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札记随笔

时间:07月11日 网络精选 随笔 我要投稿

札记随笔(9篇)

  阅读是启发思考的种子,学习是拓宽视野的翅膀。不妨沉浸于几篇札记随笔的范文之中,让文字引领你探索无尽的智慧海洋。这里有生活的细腻感悟,有深度的哲理探究,有独特的见解洞见。无论是为了提升写作技巧,还是寻求心灵启迪,这些范文都将是你宝贵的财富。打开它们,让每一次翻页都成为一次灵感的碰撞,一次自我提升的旅程。

学期札记杂文随笔 篇1

  大一的我们,真是稚嫩啊:穿着土气的衣服,留着朴实的发型,素面朝天。再看如今的她们,红唇艳抹,精心妆容,换上了飘逸的长裙,踩上了细长的高跟鞋……只有我,还是如此粗糙,咳,这个暂且不提。

  时间真快,马上我就要成为大三的老学姐了。回忆这两年的时光,发觉自己还真做了不少事,比如写了很多文字,读完了若干本书,看了几部喜欢的`电影,过了四六级,学会了拍照的技巧与后期处理,和朋友一起做公众号,在微博上接触到很多新鲜的东西,在网课中了解到一些传统文化知识,跟室友学到不少生活上的技能,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玩了很多游戏,养了一对花枝鼠,还去了不少地方旅行,见了很多不一样的风景……课余生活也算丰富多彩了。

  最近也确立了新的目标――练习小篆,不过想想年初时立下的flag貌似给搁置了,《史记》读到第三卷就没再去图书馆了,唐诗好久都没背过了,瘦十斤的心愿也……(捂脸)

  大的目标是考研吧,我的目标是四川大学。不过我也知道以自己现在的水平……很不现实。下学期的计划是:过计算机二级,自学部分考研教材内容,六级刷分。嗯这样想还是会有压力的。

  这一学期我的学习态度其实并不怎么端正,基本都是考前临时抱佛脚,于是考语言学概论的时候我第一次尝到了被佛踹一脚的滋味,好在老师大发慈悲,渡我此劫,分数给得还是蛮高的。

  有时觉得,自己很像一株小草,寂静生长,朴实无华,却又每天都在成长、积累。

  我会变得更加好的。为我自己。

旅行札记杂文随笔 篇2

  我老了,爬起山来慢了。

  山很高,路蜿蜒,崎岖。可有凉亭,也有石凳。我就坐在石凳上休息下来。

  前边有两个年轻人,一高一矮,跑着,跳着,仿佛这艰涩的山路是平地。他们说说笑笑,时不时唱一句两句他们喜欢的歌曲。

  我很羡慕他们。虽然我只能看见他们跃动的背影,看见他们黝黑的头发,但我相信,他们一定长着一张英俊的脸,有着一双黑亮黑亮的大眼睛,脸庞也一定像一轮朗朗的月。可我的.脸上已是一片沟壑,眼睛灰暗,还在一天天地变小。

  时间啊,一寸一寸,一尺一尺;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几十年过去,身后留下一条漫漫长路。可看前边,路还很长,也很亮堂,一派辉煌的样子。

  年轻人仍在向上走着,我和他们的距离也就更远了。我想测量测量和他们的距离,用目测,足有一百多米吧。我又想,这是爬山的距离,人生的距离呢?那又如何测量呢?年轻人也许只有20多岁,和我差着一个甲字,反过来,我和他们也是差着一个甲字。

  山风吹来,很冷。我的脸上似有几把小刀在刻。我突然地醒悟了,这小刀不就一把时间的雕刀吗?一刀一刀,在我的脸上雕刻着岁月沧桑的纹络、日月游移的印记。这纹络和印记就是我人生走过的长路。

  小的时候,太阳出来了,母亲就催着起炕;星星满天了,母亲又催着上炕去睡觉。长大了,我也这样管教着自己的孩子们。活到现在,父母离世多年,孩子们也不用再去管教。身悠闲了,心悠闲了,可是,我老了。

