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端午节的诗歌

时间:08月03日 网络精选 诗歌 我要投稿

端午节的诗歌(30篇)

  今天让我们一起打开那扇通往文学艺术的大门。端午佳节,诗韵飘香,几篇优美的诗句就在眼前。阅读它们,不仅能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更是提升自我、丰富心灵的一次旅程。现在就拿起鼠标,开启这场文字的盛宴吧!

端午节的诗歌 篇1

  童年

  儿童的笑声荡漾在儿童节深处

  夜色低沉,想让自己回归

  童年的溪水,却是咫尺天涯

  珠江公园,树木葱嵘

  走进疏影,时光写满厚重

  千年了,月光稀薄如斯

  等待晚餐的约定

  那些流放中的河水

  内心更内处,花朵开了一瓣

  高楼,霓虹灯,车欢,人闹

  这些现代的繁华要素

  以及马场里面洋溢的歌舞升平

  落尽后

  找不到一丝庄重的意境

  二千多年前的往事袅若青烟

  心扉上的钉子锈迹斑斑

  面目全非的

  不止岁月

  今晚,去大醉一场吧

  酒成了这个时代最锐利的戈矛

  可以击退汹涌的洪水

  明天早晨,买几个粽子

  饿与不饿,都尝一尝

  故楚逝去的泪水歌谣

  也不打算唤醒前尘往事

  今生,我们只说故事

  不谈结局,不望未来

端午节的诗歌 篇2

  露珠的心思

  端阳节的早上

  露珠在艾蒿尖上舞蹈

  心思把身体撑得圆溜溜的

  想念一个人,但不是屈原

  在绿色的吊角楼上

  它摘一片艾蒿

  把思念的泪水,包成水晶粽

  个个都是亮晶晶的

  就是无法寄出去

  只能呆在家里偷偷地写情书

  希望东风帮它带走

端午节的诗歌 篇3

  怀念屈原

  五月想着诗人来了

  五月飘着粽香来了

  五月划着龙舟来了

  五月初五,一个平常的日子

  因屈原这个名字而响亮

  远古的屈原唱着《九歌》

  悲愤地投进汨罗江

  楚国的龙船在呐喊

  “大鱼、大虾快走开

  别想吃掉诗人的躯体”

  我扬一杯黄酒洒入江中

  任思绪把《离骚》一页页翻起

端午节的诗歌 篇4

  民族精神

  屈原去逝的时间,大家

  都说是五月初五

  于是,多少年来,这一天到来

  心里就想起屈原投江的情景

  这一天的到来,便成为

  中华民族的节日。一种民俗之风

  便将千百年《离骚》替代

  大家都想在此日舒心的来一回放纵

  《楚辞》也是屈原的原创之作

  很多人说不清它的内容

  这一天要吃粽子、吃包子、喝雄黄酒

  门上插菖蒲、艾叶,跟着学,很用心

  汨罗江上激情万丈

  有一股《离骚》风刮得很浓

  龙舟竞技,多少英雄辈出

  锣鼓声中,把历史拉回了千年前

  诗人们的感情抒发到了极点

  写上数不清的诗句全是敬昂

  我从行间走过时

  清点一下,不少是写风花雪月情形

  加油!加油!一声声呐喊声

  回荡在记忆千古遗风的时空中

  读着一种情操和民族精神

  也想着千百年来流传的端午主题

  不去研究艾叶、菖蒲驱邪避恶的作用

  也不去讨论雄黄酒有没有壮胆灭蚊效果

  吃着香甜的粽子和包子时

  借古喻今,这种日子多么值得珍惜

  现在把这种传统民俗

  整理成放松心情的节日

  屈原已领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从流传的精神中学到了龙的霸气

  这一连串的意,不过是敬昂的心思

  如果将历史与民俗勾勒成一幅画

  那画面上的热闹场景

  真象一首诗歌的完美之作,多好的意境

端午节的诗歌 篇5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阳采撷》

  【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已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七律 • 端午》

