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内容(6篇)
文字的世界就像一座瑰丽的宝库。今天,我们有幸打开几张关于文学常识的璀璨篇章。每一篇都是知识与智慧的结晶,等待你去探索,去学习,去借鉴。让阅读成为你的日常习惯,因为每一个热爱文学的人,都走在通往丰富内心世界的道路上。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开启这场精神盛宴吧!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内容 篇1
谦辞,是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谦虚的言辞
“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
“舍”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小”字一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生(多见于早期白话):青年读书人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谦称自己;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老”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如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古代文学常识内容 篇2
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最初叫做《诗》或《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经典后,称为《诗经》,共收入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作品,主要是民歌。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开端。
2、《诗经·小雅》中有《南陔》《白华》《华黍》等六篇诗有篇目而无歌辞,后人称为为“笙诗”。
3、《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现在一般认为这种分类是按照音乐的不同特点来划分的。
4、风即乐曲,国风指当时诸侯国所辖各地域的乐曲。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160 篇。即: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频风。
5、雅,即正,“雅乐”是相对于地方乐而说的,周京都地方的王畿之乐。大、小雅之分可能因为《小雅》中的诗产生的时代较晚,在音乐上受到了“风”的影响而有所变化。有大雅、小雅之分,大雅31 篇,小雅74 篇,共计105 篇。
6、颂是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乐曲,包括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共计四十篇。
7、《诗经》作品的写作年代,总的来说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一般说,《周颂》当产生于西周初年,《大雅》的大部分也当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小部分产生于西周后期。《小雅》和《国风》的少数作品产生于西周 初,大部分产生于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鲁颂》是周平王东迁以后的作品。《商颂》的时代有争论,一般认为是东周宋国的作品。
8、关于《诗经》作品的结集,汉代学者提出了周代有“采诗”制度的说法。《汉书·食货志》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这是民歌洪的方式。《诗经》中文人作品汇集则鄘风是通过“献诗”的渠道。据《国语·周语》记载,周代有让公卿列士等贵族官员和文士献诗的制度。
古代文学常识内容 篇3
1、最早的文学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是流传在原始人类中的古老歌谣和神话故事。
2、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主要有模仿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劳动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劳动说,这是对文学艺术起源的科学解释。
3、一般认为,古籍中保存下来的一些原始歌谣,比较接近原始形态,可信为原始歌谣的有:《吴越春秋》中的《弹歌》、《礼记·效特牲》中的《蜡辞》《易经》中的《归妹》上六爻等。
4、殷墟的甲骨卜辞、商代和周初的铜器铭文,《周易》中的卦、爻辞,《尚书》在的殷周文告等,可以说是我国散文的萌芽。
5、我国远古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淮南子》、《列子》、《楚辞·天问》中,其中保存神话最多的是《山海经》。
6、我国远古神话分为三类:关于自然神的故事;关于英雄神的故事;关于异人异物的故事。
7、《共工怒触不周山》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其中共工是传说中的水神;“颛顼”又叫“祝融”是传说中的火神。
8、《女娲补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它描写的女娲是一位英雄女神。
9、《夸父逐日》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塑造了一位英雄夸父的形象。
10、《黄帝擒蚩尤》见于《山海经·大荒北经》,它是反映社会斗争的著名神话。
12、在原始时代,除了原始的劳动歌谣以外,还存在着另一类文学作品,那就是流传在远古人口头上一些关于天神、怪异的故事,这就是古代神话。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古代文学常识内容 篇4
古代文学常识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古代文学归纳
先秦文学
1、最早的文学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是流传在原始人类中的古老歌谣和神话故事。
2、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主要有模仿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劳动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劳动说,这是对文学艺术起源的科学解释。
3、一般认为,古籍中保存下来的一些原始歌谣,比较接近原始形态,可信为原始歌谣的有:《吴越春秋》中的《弹歌》、《礼记·效特牲》中的《蜡辞》《易经》中的《归妹》上六爻等。
4、殷墟的甲骨卜辞、商代和周初的铜器铭文,《周易》中的卦、爻辞,《尚书》在的殷周文告等,可以说是我国散文的萌芽。
5、我国远古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淮南子》、《列子》、《楚辞·天问》中,其中保存神话最多的是《山海经》。
6、我国远古神话分为三类:关于自然神的故事;关于英雄神的故事;关于异人异物的故事。
7、《共工怒触不周山》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其中共工是传说中的水神;“颛顼”又叫“祝融”是传说中的火神。
8、《女娲补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它描写的女娲是一位英雄女神。
9、《夸父逐日》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塑造了一位英雄夸父的形象。
10、《黄帝擒蚩尤》见于《山海经·大荒北经》,它是反映社会斗争的著名神话。
12、在原始时代,除了原始的劳动歌谣以外,还存在着另一类文学作品,那就是流传在远古人口头上一些关于天神、怪异的故事,这就是古代神话。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诗经》
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最初叫做《诗》或《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经典后,称为《诗经》,共收入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作品,主要是民歌。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开端。
2、《诗经·小雅》中有《南陔》《白华》《华黍》等六篇诗有篇目而无歌辞,后人称为为“笙诗”。
3、《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现在一般认为这种分类是按照音乐的不同特点来划分的。
4、风即乐曲,国风指当时诸侯国所辖各地域的乐曲。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160 篇。即: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频风。
5、雅,即正,“雅乐”是相对于地方乐而说的,周京都地方的王畿之乐。大、小雅之分可能因为《小雅》中的诗产生的时代较晚,在音乐上受到了“风”的影响而有所变化。有大雅、小雅之分,大雅31 篇,小雅74 篇,共计105 篇。
6、颂是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乐曲,包括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共计四十篇。
7、《诗经》作品的写作年代,总的来说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一般说,《周颂》当产生于西周初年,《大雅》的大部分也当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小部分产生于西周后期。《小雅》和《国风》的少数作品产生于西周 初,大部分产生于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鲁颂》是周平王东迁以后的作品。《商颂》的时代有争论,一般认为是东周宋国的作品。