  忽然,接到文友马生星发来的的短讯:今年郑州全国苗木对接会上,山东省荷泽市王有才老总76岁,记者问,王老76岁还搞苗木?您缺钱吗?王有才是这样回答的:一,我不老,刚刚76岁,姜子牙80岁才辅佐周文王打天下,孙悟空被压五指山五百年保唐僧西天取经,白素贞一千多岁才下山谈恋爱。看看大宁的李老师,像八十多岁的人吗?电脑,微信,QQ应用得心应手,思绪敏捷,延长文联主席高红艳是这样写他的:

  白发谁家翁?李白下凡尘。

  敏捷诗既成,娇健步如风;

  才华自纵横,冠盖满诸城。

  话别踏征程,佳期再相逢。

  马生星竟然说我不老。和荷泽的王有才,当然比他年长几岁,也越过了姜子牙的年龄,和孙悟空、白素珍自然不能去比。那就不老吧,不老就得赶上新时代,紧追时代跑,不然就要被年轻人摔在后面,不老也得老。我急忙站起身来,抖抖精神向上走去

  山路还长。那两个年轻人已站在山顶的凉亭上了。他们向着山下呼喊,也许是向着我呼喊。我站起身来,再向上,向着年轻人的目标,再去攀。步履蹒跚,老了,慢了,但山顶的绮丽吸引着我,我仍在攀,在爬,向着那有风光的山顶……

  二、游文安驿古镇

  戊戌盛夏,时值党庆华诞,吾等一行赴延川梁家河学习参观。返程,见路边有一小镇,牌楼高耸,绿树庇荫,古风纯朴,遂下车入内。镇口向西即一窄街,路面青石铺砌,窑洞错落毗连,商铺饭店皆在窑洞内开张。拣一饭店进去,木桌木凳,粗瓷大碗,黄煎大饼,食之淳香。

  饭后沿街西行,有明湖如镜,古城威严,属隋时所建。登高而望,参差错落,屋舍俨然;远山高处有烽台,半崖建古庙数座。进民居小院,院墙石片垒砌,窑门竹帘半卷,庭院绿草如毡,石磨石碾,茅草凉亭,古色古香。街巷逼仄,长街不长,宽街不宽,却都通连。在此游走,远离世俗,古风熏染,浮燥全无,心净胸畅,遂便想在此多逗留几日。

  走下一高陡台阶,去石砌窑洞大厅问一秀目皓齿妙龄女子:尚有房否?笑而答曰:皆已订出,已无空房。有机无缘,甚觉遗憾。

  又过延川县城,忽大雨倾盆。车在雨中驰行半小时后,骤然而止,路面竟无一滴雨迹。此行所见有今有古,路面有起有伏,天气有晴有雨,一天圆满,心中大悦。

生活札记随笔 篇3

  人生之初,我的理想是做一名白衣天使。母亲常年有病,深受疾病的折磨,看在眼里,动在心里,长大了想用自己的能力,为母亲为乡亲们减轻病痛。后来,事情的发展由不得自己了,由于种种原因扎堆,我调回母校搞了图书管理工作。再后来,图书系列升高职要有论文,参照样本,根据我多年的工作实践,写了一篇名为《关于中专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思考》论文中提出了我的观点,开门办图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打破四堵墙的界限。没想到,当月就刊登在《晋图学刊》创刊十周年纪念同期上,1995年第三期。从此,全国各地的征稿、邀请函不断,论文也录入《当代中国英才大词典》四川成都、《今日的辉煌》北京2218信箱。从此激发了我敢写的兴趣,后来写了几个小短文分别发表在《华北图书通讯》和山西工人报上。

  自得之见

  我生来是个少言寡语之人,常常有话说不出,恰好用自己手中的笔,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用笔代叙心里话,叙出自得之见、叙出对事情的看法与想法,在扣扣空间发表了自己的说说,比如个别家长:对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百般迁就,不管要求是否合理,都百依百从,名曰,孩子还小,日久了使他养成了,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不良品行,这不是亲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大人总不能跟随孩子一辈子,当他要独自面对生活的时候,束手无策,有时侯甚至会犯法犯罪。再次他们将来是社会和家庭的接班人,他连自己都管不了,怎么能承担起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呢?