  【现代】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节的诗歌 篇6

  龙舟

  晨光从梦中溢出

  青青丛林

  浸润在薄霭梦境

  麦花香落田埂

  踏着鸟鸣的清脆

  在幽静的田野觅一支青艾

  远远传来叫卖粽子的声音

  忽然吹过遥远童年

  妈妈用青瓷的碗

  端来竹叶清香的端午

  寥落北国

  看不到龙舟竞渡的汨罗

  匆匆忙忙的奔波声

  踏碎屈大夫一声叹息

  马蹄悠悠

  艾叶的清香愈淡愈远

  在这蒙蒙清晨

  我回忆青瓷碗里粽子的淡然

  鸟鸣淹没粽子的叫卖声

  我独自走在清晨的田头

  寻一支有着清香的野艾

  和一个久已失落的故事

端午节的诗歌 篇7

  故乡

  奶奶黄土布做成的香袋上,

  屈大夫吟哦着千年的感伤。

  父亲灰白的艾草岗立在门楣,

  清气荡逐着污浊别想隐藏。

  妈妈的粽香飘游在邻家屋里,

  友睦的欢声如佛音引吭梵唱。

  一脉相承传不朽的端午节啊,

  爱国爱家爱人是你永远的大爱无疆。

  风霜悄悄浸白了父母满头的黑发

  岁月沧桑了他们皱纹纵横的脸庞。

  操碎了的心儿从来不曾想歇下,

  高飞的鹰线永远拴在他们心上。

  我在生活河流的这一头不辞辛劳,

  父母们在河流的那一头拼命奔忙。

  真情遥寄相思密的端午节啊,

  我们要在你的关爱下重铸灿烂辉煌。

  他乡端午文/王曾家

  是谁,又重提起去岁的端午

  让我在睡梦中都忘记不了的粽子的味道?

  故乡的粽子啊

  他乡的泪滴

  从去年

  到今年

  是谁,把去岁初秋的露水

  当作东海鲛神的珍珠?

  还悄悄地放在我的枕边

  将我的思乡情结

  从心底

  流到鼻尖

  是谁,弹起了瑟瑟的琵琶

  在这盛夏的夜里?

  琴弦声里的哀伤

  唤起我对乡魂的拾捡

  如烟的往事

  一串,一串

  是谁说啊,“独在异乡为异客”?

  故乡的端午啊

  就是那满天的繁星

  在我的脑海中闪烁

  就是那遍地的知了

  在我的耳边倾诉

  故乡啊

  我这流浪的儿子

  何时

  何时才能满载着他乡的愁绪

  与财富

  搭上那回乡的快班?

