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10篇
在这个充满好奇与探索的年纪,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学一年级数学的世界吧!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精心整理的知识点归纳范文文档,孩子们不仅能巩固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还能激发更多对数学的兴趣与热情。每篇文档都涵盖了重要的数学概念、实用的解题技巧以及有趣的应用实例,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无论是家长辅导孩子作业,还是孩子们自主预习复习,这些资料都将是一份宝贵的资源。快来加入我们,一起开启数学学习之旅吧!
小学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下册的知识点归纳 篇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观察与测量》知识点归纳
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两个方向(前〈后〉面或侧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1、经历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会通过刻度尺观察物体的长度。(起点不是0刻度)
5、能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
去游乐园(认识米)
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总结: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观察与测量》知识点归纳就为大家介绍完了,小朋友们,你们记住多少知识呢?如果忘记了的话,赶快点击浏览本文复习一下吧!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加减法知识点归纳 篇2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就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得几个十。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并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采松果(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减,记住得数,然后再与整十数合并起来才是计算的结果。
3、应用方法熟练的进行口算。
青蛙吃害虫(两位数加整十数。)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并且探索和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并且探索和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拔萝卜(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的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
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会用竖式计算,明白列竖式的方法,知道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回收废品(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1、结合实际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知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知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要用减法计算.
3、使学生能够在正确列出算式后进行准确的计算.
《有趣的图形》知识点归纳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篇3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1、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能分辨出四种基本的图形。
2、学会观察,能在生活中找出基本的形状,会举例。
3、能区分出面和体的关系,体会“面在体上”。
4、能找出一组图形的规律。
5、能在复杂的图案中找出基本的图形。
动手做(一)
学生能自己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剪拼出喜欢的图案。
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
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
动手做(二)
了解七巧板的组成。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只让学生直观认识,知道形状和名称即可。
动手做(三)
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小小运动会
1、应用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4、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位置知识点归纳 篇4
1、上、下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上、下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的方位,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前、后 (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前、后、最×的含义,以及前后的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方位,会用前、后、最前、最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左、右(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左右的方位,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位置
(1)明确“横为行、竖为列”,并知道“第几行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2个数据(2个维度)描述人或物体的具体位置。
(3)在具体情境中,能依据2个维度的数据找到人或物体的具体位置。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篇5
一、生活中的数
1、100以内数的认识2、100以内数的读写
3、100以内数的比较
4、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二、加减法(一)
1、整十数加减法计算
2、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一位数不退位减法。
3、两位数加整十数。
4、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5、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三、加与减(二)
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3、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4、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5、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购物
1、小面额的人民币
2、大面额的人民币
3、进行有关钱款的简单计算
五、加与减(三)
1、连加运算
2、连减运算
3、加减混合运算
六、统计与概率
1、认识简单的纵向条形统计图
2、认识简单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以上就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数》的知识点归纳 篇6
1、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数、学会数数不但会一个一个数,还会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并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初步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体会数位(数中各个数字所占的特定位置)、基数(用数可以表示物体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序数(用数可以表示集合中某一元素在序列中的位置)的意思。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3、在数数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百",感受数位的意义.
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写)
1、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100以内数的数位名称及排列顺序,了解100以内数的计数单位,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既要知道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又要明确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组成几十几。
3、会读写100以内的数(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能对100以内的数量进行估计。
动物餐厅(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使学生更清楚了解百以内数的顺序,会先从数的位数上比较,相同位数的数要从高位依次比较的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小小养殖场(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逐步培养数感。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数》的知识点归纳 篇7
生活中的数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小学生数学一年级下册《有趣的图形》知识点归纳 篇8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1、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能分辨出四种基本的图形。
2、学会观察,能在生活中找出基本的形状,会举例。
3、能区分出面和体的关系,体会“面在体上”。
4、能找出一组图形的规律。
5、能在复杂的图案中找出基本的图形。
动手做(一)
学生能自己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剪拼出喜欢的图案。
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
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
动手做(二)
了解七巧板的组成。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只让学生直观认识,知道形状和名称即可。
动手做(三)
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小小运动会
1、应用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4、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加减法知识点归纳 篇9
【知识点】
1、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进一,再加整十数就是结果。能正确地计算,初步体会计算方法多样化。
2、学会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知道“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律。
发新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算法:强调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能正确进行计算。
2、学会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知道“满十进一”的计算规律。
小小图书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向十位借一当十,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学会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
跳绳(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1、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重点指导竖式的计算,并理解“借一作十”的含义。
3.根据主题图会进行比较合理的估算。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加与减知识点归纳 篇10
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
9+1=108+2=107+3=106+4=105+5=104+6=103+7=102+8=101+9=10
9+2=118+3=117+4=116+5=115+6=114+7=113+8=112+9=11
9+3=128+4=127+5=126+6=125+7=124+8=123+9=12
9+4=138+5=137+6=136+7=135+8=134+9=13
9+5=148+6=147+7=146+8=145+9=14
9+6=158+7=157+8=156+9=15
9+7=168+8=167+9=16
9+8=178+9=17
9+9=18
1、熟记2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20以内进位加法、20以内退位减法)
20以内退位减法口诀表
10-1=911-2=912-3=913-4=914-5=915-6=916-7=917-8=918-9=9
10-2=811-3=812-4=813-5=814-6=815-7=816-8=817-9=8
10-3=711-4=712-5=713-6=714-7=715-8=716-9=7
10-4=611-5=612-6=613-7=614-8=615-9=6
10-5=511-6=512-7=513-8=514-9=5
10-6=411-7=412-8=413-9=4
10-7=311-8=312-9=3
10-8=211-9=2
10-9=1
2、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
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另一部分数=总数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
(3)大数-小数=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求大数列加法。求小数或相差数列减法。
(4)原有-借出=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列减法
3、应用题解题时候,要根据已知条件正确列式
(1)、总分关系(加、减法)
部分数+另一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另一部分数
①、问题中出现“一共、共、全长、原来等”表示总数时,列加法。
②、问题中出现“还剩、剩下、余下、第一次、第二次、用去、吃了等”表示部分数时,列减法。
(2)、大小关系(加、减法)
大数-小数=相差数大数-相差数=小数小数+相差数=大数
①、“多”字或“少”字后面的数是差数。
②、“比”字左、右两边的数分别是大数、小数。
求大数列加法,求小数或差数列减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词教案(精选10篇)07-09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22篇(荐)07-28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通用23篇)08-02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精选12篇)08-02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卷(12篇)08-01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通用15篇)08-02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30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