  留下生活痕迹

  岁月无情,年华易老,大人物是一缕吹过的风,而我充其量也只不过是风中的一粒微尘,来世一遭不能与草木同腐,生命对人生来说,匆匆几十载,学习于丹心得学会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用手中的笔留下自己独特的生活痕迹,用比喻告诉孩子们,高峰山上,有一块青石板是活的,看风景最惬意的时候小心掉下去。

  生活也如同竞技场,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慎重对待,差过了这场赛事,也许就错过了你表演的'最佳时期,一转身一回头就变成了往事回忆,即使有下一场赛事,那也是物是人非了。我想告诉人们,在日夜不息,向前奔流的生活洪流中,来不得半点松懈!鼓足勇气永远朝着前方奔去。

  我也要常听到谢谢

  老年斑悄悄爬上面容,让人没有任何防备,只有面对,同时也告诉我,已经步入了人生之秋,帮人的机会越来越少,相反需要别人帮自己的事情会越来越多,每一次上公交车,年轻人都给我让座,我虽然接受了,但总觉得不好意思。有一次年轻姑娘让座了,我刚说完谢谢坐上去,看见一位抱着小孩的农村妇女上车了,我马上站起来招呼她坐下,她向我打听车次,我很清楚的告诉她坐两站下车,再转乘2路,坐三站就到了,她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忙对孩子说:快谢谢奶奶!孩子奶声奶气的说:谢谢奶奶!也许你会笑我这么小的事不值一提,我是很小很小的小人物,帮不了别人大忙,生活中碰到力所能及的小忙完全可以帮,我也要常听到谢谢!我不愿意让别人把我看成老人!

札记随笔 篇4

  网友们写的作品大多都是儿女情长的作品。內容上都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反映了爱情。婚姻。家庭。及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糸。很多方面都反映了一种矛盾。一种自然的矛盾。也就是说人们无法逃避的矛盾。。问题就是矛盾。矛盾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人是在矛盾中生活的。网友们的每一篇作品都充满着矛盾色彩。它反映了一个现实主义的社会现象。沒有人。就沒有社会。沒有爱情。就沒有家庭。婚姻只有在法律面前。才有它的决定意义。除此之外。爱情和家庭都属于人的本身行为。网友们的作品都在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反映了自己的現实主义的美好向往和对丑恶現象的鞭挞

  网络让人们对人生认识和对世界的认识彼此相近。相互交流和沟通。使大家的思想感情融化在一起。丰富着中国的民族文化。让人们的精神和灵魂。在时代快速发展的社会上。能闪燿着自已的光芒。这个世界在变。让人们的思想感情变得光彩四溢。这个世界从历史开始就充满着与生命不可调合的矛盾。也就是这种矛盾。使我们今天的人和我们的先人都在思想。思维。爱情。意识形态和感情上让这个人类社会变得有声有色。惊天动地。我们沒有理由哀叹自己的人生苦短。我们也沒有理由指责社会的.好坏。因为在这个物质社会里存在一个质量问题。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而言的。例如沒有天就沒有地。沒有大,就沒有小。沒有高。就沒有低。沒有男。就沒有女。好和坏是这个社会的自然现象。不管从物理和化学等方面去研究整个宇宙天体。对立统一始终是物质社会中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要想读慬这个物貭世界。首先要读懂自已。因为人是这个物质世界的一部份。也是这个地球生命的组成部份。我认为。质量决定着人的一生。就象商品的质量决定一个商人的诚信。而这种诚信也决定了一个商人的命运。包括那些生产资本的人。

随笔札记 篇5

  总以为可以收获完美的爱情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平平淡淡的,快乐幸福的在一起。不需要花前月下的浪漫,也不需要轰轰烈烈的澎湃,只希望能够平平淡淡的在一起,分享每一个日出日落,分享每一份属于我们的快乐。也许是我的要求太高了,也许是这个世界不是我想象中那个世界,在现实的生活心中我没有找到我的爱情,只是在回忆里留下了一些伤!