8、关于《诗经》作品的结集,汉代学者提出了周代有“采诗”制度的说法。《汉书·食货志》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这是民歌洪的方式。《诗经》中文人作品汇集则鄘风是通过“献诗”的渠道。据《国语·周语》记载,周代有让公卿列士等贵族官员和文士献诗的制度。
古代文学作品认识
1、先秦作家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ú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墨子,名翟(d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着有《墨子》一书,今存53篇。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着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着作。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着有《孟子》一书。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着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着有《列子》8篇。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
2、汉代作家作品
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洛阳(河南)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有“疏”7篇,《新书》10卷58篇;代表作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明朝人辑有《贾长沙集》,是以他曾做过长沙王太傅命名的。
刘安,沛郡(江苏)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孙,袭父爵封为淮南王。集体编着《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班固,字孟坚,扶风(陕西)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二十余年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辞赋方面以《两都赋》最着名。
3、魏晋南北朝作家作品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到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辞。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官至蜀汉丞相,诗歌以《梁父吟》最着名,《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曹丕,字子恒,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代表作《燕歌行》,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着。
陈寿,字承祚(zuò),西晋史学家。着有国别体史书《三国志》。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乐羊子妻》、《张衡传》选自他的《后汉书》,“后汉”即“东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他的《后汉书?列女传》。
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着有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的笔记小说,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悬河”等。
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着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着《文心雕龙》50篇,涉及到创作的许多问题。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40卷,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
钟嵘,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着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着《诗品》。
4、唐代作家作品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学家,有抒情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着有《王子安集》。
杨炯,初唐四杰之首,名作有《从军行》。
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长安古意》。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
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所作《回乡偶书》(七绝),为传诵名篇。
王之焕,字季陵,唐代诗人。他的《凉州词》、《登鹳鹊楼》是唐代绝句珍品。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过故人庄》(五律)描绘了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和“把酒话桑麻”的农家情趣,体现了诗人与村民的真切感情。《春晓》(五绝)写春晓之景及早春之情,成为流传千古的好诗。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出塞》两首都很有名。
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名篇有《鸟鸣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味摩诘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王维之语。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着有《李太白全集》。
高适,字达夫,唐代边塞诗人,诗作对当时的边境形势、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七绝)。
崔颢,唐代诗人,开元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所作边塞诗慷慨豪迈。《黄鹤楼》(七律)甚得李白推崇。
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巩县(河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嘉州人,官至嘉州刺史。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体验深刻,有《岑嘉州诗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古)。
张志和,字子同,唐代诗人,多写隐居闲适生活,着有《玄真子》,代表作《渔歌子》(词)。
韩愈,字退之,河阳(河南)人,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着有《昌黎先生文集》。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深寓哲理,脍炙人口。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下(陕西)人,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着有《白氏长庆集》。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还有《卖炭翁》(七古)、《钱塘湖春行》(七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论说文《天说》、《封建论》,传记文《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捕蛇者说》,寓言散文《三戒》,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之一,着有《柳河东集》。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居住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善用绝句形式讽咏时事,如《赤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着有《樊川文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代表作有《无题》、《隋宫》、《贾生》、《夜雨寄北》等。
