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时间:07月28日 网络精选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总结(8篇)

  探索未知世界的大门正向我们敞开。今天,我们将携手走进一篇关于动物疫病防控中心辛勤耕耘与智慧结晶的工作总结范文。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之旅,更是学习借鉴和提升自我的重要机会。让我们满怀热情,共同开启这段知识的盛宴吧!

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篇1

  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圆满完成了2021年各项动物疫病防控任务,实现我区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和重点疫病稳定控制,有力保障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及非洲猪瘟防控

  紧紧围绕保障恢复生猪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目标,紧扣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主线,统筹抓好血吸虫病、狂犬病、布病等人畜共患病,20xx年全年累计免疫猪瘟46.32万头、口蹄疫49.23万头、高致病性禽流感H5+H7疫苗498.15万羽、小反刍兽疫1.34万头、犬只免疫狂犬病1.61万只,免疫率和抗体合格率均符合农业农村部相关要求;血吸虫病累计检测牛头2068次,未发现血吸虫病感染阳性牛;完成扩大化1516头次,顺利通过升级血吸虫病消除达标考核;持续开展大消毒、大宣传、大培训行动,累计发放消毒剂11.5吨、消毒面积2350万平方米,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开展培训18期,培训人员436人次。持续开展动物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综合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紧急监测流调1次,持续开展非洲猪瘟日常监测和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室复核工作,检测样品达1600余份,为恢复全区生猪生产和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和重点疫病稳定控制提供有力保障。

  (二)培训、宣传形式多样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及时召开培训会议。各镇召开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安排会,结合工作安排布署,及时完成村防疫员的培训工作,把技术操作要点和安全防护作为培训重点,有效确保了全区集中免疫的顺利开展。对每个屠宰企业和官方兽医多次进行专业培训。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畜禽养殖户对畜禽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的认识不够,不支持,不配合。

  (二)近年来国内外动物疫病越来越复杂多变,实验室人员专业素养需进一步提高,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学习,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20xx年的工作中,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将继续在区农业农村局领导下,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结合实际,围绕现代畜牧经济强区这条主线,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确保我区继续清净无疫。

  (一)持续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战。严格落实好各项关键防控措施。强化生物安全防控,组织养殖、屠宰、饲料等企业落实清洗消毒措施,严厉打击使用泔水喂猪等违法行为,切断病原传播扩散途径。

  (二)进一步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积极开展区级实验室PCR检测能力培训,适应当前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

  (三)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养殖户防疫意识,消除免疫、抗体水平监测采样的抵触情绪;

  (四)继续加大监测力度。一方面解释好重大动物疫病抗体水平监测的意义,另一方面提高采样技术水平,减少对动物的刺激,并及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养殖户,指导其养殖生产。

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篇2

  20××年上半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动物强制免疫工作

  市疫控中心根据省市有关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会议精神,精心组织,周密布署防控方案,突出动物疫病防控重点,划片定责,跟踪防疫,全程加强督导,集中免疫后认真开展动物免疫效果监测评估,确保我市猪瘟、口蹄疫、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羊痘、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密度100%,免疫效果监测达省标。在上半年防控工作中,我们坚持“一个不动摇”、强化“两个抓到位”的防控工作思路,由于防疫措施得力,工作务实,目前我市无一起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畜禽死亡率分别控制在猪0.7%、牛0.05%、羊0.04%,鸡2.3%左右,连续呈下降趋势。动物防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动物免疫

  上半年全市共注射猪瘟苗60.2万头,猪口蹄疫苗60.2万头,牛羊口蹄疫苗7.41万头,高致病性猪蓝耳苗60.2万头,鸡新城疫(I系)1170.2万羽,高致病性禽流感1607.9万羽。猪、牛(羊)、鸡强制免疫密度分别为100%、100%、99.3%,家畜免疫标识配戴率为99%。共发放动物免疫证32.8万张,强制免疫通知单1.0万份,免疫档案790本,注射针头1.35万枚,酒精27万ml,猪耳标53.6万套,牛羊耳标6.6万套,免疫耳钳150把,药棉30磅。疫苗、器械、标识等动物免疫物质的充足供应,为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突出重点,坚持夯实动物基础免疫不动摇。

  为了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春防工作会议后,市疫控中心按照上级会议精神,迅速召开了支部会议,落实防疫工作计划,制定了《重点部位的动物免疫和疫情监测方案》、《春季动物防疫督导方案》、《动物免疫效果监测评估考核方案》,要求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禽流感、鸡新城疫、羊痘强制免疫项目,做到“两个全覆盖”,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当”,坚持夯实动物基础免疫不动摇。在突出抓强制免疫的同时,市疫控中心深入宣传,积极开展猪伪狂犬、猪链球菌、猪乙脑、鸡法氏囊、禽霍乱等畜禽特种病免疫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2、强化监管,狠抓重点部位“八到位”。