  端午随想文/第五只眼

  今又端午

  菖蒲与艾草在门户上发着馨香

  一个峨冠博带的诗人

  佩着长剑,通过千年后的奈何桥

  挨家挨户收集顶礼与膜拜

  粽子绽香,雄黄酒飘香

  醉醺醺的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劫数

  万万没想到当年的怀石一跳

  就跳出了一个端午

  跳出了一个万民朝拜的节日

  楚怀王何在,顷襄王何在,郑袖们何在

  而我一个徘徊郁闷的诗人

  却与龙舟同在,香囊同在

  与岁月同在,与日月星辰同在

  哀民生之多艰者

  为民请命者,为之上下求索者

  百姓怀念他。就是死了

  也放在心中永远地给予祭奠

  端午情怀文/梦羽云袖

  六月里,朝霞映染的今天

  艾叶包裹着甜甜的心愿

  倾听糯米相连的情意

  暖暖的祝福

  缩短了时空的距离

  思念啊

  染红天边的云霞

  一缕粽香飘到你的心上

  只想,只想

  快乐暖着守望的目光

  甜蜜

  绕着相知韵清

  只想,只想

  将这份温馨

  洒满关爱的天空

  芬芳里携起谊水情长

  只想,只想

  就这样守着一池碧水

  用淡雅清秀的莲香润笔

  和你一起,和你一起

  舞墨飞花

  让灵魂

  在波光灵动的纯净里

  自由吟哦

  捧起一缕兰香

  滴翠成章

  听生命在我们的诗歌里

  幸福的歌唱

端午节的诗歌 篇8

  又逢端午

  想起母亲手中的粽香

  想起母亲偷偷系在

  手上的五彩绳

  在我们熟睡中

  塞进耳朵里的蒿叶

  想起父亲清扫庭院

  踏着晨露

  采摘回来的蒿草

  想起那满怀悲愤

  投江明志的屈大夫

  想起那个

  青史留名的申胥

  这万千思绪

  是因为

  每逢佳节

  倍感思念的惆怅

  又是一年端午

  一样的漂泊

  一样的怀念

  我便在彷徨的晚风里

  寻一缕安静的光

端午节的诗歌 篇9

  敬仰

  两千年前

  你带着满腹的惆怅

  纵身跳进汨罗江

  从此

  楚国失去了砥柱

  奸佞失去了顾忌

  怀王失去了谏臣

  今天

  我们怀着无比敬仰

  在长城内外、运河两岸

  在大海之滨、高山脚下

  纪念你——也向你诉说

  你可曾看到

  而今的中国

  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而今的社会

  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而今的百姓

  安居乐业幸福美满

  你可曾看到

  有这样一批人

  他们立足基层辛勤工作

  他们积极进取奋勇开拓

  他们甘于奉献服务祖国

  他们没有燕赵之士的慷慨激昂

  他们没有战争年代的金戈铁马

  他们没有震天动地的豪言壮语

  但是——

  他们有竹的坚韧挺拔高风亮节

  他们有梅的坚贞自守优良品质

  他们有兰的高雅圣洁淡泊自足

  他们

  不因误解而困惑

  不因清贫而卑谦

  不因褒扬而得意

  不因誉满而骄傲

  他们

  服务社会无怨言

  总把奉献当甘甜

  他们忠诚tt乐于奉献

  他们实事求是不出假数

  他们依法tt严守秘密

  他们公正透明服务社会

  这是他们的品格和操守

  这是他们的信念和追求……

端午节的诗歌 篇10

  灵魂

  端午节的`粽子

  飘过门前

  就象你的一声招呼

  停栖黄昏的灰色里面

  拥有意味着失去

  鸟飞上拥有的枝梢

  影子落入失去的云朵

  跳跃、翻滚

  从夏日的夜晚

  到夏未秋初

  眨着昏沉的眼睛

  失去意味着死亡

  人爬上失去的青春

  灵魂坠落死亡的思想

  飘浮、游逛

  从秋天的黄昏

  到秋未冬初

  现出昏黄的忧伤

  失去是失去者的牢狱

  拥有应该是拥有者的坟墓吧

  牢狱

  坟墓

  屈原是谁

  没人认识

  应该是可以卖很多钱的古董吧

  我们争先抢吃

  先人为古董拍卖会

  准备贮存的粽子

  中国的端午节

  跟韩国申遗的端午节

  可是很大的不一样啊

端午节的诗歌 篇11

  京华的粽子

  一片片碧绿苇叶

  一粒粒洁白糯米

  在叫卖手里