  人生寂寞岁月苦短,分不清今夕是何夕。如果注定无缘不如放手,也许很痛苦却总比一生深陷其中的痛苦好。既已不能携手比翼不如就此放手。放手不是绝情的冷漠,也不是痛恨的诅咒,有的只是对你真正爱人的真诚的祝福。曾经年少轻狂放浪不羁,几经岁月沉浮,世情涤荡早已磨灭了那份锋芒,掩去了那份狂傲,留下的只是心中的那份孤独!苍茫月下对月独酌,难言心中寂寞,酒入愁肠难消孤独意!

  在每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我都喜欢独自一人走在路上,慢慢得走,走得很慢很悠闲,慢慢的享受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的快乐与舒适。我不愿匆匆忙忙的走过,我喜欢看夕阳西下时的那种安逸与娴美,将自己的心融化在这美丽中,将自己的灵魂融合在这恬静中!淡淡的安逸,淡淡的寂寞,悠闲地走过,在风轻云淡中,在晚霞满天时!

小学班主任工作随笔札记 篇6

  作为班主任,除去上课之外,所有的课间都要进班盯班,否则出了事故,一切都要班主任承担,所以我的时间总是被铃声切割的七零八碎,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没有课的时候要判作业、填写班主任工作手册、教学工作手册、写教案、填写学校下发的各种表,还要随时准备校长主任的推门听课,迎接市区督导检查、座谈,接待家长来访等等,没完没了。

  中午的时间12点15分到1点10分也不是自己的,要进班管学生的午休,因为学生多数中午不回家吃饭,都在学校吃饭,家长因为工作缘故,也不会给学生做午饭。学校规定,午饭由班主任和一个搭班老师管理。中午吃完饭,,孩子们有玩耍的,有看书的。学校规定,中午没有特殊情况,学生一律不准出教师,教室里要保持安静,洗手和去厕所一律在饭前进行。1点10分学生下课,可以活动。所谓活动,就是在教室里三俩成群地说说话而已。哪所学校也不敢让孩子们到操场上疯跑,发生事故的机率太高了,一出事,磕了,碰了,教育局,法院,最后都得赔个几万还不算完呢。

  有人说,那班主任费很高吧。对,托国家的福,今年开始每个月有450的。补贴,没想到领导们马上也在结构工资里发放,美名其曰管理补贴。所以学校一般都安排青壮年教师或无权无势的老师当班主任,不当不行。

  就这样,直到下午4点15分,学生放学,把每一个学生安全地送出校门,心里才轻松了。每个学期都是如此。所以,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我都在盼望着下一个假期的到来。而今天写下这篇日记其实是为了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小学班主任工作随笔札记 篇7

  “严是爱,松是害”是许多班主任的口头禅,“严师出高徒”早已成为经验之谈。应该肯定严格管理、严格要求自己是必要的有效教育手段。但是,过分的严厉,使学生慑于“高压”而屈服,实际是口服心不服,甚至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与教师对抗。岂不知在很多时候,宽容能使学生内心受到感化,会收到神奇的。教学效果。

  宽容,并不等于纵容。如果教师一味心慈手软,疏于管理,致使学生纪录涣散,无所顾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是教师软弱无能的表现;如果教师厚此薄彼,亲疏有别,致使班风不正,人心不齐,这是教师私心作祟的结果;如果教师不讲原则,讨好学生,迁就错误,甚至与学生称兄道弟,一起吃喝玩乐,这是教师人格的卑下与师德的缺失。凡是种种都是教师纵容学生的错误做法,不仅会贻害学生,而且教师本人也会因此威信扫地。