  畜禽养殖业目前正在由过去的粗放、散养型逐步向规模化规范化过渡转型。我市养殖量大、品种杂、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免疫程序不科学,防控措施不具体,管理制度不健全,业主养殖行为不规范,整体管理水平不高。为了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到场,联系到户,挂牌服务”的服务机制落到实处,确保重点部位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有效防范和化解疫情风险,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了重点部位八到位监管措施:一是监管责任人与畜主的监管责任状签订到位;二是强制免疫通知单发放、签收到位;三是重点部位责任监管公示牌悬挂到位;四是猪瘟、口蹄疫等强制免疫项目,由监管责任人亲自注射到位;五是畜禽标识一律配戴到位;六是动物免疫证逐户发放到位;七是养殖档案规范登记、信息录入准确、认真填写到位;八是制定二免计划,督促二免到位。

  在今年春防中市疫控中心与市直管的万头(羽)畜禽养殖场(公司)签订重点部位监管工作责任状18份,对被监管单位就有关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畜牧服务中心发放强制免疫通知单1860多份,签订畜禽养殖重点部位责任状1860余份,订制并悬挂重点部位责任监管牌1520余块。随着监管措施的不断完善、逐步落实,收到了实效,上半年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疫情一直比较平静。

  3、全程督导,平衡推进全市防疫工作。

  为了促进全市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印发了《天门市20××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工作督导方案》。市畜牧兽医局组织4个防疫督导组,由局党组成员包乡带队,深入村组跟班防疫,当场查看防疫员的`防疫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全程督导春防工作的开展。3月22、23分别在拖市、岳口两地召开了春防工作片会,解决前期督导工作中发现的主要问题。通过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春防工作平稳有序地进行。

  4、科学免疫 ,确保真苗真打真有效。

  根据《湖北省20××年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的要求,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羊痘六种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一是规模养殖场按既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散养家禽实施春秋集中免疫,每月对新补栏的家禽要及时补免;二是根据品种不同的畜禽,严格在适龄免疫时间内进行首免或加强免疫,确保畜禽及时得到免疫保护;三是狠抓“七个一,五把关”的免疫操作规程和“苗不离冰,冰不离苗”的疫苗保管要求,切实做到真苗真打真有效。四是继续推行“季防月补”、“补免日”制定,切实做到补免制度化,常年化,确保畜禽免疫抗体始终处于保护之内。

  5、开展技能培训,着力提高防疫员防控水平。

  为了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不断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更好地为我市畜牧业生产发展保驾护航,3月份我们对200名村级防疫员进行了一周的培训。通过培训,学员们基本上达到了“五知、八会”的要求,即:知职业道德、知法律法规、知专业知识、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程序、知疫情报告要求;会保定、会免疫接种、会挂耳标、会建立免疫档案、会采血、会采病料、会基本的临床诊疗。培训期间学员们学习兴致很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疫情测报

  1、认真开展动物疫情监测。5月上旬市疫控中心对18个规模养猪场、23个规模蛋鸡场、10个规模鸭场以及368个畜禽散养户进行随机抽样1492份样品进行抗体监测(其中监测:猪瘟296头份,猪口蹄疫191头份,牛羊口蹄疫214头份,鸡新城疫396羽份,禽流感395羽份),经实验检测,今年上半年已免畜禽抗体水平达到85%以上。

  2、坚持流行病学调查。对全市疫情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3、对重点部位开展监测。制定“重点部位”监测方案,全市共选取了7个采样监测点,其中3个家禽养殖场,1个行政村,3个活禽交易市场,对7个具有养殖代表性的重点场所进行定期采样,全年跟踪监测,切实做到了解疫病发展流行趋势,达到控制疫情,消灭疫病的目的。

  4、坚持测报站实验室和动物专家门诊部日常疫病诊断监测工作。上半年实验室诊断、检测病畜(禽)样品120多例,通过农技110服务热线接待养殖户咨询100余人次,下乡出诊20多车次。

  5、兽医实验室考核验收。4月上旬,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对我市兽医实验室进行现场考核验收。针对省专家组提出的实验室整改意见,市疫控中心迅速组织人力物力,投入2.3万余元对软硬件不达标的地方限期整改到位。经过整改,市兽医实验室通过上级验收,取得农业部资质认证。

  6、开展动物血防工作。

  二、加强机关管理工作

  1、岗位定责,人员分工。对内设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科、动物疫情测报站、动物防疫物资管理科、办公室、财务科五个科室和两个专家门诊部(钟惺门诊部、姜店门诊部)的主要职能进行了明确,对职能科室负责人的全年工作任务、职责进行了疏理和划分,使每个工作人员肩上有责任,手中有任务,行为有准则。

