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小学教学教学课件

时间:07月29日 网络精选 课件 我要投稿

小学教学教学课件(20篇)

  知识的海洋等待我们探索。现在,我们有幸接触到一系列关于小学教学创新的课件范例。它们不仅是教学实践的瑰宝,更是我们提升教学技巧、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让我们一起翻阅这些范文,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小学写作教学课件 篇1

  课 题:

  选择一张你的照片,或你和其他人的合影,然后根据照片,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教学要求:

  1、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2、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教学难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教具准备:有关的范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照片是美好生活瞬间的定格,每张照片都可能记载着一段独特的故事。用我们的笔写下这段故事讲给大家听,便是一篇很好的习作。

  二、审题指导

  读题目要求:你都了解到什么?(读题目要求,认真加以思考)

  你认为此次作文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内容具体、真情实感)

  三、组织材料

  1、打开同学们的影集,那一定是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那里记载着同学们的成长历程;记载着同学、朋友间的情谊;记载着父母、老师们的关爱……浏览一番,一定会勾起同学们许多的回忆。大家可以在其中选择一张令你感慨最深的照片,把他的故事写出来。请学生们根据要求进行材料的组织。

  要求:

  1、说一说使你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2、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材料?

  3、把你选择的材料完整的说给大家听。

  (在独立选材的基础上可以就近进行交流)

  2、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比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教师应注意评价学生的评价,要充分肯定优点,适当的指出需要努力的方面。

  2.在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同学进行汇报。同学老师进行及时评价。友善的提出不足之处。

  四、突破难点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章重点是内容具体、感情真挚。那怎样才能做到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的改进的方案。

  3、教师总结: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充分融入自己的真情,才能写出好文章。

  五、动笔练习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小学写字教学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横撇、横钩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横撇、横钩笔画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横撇、横钩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写字姿势

  二、学习横撇、横钩的写法

  1.师边讲解边示范:

  横撇:横画短,折处顿,撇画长而微短。

  横钩:横画长而平,横尾顿后出钩,钩画短而斜。

  2.学生练习书写笔画。

  三、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友:横短撇长,“又”捺向外伸展。

  条:上半部分长撇画与捺左右伸展,下半部分向上靠拢。

  你:字形较方,左窄右宽。“尔”竖钩的竖部与撇头对正。

  定:字头较宽,中部较窄。下面的.“人”较宽,捺平而长,竖局中,与上点对正。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4.描一描,写一写

  5.比一比,改一改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教学反思:横撇和横钩有点相似,有些同学写的时候不够注意,容易混淆。重点要指导占格位置。

小学教学课件 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和计算顺序.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红、黄色圆片及数位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70-30 42-20 79-6

  85-40 67-31 65-3

  65-3这道题的竖式应该怎样写?

  2.想一想笔算加法时都应注意些什么?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65—3=_______________

  教师说明也可以写成竖式进行笔算.

  (1)出示图示,使学生明确:

  十位上 6个○表示 6个十;个位上 5个○表示 5个一,读作 65.

  (2)说明:要从65里减3

  启发学生思考:3表示什么?应该从哪里去掉?

  引导学生明确:3表示3个一.应该从65里个位上“5个一里去掉3个一.”

  教师同时在个位○中划去3个.

  (3)说明:笔算竖式怎样写呢?

  要求学生在稿纸上写数字65,在65的个位数5的下面写上3,也就是3要对着65的个位数5.

  写上减号和横线.就是数位对齐,与笔算加法的道理一样.

  (4)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写.提醒学生,在横式等号后面也要写上得数.

  2.教学例2.

  (1)比较例2和例1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请学生独立操作学具,注意去掉的23应该怎样去掉?

  (3)学生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在写竖式时,其中写减数中的“2”,你是怎样想的?(2是在十位上,应与65的十位上的6对齐.)

  (4)学生对照数位圆片图,进行尝试计算.

  (5)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时的思维过程.

  3.小结计算方法.

  说说笔算减法的方法是怎样的?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相比,主要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三、加深理解,形成技能

  填空:

  69-27= 99-8= 70-40=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鼓励.

  四、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引导学生明确: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还要注意,计算时要仔细,得数要写在模式等号后.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例1 65-3=62 例 2 65-23=42

  探究活动

  小猫钓鱼

  游戏目的

  巩固百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材料

  用硬纸片做成的鱼若干条,每条鱼身上有一道算式,鱼嘴用铁丝做成一小圆圈;小猫面具;钩鱼杆、线、鱼钩.

  游戏程序

  1.用课桌围成一个长方形“鱼塘”,“塘”中放“鱼”,鱼身有算式的一面朝上.

  2.每3人一组,头戴小猫面具,身上挂一个写有得数的牌子,围在课桌外面.

  3.用鱼杆、鱼钩钓得数与自己身上的得数相同算式的鱼.

小学教学课件 篇4

  一、教材简析

  《早操》是字与拼音(三)中的一篇小韵文。它用一段富有童趣的语言,配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将早晨欣欣向荣的景象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同时它又安排了八个要求能认的字和五个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拼读,听读识字。不愧是一篇陶冶孩子情操,培养识字能力的好文章。

  二、教学目的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读熟、读懂韵文《早操》,养成早起锻炼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采用拼读、听读法识字,能用字组词。

  3、掌握新笔画FEB8、FEB9,学习先中间后两边的书写规则。能准确、工整地书写五个生字。

  4、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教学难点及重点

  培养阅读能力和识字能力。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活动挂图、拼音卡片、生字卡片、录音机、音乐带、生字巧巧板。

  五、板书设计

  以粘贴图片式出现。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激趣)今天我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语文课了,大家高兴吗?老师今天准备了许多小金星,要奖给进步最大的同学,小朋友们可要努力争取呀!

