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格言

易经名句名言

时间:07月03日 网络精选 名言格言 我要投稿

易经名句名言(15篇)

  探索智慧的海洋,领略易经的深邃。阅读与学习易经的名句名言,不仅能启迪思维,还能滋养我们的人生观。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范文文档,挖掘易经中的哲理,吸取古人的智慧,让心灵得到升华,生活更具智慧。无论你是初次接触还是深入研究,都将有所收获。现在,就打开文档,开始这场智慧之旅吧!

易经名言名句 篇1

  1、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2、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3、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

  4、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5、人之所助者,信也。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7、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8、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9、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1、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12、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1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4、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15、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16、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17、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18、谦谦君子,用涉大川。

  19、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

  20、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21、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22、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23、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24、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25、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26、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27、一阴一阳之谓道。

  28、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9、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30、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31、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32、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33、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34、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5、《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36、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3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8、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9、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40、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41、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42、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43、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

  44、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45、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46、天地闭,贤人隐。

  47、蒙以养正,圣功也。

  48、君子以果行育德。

  49、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50、君子以作事谋始。

易经名句名言 篇2

  一、关于认识论的句子

  1. 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

  【译文】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

  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2. 不知常,妄作凶。

  【译文】不认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盲目乱干、胡作非为,就会出现凶险。

  3.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因为大道废弃了,才提倡(有了)“仁义”。聪明智慧(逐权夺利、投机取巧的心机)出现了,

  有了狡诈和虚伪。家庭六亲之间不和睦了,才需要推崇孝慈。国家昏乱了,才出现贞节、忠诚之臣。

  4.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译文】委曲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5.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译文】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6.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译文】踮起脚尖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跃起大步想要快走,反而行走不快。

  7.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轻举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根本,狂躁妄为就会失去主控的权能。

  8. 物壮则老。

  【译文】事物强壮了就趋于老化。

  9.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10.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译文】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

  11. 固至誉无誉。

  【译文】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

  12.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看得见的有形质产生于看不见的无形质。

  13.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译文】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交冲下而成新的和谐体。

  14.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

  15.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欠缺,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空虚,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

  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枉屈,最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不停地动作可以战胜寒冷,安静能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16.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译文】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

  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

  17.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

  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18.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

  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

  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19.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

  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20. 祸莫大于轻敌。

  【译文】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

  21.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

  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22.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译文】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

  23.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译文】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供奉给

  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二、关于人生观的句子

  1. 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不恃己能、不居功。由于不居功,所以其功劳不会失去。

  2.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把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护了自己的性命。不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无私?反而可以

  更好地成就他自己。

  3.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

  4.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善的人的所作所为正因为不争,所以没有过时。

  5.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金玉满堂,谁能守藏?富贵而骄横,自埋祸殃。功成身退,是最应该奉行的行为准则。

  6.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译文】因此,圣人致力于基本的维生事务,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

  7.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译文】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把宠辱这样的大患看得和自身生命一样重要。

  8. 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译文】正因为他不自满,所以能去故更新。

  9.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译文】保持纯朴的本性,减少私心杂欲。

  10.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因为他不执着于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把他作为对立面而与他争。

  11.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译文】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师范;不善人,又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12. 知其雄,守其雌。

  【译文】虽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于雌柔取态而处事。

  13.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译文】了解别人叫做明智,能认识自己才是聪明。战胜别人的叫做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者。知道满

  足就是富有,坚持力行就是有志。

  14.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而之。

  【译文】上士听了传道言谈,勤勉行证;中士听了传道言谈,似有所动,但终无所得;下士听了传道言谈,

  大加嘲笑。

  15.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译文】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

  16.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17.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译文】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

  杂的事,终身都不可救治。

  18.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译文】善于建立自身道德的人不会动摇,善于秉持自身道德的人不会丧失信心。

  19.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译文】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

  20.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译文】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只有总想表现自己、欲示己能的人,才夸夸其谈,而这种人才是“不知”

  之人。

  21.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译文】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

  前面。

  22.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译文】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被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