  2、严格财经程序,廉洁奉公。严格遵守财经、财务、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定、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对专项资金、大笔款项、大额支出、超标费用等,实行“大事签字制定”,由支部集体研究讨论。定期通报财务收支情况,增加透明度,创造高效和谐、廉洁奉公的支部。

  3、加强车辆管理。一是实行小车出行登记报告制定。小车出行都须事先请示分管领导;二是实行持卡加油制度;三是实行按时入库制度。小车每天夜晚必须按时入库,特殊情况在外停留的报主任批准。

  4、加强防疫物质管理。动物防疫物资管理实行“分管领导负责,专人负责管、专帐进行核算”。建立专帐核算所有动物防疫物资,保证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帐款相符,实行专人保管,专人发放,差错责任追究。

  三、积极响应号召,认真务实开展“三万”活动。

  “三万”活动开展以来,市疫控中心支部高度重视,切实按照市委、市政府“三万”活动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机关转变作风、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的要求,安排工作队深入麻洋驻点村,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度的责任心积极开展工作,努力做到“两个全覆盖”、“四个在一线”和“五个进农家”,积极开展“三万”活动推进实施阶段的各项工作。目前,发动群众、入户调查、为农民办实事等工作正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地开展,工作组的“三万”活动推进顺利,取得了预期的阶段性成果。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1、6—8月份:(1)完成耕牛血吸虫病血检工作;(2)督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二免工作;(3)督导高温季节重点部位消毒灭源工作。

  2、9—12月份:(1)完成奶牛结核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任务。(2)耕牛血吸虫病粪便、治疗和扩大化疗。(3)开展秋季集中免疫工作;认真进行秋季防疫工作考核;做好下半年全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迎检准备。(4)认真总结本年度工作,总结成绩找差距,扎实做好2012年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

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篇3

  一年来,中心紧紧围绕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工作,重点强化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无疫区建设、协管员选聘、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建立等工作,全面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确保了我市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现将一年以来开展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一)突出抓好春夏秋季集中防疫

  按照青岛市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有力开展了春、夏、秋三次集中防控行动,全面落实了免疫、消毒、标识加挂、疫情监测和流调等各项防控措施,将程序化免疫从规模场向较大散养户延伸,确保免疫率、消毒率、标识加挂率、免疫建档率、抗体合格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要求。

  (二)科学实施动物疫病监测预警

  1、抗体检测。集中防疫结束后,中心以无疫区迎检场为重点,覆盖由基层站对每场点按照不低于xx份的样品比例进行采样,统一送疫控中心实验室集中进行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新城疫的抗体检测,全年检测样品达1xxxx余批次。根据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全市不同畜种间、不同区域间的'免疫抗体水平,科学免疫效果。

  2、病原学检测。按照20xx年动物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布病、小反刍兽疫、猪伪狂犬、细小病毒等重要动物疫病开展了动物疫病的病原学检测,检测场点包括所有种畜禽场、部分规模场、散养村、候鸟栖息地、农贸市场和屠宰场,全年检测样品达xxxx余批次,深入了解重点动物疫病在畜禽中的存在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建议。

  3、流行病学调查。为掌握全市畜禽养殖场户的健康状况,在集中防疫期间,组织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分别对养殖场户健康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分析了生猪、奶牛、羊、家禽的养殖状况、健康状况以及存在发生疫病的风险;同时,在疫病多发季节,中心专门组织技术人员走访养殖场户、乡村兽医、兽药经营业户以及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开展动物疫病调查,了解疫病发生状况、分析发生原因,提出防控建议。

  (三)严格物资储备和管理

  中心安排专人负责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物资和日常防疫的管理,严格遵守防控物资管理和动物疫苗管理制度。厂家直送的疫苗、消毒剂等物资认真查验数量、批号、包装等内容,确保物资质量。按照物资类别,分类存放,实行先入先出。在各种防疫物资发放中,认真登记名称、厂家、批号、数量等各类,严格落实领取人签字制度,并在青岛市监管信息平台和农业部追溯体系网站上进行入库、发放信息录入。对疫苗空瓶、过期疫苗实行回收、集中送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四)着力规范动物防疫档案

  为加强养殖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在积极推行“一户一表、一村一薄”散养户养殖免疫档案的基础上,统一印制了《畜禽规模场养殖档案》、《畜禽饲养日志》,要求规模场主、防疫医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规范记录存养、免疫、消毒、耳标号码、检测、诊疗、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以及巡查、监管等信息,实行痕迹化管理。同时,推进部分养殖场对养殖档案信息实行网上填报。

