响力和大家风范的人物。现代诗歌基本上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和日常生活,为新诗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谢冕先生也曾经十分悲观地说;“新诗正在离我们远去。”造成这种现象不得不说是汉语诗歌的一种悲哀。
而值得我们欣慰的是近年来,在汉语诗歌经历了几次重大突围之后,(即抒情诗、朦胧诗、口语化以及现在强调诗歌的叙事性),诗歌呈现出了不同的意识形态和写作形态,诗人们正在通过自身的努力渐渐推动着现代诗歌的发展。一些诗人自觉地抗起诗歌理论的旗帜,在积极地为现代诗歌寻求出路,如以于坚先生为代表强调诗歌的口语化和个性化和李少君强调诗歌的“草根性”即诗歌的本土化和传统性。平民诗社成立在这样一个对诗歌探索和思考的时代,应该说是一种值得庆幸的事情。
(二)
诗歌所描绘的对象主观地存在于诗人写作意识里,而阅读者则会主观地接受一首诗歌,当他的阅读受到阻碍时,他会放弃对于诗歌更深入的理解。在现代诗歌的写作中,大多数诗歌借助“意向”来抵达读者的内心。“意向”就像一爷小舟,诗人通过它跨过河流,到达他所要想达到的境界。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这样阐述:
“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然后使玄解之宰,循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向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这里也就说“意向”是写作之首选。所谓意象,在一定意义上可理解为文化语义的可感受形式,即意义与物象的有机交合体。意向使用得好的诗歌会达到非常高的境界。而在西方诗歌中也主要借助于意向来作为叙事和抒情手段。
“一滴雨在奔跑/跟着就是一群暗藏的火跑起来/跟着就是破败的生活加快速度/夕阳忍住伤痛”。摘自《一滴雨在奔跑》--松林湾。这里的雨是选择得非常好的一个意向,它越跑越快,暗藏的火和破败的生活也在跑,事实上是为生活疲于奔命的人在跑,为诗歌不顾一切的人在跑,最终跑到哪里呢?一滴雨是汇入江河还是在空中挥发?这滴雨作为诗的载体,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是很充足的。
在我非常喜欢的一篇诗歌理论《一个解构主义批评的文本》里有这样一段话:“大地(ground)是史蒂文斯的诗中常见的字眼。跟着它在他的诗中倘佯,就能观察到其用法的变化;从日常指称的我们站立的土地,到作为人物出现的背景的大地,直到这个词更为抽象的用法,指“基础”、“根基”、“心智”,或“意识”、“理智”、“尺度”。意识“是整个的居所/它的力量和尺度”,“事物的'力量、心智”。简而言之,一个残丘。大地和意识显然不同,因为一种大地的治疗是我们去除岩石所必需的,尽管在这一点上,大地与岩石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仍然是某种有待置疑的问题。然而,这种疑问的方法,看来将会是一种熟悉的方法,即循着这些词与其他词在逐渐织成一个单一的、宏大的互文性系统时的互相影响。”这段话很具体地阐述了“大地”作为一个意向,能够承载的意义。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但在现代诗歌的写作中,有些诗人大量密集的使用意向,这就像把许多飞鸟关进一个笼子,只能取得适得其反的作用。这样的诗歌技巧上很出色,但是写出来的作品基本上就是“工艺品”,算不上是艺术。所以我们强调诗歌语言的纯粹性,一首诗要尽量消解它的技术含量,以意取胜,直入人心。在平民诗社七月的诗歌作品中,诗人们基本上保持着自己一贯的水平,但是有一部分诗歌是值得称道和慢慢回味的。
平民的80后诗人涂灵在诗歌中这样写:“在一本线装书上/部分外露的伤口逐渐缝合/插图的三分之一处/光明重新被吸/陌生人、旧苹果、/同样被吸纳/////它们不幸被组装在一起/构成如今残破的人生”人生就是一本书,有伤口,但是会缝合。但是人生更多的是吸纳光明,在这里:伤口,光明,陌生人,苹果,构成一个独特而完整的诗性世界,简单的句子里包含了很深层的寓意。这首诗歌线条粗砺,语言和结构都比较简单,但诗歌以意击人,值得回味的东西很多。