  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

  23.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

  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24.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译文】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25.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文】因此,圣人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什么并不居功自矜,他不愿意使自己显得过分突出。

  26.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27.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

  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

  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三、关于政治主张的句子

  1.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以“无为”的方式治理政事,就没有不天下太平的。

  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译文】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

  "来看待。

  3.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政令越是繁多,越是行不通、失败的越快,不如持守虚静。

  4. 悠兮,其贵言。

  【译文】最好的统治者是悠闲的,他很少发号施令。

  5. 希言自然。

  【译文】少发圣言号令扰民,就可以任运自然。

  6.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

  【译文】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妄执,所以不会被抛弃。

  7.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译文】治理天下就要立制度而定名分,名分既已有了,就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就可以避免危

  险。

  8.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译文】想要收束它,必须暂且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想要废黜它,必须暂且兴举它;

  想要执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

  9. 治大国,若烹小鲜。

  【译文】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那样,不要经常翻弄。

  10. 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交也。

  【译文】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

  11. 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

  【译文】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

  们的后面。

  12.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13.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译文】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14.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译文】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呢?

易经名句名言 篇3

  1、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2、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3、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4、不恒其德,或承其羞。

  5、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6、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

  7、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8、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9、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10、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11、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12、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13、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14、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15、君子以懿文德。

  16、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1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9、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20、慢藏诲盗,治容诲淫。

  21、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22、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

  23、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24、《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5、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26、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27、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

  28、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29、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30、君子以作事谋始。

  31、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32、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3、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迹,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34、损而不已必益。益而不已必决。

  35、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36、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37、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38、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39、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40、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41、能经众正,可以王矣。

易经名句名言 篇4

  1、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2、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4、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5、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6、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7、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8、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

  9、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

  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1、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12、《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3、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14、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15、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16、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17、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18、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19、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0、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21、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22、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23、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2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人生感悟,其臭如兰。

  25、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26、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27、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28、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29、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易经名言名句 篇5

  2、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3、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4、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5、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6、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

  7、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8、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9、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10、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11、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12、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13、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14、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15、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16、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17、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1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9、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20、慢藏诲盗,治容诲淫。

  21、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22、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

  23、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24、《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5、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26、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27、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

  28、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29、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30、君子以作事谋始。

  31、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32、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3、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迹,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34、损而不已必益。益而不已必决。

  35、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36、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37、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3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39、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40、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41、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42、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43、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44、能经众正,可以王矣。

  45、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4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47、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48、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49、君子以懿文德。

  50、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51、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52、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53、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54、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55、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56、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57、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58、不恒其德,或承其羞。

  59、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易经名言名句 篇6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观刈麦》

  2、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轻肥》

  3、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花》

  4、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上阳白发老人》

  5、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6、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雪

  7、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0、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11、忽忆古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凉州。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12、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望驿站

  13、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春夜

  14、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舟中读元九诗

  15、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五首其三

  1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林寺桃花

  17、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南浦别

  18、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夜筝

  19、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

  2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21、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杭州春望

  22、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2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易经名言名句 篇7

  1、习惯形成性格,性格支配言行,言行决定命运。

  2、男孩子长大了,就想离开家,女孩子长大了,就想建个家。

  3、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论谈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愚痴

  4、在不知足的人那里,幸福也会变成痛苦。

  5、步入社会,第一件事就要学会吃亏。

  6、忍是成功之母,怒是失败之源。

  7、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8、有人群的地方,要看住自己的嘴,自己独处的时候,要看住自己的心。

