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经典论据(6篇)
阅读是智慧的源泉,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在提升议论文写作能力的过程中,经典论据的运用往往能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不妨花些时间研读几篇优秀的范文,从中汲取精华,理解如何巧妙地构建论点,如何有力地支撑论据,如何精彩地展开论述。这不仅是对文字的敬畏,更是对自己思维深度的挖掘和提升。让我们一起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让思想在阅读与学习中碰撞出火花吧!
议论文写作经典论据 篇1
贝多芬是西方古典音乐中的恺撒。可有谁知道,贝多芬25岁时患耳疾,45岁时失聪。贝多芬的音乐给后人带来了无尽的享受,可他却不能在生前享受到自己创作的作品。
1770年12月6日,贝多芬诞生在波恩市的一个音乐世家。他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8岁起就登台演出,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
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
17岁时,贝多芬去拜访音乐大师莫扎特,受到热情接待。莫扎特在听完贝多芬弹了几首钢琴曲子后兴奋地说:“各位,请注意这位年轻人,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博得世人的称赞!”莫扎特还答应给贝多芬上课。可惜此后两个月,贝多芬母亲突然去世。对此,贝多芬父亲意志消沉,终日酗酒,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再次回到原来的歌剧院当钢琴师。
19岁那年,法国大路程爆发,贝多芬满怀激情地写了《谁是自由人》的合唱曲来表达他对自由与民主的渴望。后来,贝多芬通过人介绍,认识了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他很欣赏贝多芬的才华,收他为音乐仆役。贝多芬也很快以自己的即兴钢琴奏迷住了维也纳人,其音乐旋律时而如细水潺流,时而如惊涛骇浪,时而如鸟语鸡鸣,时而如暴风骤雨。有人曾评论贝多芬的即兴曲“充满了生命和美妙”。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30岁时,贝多芬爱上了一个伯爵小姐朱丽叶.琪查尔迪,但她父亲嫌贝多芬出身低贱,硬是把女儿许配给一个伯爵。这给了贝多芬极大的精神刺激,据说他的名曲《致爱丽丝》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创作的。 失恋固然令他伤心,但更令他伤心的是他的耳朵开始发聋。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我过着一种悲惨的生活??要是干别的职业,也许还可以;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最可怕的遭遇!”贝多芬曾竭力治疗,却无济于事,他搬到维也那乡下去疗养了两年。结果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了,就连窗口对面的教堂钟声都听不到
议论文写作经典论据 篇2
同学们都知道,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
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写作文的用法:华罗庚作为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给我们作出了表率,热爱自己的国家。作为未来祖国的希望,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养育我们的土地。
议论文写作经典论据 篇3
由于长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劳累,朱自清先生患了严重的胃病。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候,他的病情也加重了,然而他顾不得疗养,倒是更加忘我地投入到斗争中去。此时的朱自清先生,已经重病缠身而且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后立即让孩子把面粉配给证退了回去。8月上旬,朱自清先生病情
恶化,入院治疗无效,不幸于12日逝世,终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先生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写作文的用法:朱自清老先生不买美国面粉,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气节和骨气。在困境的时候仍然不能低头,我们要保持我们自己的民族气节和自己的节操。
议论文写作经典论据 篇4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
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
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