  2、(复习)在前面我们认识了许多复韵母好朋友,我们再来读读,好吗?比比谁的声音宏亮,发音准确。

  (将复韵母ai,ei,ui,ao,ou,iu,ie,ue,er写在绿叶形卡片上)

  二、创设情境,观察图画,初感韵文内容:

  (一)语言描述,趣味导入:

  早晨太阳升起,大地万物苏醒,人们纷纷来到大树下,花丛中进行晨练。老师把这欣欣向荣的景象用笔画了下来,你们想看吗?

  (提出要求:仔细观察图画,认真听,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二)让画“活”起来,带动学生看图说话。

  1、(实物投影)师伴音乐(轻快、愉悦)依次拉动小露珠、小鸟儿、小蜜蜂、小学生,用简洁而又富有诗意的语言来介绍。

  2、让学生来说说看到了什么?(不要求说全,但要讲一句完整的话)

  3、教师小结。

  三、初读小韵文,初感字音,深入了解内容:

  (引语)老师根据这一情景,还写了一首小儿歌呢,你们想听吗?

  (一)、(实物投影)师伴乐,边活动画面,边朗诵韵文《早操》。用图画美、音乐美、文字美吸引学生。

  (二)、(实物投影韵文《早操》)

  请学生自己来读读韵文《早操》,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问问老师、同学。(允许走下位子交流)。

  (三)、鼓励学生读给大家听。(听的要求:用手指着字认真听,发音是否准确)。引导学生互相评议。

  (四)、师生互换角色,老师读,学生评。教师根据学生的有价值评议再读韵文。

  (五)、师小结。

  四、认识八个生字,培养识字能力。

  (引语)刚才同学们从小儿歌中找出了好多不认识的字,今天我们重点来认识,这八个字娃娃。

小学教学教学课件 篇5

  教学内容:课本第45,46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实践"6的乘法"的形成过程。2,熟练掌握6的乘除法。3,能用6的乘除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推算,归纳编辑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6的乘法口诀,熟练进行6的乘除法运算。

  教具和学具准备:

  小黑板,卡纸,多媒体,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3×7= 4×9= 5×7= 6×7= 10×6= 8×3=

  18÷2= 25÷= 45÷9= 42÷7= 64÷8= 72÷9=

  ( )÷5=7 ( )÷9 = 3 48÷( )=8 49÷( )=7

  2,填空:

  (1)7的7倍是几 列式:________________

  (2)35是7的'几倍 列式:________________

  (3)4个8连加是几 列式:________________

  (4)2个8相乘是几 列式:________________

  二,新知探究:

  1,感知——形成(在数射线上感知)

  (1)观察:每次跳几格 揭示课题

  (2)写:画弧线,写几个几,写数________

  (3)读:几个几,数,几个几是几________

  (4)想:写乘法算式

  (5)观察:算式的特点: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大1,积大3.

  (6)编:6的乘法口诀(哪些已经学过了 编写时要注意什么 )

  (7)读:6的乘法口诀(1分钟即时记忆)

  2,运用——提高(在计算中提高)

  (1)把口诀说完整:

  三六( ) 六九( ) ( )六二十四

  五六( ) 二六( ) 三( )十八

  六六( ) 六八( ) ( )九五十四

  (2)视算:

  第一组:6×3= 6×8= 9×6= 6×7=

  5×6= 6×2= 6×6= 6×10=

  第二组:18÷6= 42÷7= 24÷4= 60÷6=

  6÷3= 48÷8=3 0÷5= 36÷6=

  (3)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六七( ) ( )八四十八

  ( )÷( )=( ) ( )÷( )=( )

  ( )÷( )=( ) ( )÷( )=( )

  (4)笔算:P48/5 (读第3列)

  明确先乘再加,减

  看题编图 6×7+3 6×4-3

  3,看图说话

  每盒蜡笔有6支,买( )盒,里面一共有几支

    三,练习提高

  思考——拓展(在应用中建构)

  1,兔妈妈与小兔拔了18个萝卜,平均分成6堆,每堆有几个萝卜

  (1)怎样想 (2)怎样列式计算

  2,红气球有54个,蓝气球有6个,红气球是蓝气球的几倍

  (1)有哪两个量

  (2)哪句是关键句

  (3)读一读,怎样想

  (4)列式

  3,看图列式:(1)怎样看 (2)怎样想 (3)怎样算

  4,拓展:

  (1)6=( )÷( )=( )÷( )=( )÷( )=( )÷( )

  (2)每盒放6个乒乓球,装了7盒,还多了5个,原来一共有几个乒乓球

    四,总结归纳: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课后反思:

  求谁是谁的几倍用除法学生还不熟练。

小学教学课件制作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且让学生能够对“荷、珠”等字组词。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运用多种方式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荷、珠”等生字并进行组词。

  教学难点:借助拼音、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入: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现在我们开始上课,上课!

  (老师好!)同学们好!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副美丽的画面。(教师播放课件:配乐出现一池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的荷叶美景的动态画面。画面定格在特写的荷叶上。)同学们,这是一片什么样的荷叶啊?(圆圆的荷叶)那么在这圆圆的荷叶上到底发生了怎样有趣的事儿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片新的课文:荷叶圆圆(老师板书课题:荷叶圆圆,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现在请同学们拿起你们的课本,先听老师为你们读一遍,注意听清楚要求,老师在读的时候请你们拿起你们的笔,在课文中圈出你们不认识的字宝宝,大家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了吗?(听清楚了,老师范读)

  2.好了,现在有哪位同学为我们分享一下他找了哪些生字宝宝?(学生汇报找出的`生字宝宝,教师在此时适当地纠正学生的读音,在这儿多叫几个学生起来汇报他找出的生字。)

  3.那老师这儿也给大家找出了一些生字宝宝,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出示带有生字字音的幻灯片,师生读生字。)