  9、善良的人,就不晓得怨恨人,:没有私心的人,也不懂得发脾气。

  10、不应该占的便宜而硬要去占,这是亏本:能占的便宜而不去占,这是存款。

  11、善念是人们一切安乐的因缘。

  12、要懂得收心,不要让心随着外境跑,否则不但累,而且也很危险。

  13、因为你不是金钱,所以你就没有必要去讨好每个人的喜欢。

  14、知错改错。就是自己在救自己。

  15、痛苦和不幸在等待着那些失去了良心而不知道着急的人。

  16、不要轻易的给人下定结论,因为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性。

  17、我们常常会原谅那些使我们讨厌的人,却不能原谅那些讨厌我们的人。

  18、女人的嫉妒大多与容貌、衣着和财产有关:男人的嫉妒大多与才能有关、力量和职位有关。

  19、固执就是愚蠢,愚蠢会败坏一切事情。

  20、人最喜欢相信的,是自己,最容易欺骗的,也是自己。

  21、你能舍弃一切,你就是一切的主人,你不能舍弃一切,那么你就是一切的奴隶。

  22、随顺自己的烦恼,就是任由命运对自己的宰割。

  23、自己折磨比任何外来的伤害都要痛苦,因为它一分一秒也不肯停歇。

  24、帮助了别人还有求回报的念头,那就如同实景交易,毫无美德可言。

  25、夫妻之争,永远没有胜利者,永远是两败俱伤。

  27、心无所贪,何必奉承,心无邪念,何必恐惧。

  28、贪欲就像洪水猛兽,会使你原本聪明的头脑变得昏庸,原本善良的心肠变得凶残,原本患难与共的朋友变成敌人,甚至兄弟反目,父子为仇,最后会把你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坏掉。

  29、有些人屡屡上当受骗,不是他不知道那是陷阱,而是应为他忍受不了那占便宜的驱使和诱惑。

  30、欺凌弱者,是件很丢人的事。

  31、痛苦产生于执着,执着产长生于不平等,不平等产生于分别。所以,人只要还有是非好坏高下的分别心,痛苦就不会停止。

  32、遇事能忍,便是占了个大便宜。

  33、恶念不生,祸殃自然就会远离。

  34、吹捧也能杀人,而且还能让死者至死不觉。

  35、逝去的爱情都是假的,所以应该歌唱,而不是哭泣。

  36、当你心中升起烦恼的时候,首先受到伤害的是你自己。

  37、当你嫉妒甚或仇视别人的时候,你已经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对方了。

  38、能够认识自己的缺点,叫做觉悟,能够改正自己的缺点,叫做智慧。

易经名言名句 篇8

  1.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以“无为”的方式治理政事,就没有不天下太平的。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译文】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

  "来看待。

  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政令越是繁多,越是行不通、失败的越快,不如持守虚静。

  4.悠兮,其贵言。

  【译文】最好的统治者是悠闲的,他很少发号施令。

  5.希言自然。

  【译文】少发圣言号令扰民,就可以任运自然。

  6.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

  【译文】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妄执,所以不会被抛弃。

  7.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译文】治理天下就要立制度而定名分,名分既已有了,就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就可以避免危险。

  8.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译文】想要收束它,必须暂且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想要废黜它,必须暂且兴举它;想要执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

  9.治大国,若烹小鲜。

  【译文】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那样,不要经常翻弄。

  10.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交也。

  【译文】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

  11.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

  【译文】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

  12.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13.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译文】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1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译文】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呢?

易经名言名句 篇9

  1.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不恃己能、不居功。由于不居功,所以其功劳不会失去。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把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护了自己的性命。不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无私?反而可以更好地成就他自己。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

  4.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善的人的所作所为正因为不争,所以没有过时。

  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金玉满堂,谁能守藏?富贵而骄横,自埋祸殃。功成身退,是最应该奉行的行为准则。

  6.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译文】因此,圣人致力于基本的维生事务,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

  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译文】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把宠辱这样的大患看得和自身生命一样重要。

  8.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译文】正因为他不自满,所以能去故更新。

  9.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译文】保持纯朴的本性,减少私心杂欲。

  1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因为他不执着于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把他作为对立面而与他争。

  11.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译文】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师范;不善人,又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12.知其雄,守其雌。

  【译文】虽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于雌柔取态而处事。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译文】了解别人叫做明智,能认识自己才是聪明。战胜别人的叫做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者。知道满

  足就是富有,坚持力行就是有志。

  14.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而之。

  【译文】上士听了传道言谈,勤勉行证;中士听了传道言谈,似有所动,但终无所得;下士听了传道言谈,

  大加嘲笑。

  1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译文】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