(三)
在网络上写作的绝大部分诗人都是凭着感性在写诗歌,大多数的诗歌只是一种自我言说。70后和80后的诗人们对于诗歌所传承的文化使命和时代使命并没有作过深刻的思考。出身于这个时代的诗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诗人的自我,然而诗歌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受到了削减,在第三代诗人看来,这种对诗的现实政治感、历史感和文化感的强化,都是妄图使诗变为抽象理性的载体,这种非诗的因素,正是使诗长期徘徊在诗之外的主要障碍。所以现代诗歌中出现了大量“非文化”的因素。
“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韩东《有关大雁塔》。这首诗歌是一种典型的“非”文化诗歌,在诗歌中只作呈现,不作解构:事物只能是事物自身,而不是别的什么。它不负载任何其它的意义,任何文化的价值评判对它都不起丝毫的作用。准确地说这种诗歌是以破坏阅读者对诗歌的朦胧美感来取胜的,它与“意向诗歌”最大的差别在于停止阅读上的释义活动。让读诗歌的人不造成阅读上的压力或者歧义。
"最好我是一只西瓜/一刀下去 /流的不再是血 /屠夫变成了瓜农 //最好我是一只西瓜 /夏天是我的新娘子/自从嫁给了我 /她越来越绿 越来越绿 ///最好我是一只西瓜/有人抱着我说她怀孕了/咚咚咚 咚咚咚 /听声音是个女孩 /大概会在后天夜里成熟 "__ yu_mi《最好我是一只西瓜》。这首诗歌出现在平民诗社引起了一些诗人的关注,这样的诗歌极具灵感,一般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没有诗歌中“写”的痕迹。这首诗歌的成功在于:诗歌的“破坏性”在此诗中发挥得非常好。切西瓜的人--联想到屠夫。西瓜的绿--联想到,诗歌中运用了反向思维,有一种出奇的效果。诗始终处于张力之中,不断走向事物的反面。因为诗歌中强势地破坏和转换,断开了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造成了阅读上的快-感。
“种一匹马在心里,让我奔跑如飞/种一片海在心里,让我春暖花开”--丁巴达克《幸福》。“我不会饿死,也不会客死他乡/我的眼神忧郁,但不是随时就活不下去的/诗人。我坚强、勇敢,富有诗情/但我不是你的鸭子” --江南一只猪《夏天,送你十只鸭子》。这两段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也以诗歌意义的直接呈现取胜,不作拐弯抹角的歧义阐述。在诗人海子的“神性写作”和“以诗为马”最后因对诗歌的极度热爱而死的惊世之举之后,现实主义的诗人更为注重内心的幸福和追求平凡的生活态度,追求内心世界的平凡体验。这也许才是诗人更为广袤的生存基础。来源于生活而经过提炼的诗歌是最真实的和受人欢迎的。这样的诗歌是属于平民的诗歌。
(四)
在诗歌创作最高的境界里,内容和形式是像光和热般不能分辨的。如声音之于音乐,颜色线条之于绘画,土和石之于雕刻。优秀的诗歌除了内涵深刻以外,还要具备声色和立体美感。诗歌不只是表现情意的工具,也是作者品质再现和修养的体现。题材或内容,修养,锻炼,选择和结构也就形成作者诗歌风格的重要原素。
作为诗人一定要对语言敏感,紧紧抓住语言内在的结构,摒弃诗歌中多余的不相关的事物的抒情,还原诗歌本来的纯粹性,让诗既呈现沉重的力量感,也要有轻松的感觉。这样才构成完美的东西。
“月亮有过多的淤泥,月光瘦下去/看见淤泥里的蚝/月亮里还有个洞穴,狭长、悠远。今夜/月亮像条可自缢的绳子”--寿州樊子《月亮》。联想到诗人樊子的血性:多次为民请愿,自杀未遂,现在又远走他乡。我真的有点忍不住泪如雨下,最近读他的随笔《山之沉》,我想很多人都会被诗人纯正的情怀深深感动。“月亮像条可自缢的绳子”,只有对生命和世界有着深度担忧的诗人才会写出这样的字句。在樊子兄的身上,看到的是一种很纯粹的诗人性格。
“喊我生病的母亲,她坚韧无泪/再每一个黎明生起灶火,淘米/烧饭,炒大碗的青菜/喊我童年的,几近缺失的生活/它们在我的梦里死去活来/苦苦挣扎。喊天,喊地/喊观音庙。对着故乡喊故乡/亲人,我弯着腰/接近泥土,喊父亲的名字”--且歌且骚《对着故乡喊故乡》。且歌的诗一直都是非常值得推崇的,他的诗歌秉承着时代,历史和现实的言说使命,而且以独特的气势表达了一种大爱和悲悯。在这首诗歌里,有一种诗歌的草根性:即诗歌的本土化和传统化。“喊”字重复的运用,就让瓦片、燕巢、山洪、初恋的少女、生病的母亲都在诗人的梦里“死去活来”,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把读者拉到诗歌所表达的氛围之中。这首诗歌中意向和语言密集,但由于诗人看似无痕的排比手法,反而使得诗歌有雷霆的气势。