5、宋代作家作品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第七,世称柳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着有《乐章集》。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溢号文正。名词《渔家傲》反映了边塞生活。贬为邓州知州时写了名文《岳阳楼记》,着有《范文正公文集》。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体载,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着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山(四川)人,北宋散文家。着有《嘉集》。《六国论》选自《嘉集?权书》。《权书》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涑(sù)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当政八月即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着有《司马文正公文集》。政治上是保守派,对抗王安石变法。在学术上有不朽贡献,花十九年时间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与《史记》一起被誉为“史学双璧”。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也称王文公。临川(江西)人。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其散文雄健峭拔,“唐宋八大家”之一。《伤仲永》节选自《王文公文集》。
沈括,字存中,钱塘(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他的《梦溪笔谈》(26卷)是用笔记文体裁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着,是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其文明白畅达,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着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女词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其词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如梦令》选自《漱玉词》,另有《李清照集》。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诗作《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世传诵,《诉衷情》、《钗头凤》是很有艺术特色的词,文有《过小孤山大孤山》等。着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共为豪放派的代表。着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江西)人,南宋词人,其词多为写景咏物、记述客游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江西)人,南宋大臣,爱国政治家。文学家,着有《文山先生全集》。《正气歌》、《指南录》、《酹江月》、《〈指南录〉后序》皆为后人传诵。
6、元明清作家作品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所作杂剧达60多种,今存14种,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着名,有《关汉卿戏曲集》。《窦娥冤》是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
王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代表作《西厢记》5本,21折,以歌颂反封建的爱情为主题,歌颂张生和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所进行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北京)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所作杂剧15种,代表作有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水浒》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曾共同从事创作。传有17种通俗演义,代表作《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全书120回。
于谦,字延益,钱塘(浙江)人,明朝大臣、爱国将领。官至兵部尚书,溢忠肃,诗人。有《于忠肃集》。《石灰吟》为作者12岁所作,选自《古代诗歌选》。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江苏)人,明代小说家。四十多岁中贡生,官仅至县丞,因耻于折腰而罢归,一生贫寒,对黑暗现实不满。晚年着成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小说《西游记》,既寄托了他济世匡时的愿望,也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其艺术性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高峰。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昆山(江苏)人,后徙居嘉定(上海),明末散文家,60岁中进士,官任南京太仆寺丞。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有《震川先生集》。《项脊轩志》选自《震川文集》。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代表作《牡丹亭》(又称《还魂记》)。剧作多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
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长州(江苏)人,明代文学家,辑有话本集《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出自《醒世恒言》,改编为影片《秋翁遇仙记》。
徐宏(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江苏)人,明代旅行家,地理地质学家和游记散文作家,着有《徐霞客游记》,该书是日记形式的游记散文,是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书中作者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被称作“古今纪游第一”,《游黄山记》出自本书。(黄山,在安徽省境内,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戏曲理论家、剧作家。《芙蕖》节选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中的“种植部”。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山东)人,清代文学家。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方苞,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官至礼部右侍郎。为桐城派创始人。散文多为经说、序跋、书信、应酬之作。
吴敬梓,字敏轩,全椒(安徽)人,清代小说家,所作《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55回。
曹雪芹,名,字梦阮,号雪芹,祖籍丰润(河北),生于南京,清代小说家,以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又名《金玉缘》)的创作,全书未成,病而卒,后四十回为高鹗(è)所续,全书120回,属于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曾任知县,辞官后于江宁(南京)小仓山下修筑随园定居,自号仓山居士。《祭妹文》选自他的《小仓山房文集》,还着有《随园诗话》。
姚鼐,字姬传,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是继方苞、刘大木魁之后“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提出文章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阐明儒家的“义理”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论。《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其中“雪中观日”一段,尤为后世称道。
龚自珍,浙江仁和(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官至礼部主事,后辞职南归。深于经学、文学和史地学,为“今文学派”主要人物,近代改良运动先驱之一。己亥年(道光十九年)归途中写了315首绝句,总题为《己亥杂诗》。表达对国事的感慨与生平经历的哀乐。
刘鹗,字铁云,笔名(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镇江)人,清末小说家,通数学、医术、水利等,他的《老残游记》是我国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吴趼(jiǎn)人,号沃尧,字茧人,后改趼人,广东南海(广州)人,因居佛山镇,又自称我佛山人,清末(近代)小说家。所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李宝嘉,号伯元,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清末(近代)小说家,他的《官场现形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曾朴,字孟朴,江苏常熟人,近代小说家,通法文。所作《孽海花》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戊戌维新的领袖,政治家、文学家。《少年中国说》、《谭嗣同》出自《饮冰室合集》。
文学常识内容 篇5
一、古代文学部分
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的总集,收录西周到年龄时期的305篇,故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国风”(成就最高),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关雎》历来被传颂诗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本篇富蕴藉美、朦胧美、音乐美、意境美。