  4.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来认识一下他们(老师介绍生字)那你们能对他们进行组一些词吗?(学生进行组词)那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呢?(学生介绍识记的方法)

  预设:加一加,组词法,组合法,减一减,联想法。

  5.现在我们在来读一下这些生字(师生齐读)哪位同学愿意做我们的小老师带着我们一起来读啊?注意在领读的时候每个字要组一个词。谁愿意来做我们的小老师。(多叫学生领读,在此时纠正同学的读音)

  6.现在我们是照着拼音读的那去掉拼音大家能读吗?一字两遍读(师生齐读),好了,那老师现在要增加难度啦。我们来一个字一个词,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读。谁愿意做火车头。(开火车)

  三、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1.如果把字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将字带入文章中进行朗读。开始!(学生自由朗读)

  2.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朗读一下课文呢?(多叫几个同学起来为我们朗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3.看来大家都已经能够将字宝宝带入文中去读了,那我们就一起来朗读一下吧。(学生齐读课文)

  四、小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荷叶圆圆中学到了什么啊?

  预设:学到了好多字宝宝

  预设1:我知道了荷叶的形状

  2.看来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啊。那么在荷叶中到底给哪些小动物提供了好处呢?这个就留作我们下节课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在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下课!

小学音乐教学课件 篇7

  1.学唱歌曲《小红帽》,并能有表情地背唱。

  2.学习歌曲《小红帽》歌谱的唱名。

  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用急吸缓呼的方式,一句一换气;练习清晰的咬字吐字,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红帽》。

  2.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材分析

  《小红帽》是一首巴西儿童歌曲。四二拍,C大调,是由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六个乐句中,除第五乐句巧妙地运用了第一乐句的后半句加以变化外,每个乐句均以do、re、mi、fa的级进式旋律开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歌曲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基本相同;而第四、六乐句则完全相同。歌曲旋律以音阶式的级进与分解和弦的跳进穿插运用,使音乐形象既统一又有一定变化、既流畅又活泼,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优秀少儿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设问:哪位同学知道《小红帽》的故事,给同学们讲一讲?

  2.欣赏《小红帽》动画,教师向学生讲解《小红帽》童话故事。

  教学要求:教师随多媒体播放进程讲解故事,学生认真聆听,了解故事内容。

  二、学习歌曲

  1.初次聆听《小红帽》歌曲(或教师范唱)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观察老师范唱时的表情,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2.教师再次有情感地范唱歌曲(或播放范唱音响)

  教学要求:教师范唱前要讲清楚具体要求,范唱时要声情并茂。

  3.歌词学习

  (1)运用节奏朗读法,学生齐读歌曲的歌词。(歌词节奏朗读)

  例:

  2/4

  X X X| X X |X X X|X X X |

  我 独 自 走 在 郊 外 的 小 路 上

  (2)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歌词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难字、生字或复杂的节奏型。

  (3)指导学生分小组根据歌词内容,有表情地诵读歌词。

  (4)全班学生再次齐读歌词。

  (5)教师可让学生在诵读中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教学要求:教师可先范读,对复杂的节奏型给予引导;诵读歌词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绪;可让学生创编简单动作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4.学习歌曲

  (1)再次聆听《小红帽》歌曲范唱,熟悉歌曲旋律。

  (2)学生随《小红帽》伴奏(或教师伴奏)小声地学唱歌曲。

  (3)教师用琴指导学生感受八度大跳的音响(学生静听—默唱—轻唱,反复多次),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4)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不要让学生的错误重复发生多次以后才纠正,否则会事倍功半。

  教学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轻声跟琴模唱,对八度大跳要求学生有正确的歌唱方法(呼吸、姿态)与状态;用力度的变化表现歌曲的情绪:歌曲开始,小红帽带着糕点到外婆家,情绪欢快、力度中强;歌曲后两句表现小红帽担心有大灰狼,力度轻柔;最后是轻松欢愉地和妈妈进入梦乡,力度渐弱。

  5.巩固复习

  (1)播放《小红帽》歌曲学习,学生跟唱。

  (2)分小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

  (3)学会歌曲以后,学唱唱名。

  三、集体创编歌表演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指导学生创编歌表演(根据歌曲提示的场景变化及三个情绪转换,进行创编,动作可由歌词提示,也可参照动画或其他想象情景)。

  (2)学生小组表演创编成果。

  教学要求:小组创编组织有序,要求清楚;教师在小组创编过程中及时指导,多鼓励。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小红帽》,通过学习我们还知道了一个童话故事。同学们还能够对歌曲进行创编表演,希望课后同学们可以创编出更好的表演。

小学美术教学课件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尝试等方法,将三条直线交叉画出六角形。

  2、运用多种颜色,短线、点、圈等装饰六角形的雪花,表现出五彩的雪花形象。

  3、运用排水画的方法,表现雪花的背景。

  活动准备:

  颜料若干、刷子若干、画好的没有背景的雪花图片,有背景的雪花图片,雪花颜色和背景颜色一样的图片,线条、图案等,

  课前有排水画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主题

  出示没有背景的雪花图片

  师:冬天到了,天气真冷,一片、两片、三片,无数片的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雪花有几个花瓣呢?

  幼:六个

  师:我们来数数看?

  师生一起数

  那这六个小花瓣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二、幼儿学习雪花的基本画法。

  1、幼儿探索三条直线交叉成六角形雪花的方法

  请两个能力强的孩子来黑板上探索画出六角形的雪花。教师也可以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帮助。(幼儿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先取一点,然后再画出六个角。)

  师:我们来看看,小朋友和老师画的有什么不一样?

