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7篇)
翻开数学的神秘篇章,第八册教学计划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理论与实践。让我们一起探索那份深度,学习他人的智慧,让每一次阅读都成为自我提升的宝贵时刻。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启程吧!
小学数学第八册单元教学计划 篇1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的内容都很重要,但是重点在第一、二、四、五单元。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学习,进一步学习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稍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能和习惯。
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在量的计量方面,也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以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另一方面为学习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
第四、五单元系统地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一册的几何初步知识,主要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认识直线、线段、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认识射线、垂线、平行线、梯形,并萄一些简单图形的作图的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有三级的多位数。
2. 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 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 使学生初步謒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 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数学第八册的教学计划 篇2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四个部分。
(一)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的知识在本册乃至于整个小学阶段中取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单元的应用题主要是复习已学过的两、三步应用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为下一单元学习新的应用题作准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难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关键:小数点的处理。
(二)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本单元包括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两节。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掌握整数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的总结和提高。应用题前一部分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整理总结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扩展一般应用题的范围,后一部分是教学以反应两个物体运动为内容的一些行程应用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熟练进行计算;难点: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
(三)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是今后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面积的基础。
这单元的教学重点: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难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关键: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 简易方程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简易方程和方程解应用题等代数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良好基础。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难点: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口算。
2、使学生认识中括号,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四步)。
3、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以及相遇的行程问题,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5、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6、使学生在掌握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列方程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7、进步培养学生检验地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给后进生和其他学生更多的关心与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篇3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1、“数与代数”领域。
⑴体会小数的意义,介绍小数部分的名称及数位的相互关系,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事物
⑵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⑶正确读写小数,并比较小数的大小
⑷能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
⑸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⑹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
⑺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⑻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乘的混合运算,并能解决日常生活当中的简单问题
⑼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⑽小数除法(包括除数是整数和除数是小数两部分)、小数的混合运算,运用小数除法和小数的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⑾求积、商的近似值,认识循环小数
⑿用字母表示数
⒀认识方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⒁等式的性质
⒂解简单的方程:如3x±x=5,3x±7=13⒃初步学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⑴图形的分类
⑵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⑶三角形内角和
⑷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⑸初步认识梯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⑹欣赏与设计图案
⑺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
⑻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
3、“统计与概率”领域。
⑴认识等可能性,能判断规则的公平性 ⑵能设计公平的规则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⑴数图形中的学问 ⑵激情奥运 ⑶图形中的规律
二、教材编排方面的意图与特色:
1、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
2、删繁就简,突出数学的思想方法
3、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努力形成“综合应用”专题化,渗透数学思想
5、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小数,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必要的计算技能,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发现一些运算规律;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结合解决实践问题,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和探索相关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变换。
(3)体验时间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数学思考方面:
(1)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意识。
5、情感与态度方面: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够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篇4
二、教学内容: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的内容都很重要,但是重点在第一、二、四、五单元。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学习,进一步学习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稍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能和习惯。
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在量的计量方面,也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以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另一方面为学习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
第四、五单元系统地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一册的几何初步知识,主要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认识直线、线段、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认识射线、垂线、平行线、梯形,并萄一些简单图形的作图的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四、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有三级的多位数。
2. 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 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 使学生初步謒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 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五、教学措施:
1. 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
2. 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3. 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
4. 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6.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7.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8.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六、课时安排:
单元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周 次
备 注
一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15
1. 混合运算
2
2. 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8
3. 简单的数据处理和求平均数
3
整理和复习
2
机动时间
3
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篇5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四个部分。
(一)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的知识在本册乃至于整个小学阶段中取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单元的应用题主要是复习已学过的两、三步应用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为下一单元学习新的应用题作准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难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关键:小数点的处理。
(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本单元包括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两节。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掌握整数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的总结和提高。应用题前一部分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整理总结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扩展一般应用题的范围,后一部分是教学以反应两个物体运动为内容的一些行程应用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熟练进行计算;难点: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
(三)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是今后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面积的基础。
这单元的教学重点: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难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关键: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简易方程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简易方程和方程解应用题等代数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良好基础。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难点: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口算。
2、使学生认识中括号,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四步)。
3、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以及相遇的行程问题,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5、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6、使学生在掌握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列方程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7、进步培养学生检验地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给后进生和弱智生更多的关心与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五、教学进度表(略)
小学数学第八册的教学计划 篇6
略。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的内容都很重要,但是重点在第一、二、四、五单元。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学习,进一步学习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稍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能和习惯。
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在量的计量方面,也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以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另一方面为学习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
第四、五单元系统地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一册的几何初步知识,主要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认识直线、线段、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认识射线、垂线、平行线、梯形,并萄一些简单图形的作图的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四、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謒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五、教学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
2、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3、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
4、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6、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7、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8、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六、课时安排:
单元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周 次
备 注
一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15
1、混合运算
2
2、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8
3、简单的数据处理和求平均数
3
整理和复习
2
机动时间
3
二
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
16
1、十进制计数法
3
2、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2
3、减法的意义
3
4、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3
5、除法的意义
3
整理和复习
3
机动时间
3
三
量的计量
3
1、计量的产生,常用的计量单位
2
2、名数的改写
1
机动时间
1
四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4
1
小学数学第八册的教学计划 篇7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单元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连乘和连除应用题集中在一起教学,加强彼此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能进行相互检验,在这一单元增加简单的统计内容,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学生及早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可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面所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量的计量: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各种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系统整理和总结。这部分教材先讲计量的`产生,接下来讲常用的计量单位,最后才是名数的改写。总之,本单元新知识不多,教学时应以复习、整理为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和进率及名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重视计量单位的直观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明确的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六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关键: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
教学关键: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着重说明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6、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先讲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随后出现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接着学习平行四边形,理解它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最后学习梯形特征,以及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以及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垂线与平行线概念。
教学关键: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
三、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四、教学措施
1、 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 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 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 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7篇)08-04
数学高一教学计划(30篇)08-05
数学本学期教学计划(20篇)08-07
数学高三教学计划(26篇)08-07
高一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1篇)08-07
小学数学每天教学计划(8篇)08-08
初中数学暑期教学计划(10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