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写作文的用法:霍金虽然身体残疾,但是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更加让他意志坚定,下定决心学习,不怕困难。这样可以激励那些残疾人,虽然身体上有缺陷,但是精神上没有缺憾,一样可以成才,成为对人类有用的人。
议论文写作经典论据 篇5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写作文的'用法:这个小故事适用于发奋图强的故事,古代人的学习条件很差,但是古人并没有放弃学习,反而更加剧了他们学习的热情。相比之下,现代学习环境好了,但是并没有利用好良好的学习环境,反而玩物丧志。
议论文写作经典论据积累 篇6
立志篇
1、道理论据: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高尔基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话百岁。——石玉昆
2、事实论据:
周处立志好学、鲁迅异医从文,许多科学家、发明家,都是从小立志(爱迪生、爱因斯坦、高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29岁发明留声机,33岁发明白炽电灯泡。德国物理学家爱因基坦,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37岁提出广义相对论。德国数学家高斯,17岁就提出最小二乘法,24岁出版《算术研究》,开创近代数论,32岁提出行星轨道的计算方法。
谦虚篇
1、道理论据: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泰戈尔
2、事实论据: 马克思厌恶别人歌颂自己。有一次,马克思的朋友库格曼称颂马克思为19世纪的智慧的思想家,《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是划时代的著作,马克思知道后很不满意,给库格曼的回信说:过分的赞扬我的活动是十分令人厌恶的,一切总归有个限度。 竺可桢我知道太少了。竺可桢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1974年1月23日,是他逝世前两个星期的日了,这天,照例有少人来看望他,因他病情日重,竺夫人便把所有的亲朋好友留在房外。猛然间,竺可桢听到外孙女婿的声音,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进去。竺可侦的外孙子婿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而竺可桢深感自己缺乏基本粒子这门新学科的知识,并为此着急而曾五次向晚辈求教。现在,他又抓信这个机会,要求补课了。竺老病重,听觉受到严重损伤,带上助听器也听不清外孙女婿的讲话,只得要求把讲的写下来。竺夫人劝他休息,竺老缓慢地吃力地说:不成,我知道得太少了。当他听完国外研究基本粒子的近况,以及杨振宁的《规范场》取得的新进展后,满意地笑了。
以民为本篇
1、 道理论据:
人生最美好的,就是你停止生命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民服务。——奥斯特洛夫斯基
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毛泽东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2、 事实论据:
危难时不弃百姓
曹操南下,刘琮束后无策,刘备率领兵马往江陵撤退,当时荆州百姓多旭附刘备,当撤至当阳时,百姓已达10余万人。装载什物的车辆有几千辆,一天只能赶几十里路。有人劝刘备说:我们应急行军去保护江陵,现在人马虽众,战士却少,如果曹军赶到,凭什么去抵抗呢?不如抛弃百姓速行。刘备回答说:要想成大事业,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现面百姓危难中归附我,是希望我能保护他们,我怎么能忍心抛弃呢?
无私奉献篇
1、 道理论据:
只在能培育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鲁迅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萧楚女
我们愿意做一个攀登科学高峰的人梯,让年轻的一代踏着我们的肩膀上去。—华罗庚
2、事实论据:
孔繁森的遗物
一是仅有的8.6元钱,二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几条建议。 抗洪英雄高建成。
无私奉献永不变
1998年8月21日,全国劳动模范张霓向南京市慈善总会捐赠了10000元。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这1这万元,是全国商界首家劳模公司——张霓实业有限公司的第一笔业务收入,也是一家私营企业为了得到她的首堂授课权的开价。在此之前,张霓已先后三次向市慈善总会、全国慈善总会和市抗洪指挥部捐款共1400元。张霓要告诉大家:劳模无私奉献的本质永远不会变。
实践篇
1、 道理论据:
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林鸿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队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华罗庚
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实践的活动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创造宇宙。——克罗齐
2、 事实论据:
做科研的有心人