  只是一张张钞票

  一个个芳香的粽子

  一颗颗甜蜜的红枣

  在品尝口里

  只是点缀的佳肴

  可曾有人记得汨罗江

  三闾大夫

  一个倔老头

  离骚

  记念他

  不用粽子

  京华的粽子

  尝不出诗人的味道

  端午这一天

  北京最迟到的夏天

  我听到蝉儿

  第一声鸣叫

端午节的诗歌 篇12

  龙舟

  舀一瓢村口的井水均半杯朱砂

  眉心间点个食指的红印

  青线穿过苍蒲

  脖子上挂上一串天然项链

  雄黄酒绕屋子洒遍

  剩下半壶伴粽子供奉屈子神灵

  湘江两岸人头攒动

  号子声伴着锣鼓震天响

  舵把子舞动彩旗引百舸争流

  岸上人总是急过船上人

  忘情呐喊助龙头飞渡冲刺

  记得拿艾蒿蒸汤沐浴

  爬山虎覆盖了石灰剥落的墙

  黑白相间的铁牛守护着熟睡的我

  忽然萌生一个想法

  想在今年的端午带儿子去看龙舟

  给他串一串苍蒲项链

  在眉心点一点朱砂红

端午节的诗歌 篇13

  汨罗江

  五月的汨罗江

  流淌着的不是水——

  是泪

  是千古悠悠中华魂

  烟雨江南,又是一年粽子香

  后人怀念的不单是美食——

  更是屈原那闪光的名字

  与那段冲洗不淡的历史

  听吧,端午节的鼓声

  稠密响亮

  看吧,赛龙舟的汉子

  呐喊向前

  用这千年不变的方式

  去告慰一个带剑长吟的忠魂

  从那湿辘辘的故事里

  打捞出民族不朽的精神

端午节的诗歌 篇14

  忧国忧民

  怀念一位诗人最好的方式,是朗诵诗歌

  在山顶、在河边、在旷野里,把心底的声音

  发出来。我们喊屈原,屈原

  顺着一阵风的意思,他或许就能听见

  芈为姓,屈为氏,原为字,平为名

  最基本的信息里,我们常常将芈字忽略

  忘掉贵族的身份和血统,剩下的

  统统都叫做忧国忧民。

  两千多年来,屈原似乎从未离去

  隔着遥远的时空,我们都忍不住怀念屈原

  与端午无关,与艾草无关,与河流无关

  我们怀念屈原,既怀念他的诗句,也怀念他的风骨

端午节的诗歌 篇15

  楚天端午

  怀楚初夏,

  白起灭楚,

  水志滔滔浊清可,

  屈平悲绝自投江。

  忆辅政,

  施交邦:

  纵合泽楚王,

  横成则秦王。

  斥郑袖,

  剥靳尚。

  创立楚辞怒天问,

  忧愤离骚,

  舒九歌兮籍九章。

  愿摇起而横奔兮,

  览民尤以自镇殇。

  流放西方。

  桑!

  伤!

  丧!

  祭贤立端午,

  菖囊艾粽香。

  中华锣鼓震九霄,

  炎黄龙舟竞五洲,

  孔子遍天涯,

  汉学播世煌。

  举正义,

  为和平,

  除贫穷。

  不惧风云鞭虎猖。

  神州寒宫舒广袖,

  蛟龙龙庭作嘉宾,

  中国行,

  中国星,

  幸福百姓乐和祥。

  阳!

  洋!

  扬!

端午节的诗歌 篇16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唐代: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译文: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端午节的诗歌 篇17

  端午思

  年年思,年年思。

  那伟大的英雄,

  你的正义的灵魂啊!

  早早的住进了中华民族的心中。

  年年思,年年思。

  那伟大的诗人,

  你的篇章啊!

  是我们万代歌颂的精神。

  年年思,年年思。

  我伟大的民族骄傲啊!

  今日是你的节日呀!

  就让我为你敲起那民族的鼓声吧!

  年年思,年年思。

端午节的诗歌 篇18

  青鸟

  青鸟的一声问候

  活泼了整条记忆的河流

  洞庭湖的烟波

  从未拒绝

  待发的兰舟

  撑一篙月色碧波

  和一幅山清水秀

  艾草和芦叶

  香芷和汀兰

  一曲天问

  一首离骚

  端阳的粽子

  包裹的可是

  两千年士子的风骨

  端起岁月的酒杯

  登楼远眺

  悲喜心头

  且看天地悠悠

端午节的诗歌 篇19

  爱国情

  临近端午,

  粽叶飘香,

  嘴里津津有味。

  心中念念不忘——

  那投河自尽的屈原!