  1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17.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译文】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

  杂的事,终身都不可救治。

  18.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译文】善于建立自身道德的人不会动摇,善于秉持自身道德的人不会丧失信心。

  19.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译文】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

  2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译文】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只有总想表现自己、欲示己能的人,才夸夸其谈,而这种人才是“不知”之人。

  2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译文】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

  2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译文】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被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

  2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24.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译文】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己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25.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文】因此,圣人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什么并不居功自矜,他不愿意使自己显得过分突出。

  26.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2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易经名言名句 篇10

  1.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

  【译文】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2.不知常,妄作凶。

  【译文】不认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盲目乱干、胡作非为,就会出现凶险。

  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因为大道废弃了,才提倡(有了)“仁义”。聪明智慧(逐权夺利、投机取巧的心机)出现了,有了狡诈和虚伪。家庭六亲之间不和睦了,才需要推崇孝慈。国家昏乱了,才出现贞节、忠诚之臣。

  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译文】委曲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5.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译文】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译文】踮起脚尖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跃起大步想要快走,反而行走不快。

  7.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轻举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根本,狂躁妄为就会失去主控的权能。

  8.物壮则老。

  【译文】事物强壮了就趋于老化。

  9.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10.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译文】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

  11.固至誉无誉。

  【译文】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

  1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看得见的有形质产生于看不见的无形质。

  13.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译文】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交冲下而成新的和谐体。

  1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

  1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欠缺,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空虚,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

  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枉屈,最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不停地动作可以战胜寒冷,安静能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译文】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

  17.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18.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19.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20.祸莫大于轻敌。

  【译文】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

  21.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22.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译文】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

  2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译文】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供奉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易经的名言名句 篇11

  2、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3、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4、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5、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6、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

  7、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8、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9、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10、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11、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12、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13、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14、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15、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16、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17、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1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9、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20、慢藏诲盗,治容诲淫。

  21、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22、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

  23、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24、《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5、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26、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27、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

  28、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29、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30、君子以作事谋始。

  31、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32、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3、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迹,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34、损而不已必益。益而不已必决。

  35、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36、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37、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3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39、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40、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41、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42、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43、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44、能经众正,可以王矣。

  45、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4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47、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48、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49、君子以懿文德。

  50、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51、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52、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53、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54、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55、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56、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57、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58、不恒其德,或承其羞。

  59、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易经》名言名句 篇12

  1、习惯形成性格,性格支配言行,言行决定命运。

  2、男孩子长大了,就想离开家,女孩子长大了,就想建个家。

  3、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论谈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愚痴

  4、在不知足的人那里,幸福也会变成痛苦。

  5、步入社会,第一件事就要学会吃亏。

  6、忍是成功之母,怒是失败之源。

  7、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8、有人群的地方,要看住自己的嘴,自己独处的时候,要看住自己的心。

  9、善良的人,就不晓得怨恨人,没有私心的人,也不懂得发脾气。

  10、不应该占的`便宜而硬要去占,这是亏本:能占的便宜而不去占,这是存款。

  11、善念是人们一切安乐的因缘。

  12、要懂得收心,不要让心随着外境跑,否则不但累,而且也很危险。

  13、因为你不是金钱,所以你就没有必要去讨好每个人的喜欢。

  14、知错改错。就是自己在救自己。

  15、痛苦和不幸在等待着那些失去了良心而不知道着急的人。

  16、不要轻易的给人下定结论,因为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性。

  17、我们常常会原谅那些使我们讨厌的人,却不能原谅那些讨厌我们的人。

  18、女人的嫉妒大多与容貌、衣着和财产有关:男人的嫉妒大多与才能有关、力量和职位有关。

  19、固执就是愚蠢,愚蠢会败坏一切事情。

  20、人最喜欢相信的,是自己,最容易欺骗的,也是自己。

  21、你能舍弃一切,你就是一切的主人,你不能舍弃一切,那么你就是一切的奴隶。

  22、随顺自己的烦恼,就是任由命运对自己的宰割。

  23、自我折磨比任何外来的伤害都要痛苦,因为它一分一秒也不肯停歇。

  24、帮助了别人还有求回报的念头,那就如同实景交易,毫无美德可言。

  25、夫妻之争,永远没有胜利者,永远是两败俱伤。

  27、心无所贪,何必奉承,心无邪念,何必恐惧。

  28、贪欲就像洪水猛兽,会使你原本聪明的头脑变得昏庸,原本善良的心肠变得凶残,原本患难与共的朋友变成敌人,甚至兄弟反目,父子为仇,最后会把你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坏掉。