2、《论语》十则:《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儒家之经典。“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成语:“死而后已”、“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
3.《韩非子》:《因祸得福》祸与福的对立同一关系,好坏之事变化要有条件。成语“因祸得福,焉知非福。”
4、《愚公移山》:《列子》寓意: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说明了只要下定决心,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能战胜的道理。移山之因:“惩山北之塞,出进之迂也,”移山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移山之难:“且焉置土石”。移山之时:“冷暑易节,始一反焉。”
5、《墨子》:墨子的***及其再传***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年龄战国墨家。
6、《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鱼我所欲也》:成语“鱼熊掌不可得兼“舍生取义,嗟来之食。”《得到多助,失道寡助》:标题为论点,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生于忧虑,死于安乐》:标题为论点,名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7、《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道家经典。庄周:战国,道家代表。
8、《夸父逐日》:《山海经》:反映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看和顽强意志。
①比喻人有宏大志向或巨大的气力和气势;②比喻自不量力。成语:“化邓为林”。
《两小儿辨日》:《列子》:反映古人为熟悉自然,探求观察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精神;熟悉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
《共工怒触不周山》:①造成天翻地覆的变化; ②反映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和自然界的巨变。
9、《左传》:又名《左氏年龄传》是年龄左丘明作,史学与文学名著。《曹刿论战》:记叙“齐鲁长勺之战”,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战前政治预备,取信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之时“辙乱旗靡”追敌之时“彼竭我盈” 成语:“一鼓作气”;名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0、《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以亲身经历设喻让齐王纳谏。成语“门庭若市”:启示:①人贵有自知之明,②兼听则明,偏听则信,③批评别人要讲究方法。
11、《史记》:司马迁西汉史学荚冬文学荚冬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鲁迅称之为:“史家之尽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表陈胜年轻心怀抱负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起义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反抗精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2、《出师表》:诸葛亮三国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作***犯科”、“亲贤远佞”; 故事:“白帝城托孤”; 三条建议:赏罚分明,广开言路,“亲贤远佞”。主旨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名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文中之“臣”—诸葛亮“先帝”—刘备,“陛下”—刘禅;宏愿“兴复汉帝,还于旧都”;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3、《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世称“五柳先生”、“靖节先生”。代表作:《回园田居》、《饮酒》。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人人同等,没有剥削,没有战略冬生活安定,民风淳朴的社会。成语:“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五柳先生传》:“不求甚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4、《隆中对》:陈寿晋朝《三国志》成语“三顾茅庐”;政治蓝图“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5、《三峡》: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叫三声泪沾裳。”
16、《看岳》:杜甫。五岳:东岳泰山,西岳西岳,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会当凌尽顶,一览众山小”。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史诗: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7、《小石潭记》:柳宗元,唐,游记。写小石潭环境幽美,静穆。抒发贬官失意后的愤懑之情。
18、《马说》:韩愈,唐,千里马:喻人才(文中自喻)。伯乐:喻圣明的君主。托物寓意的写法。文章抨击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社会现象。
19、《陋室铭》:刘禹锡,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托物言志。主旨句:斯是陋试冬惟吾德馨。
20、《伤仲永》:王安石宋代,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唐宋八大荚逗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21、《木兰诗》:宋代郭茂倩编写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冷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回。”;“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所产生的成语“扑朔迷离”。
22、《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司马光(北宋)主编 成语:“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
23、《岳阳楼记》:范仲淹,宋,“卒章显其志”。旷达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远大政治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微斯人,吾谁与回”:表达作者希看与古仁人同通之情,又强烈蕴藉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和对朋友的期看之情,一方面希看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蕴藉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四大名楼: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山西的鹳雀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一阴一晴,一悲一喜:文中的描写抒怀为议论服务。
24、《醉翁亭记》:欧阳修,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宋,“乐”字为文眼。“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朝暮四时之景的句子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回而岩***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成语:“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
2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26、《爱莲说》:周敦颐,北宋。说:一种议论性文体,就一事、一物或某一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7、《世说新语》:刘义庆(南宋编)。六朝志人小说代表作。机智少年故事:司马光砸缸、王冕四岁作画、曹植七岁作诗、甘罗12岁为宰相。《咏雪》:把雪比作“撒盐空中差可拟”、“柳絮未若因风起”
28、《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明初,与刘基、高启列为明初诗文八大家。
29、《满井游记》:袁宏道,明代。“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记游小品。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30、《核船记》:魏学洢,明末。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嘻,技艺灵怪矣哉!”