  屈原啊,

  你光明正大,

  正直无私,

  不肯同流合污。

  你志向高洁,

  行为磊落,

  出淤泥而不染!

  屈原啊,

  你一心为国,

  忠心耿耿,

  受尽百姓爱戴。

  没想到——

  诚信反被怀疑,

  忠心反被诽谤。

  可恨那糊涂的君王,

  将你放流于沅湖!

  屈原啊,

  你清白的颜色,

  怎能受到污秽的沾染?

  你宁愿投入长流的江水,

  清洗那世俗的污染。

  你的自杀,

  印证了你的爱国热情,

  印证了你的洁身自好,

  印证了你对楚君彻底的抗议!

  屈原啊,

  你这一生,

  活得轰轰烈烈,

  死得潇潇洒洒。

  你虽不是,

  血战沙场、叱咤风云的功臣,

  但你却是,

  忠心为国、受人敬仰的诗人。

  你的爱国情,

  将感动一代又一代世人!

端午节的诗歌 篇20

  小铃铛

  我们如同一朵朵鲜花

  簇拥在那张古旧的小方桌旁

  整个空间弥漫着

  锅里粽子蒸腾出的一股股清香

  抚摸豆荚一样圆鼓鼓的肚子

  跳进漾动艾水的木盆

  双手拍起的水花和笑容

  浅落在木盆四周

  五彩丝线系着银色小铃铛

  扣在脖子脚踝手腕上

  宛如哪吒身上的风火轮

  我们一边跑玩,它们一边歌唱

  头顶的天似湛蓝的海洋

  偶尔有布谷鸟的声音划过

  我们到哪儿,太阳跟到哪儿

  好像生怕我们丢掉一样

端午节的诗歌 篇21

  1、《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3、《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4、《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5、《端阳采撷》

  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6、《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7、《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节的诗歌 篇22

  端午

  奶奶黄土布做成的香袋上,

  屈大夫吟哦着千年的感伤。

  父亲灰白的艾草岗立在门楣,

  清气荡逐着污浊别想隐藏。

  妈妈的粽香飘游在邻家屋里,

  友睦的欢声如佛音引吭梵唱。

  一脉相承传不朽的端午节啊,

  爱国爱家爱人是你永远的大爱无疆。

  风霜悄悄浸白了父母满头的黑发

  岁月沧桑了他们皱纹纵横的脸庞。

  操碎了的心儿从来不曾想歇下,

  高飞的鹰线永远拴在他们心上。

  我在生活河流的这一头不辞辛劳,

  父母们在河流的那一头拼命奔忙。

  真情遥寄相思密的端午节啊,

  我们要在你的关爱下重铸灿烂辉煌。

端午节的诗歌 篇23

  他乡端午文/王曾家

  是谁,又重提起去岁的端午

  让我在睡梦中都忘记不了的粽子的味道?

  故乡的粽子啊

  他乡的泪滴

  从去年

  到今年

  是谁,把去岁初秋的露水

  当作东海鲛神的珍珠?

  还悄悄地放在我的枕边

  将我的思乡情结

  从心底

  流到鼻尖

  是谁,弹起了瑟瑟的琵琶

  在这盛夏的夜里?

  琴弦声里的哀伤

  唤起我对乡魂的拾捡

  如烟的往事

  一串,一串

  是谁说啊,“独在异乡为异客”?

  故乡的端午啊

  就是那满天的繁星

  在我的脑海中闪烁

  就是那遍地的知了

  在我的`耳边倾诉

  故乡啊

  我这流浪的儿子

  何时

  何时才能满载着他乡的愁绪

  与财富

  搭上那回乡的快班?