  29、有些人屡屡上当受骗,不是他不知道那是陷阱,而是应为他忍受不了那占便宜的驱使和诱惑。

  30、欺凌弱者,是件很丢人的事。

  31、痛苦产生于执着,执着产长生于不平等,不平等产生于分别。所以,人只要还有是非好坏高下的分别心,痛苦就不会停止。

  32、遇事能忍,便是占了个大便宜。

  33、恶念不生,祸殃自然就会远离。

  34、吹捧也能杀人,而且还能让死者至死不觉。

  35、逝去的爱情都是假的,所以应该歌唱,而不是哭泣。

  36、当你心中升起烦恼的时候,首先受到伤害的是你自己。

  37、当你嫉妒甚或仇视别人的时候,你已经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对方了。

  38、能够认识自己的缺点,叫做觉悟,能够改正自己的缺点,叫做智慧。

《易经》名言名句 篇13

  1、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2、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3、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4、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

  5、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6、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7、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8、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9、君子道长。小人道消。

  10、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11、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坤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1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13、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14、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15、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1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17、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18、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

  19、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20、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21、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22、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23、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24、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25、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26、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2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8、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9、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30、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易经》名言名句 篇14

  1、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2、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3、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4、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5、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6、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

  7、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8、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9、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10、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11、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12、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13、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14、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15、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16、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17、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1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9、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20、慢藏诲盗,治容诲淫。

  21、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22、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

  23、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24、《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5、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26、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27、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

  28、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29、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30、君子以作事谋始。

  31、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32、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3、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迹,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34、损而不已必益。益而不已必决。

  35、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36、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37、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3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39、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40、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41、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42、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43、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44、能经众正,可以王矣。

  45、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4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47、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48、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49、君子以懿文德。

  50、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51、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52、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53、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54、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55、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56、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57、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58、不恒其德,或承其羞。

  59、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易经名言名句 篇15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象》

  2、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乾·文言》

  3、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乾·文言》

  4、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相》

  5、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坤·文言》

  6、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坤·文言》

  7、蒙以养正,圣功也。《蒙·彖》

  8、君子以果行育德。《蒙·象》

  9、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否·象》

  10、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谦·彖》

  11、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谦·象》

  12、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蛊·上九》

  13、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大畜·象》

  14、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大过·象》

  15、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家人·象》

  16、君子以反身修德。《蹇·象》

  17、见险而能止,智矣哉。《蹇·彖》

  18、君子以惩忿窒欲。《损·象》

  19、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益·象》

  20、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升·象》

  21、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困·彖》

  22、君子以恐惧修省。《震·象》

  23、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彖》

  24、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艮·象》

  25、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丰·彖》

  26、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既济·象》

  27、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系辞上》

  28、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系辞上》

  29、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系辞上》

  30、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致神,其孰能与於此。《系辞上》

  31、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系辞上》

  32.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系辞上》

  33.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系辞上》

  34.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系辞上》

  35.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系辞上》

  36.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系辞下》

  37.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下》

  38.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

  39.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系辞下》

  40.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以恶小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最大而不可解。《系辞下》

  41.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42.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易经·说卦传》

  43.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易经·说卦传》

【易经名句名言】相关文章:

古文的名言(10篇)06-27

励志的名言名句摘抄(29篇)06-29

描写夏天的古诗和名句摘抄(8篇)06-30

【精品】《易经》名言名句15篇06-30

【必备】五一劳动节的名句7篇06-30

人生名言警句(30篇)07-01

易经经典句子(16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