  幼:六个角的距离还有长短都差不多一样。

  师:老师有一种方法可以让这个雪花画起来又简单,又好看,请你看仔细了。

  2、教师示范

  先用两条直线交叉,找出交叉点(两条直线交叉时最好交叉在中间),第三条直线要穿过前两条直线的交叉点。

  师:在小雪花的花瓣上有什么?

  幼:有短线,圆圈等花纹

  幼儿说,教师画下来

  小结:花瓣上有短线、圆圈,正方形等,小朋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图案和花纹来装饰雪花。

  (装饰三条直线的交叉点、六个花瓣和六个顶端。如:在交叉点上画圆圈,六个花瓣上画上短线,六个顶端画上半圆形)

  三、提出绘画要求

  师:这些是老师画的下雪的情景。

  出示范画

  幼儿欣赏排水画

  师:你知道老师是怎么画背景的呢?

  幼:先用蜡笔画出小雪花,再用刷子粘了颜料刷在纸上。

  出示背景和雪花一样颜色的作品

  师:这张画漂亮吗?为什么?

  幼:雪花跟背景的颜色一样了,雪花就看不大出来了。不好看了。

  小结:原来啊,雪花的颜色跟背景的颜色应该是不一样的,这样才会更漂亮。

  师:你们想要一张漂亮的画吗?请你们把雪花画的多一点,并用不一样的图案和花纹来装饰,画好之后,到后面去选一个和你的雪花不一样的颜色,在那里刷上背景。

  四、幼儿绘画

  1、鼓励幼儿在纸上画出各种形状和颜色的小雪花。

  2、要求幼儿粘了颜料之后在盒子边上刷掉一点。

  1、教师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五、作品评价

  1、幼儿绘画完成后,教师引导幼儿互相去观察别人的作品。

  2、请你说说你最喜欢谁的作品。

  (1) 引导幼儿从雪花的造型来讲。

  (2) 刷的颜色是否均匀来说。

小学美术教学课件 篇9

  活动目标

  启发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习画小猫,并有简单的情节。

  发展幼儿的美术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提前一周让幼儿观察小猫的生活习性,重点观察睡觉、玩耍、游戏时的姿态。

  猫图像两幅;彩笔、图画纸若干。

  活动过程

  谜语引出主题

  ——教师说谜语:“眼睛大,鼻子小,豁豁嘴,胡须翘,四条腿,跑得快,捉住老鼠喵喵叫。”这是什么动物?

  幼儿:小猫

  (评析:用谜语的形式引出主题,不仅引起幼儿的注意力,而且使幼儿初步了解猫的主要特征,为画猫打下基础。)

  讲述小猫

  ——谁家养了小猫咪?你家的小猫长的什么样?

  幼儿A:我家的猫是花的。

  幼儿B: 我家的猫是白色的。

  幼儿C: 我姥姥家的猫是黑白色的。

  教师:猫的花色不一样。它的身体长的什么样呢?

  幼儿D:头是圆的。

  幼儿E:身体是椭圆的,还有一条长尾巴。

  幼儿F:头上有圆圆的眼睛,嘴巴、鼻子。

  幼儿G:头上还有两只三角形的耳朵。

  (评析:通过提问进一步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喜欢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说一说自己家的小猫,孩子们的兴趣更加高涨,进一步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他们生动的讲述不仅使其他孩子了解猫的特性,而且更激起孩子们对猫的兴趣。)

  观察小猫

  ——教师出示侧面猫图像,引导幼儿观察小猫的头、身体、眼睛是什么形状的?头上有什么?

  (评析:观察是绘画的基础。同时绘画也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教师边用语言描述“小猫有一张圆圆的'脸,圆圆的眼,圆鼻头,三瓣嘴,头上有两只三角形的耳朵;椭圆形的身体,四条腿,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身上还有漂亮的花纹。”边和幼儿一起书空练习画小猫。

  (评析: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帮助幼儿抓准了猫的特征,使幼儿在头脑中形成画猫的表象;又通过书空练习巩固了画猫的技能。)

  ——教师出示卧立猫图像,引导幼儿观察这只小猫在干什么?他的画法与侧面猫有什么不同?

  幼儿H:刚才那只猫是侧面站着的,这只是卧着的。

  教师小结:这是一只卧着的猫,他的身体形成一条弧线,只能看到两只前腿。

  画小猫

  ——启发幼儿想象小猫淘气的情景,画出简单的情节。

  ——教师巡回指导。对于动笔快画得好的幼儿及时通报表扬,激励迟迟不敢动笔的幼儿动手绘画。对能力差的幼儿给以适当的指导。

  (评析:大部分幼儿能够画出猫的主要特征,但有个别幼儿犹犹豫豫不敢下笔,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重点指导。)

  ——教师提示幼儿合理安排画面布局。启发幼儿画出各种姿态的小猫,如猫爸爸在睡觉,猫弟弟玩线球……

  作品欣赏

  ——幼儿互相欣赏作品,说说自己画的猫咪的故事。并给画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评析:美术活动中的分享与交流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仅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可以取长补短,学到更多的表现技能与手法,为下次的美术活动做更好的铺垫。)

美术教学课件小学 篇10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鸟的结构,用各种形式设计、表现一只美丽的鸟。

  2、情感:让学生感受鸟的美丽,提高创造美的能力,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做到保护有益动物。

  3、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鸟的结构,设计表现一只美丽的鸟。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大胆创造各种鸟的形象。

  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的。让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材料各种表现形式设计表现美丽的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分组交流、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范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

  学具准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各种材料

  (如:图画纸、彩笔、橡皮泥、彩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讲故事《美丽的孔雀》

  2、小鸟们很想像孔雀那样变成一只漂亮

  的鸟,你能帮他们实现愿望吗?