端午节的诗歌 篇24

  端午

  那是从撕裂的肺腑里传出的哀伤

  那是诗魂最后给世人悲壮的吟唱

  在汩罗江边轻身一跃

  却将离骚留给后人长考

  路漫漫乞上下而求索

  舞一曲壮歌长剑

  让楚国百舸争流

  用艾草香熏过的角黍

  伴随着九歌里旋转的韶舞

  汩罗江啊,你是否仍然在沉思

  奔流不息的绿水

  和岸边的萎萎芳草

  穿过时空隧道寄来了汩水上美丽的思情

  包裹着岸边屹立的那颗头颅中的粒粒心事

  那是诗人瑰丽珍奇的琼佩

  雄黄已经发散开浑厚的酒香

  菖蒲把屈原的美德颂扬一曲

  豪壮的悲天悯人的音律

  在中华大地上数千年荡气回肠

  纵是千帆追逐也难以弥补的细节

  就让震耳发聩的鼓声催动龙舟

  让屈子的情感穿越时空

  像是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

  将我们可爱的中华民族照亮

端午节的诗歌 篇25

  一、《端午节的怀念》

  回到吃粽子的家里,

  回到挂菖蒲的门前,

  回到飘满艾香的城市与乡村,

  回到屈原纵身的一跳,

  回到诗歌本身。

  一条止于湖南的河流,

  却流经中国每一个人的心灵。

  打捞也罢,求索也罢。

  龙舟再快,也不过是,

  时间的一枚梭子。

  端午节,中国老百姓,

  自发地一个节日。

  几千年地打捞,

  几千年地存在,

  应该比什么都重要都深刻。

  一个伟大的主题,

  一个伟大的身影,

  一个痛苦的问号和句号,

  一块问路的石头和一颗,

  求索的头颅,

  至今伫立江边。

  汩罗江,一条永远流淌着,

  诗歌的光荣与梦想的河流。

  二、《在端午,聆听》

  菖蒲行走,艾草联欢。

  陈爱,掬捧经年的。

  泪。藏进衣角,挂在旧时的月勾。

  往事如水,取出,

  《离骚》的厚重,在失衡的雨季,

  层层叠叠。将无奈引入巢。

  五月,一首诗站在门外,

  不由自主地昂首。

  兴奋粒粒粽香,往下的诗句,

  在一段段记忆话潮。

  此刻,汨罗江,

  被一枚叶子,带进尘世的杯盏。

  不用泪,不用愁。

  只愿诗意如故,

  把苦涩泡淡,枯叶喊绿。

  曾经包裹的忧心,经过千年洗礼,

  再去聆听,龙舟小调。

  画面上早已积满了;幸福。

  一个朝代的寒,被另一个朝代暖和。

端午节的诗歌 篇26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赏析: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白昼越来越长,所以说“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时当端午,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愿天下安康长寿,以显示皇恩浩荡。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赏析:唐代人将五色丝线编织成带,佩在身上,称为“长命缕”或者“续命缕”,所以说“长丝续命人”。而“九子粽”源于九子蒲(一种蒲草),“粽子”又与“种子”谐音,寓意得子,所以用九子蒲叶包裹粽子,表达多子多孙的美好祝愿。“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说的是唐代皇帝会在端午节召请群臣宴饮。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赏析:“竞渡”就是现在赛龙舟活动的前身。为了衡量竞渡的胜负,唐人创造了“锦标”的比赛制度,指在龙舟划到终点的时候,以抢夺浮标来判断胜负,抢得头标的人就是比赛的冠军,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

竞渡歌(节选)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赏析:这首诗是写“竞渡”的名篇,把竞渡活动写得最为传神,洋洋洒洒几十字,把竞渡的激烈场面、围观的喧嚣氛围描写得淋漓尽致。