“就这样感恩吧,让你洁白的裙子/再沾染一丝高贵、智慧、美丽和忧伤/正如我们的祈祷,鞋子也是新的,姐姐/我们住进乐声里,四周都是流动的。甚至布满折皱的小情绪,我们鱼一样击水/打更,轻声说出/天亮了--” --边缘紫蝶《让我们感恩吧》。这首诗歌实在具备阅读美感。诗人是需要回归的,因为诗人是来自泥土和粮食,所以对万物抱有感恩的心。在这首诗中,诗人用细腻而喷发的情感,把河流、村庄、羊群和姐姐洁白的裙子联系在一起,大声地说出了:天亮了。读者不自觉地被带入了诗歌的氛围中,和作者一起感恩。这首诗歌除了情感的把握很到位之外,诗人细腻的诗歌处理手法也是值得推崇的。
“金色的光线下,豹子缓缓地跺着/方步/我在它挑衅的目光里/站着,站着就是一种姿势” --蜀歌《站着》。我个人认为这首诗歌收尾非常好,表达了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方式:面对的是豹子那么强大的困难或者其他东西,我还能站着,以树的姿态。这也可以理解成写诗歌的姿势。
(五)
美国最新的桂冠诗人斯坦利.库尼兹说,“写诗一点儿不是一项精英主义活动,诗歌来自人类各个层次的普遍需要和愿望。诗歌是你自己生命意义的体现”。我觉得诗人当保持对美的事物的神秘;对生命的热爱和激情,对事物透彻的认识和批判。
诗来源于诗人对世界的触觉和现实在诗人内心形成的反馈,然后以具象表达出来。最近看到诗人陈先发说:“个人反对诗歌陷入抒情的泥淖,在一种无形式突破的寻常抒情模式中挣扎。”但是在当下许多写诗的人基本上是没有脱离掉这种诗歌模式的,很多写诗的人每首诗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他们把语言变来变去,诗歌繁殖的速度相当惊人,事实上读他的几首诗歌和几十首或者几百首诗歌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复制出来的,对于热衷于网络写作的诗人们,这也是一个警示。
写诗有何意义?我们追溯到历史上唐朝时代李白和杜甫两位杰出的大诗人。李白的诗歌要以文化的美感尺度来衡量,而杜甫则要用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尺子来量度其诗学标本。
诗歌本身是附有强烈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使命的,诗歌在整体上应该是呈现千姿百态的多样性。但是诗歌分解到个人时,要显现出强烈的个人特征和个性风格,要体现出人类丰富深邃的情感世界和思想的深度。当这个问题摆在诗人们前面时,我们只能说:前面的路还很长,诗人们任重而道远。
在路上现代短篇诗歌 篇12
我便收获了父母的爱
总是向他们索取却从未说过谢谢
直到长大以后才明白他们的不易
原来,亲情是无私的
有一天,我偷偷溜进了网吧
他们像豌豆射手一样向我开炮
原来,亲情也有严厉
从她给我的第一块糖果开始
我便结识了我最好的朋友
快乐的'事想跟她分享
难过的时候向她倾诉心肠
原来,友情是甜蜜的
有一天,我们因为一件事产生分歧
我固执地转头一言不发地往回走
原来,友情也有痛苦的时候
从他给我的第一个拥抱开始
我便认定了我的一生
冬日里温暖的手掌,考场外认真地等待
无助时坚实的肩膀,吃饭时为我夹的菜
原来,爱情是幸福的
有一天,我们因为吵架固执地不理对方
我内心汹涌却孤单得想要去逃亡
原来,爱情也有离殇
人生就是旅途
我在旅途中成长
亲情、友情、爱情
父母、闺蜜、恋人
经历了方知珍惜
看透了才懂放弃
旅途中,磕磕碰碰跌跌撞撞踉踉跄跄
但只要有人疼有人爱有人懂得
我始终相信
最美的自己在路上
【《在路上》诗歌】相关文章:
在路上心情随笔(通用13篇)07-05
青春的路上(30篇)07-05
青春路上(精选30篇)07-07
在路上的散文(17篇)07-08
在乡村诗歌(10篇)07-08
阳光路上散文(通用14篇)07-10
努力在路上作文(30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