  3、导入课题:同学们这么喜欢小鸟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画小

  鸟好吗?看看谁画的小鸟最美

  二、探究学习

  1、把你搜集到的鸟的资料介绍给小组的同学,看看谁知道的多。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鸟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这些鸟在外形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看课件分析鸟的花纹、抓子、嘴的特点。

  (3)放大一只鸟的.图片,说说这只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学生根据鸟的结构特点摆拼图。

  4、看各种鸟的姿态摆图形。

  5、欣赏和鸟有关的作品。感受作品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6、了解不同表象形式的作品:

  出示《写生珍禽图》,介绍写实手法。出示《凤凰图》,问学生画的是什么鸟?世界上有这种鸟吗?它的样子有什么特点?

  7、“凤凰”是人们想象出的形象,非常美丽。你能想象并表现出一只美丽的鸟吗?说说你心中美丽的小鸟是什么样的?

  三、提出作业要求

  用你喜欢的表现形式设计一只美丽的鸟。还可以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作品完成后,再让它到鸟林里来做客。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及课后延伸

  1、鸟林里来了这么多小伙伴,谁愿意把自己带来的鸟介绍给大家?

  2、谁是最美丽的鸟?谁的样子最奇特?

  3、你知道那些鸟是人类的朋友吗?你想对小鸟说什么?

小学书法教学课件 篇11

  教学内容:上下结构〔一〕的书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上下结构的书写。并掌握“上宽下窄型”、“上窄下宽型”两种类型的范字书写方法,培养学书的审美能力。

  2.让学生在自主、会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新知。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书写态度、养成养好的书写习惯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上下结构字的形态特征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设情境,激趣寻入

  1.出示两幅左右结构的字。一副端庄,一副结构分散。思考:同学们在书写左右结构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什么?

  2.交流。

  3.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上下结构的书写法。

  二、示范实践

  1.借助多媒体边演示边讲解

  “音”“替”“官”“古”这些字上宽下窄。

  “孟”“思”“号”“志”这些字上窄下宽,要处理好上下两部分的比例。

  2.练习,每个字描两遍

  三、巡视

  巡视指导、及时发现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

  四、点评

  1.自评:同学们将书写的内容与例字进行比较作一下自评对书写满意的字进行画点。

  2.实物投影互评

  3.实物投影互评。(根据“真确、勺称、美观”的书写要求行综合评价。)

  五、深化练习

  把“音”“官”“孟”多个字再练习遍。

小学故宫教学课件 篇12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北京市中心有一个东方最大的宫殿——故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参观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宫殿。(播放有关故宫的资料、图片)。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说说在预习时记住的故宫的宫殿的名称。(边说边板书)

  2.根据板书指名读相关的`自然段。

  3.相机学习生字词。

  三、自主阅读,梳理课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发现文章的结构特点。(总起——分述——总结)

  2.按照总——分——总的顺序试分段。

  第一部分(1):简明讲了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

  第二部分(2——9):详细地描述了故宫的建筑。

  第三部分(10):简略介绍了故宫的文物。

  第四部分(11):总结全文,对故宫的历史价值做出评价。

  四、学习课文第一和第四部分

  1.默读,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2.读最后一段,谈谈最后一段和中间两段的联系。

  3.有感情朗读这两段话,读出自豪之情。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语。

  2.自由背诵头尾两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词。

  2.回忆课文的主线。

  二、细读理解。

  1.默读第2——9自然段,思考:

  (1)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示意图。同桌交流。

  (2)抓住句中的数据和重点词语谈体会。

  抓住故宫“有大小宫殿70多座”这一语句,想想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座宫殿,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的?重点介绍了什么宫殿?

  (3)研读5、6自然段,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设计导游词。

  (4)(展示课件)指名介绍关于太和殿的一个镜头,鼓励学生灵活使用课文语句。(注意:所介绍的景物的位置讲清楚。)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宫殿。介绍清楚宫殿的布局、作用。

  小结:第二部分详细描述了故宫的建筑。是按空间顺序来介绍的。主次分明,条理清楚。

  2.齐读第十自然段。想象故宫中有怎样的珍贵文物、奇珍异宝?(相机出示课件)

  3.总结:2——10自然段分别从哪两方面介绍了故宫?(建筑和文物)

  三、总结拓展

  1.找找赞美故宫的语句,有感情朗读。

  2.总结: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史的、艺术的、令人神往的故宫。正如大家所说的:故宫是永恒的文化殿堂,人类的共同财富。

小学古诗教学课件 篇13

    教材分析: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学生特点:

  《静夜思》是首家喻户晓的'古诗,学龄前的儿童就应该有所接触,可是字音咬不准。他们对月亮很感兴趣,却不知道对月思人的情怀。教师要立足于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中悟情。在识字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机会去运用。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设计理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准备:

  1、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2、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 谜语导入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猜一自然景物(月亮)。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与月亮又关,让我们把书翻开,说说图上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 介绍背景

  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释题意。“思”是思念的意思。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圈出生字,边圈边读,加深印象。

  3、小老师带读生字,齐读生字。

  4、去掉拼音抽读生字。

  5、六人小组讨论:用老师教给你的识字方法,你认识了哪几个字?说给同学听一听。

  6、全班交流:用了什么方法记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

  (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换一换、猜字谜)

  四、生字回文,细读古诗

  1、生字回到文章中,你还认识吗?找小伙伴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教师倾听,多肯定,多鼓励)

  2、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呢?带着问题读读古诗。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说说夜空,朗读感悟

  让我们站起来,当一回李白!请你们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此时此刻的诗人,看着一轮明月,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感受到李白那强烈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情感,同时学习有语气朗诵古诗的方法——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

  五、自我展示,当堂背诵

  多种方式熟读成诵。(男女赛读,分行读,分组读)

  六、学写生字

  1、观察笔顺,小老师带领同学书空

  2、观察范字与田字格的关系

  教师提示:横与横之间的距离。“耳”上横短,下横长,有一横在横中线上。“头”的第五笔是长点而不是捺,写得上尖下圆。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注意学生的坐姿与握笔姿势,即使提醒纠正。(上身正,脊背直,下巴低……)