竺可桢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可他上下班从不坐配备的小汽车,而是坚持步行一段再乘公共汽车。这样既锻炼了身体,更主要的是可坚持观察物候变化,为科研收集第一手资料。他每天都这样观察、记录,把天气变化、风力级别、气温升降等都记载下来,一生写了40多本这样的日记。临终前一天,他还记了这天的气象情况。
从木匠到画家
齐白石出身于贫苦农家,12岁就为生计所迫而学木匠谋生。但他自小就酷爱绘画,七八岁时就开始练习,天天抽空临摹或写生。为了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他时常在野外悉心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形态和习性,晚上躺下被窝里还在用手指画草稿,经过数十年这样刻苦的实践磨练,他终于成为一代宗师。1957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他 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实践出真知
五代末,著名建筑工匠喻皓曾用8年时间,在开封设计建造了开宝寺塔。此塔8角13层,高36丈,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作。开封地处中原地带,多西北风,他设计时特地让塔身略向西北倾斜,预计在风力的作用下,100年后塔身可以笔直,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喻皓的预见。
创新篇
1、 道理论据: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皆是创造之人。——陶知行
不去探索更新的道路,只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也总会落后别人一步,要赶过前人,非有独创精神不可。——华罗庚
科学需要幻想,发明贵在创新。——爱迪生
2、 事实论据:
商鞅、王安石变法,爱迪生发现和改进灯丝
推销商
有人到澳洲一个土著部落去推销鞋子,看到那里的人都赤着脚。一个失望地回去报告说:那里没有鞋市场,因为人们不穿鞋子。别一个很高兴地报告说:那里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因为还没人在那儿经营过鞋业。
机遇篇
1、 道理论据: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范晔
喜于在做一件事的开端识别时机,这是一种极难得的智慧。——培根
生命很快就过去了,一个机会不会出现两次,必须当机立断,不然就永远别要。——罗曼罗兰
2、事实论据:
孟浩然错失良机
孟浩然四十多岁时才到京师游历,他曾在太学作诗,满座宾客都感慨佩服,无人能及。一次,大诗人王维邀请他到内署,忽报唐玄宗到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显示自己才华的时机,但孟浩然却惊慌地躲到床底下。王维实话实说,玄宗大喜道:我听说过这个人,但从来没见过,他为什么要害怕得躲起来呢?下令叫孟浩然出见。这原本是能让他平步青云的大好时机,但他又没好好把握,当皇帝问他的诗时,他朗诵的又是怨天尤人之诗,到了不才明放弃一句,唐玄宗很不高兴地说:你自己不想做官,我何尝抛弃过你,为什么要诬蔑我呢?于是孟浩然被放还,一生未受重用。
凡尔纳误撞大仲马
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18岁时,在巴黎学习法律。有一天,他参加一个上流人士的晚会。当他从楼上向下走时,童心未泯的凡尔纳像孩子一样从楼梯扶手向下滑,结果撞在一个胖胖的绅士的人身上。此人正是著名的作家大仲马。从此,两人相识了,大仲马的影响下,凡尔纳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最终被誉为法国科学幻想之父。
逆境成才篇
1、道理论据:
逆境是检验强者和弱者的试金石,也是造就英雄豪杰的先决条件。——箴言
逆境也有它的好处,就像丑陋而有毒的蟾蜍,它的头上却顶着一颗珍贵的宝石。——沙士比亚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2、事实论据: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与命运抗争的张海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司马迁写《史记》,公元前110年,汉朝的史官司马谈在临终时交代自己的儿子司马迁:做史官时,不要忘记自己所要写的史书。司马迁哭着答应了父亲的请求。这就是要写作《史记》。可是,在他着手写《史记》不久,就被牵连进了李陵案件。因为李陵与匈奴打仗,战败后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大为生气,司马迁为安慰汉武帝,就说李陵可能是假设降,汉武帝认为李是替李陵说情,就把他设进监狱,并施以严酷的刑罚——腐刑。遭些打击,他曾萌发出自杀的念头,但他想到父亲的遗愿,他含垢忍辱,历经20年,终于完成了《史记》。 二十二、批评篇 1、道理论据: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议论文写作经典论据】相关文章:
高中包容的议论文(11篇)07-11
把握机遇议论文(23篇)07-12
生命的议论文(30篇)07-12
学会欣赏别人议论文(7篇)07-13
突破的议论文(30篇)07-13
生活需要挫折议论文(30篇)07-14
追求完美议论文(16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