  宽让与严格是矛盾统一体,宽容是另一种意义的严格。宽容应该因时而施,因人而异,因事而别。教师应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评判学生看主流,心存善意看发展。

  宽容是一屡阳光,她照亮了一片童心;宽容是一丝春雨,她滋润了学生的心田;宽容是一粒爱的种子,她会在学生的心中萌芽;宽容是一剂可口良药,她会使枯木逢春催发新的生命;宽容是一颗冰清玉洁的心,她会传递人性,唤醒良知。

  铸魂的工程师啊,请你拥有一颗宽容心吧!

小学班主任工作随笔札记 篇8

  在精彩的汇演和掌声中,这一周的军训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是的,开学第一周,我们军训!

  刚刚从一年级升上来的孩子们,对军训充满了好奇与新鲜感。周一开学报到,孩子们问前问后:“老师,军训是干嘛的`?”“老师,是不是要向警察叔叔一样要打枪?”“老师,是不是每天都得跑步?”五花八门的问题,把我弄得忍俊不禁。我告诉他们:“自己体验一周,你们就什么都知道了。”

  晚上给家长发校讯通,提醒家长为孩子穿舒适的鞋子、带上水杯、吃早饭。第二天一早,上课铃声还没有响起来,孩子们就已经在操场上站好队伍了。果真是比学习还积极。

  前两节课训练,学习站军姿、立正、稍息、三面转法。后两节课书法,下午继续训练。太阳下,我能看到孩子们额头上细密的汗珠,但是没有一个人喊累,我很欣慰。

  今天下午汇演。上场前,一个叫毛家乐的孩子摔破了腿,我问:“能坚持住不?”他点点头。于是在场上,我看到他们精彩的表现。口号喊得震彻校园,步伐整齐矫健。下场,毛家乐腿上的伤口已经渗出了血,他仍然坚持着每一个动作做到位,我很感动。立刻为孩子抹药、包伤口,他很乖。

  军训,本是就整顿纪律、磨练意志而设立的项目,孩子们整体表现很棒,为他们骄傲!

秋天的札记美文随笔 篇9

  蜗居书斋的日夜,是无边无际深不可测的海洋,时而将我逼进阴晦的角落,时而将我推向烙着阳光的浪尖,感受光明与黑暗的相交,多少重复的日子把自己化为一枚简陋的贝壳,叹息声便无奈地随之晃荡、流淌着一圈圈螺旋形的纹路。也许习惯了寂寞,不经意回首,往事只留下淡淡的痕迹,像不曾发生过的空溟,那些紫千红的记忆渐渐疏离中陌生、模糊了,才发觉一颗柔软的心灵,已被流过的时光洗得斑斑驳驳。再不轻易哼着歌看镜里的自己了。

  “纸上云烟过眼多,半生心力坐销磨,”这是一种亲密,一种身心相许的热爱,日日不断的落笔之思。我想,这就是清代状元纪晓岚所面对纸墨得失间的感慨,当时在八股文盛行之时,是从一个没有脂肪的喉咙里传递的怪异声音。

  在他眼里,日常生活不会再有空灵、激越、神奇的出现,仿佛所有的前人只是过客,云烟一般、循环往复地在自己身边走过罢了。这个想法,令我悚然一惊。

  我们都在不分昼夜的劳碌、拼搏和进取,艰难攀援在各自不同的路途上,甚至匍匐前行、留下了醒目的、汗水淋漓的足迹。可是,当我回头再仔细一想,譬如从后来人的眼里,也就如同一阵风,一群他们的天空里倏忽即逝的飞鸟。