  4、展示佳作

  挑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给同桌看,说说自己怎么写好它的。

  5、组词,理解字意

  七、作业设计

  1、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

  2、生字抄写、组词。

小学科学教学课件 篇14

  教学目的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3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难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学法指导合作交流教具水槽、萝卜等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3、小组领小刀,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结果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4、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补充:这里也可以用质量来概括,即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质量减轻,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5、收回小刀、萝卜和橡皮,出示回形针和木块,引导思考:

  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

  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6、提供材料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学生实验。

  7、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8、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板书设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砖块 沉

  木块 浮

  塑料块 浮

  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小学音标教学课件 篇15

    1、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英语学习,有了简单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具备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2、课标解读

  虽然在课程标准的一级标准里对语音没有明确要求,但有关小学语音教学的二级要求中对语音目标的要求是:(1)知道错误的发音会影响交际;(2)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3)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4)了解单词有重音。(5)语音清楚,语调自然。

    3、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开音节和闭音节,以及元音字母音标的学习,是一节单纯的语音课型。四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26个字母及例词,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其中的21 个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本节课的重点是启发学生通过仔细读单词,自己总结出元音字母Aa和Ee的发音规律,让学生获得成功感,进而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认识开音节和闭音节,能够听懂,会说,会读音标“ [ei]、[e] 、[]、[i:]、[i]、[p]、[b]、[m]

    4.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小组活动,促进他们养成动脑、动口和动手的好习惯,初步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5.情感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开口,主动模仿。

  6.教学重点、难点:

  元音字母的两种发音可能,在单词中的运用。

  教具准备:

  课件、单词卡片,音标卡片和磁铁。

  Step1、Warming up

  1、Greeting each other。

  2、Sing “ ABC ” song.

  Step2、Presentation

  引入:(T: We have five new friends, today.)导入5个元音字母aeiou,

  A、教授[i:]的发音。

  1)教师示范[i:]----穿针引线音,边示范边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线从左

  向右拉。同时,解说发音要领:[i:]发音时,舌尖抵下齿,前舌中部最高,嘴唇向两旁伸开,成扁平形。元音字母e及字母组合ee、ea、ie、ei可以读作[i:]。

  2)学生模仿,比一比,谁的发音最佳,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B、教授[i]的发音。

  1)教师示范[i]----微笑露酒窝音,边示范边将手掌张开放到头上向自

  己的方向挥动。同时,解说发音要领:[i]发音时,舌尖抵下齿,前舌后部最高,舌前部向硬颚抬起比[i:]低些,下颚稍下垂,舌前部也稍下降。

  2)边做动作边模仿。

  (学习音标如同一年级小朋友学习汉语拼音一样,有一个音与形的认识过程。课堂上,要求学生仔细听音、观察口形,认真模仿,但是课堂上模仿、拼读过程一长,学生很容易厌烦,所以教学中,运用比一比的竞赛方法,以及结合动作学习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找一找。请学生们从26个英语字母中,找出哪些字母的发音包含[i:]。

  (Bb、Cc、Dd、Ee、Gg、Pp、Tt、Vv)

  解说[i:]是一个长元音,“:”是长音符号,比相应的短元音要长两倍以上。[i:]不是[i]的'单纯加长。

  C、教授[p]的发音。

  1) 发[p]音。教师出示一张白纸,放在嘴前,示范发音,纸会颤动。要

  求学生注意:发[p]时,双唇紧闭,气流从口腔冲出,送气有力。[p]不响亮,单发[p]时,在远处几乎听不见。

  2) 开火车比赛发音。(p---p---[p] [p] [p])

  (运用“p---p---[p] [p] [p]”这样有节奏的练习发音,充满趣味性,学生学得会非常有兴趣)

  3) 简单拼读:[p]—[i:]==[pi:],教师示范后,学生模仿发音。要领:辅音轻,元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由[p]、[i:]的字母音标发音到[pi:]的简单拼读,是一个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学生不会有困难感,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

  D、教授[b]的发音。

  1)教师示范发音。要领:发音方法和[p]相同,但[b]在词尾发得很轻,

  不如[p]送气有力。

  2)个人读-------同桌互读。

  3)出示图片词卡(ball)、bag、bed。教读:[b]---[b]===bag、[b]---[b]===bag、[b]---[b]===bed

  (将音标与单词相结合,由点到面到训练,让学生练读[p]在单词中的读音,给学生灌输简单的拼读规律)

  E、教授[m]的发音。

  1)教师示范发音。要领:发音位置和[p]、[b]相同,发音比较响亮,应注意发[m]时双唇始终是紧闭的。

  2)个人读--------男生女生读。

  3)请你说出包含[m]的单词,给小组赢得小星。

  (mum、mother、meet、miss、monkey、mouse、mouth、mike、)

  (通过给小组加分的形式说出包含[m]的单词,学生不仅复习了已有的

  单词,而且让学生练习在不同的单词里[m]的发音,那么对[m]的感知更加深刻。)

  3、音标巩固练习。

  1)、学生简单拼读。

  出示小黑板:[pi:] [bi:] [mi:] [pi] [bi] [mi]

  [pi:p] [bi:p] [pi:m]

  2)、字母、音标对比游戏。

  教师出示一些卡片,其中有小写字母p、b、m、I的卡片,有[p]、[b]、

  [m]、[i:]、[i]的音标卡片,以及一写其他字母或音标的卡片。教师说:show me the small letter p/b/m/I 。或说:show me [p]、[b]、[m]、[i:]、[i]。让学生出示相应的卡片。

  (通过字母、音标对比游戏,能培养学生自觉地把单词、音标作音、形比较,直至掌握一些规律,学生逐渐明白“[ i]”表示音标,那么单词中有“i”这个字母,不代表它就发[i]的音,逐步学会见形知音的本领,这样的训练,也能为今后学生单词拼读、速记单词能力的培养作好铺垫。)

  4.假设元音和辅音两支部队在打仗,引出开音节和闭音节的概念,讲授元音字母发音的两种可能性,然后设计分组活动。

  Step3、Practice

  1、游戏“找主人”

  教师准备单词卡片。分别发给不同的学生。让学生根据我们学习的发音规则,将卡片放在正确的位置。(今天我们的单词小朋友,出去玩了之后,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请帮单词小朋友找出自己的主人。找对一个加二分。)

  Let’s read:

  1、I’m a cat.I’m a fat cat.I’m a fat black cat.I’m a fat black cat in a hat.