31、《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选自《陶庵梦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2、《童趣》:沈复。清代。成语:“物外之趣”:根据眼前的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失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乐趣。成语:“明察秋毫”、“悠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其中仔细观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是获得物外之趣的必备条件。
33、蒲松龄:清代。世称“聊斋先生”《聊斋志异》——聊斋:书屋名;志:记述;异:奇异的故事。郭沫若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进骨三分。” 《山市》:“山市”——“海市蜃楼”。《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启发:①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回要失败。②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勇敢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34、《***》:林嗣环清《虞初新志》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全文围绕“善”字而写。
35、《范进中举》:吴敬梓清代《儒林外史》讽刺小说,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
36、《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口语小说。《智取生辰纲》叙写杨志押送生辰纲被晁盖吴用等人夺取的经过。
37、《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杨修之死》
38、《西游记》:吴承恩明代。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其中“大闹天宫”最能体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
39、《红楼梦》:曹雪芹清代古代小说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线索,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内容。《香菱学诗》。
40、“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4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年龄》
42、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现代文学部分
1、鲁迅:散文诗集——《野草集》:《鹞子》:作者以为不准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雪》:江南雪:优美;北方雪:壮美。 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对保姆的怀念和感激。《藤野先生》:两条线索:明线:与藤野先生交往及怀念;暗线:思想感情的变化。四件事:1.为我改讲义(认真负责);2.为我改正解剖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尊重学生,尊重科学);3.关心解剖实习(关心我学习);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对学习的爱好与求实精神)。弃医从文原因:1.匿名信事件(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看电影事件:弱国受辱,国人麻痹。⑴文学唤起民众的觉醒。⑵笔为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光明奋斗。《呐喊》:《故乡》:“希看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实在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含义:指空有希看,而不往奋斗、追求,希看便“无所谓有”;有了希看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看便“无所谓无”,人们都希看奋斗就会迎来新的生活。《孔乙已》:“哀其不性冬怒其不争”,笑剧的氛围,悲剧的内容。《且介亭杂记》:杂文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吗》;《社戏》:小说“那夜的豆”,“那夜的好戏”:代表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的美好回忆,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看和追求;结尾能够激起读者的“人生体验通感”。
2、朱自清:《春》:“一年之计在于春”。《尽句》南宋志南和尚“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冷杨柳风。”《背影》:“在别人忽略的地方加以描写”。
3、《济南的冬天》: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 “济南真是算个宝地。”
4、冰心:原名谢婉莹。代表作《繁星》、《春水》、《致小读者》、《往事》。 《荷叶》:“雨打红莲,荷叶护莲”表现母爱。《观舞记》:艺术上的交流,能增进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和沟通,艺术家都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
5、《天上的市井》:郭沫若,现代诗人。代表诗集《女神》、《星空》:借用牛郎织女的传说。
6、《紫藤萝瀑布》:宗璞,原名冯钟璞。主旨: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恶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恶运过后,不能总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往。
7、《爸爸的花儿落了》:***音台湾《城南往事》题目双关: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暗指禀***花的爸爸往世。
8、《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0、《猫》:郑振铎 主旨:无论做任何事情,千万不能凭借个人好恶带着某种私心和偏见,违反客观情况往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偏差,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11、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核心内容,也叫消息。《沁园春·雪》主旨句:“俱往矣,数风骚人物,还看今朝”,承上启下过渡句:“江上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两个领字“看”,“惜”五位历史帝王: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陶公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铁木真。
12、《芦花荡》:孙犁。代表作:《荷花淀》
13、《中国石拱桥》:茅以升,桥梁学家。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三大特点)。赵州桥:唐代张骛“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14、《苏州园林》:叶圣陶。作荚冬教育家。“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牡。
15、《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16、朦胧诗派代表:江河,舒婷,顾城,北岛。
三、外国文学部分
1、《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美国。通过爬下悬崖的经历总结出:面对困难,不要惧怕,要冷静分析困难,一步一步地克服困难,积小胜为大胜的人生道理。