  二

  深情在眉,孤意在眼。

  秋天不是呈现爱,而是为了让一个人看见自己内心里的纷纷落叶。

  秋意寂静。对面的台阶上,过早飘零的一枚落叶提醒了我,或说暗示我:枯竭也是一种生命里不能避免的流程。

  它像人生本来是舒缓起伏的流程走向,不可预见的怎么就出现了断崖一样,成为一个戈然而止、无法再行进的路途。一股辛酸,一种无奈,油然而生。我觉得,整个秋天总该有一片落叶是我自身的真实写照。

  我习惯了台灯所笼罩的无边风月,习惯了无声无息的深夜浮现出来的幻想,触及的是更加辽阔的视野。尤其在我独处的时候,亦能感觉着自己与白昼的举止有些是越来越遥远了。也许,我的时光被停留在一页又一页的文字上,当我精心把生命内部布置成一篇美丽的童话时,真实的血肉之躯却类似某部长篇的标题,孤绝地悬在钢笔的下端。也许只有耕耘,没有收获,在我与梦想之间,确实存在着一种障碍,至使我不能冷静坦然地进行描绘与叙说。

  与秋合影,是一次次朝拜的纪念。

  三

  想起你;不过秋已浓。

  我在一次次阅读自己的旧作,除了惊叹自己的勤奋,数百字作品发表的背后是数千字的有力支撑。那些背后的碎片又一次次把我带回始初,使我浸入对往昔的回忆,想起了欢乐的雏形。

  更多的时候,我的心情总是那么安静,淡然,喜欢走出家门看漫天秋叶纷舞,带有永不披露的秘密飘落,捡拾玩弄,如一双至爱的手掌握住另一双至爱过的手掌,深情且有力度,渐渐抚响生命中最纤细的丝弦;也喜爱秋风入怀的韵致,又如一首深沉的抒情诗被有些喑哑的低音缓缓念出,是怨,是悲,是恨,更是爱,让人猝不及防中神迷心醉,觉得身边正有无数的梦幻闪耀,秋水般渐渐扩散,欲诉又无从说起。这时,美妙的音符便在心的上空闪闪烁烁、纷纷扬扬……

  回忆过于兀然。我不该有这样的念想,然而我如何去面对季节的心事?

  我所历经的往昔就如秋水一样蒸发了,剩下的都是聚集在眼眶里的泪。在我写出前面这几个字的时刻,我同时能感觉到眼前凸出了两块黑色巨石、垂直地砸到脚尖前方的地面,紧接着,是同样的颜色在不透明的`视网膜上沙尘暴般地汹涌袭来,顷刻间,浪头一样高过浪头的夜气彻底地吞噬了我。

  四

  如果我的眼底有流动的沙丘,那一定是现实的大风遮蔽了童年里记忆的城池,大地的灰尘蒙住心灵。在我视野仄仄或是无所事事的时候,对于我而言,逝去的时光,未来的时光还会存在,无所始、无所终,静止不动。

  深秋寂静。我是一个人浸入对往昔的回忆,想起中秋之夜被母亲擦净的各种器皿:碗筷,茶杯和酒壶。乡村院落简陋,视线的尽头缩小成一盘皎洁的明月,触及的是更加辽阔与细腻的亲情。西北屋透露出新伐木材的涩味。泥土摇曳着白菜与葱叶自在的身影。父亲的走路声,“咚咚咚咚”是从工作中伤了神经的病腿下面发出的,击鼓一样,使远处的旷野变得悠远而苍茫。我还没到结婚年龄,就再也听不见那样的声音了。母亲也于去年中秋夜住院,第二天就离世了。在我醒转过来时,窒息就在死亡下面舞蹈,然而,有谁又能真实体验到内心随之而来的、由生到死的过程?这阴影,勾勒出突兀的命运、无常的人生。

  大地上,还包括一些长寿着的老人,枯黄的色调,就像那些千年大树一样令我肃然起敬。

【札记随笔】相关文章:

高中青春随笔(30篇)07-01

自然教学随笔(6篇)07-01

心情生活随笔(25篇)07-01

青春随笔(30篇)07-01

美文随笔(30篇)07-04

人生随笔(28篇)07-03

随笔美文(30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