  2、 Good,better,best.Never let it rest.Till good is better .And better best .

  教学方法是学说顺口溜和TPR教学法。设计意图:学说顺口溜不仅可以使知识变得简单、生动、印象深刻,而且通过这样的训练,真正将语音教学落到实处。

  Step5、Summary

  What did you learn in this class? We learned Aa and Ee’s pronunciation.

  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教学法。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的小结,帮助学生将本课的信息进行加工、储存,从而明确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以评价促发展,培养小组团队精神,激励学生大胆开口,积极活动,为小组争得荣誉。

  Step6、Homework

  课后编顺口溜练习音标,并试读单词表里的单词

小学足球教学课件 篇16

    学习阶段:水平二

    学习目标:向同伴展示自己学会的技能

    学习内容:足球

  重点难点:脚和球的相应位置对控球好坏的影响

  学习步骤:

  自主的准备活动

  教师活动:1、教师提出学生自主准备活动的要求

  2、组织寻找自己的伙伴

  3、进行准备活动

  学生活动:1、寻找伙伴

  2、自主的进行准备活动

  组织:

  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教师活动:

  1、教师提出进行足球练习的要求

  2、组织女生寻找一个男生做自己的师傅

  3、讲解足弓推球的方法

  4、组织在男生的帮助下进行练习

  5、进行巡回的指导

  6、组织男生把自己会的足球技巧教给女同学

  7、组织练习内脚背的大力开球

  学生活动:

  1、寻找自己喜欢的师傅

  2、和师傅一起进行足弓推球的.练习

  3、细心的学会自己师傅教授的技巧

  4、练习练习内脚背的大力开球

  组织:

  场地^器木才

  课后小结:

  本课通过男女生的在一起结成师徒关系,让相对与女同学足球水平高的男同学和女同学一起练习。极大的激发了男同学的练习积极性。同时为了不服输,女同学在与自己水平相差不多的男同学面前也积极的练习。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小学美术教学课件 篇17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学课件:认识美术工具

  教材分析:工具和材料是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条件,如何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这些引导是这一节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我把它定位为美术课教学中的综合 。探索领域,目的是想结合儿童以往的(学前)绘画经验,进行延伸由此引发全体孩子对学习美术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准备: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回顾学前绘画经验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

  蜡笔小知识 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 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

  1、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

  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

  3、比较适合于画轻柔、淡雅的画面。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三、引导观察 思考 发现新的工具和材料课件展示:

  1、 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来完成的吗? 生自由议论。

  6、课件再次展示(结合作品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工具和材料的不同魅力,引发学生明白工具和材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术课的课前准备能有所重视。大家现在可以猜出我们要找的朋友是谁了吗?

  7、怎样爱护这些工具和材料。

  课件:工具和材料使用小知识,进一步强调爱护工具、保护学习用品、正确使用学具的良好品质。

  四、评价,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回答问题。

  1、你能认识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有( )种?

  2、通过学习你又认识了那些绘画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

  3、你能爱护和正确的使用工具和材料吗?

  五、课后观察和思考

  1、 收集和尝试一种你没有用过的美术工具和材料。

  2、 到美术用品店去观察文房四宝是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新的工具和材料。

小学美术教学课件 篇18

  教材分析:工具和材料是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条件,如何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这些引导是这一节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我把它定位为美术课教学中的综合 。探索领域,目的是想结合儿童以往的(学前)绘画经验,进行延伸由此引发全体孩子对学习美术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准备: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回顾学前绘画经验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

  蜡笔小知识 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 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

  1、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

  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

  3、比较适合于画轻柔、淡雅的画面。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三、引导观察 思考 发现新的工具和材料课件展示:

  1、 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来完成的吗? 生自由议论。

  6、课件再次展示(结合作品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工具和材料的不同魅力,引发学生明白工具和材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术课的课前准备能有所重视。大家现在可以猜出我们要找的朋友是谁了吗?

  7、怎样爱护这些工具和材料。

  课件:工具和材料使用小知识,进一步强调爱护工具、保护学习用品、正确使用学具的良好品质。

  四、评价,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回答问题。

  1、你能认识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有( )种?

  2、通过学习你又认识了那些绘画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

  3、你能爱护和正确的使用工具和材料吗?

  五、课后观察和思考

  1、 收集和尝试一种你没有用过的美术工具和材料。

  2、 到美术用品店去观察文房四宝是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新的工具和材料。

小学方程教学课件 篇19

    教学内容:

  教材P67~68例1、例2、例3及练习十五第1、2、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咱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出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呢?(学生思考后会说,可以是任意数。)

  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补充条件,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

  并用等式表示:x +3=9(教师板书)

    二、互动新授

  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 的值。

  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 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 +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 +3=9。

  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

  (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x +3-3=9-3

  x =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

  3.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 =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说,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 解方程)

  4.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引导学生小结:“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中的“解”的意思,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5.验算:x =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怎么来检验一下?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可以把x =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边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等于方程的右边。

  即:方程左边=x +3

  =6+3

  =9

  =方程右边

  让学生尝试验算,并注意指导书写。

  6.出示教材第68页例2情境图。

  让学生观察图,理解图意并用等式表示出来:3x =18

  引导学生:通过刚才解方程的经验尝试解决这个题。

  学生自主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解题过程: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3,解得x =6。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3x =18

  3x ÷3=18÷3

  x =6

  质疑:你是根据什么来解答的?