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赏析:“艾符”指艾草和驱邪符,端午日挂在门上以辟邪。“蒲酒”即菖蒲酒,饮用以养生,古人有端午节饮菖蒲酒的习俗。少年逢节日自然欢愉,老了却多感慨,不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只想喝一杯菖蒲酒,闲聊天下太平。白发日渐增多,石榴花年年应节而开,红锦一般耀人眼目,不禁感叹千年之中,圣贤和蠢人同归黄土,有多少人湮没无闻,又有几人能名垂青史?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赏析: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感叹屈原作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端午日礼部宿斋

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唐·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赏析:唐人有端午节赠物的习俗,不仅在君臣之间,一般社会成员和家人之间也有。权德舆做官需要值班,不能和家人一起过端午,家人就送来了衣服(轻裾)和彩结(彩缕)等节日礼物。

表夏十首(其十)

唐·元稹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哀哉徇名士,没命求所难。

  赏析:“浴兰”指古人端午节“浴兰汤”的习俗,用草药煎汤淋浴。因为粽子用丝线缠裹,所以说“彩缕碧筠粽”。早期的粽子是用黍米做的,也称粽子为“角黍”。唐代开始用糯米代替黍米来制作粽子,色泽变白,味道香甜,所以形容粽子为“香粳白玉团”。

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唐·杨巨源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赏析:唐代皇帝在端午日会赏赐大臣衣服、扇子和百索等礼物,官员也要向皇帝进奉礼物,也以衣服为最常见。

端午日恩赐百索

唐·窦叔向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赏析:“百索”又名五彩、长丝、长命缕,是用五色丝线编织而成,据说可以增寿续命。端午节系百索是古人驱邪避灾的重要习俗。这首诗将皇宫比作“仙宫”,将自己比作“犬马”,来表明自己在端午节被皇帝恩赐而感激的心情。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赏析:这里的“五丝”就是指百索、长命缕,表达了人们对长寿的一种期盼,反映出唐人乐生、重生的人生态度,他们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赏析: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纪念屈原的千古冤屈,忠烈之魂一去,不能回还,国破身死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

端午三首

宋·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赏析:都说众人作诗是纪念屈原,可是全都乐呵呵的是为什么。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福,试着向艾人求福吧!

  忠言不被楚王采纳,最后投江而死,留下的文章像星斗一样不朽。再倒一杯昌歜酒,为屈原击节歌唱吧!

  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只听到屋舍南北的'鹁鸠鸣叫。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赏析:诗人在端午日,看看山村中盛开的石榴花,然后包粽子、挂艾草、采药草,也在额上点了雄黄酒,傍晚忙完了,准备喝一杯。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赏析:五月五日端午节,你赠与我一枝艾草。故人看不到,新结交的知己在万里之外。

  往日为国尽忠的人,现在白发苍苍。尽管三湘和这里相隔很远,仍然想要从屈原那里获得慰藉和力量。

己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赏析:“端阳”即端午节。“海榴”即石榴,古人因为石榴从海外传来,所以称“海榴”。端午日风雨大作,天昏地暗;汨罗江上无处可以竞渡龙舟,来凭吊屈原的英灵。石榴花盛开,应该会笑话我,“陶渊明既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赏析:岸上人惊讶地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其实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在空中翻飞,锣鼓喧闹在清清的水流上。屈原的冤屈终究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不觉得其中有什么忧愁。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赏析:诗中提到的端午节的习俗:饮用菖蒲酒,雄黄酒点额,门上贴驱邪符。

喜迁莺·端午泛湖

宋·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赏析:上阕写端午日,石榴花盛开,丝线包裹粽子,佩香囊,悬菖蒲,拴五色丝线,龙舟竞渡等,下阕重点描写竞渡场景,最后是嗅着荷香,身披月牙微光而回。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郦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赏析:五月里石榴花儿红艳艳,绿杨雨中默默站立,丝线缠裹的粽子盛放在金盘里,扇子上面画着双凤凰,正是端午时节,浴兰汤,喝菖蒲酒,树叶丛中黄鹂的叫声惊醒了朦胧中的好梦。