2、《再塑生命》:海伦·凯勒 美国,《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绿色蝈蝈》:法布尔。法国 昆虫学家。法国国庆:7月14日。
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法国短篇小说大师代表作:《项链》、《羊脂球》 福楼拜:法国 代表作《包法利夫人》 歌德:德国《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左拉:法国《小酒店》。
5、《马》:布封法国 36巨册《自然史》
6、《最后一课》:都德法国韩麦尔是主要人物以小弗朗士情感变化为线索,以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失败为背景。代表作:《最后一课》、《柏林之围》。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法国。《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8、《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代表作《项链》主题:揭露在金钱主宰一切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了冷酷关系。
9、《蝈蝈和蛐蛐》:济慈,英国,《夜》叶赛宁俄罗斯。
10、《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笑剧。代表作《《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展开,夏洛克,四大吝啬鬼之一:贪婪、阴险、偏执、冷酷、凶残的印子钱者形象。
四大吝啬鬼: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马贡、巴尔札特《守财奴》中的葛朗台,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11、《音乐巨人贝多芬》:贝多芬德国代表作《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12、《天子的新装》:安徒生丹麦 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贯串全文主线) 讽刺统治者虚伪、愚昧、自欺欺人的本质。
13.《丑小鸭》:安徒生“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的真实写照。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也没什么关系”: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没关系。“金子总是要发光的。”
1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代表作:《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高尔基称誉为“一代诗宗”,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15、《变色龙》:契诃夫,***。代表作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溜须拍马,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走狗。主题:揭露***警官制度的反动虚伪,批判它反人民的本质。
16、《伟大的悲剧》:茨威格奥地利主要成就为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 悲剧:“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阿蒙森(挪威)——斯空关站(英国)”
17、《我的信念》:居里夫人 波兰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18、《金色花》:泰戈尔。印度文学家。“金色花”:印度圣树。
19、《海燕》:高尔基前苏联《海燕》是“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第三单元文学常识与课文内容 篇6
狼藉(jí ) 簌簌(sù) 拭干(shì) 踌躇(chóu chú)
举箸(zhù ) 蹒跚(pán shān )琐屑(suǒ xiè) 愠色(yùn)
踉跄(liàng qiàng)蹭(cèng ) 瞥见(piē ) 惺忪(xīng sōng )
唏嘘(xī xū) 歉疚 (jiù) 女红(gōng) 酬谢( chóu )
褴褛(lán lǚ ) 舱旁 (cāng ) 妹仔(zǎi ) 涮净(shuàn)
恸绝(tòng) 晕眩(xuàn) 舔净(tiǎn) 呆滞(zhì)
娓娓动听(wěi) 万籁俱寂(lài ) 循循善诱( xún ) 失魂落魄
蹑手蹑脚(niè ) 人影憧憧(chōng) 辗转反侧(zhǎn ) 不能自己
莫名其妙 饮泣吞声 无精打采 如数奉还 变卖典质 情郁于中
二、文学常识与课文内容
1、《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扬人。其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本文记叙了作者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
2、《甜甜的泥土》作者黄飞,其体裁是一篇小小说。小小说的特点是:(1)立意新奇;(2)结构严谨;(3)结尾惊奇。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3、《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有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新亭对泣等。
4、《我的母亲》选自《经历》,作者邹韬奋,名恩润,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本文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达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5、《父母的心》选自《川端康成作品集》,作者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曾任日本笔会会长,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选自高步瀛《唐宋诗举要》,作者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作品有《王子安集》。《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作者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三、诗歌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
2、试对风烟望五津中的望字作简要分析。
一个望字,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
3、试对风烟望五津中的风烟字作简要分析。
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4、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中蕴含的哲理。
写出了友谊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5、试分析该诗与其它送别诗的不同之处。
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浩荡形容愁思无穷无尽。
2、一、二两句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忧虑、怨恨及失落的心境。
3、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4、三、四两句运用新奇的比喻,诗人以落花自比,以花比作新生命,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该句诗人移情于物,是对新生命的赞歌,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的追求。
5、.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文学常识内容】相关文章:
初中文学常识知识点常识(13篇)07-24
小学文学常识试题(11篇)07-25
语文文学常识整理(12篇)07-26
经典文学常识(18篇)07-28
初中的文学常识(16篇)07-28
【精品】初中文学常识28篇07-28
小学文学常识(21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