  引导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O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让学生尝试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7.出示教材第68页例3,并让学生尝试解答。

  由于此题是“a-x ”类型,有些学生在做题时可能会出现困难,不知道怎么做。有些学生可能会在等号两边同时加上“x ”,但x 在等号的.右边,不会继续做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根据等式的性质,只要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相等的数或式子,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那么我们可以同时加上“x ”。

  通过计算让学生发现,等号左边只剩下“20”,而右边是“9+x ”。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20和9+x 相等,可以把它们的位置交换,继续解题。学生继续完成答题,汇报。根据汇报板书:

  20-x =9 请学生自主尝试检验:方程左边=20-x

  20-x +x =9+x =20-11

  20=9+x =9

  9+x =20 =方程右边

  9+x -9=20-9

  x =ll

  8.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再汇报。

  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解方程时要先写“解”,等号要对齐,解出结果后要检验。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1、2题。学生自主计算解答,并集体订正答案。

  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1.解方程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3.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作业:教材第70~71页练习十五第1、2、7题。

  板书设计:

  解方程(1)

  例1: 例2: 例3:

  x -3=9 方程左边=x +3 3x =18 20 - x =9

  x +3-3=9-3 =6+3 3x ÷3=18÷3 20- x + x =9+x

  x =6 =9 x=6 20=9+x

  =方程右边 9+x =20

  所以,x =6是方程的解 9+x -9=20-9

  x =ll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感受天平的平衡现象,悟出等式的性质变化。

  在学习中,我以多媒体中天平的平衡来呈现等式的性质,学生能直观形象的理解性质,平衡的条件是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少相同的重量,才能保持平衡。但具体到方程中应用起来学生感觉活动是获取真知的有效途径,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得出结果:天平的两侧都加上相同的质量,天平仍平衡。

  二、等式性质解方程——初步感悟它的妙用

  在课堂上学生对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感到很陌生,在他们原有的经验中更喜欢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来解,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优越性,从而养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的习惯。

小学书法教学课件 篇20

  一、 教学目标:

  学习长横、中横、短横、尖横的笔法。 比较不同横的姿态,明确汉字的`笔画均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部分组成;掌握长横短横的写法。练习相关汉字,了 解字形特点。 培养爱书法,学书法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

  学习横的笔法特点,能写不同的横。

  三、 教学难点

  长横的下笔收笔,写出姿态美来。

  四、 教学准备

  笔、墨、纸、砚和本课ppt课件。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书法是文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之一。汉字是我们日常使用的文字。汉字在日本文字中至今还在使用,还有新加坡等国也在使用。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 远古之人“结绳记事”,最初的文字大都是象形,所谓“书画同源”,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今天我们来学习横,这个笔画在汉字书法中十分重要。

  (二)新课

  1、学习“长横”

  (1)出示长横,让学生认识,感受其姿态形像。

  然后说说其特点

  (2)老师示范书写,并分析特点笔法:露锋入笔,切入之感

  然后向右中锋行笔,到位后,轻驻笔,稍停顿,略回锋。注意中间稍细,略略向右上方扛肩(虽然常说横平竖直,但人的视觉特点,略略向右上方扛肩感觉才平衡,姿态才美)。

  (3)学生练习长横,教师指导。

  (4)出示相关的汉字“书”“寺”,让学生观察字形,体会和横写法。

  (5)老师示范书写书 寺二字,并分析字形。然后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2、学习中横

  (1)出示中横,学生观察字形姿态,

  感受写法。

  (2)老师示范书写长横,并分析笔法特点:起笔侧锋,露锋起笔,然后中锋行笔,扛肩,收笔略重、稍顿,不可出现疙瘩。

  (3)学生书法。

  (4)出示相关汉字“天”“气”,学生观察字

  形,姿态。

  (5)教师示范书写“天”“气”二字,分析特点。然后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3、学习短横

  (1)出示短横,学生观察字形姿态,感受写法。

  (2)老师示范书写短横,并分析笔法特点:起笔侧锋,露锋起笔,要写出一个尖尖的角状,然后扛肩上行,收笔略重、稍顿,小回锋,扛肩。

  (3)学生书法,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相关汉字“麦”“非”,学生观察字形,姿态。

  (5)教师示范书写“麦”“非”二字,分析特点。

  然后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4、学习“尖横”

  (1)出示尖横,学生观察字形姿态,感受写法。

  (2)老师示范书写尖横,并分析笔法特点:起笔侧锋,

  露锋轻轻入笔,边行边按,形成前细后粗,要写出一个尖

  尖的角状,收笔稍顿,微微扛肩。

  (3)学生书法,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相关汉字“征”“观”,学生观察字形,姿态。

  (5)教师示范书写“征”“观”二字,分析特点。然后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三)、总结

  1、相互学习评价今天写的笔画和汉字。

  2、作业:将所学笔画写四遍,汉字每个写三遍。

  (教学班级:三(1)、四(1)、四(2)、五(1)、六(1)、六(2) )

【小学教学教学课件】相关文章:

太阳的教学课件11篇(荐)07-26

燕子教学课件(14篇)07-28

春雨的教学课件(13篇)07-28

半截蜡烛教学课件(11篇)07-28

【必备】比尾巴教学课件10篇07-28

化学教学课件21篇(荐)07-29

雷雨教学课件(精选7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