端午节的诗歌 篇27

  作者: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二:端午

  作者: 江南靖士

  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三: 端午日

  作者: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四:临江仙

  作者: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五:屈原塔

  作者: 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六: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作者: 苏轼

  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

  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七:端午

  作者: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八:澡兰香·淮安重午

  作者: 吴文英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

  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

  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

  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

  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

  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九:和端午

  作者: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十:南歌子·杭州端午

  作者: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忝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端午节的诗歌 篇28

  端午梦呓

  这是我的祖国

  云雾弥漫,夜长昼短

  我以婴儿的姿态

  眷念您的胸怀

  高墙疏离我与大王

  馋陷断送六国江山

  故园萧杀,我匍匐于您脚下

  梦中我满腔热血,一身正气

  忠言直谏换取折翅民间

  楚宫日夜宴舞,华庭糜醉

  郢都城外

  饿殍离丧,哀嚎连连

  汉北遥望,楚地风流

  "离骚"剑指苍穹

  战火灼伤我的尊严,梦想尽葬

  所有的漂泊与幻想

  饱蘸苦难

  所有的抱负与抑郁

  羽化诗行

  我在"楚辞"中悲歌放逐

  只将破碎的山河

  于血脉中珍藏

  梦醒回头,襟湿鬓乱

  想张仪巧舌断盟

  白起挥军破郢

  楚声纷纷鸟兽散

  长歌当哭啊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安能以皓皓之白

  蒙俗世之尘埃?

  不息的湘流啊

  鱼腹棺椁忠骨!

  无论时光飞逝千年

  江山变迁,历史如何改写

  有一种思念,永远不会灭绝

  因为每个人心中,都住着祖国

  那是我们的母亲!

端午节的诗歌 篇29

  端午随想文/第五只眼

  今又端午

  菖蒲与艾草在门户上发着馨香

  一个峨冠博带的诗人

  佩着长剑,通过千年后的奈何桥

  挨家挨户收集顶礼与膜拜

  粽子绽香,雄黄酒飘香

  醉醺醺的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劫数

  万万没想到当年的怀石一跳

  就跳出了一个端午

  跳出了一个万民朝拜的节日

  楚怀王何在,顷襄王何在,郑袖们何在

  而我一个徘徊郁闷的诗人

  却与龙舟同在,香囊同在

  与岁月同在,与日月星辰同在

  哀民生之多艰者

  为民请命者,为之上下求索者

  百姓怀念他。就是死了

  也放在心中永远地给予祭奠

端午节的诗歌 篇30

  端午情怀文/梦羽云袖

  六月里,朝霞映染的今天

  艾叶包裹着甜甜的心愿

  倾听糯米相连的情意

  暖暖的祝福

  缩短了时空的距离

  思念啊

  染红天边的云霞

  一缕粽香飘到你的心上

  只想,只想

  快乐暖着守望的目光

  甜蜜

  绕着相知韵清

  只想,只想

  将这份温馨

  洒满关爱的天空

  芬芳里携起谊水情长

  只想,只想

  就这样守着一池碧水

  用淡雅清秀的莲香润笔

  和你一起,和你一起

  舞墨飞花

  让灵魂

  在波光灵动的纯净里

  自由吟哦

  捧起一缕兰香

  滴翠成章

  听生命在我们的诗歌里

  幸福的歌唱

《端午节的诗歌(3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微信扫码分享

【端午节的诗歌】相关文章:

快乐的端午节日记(9篇)06-26

【荐】端午节诗歌22篇06-27

端午节的寄语(19篇)07-02

端午节的句子(30篇)07-07

端午现代诗歌(16篇)07-23

小学生端午诗歌朗诵稿(通用9篇)07-24

端午节诗歌朗诵(精选24篇)07-28

下载文档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