  (五)强化防控责任落实

  年初,市政府与各镇办签订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状,各镇办和基层站分别从行政、业务两条线与村级防疫员、规模场、包村干部、村干部层层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状,落实防控责任。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发布《青岛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规定》后,及时印发到各成员单位,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各基层站进行学习、贯彻落实,同时在全市秋季防疫会议上专门进行了宣读、学习。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篇4

  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圆满完成了2021年各项动物疫病防控任务,实现我区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和重点疫病稳定控制,有力保障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及非洲猪瘟防控

  紧紧围绕保障恢复生猪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目标,紧扣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主线,统筹抓好血吸虫病、狂犬病、布病等人畜共患病,20xx年全年累计免疫猪瘟46.32万头、口蹄疫49.23万头、高致病性禽流感H5+H7疫苗498.15万羽、小反刍兽疫1.34万头、犬只免疫狂犬病1.61万只,免疫率和抗体合格率均符合农业农村部相关要求;血吸虫病累计检测牛头2068次,未发现血吸虫病感染阳性牛;完成扩大化1516头次,顺利通过升级血吸虫病消除达标考核;持续开展大消毒、大宣传、大培训行动,累计发放消毒剂11.5吨、消毒面积2350万平方米,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开展培训18期,培训人员436人次。持续开展动物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综合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紧急监测流调1次,持续开展非洲猪瘟日常监测和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室复核工作,检测样品达1600余份,为恢复全区生猪生产和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和重点疫病稳定控制提供有力保障。

  (二)培训、宣传形式多样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及时召开培训会议。各镇召开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安排会,结合工作安排布署,及时完成村防疫员的培训工作,把技术操作要点和安全防护作为培训重点,有效确保了全区集中免疫的顺利开展。对每个屠宰企业和官方兽医多次进行专业培训。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畜禽养殖户对畜禽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的认识不够,不支持,不配合。

  (二)近年来国内外动物疫病越来越复杂多变,实验室人员专业素养需进一步提高,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学习,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20xx年的工作中,市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将继续在区农业农村局领导下,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结合实际,围绕现代畜牧经济强区这条主线,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确保我区继续清净无疫。

  (一)持续打好非洲猪瘟防控战。严格落实好各项关键防控措施。强化生物安全防控,组织养殖、屠宰、饲料等企业落实清洗消毒措施,严厉打击使用泔水喂猪等违法行为,切断病原传播扩散途径。

  (二)进一步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积极开展区级实验室PCR检测能力培训,适应当前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

  (三)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养殖户防疫意识,消除免疫、抗体水平监测采样的抵触情绪;

  (四)继续加大监测力度。一方面解释好重大动物疫病抗体水平监测的意义,另一方面提高采样技术水平,减少对动物的刺激,并及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养殖户,指导其养殖生产。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篇5

  20××年上半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动物强制免疫工作

  市疫控中心根据省市有关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会议精神,精心组织,周密布署防控方案,突出动物疫病防控重点,划片定责,跟踪防疫,全程加强督导,集中免疫后认真开展动物免疫效果监测评估,确保我市猪瘟、口蹄疫、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羊痘、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密度100%,免疫效果监测达省标。在上半年防控工作中,我们坚持“一个不动摇”、强化“两个抓到位”的防控工作思路,由于防疫措施得力,工作务实,目前我市无一起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畜禽死亡率分别控制在猪0.7%、牛0.05%、羊0.04%,鸡2.3%左右,连续呈下降趋势。动物防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动物免疫

  上半年全市共注射猪瘟苗60.2万头,猪口蹄疫苗60.2万头,牛羊口蹄疫苗7.41万头,高致病性猪蓝耳苗60.2万头,鸡新城疫(I系)1170.2万羽,高致病性禽流感1607.9万羽。猪、牛(羊)、鸡强制免疫密度分别为100%、100%、99.3%,家畜免疫标识配戴率为99%。共发放动物免疫证32.8万张,强制免疫通知单1.0万份,免疫档案790本,注射针头1.35万枚,酒精27万ml,猪耳标53.6万套,牛羊耳标6.6万套,免疫耳钳150把,药棉30磅。疫苗、器械、标识等动物免疫物质的充足供应,为我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突出重点,坚持夯实动物基础免疫不动摇。

  为了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春防工作会议后,市疫控中心按照上级会议精神,迅速召开了支部会议,落实防疫工作计划,制定了《重点部位的动物免疫和疫情监测方案》、《春季动物防疫督导方案》、《动物免疫效果监测评估考核方案》,要求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禽流感、鸡新城疫、羊痘强制免疫项目,做到“两个全覆盖”,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当”,坚持夯实动物基础免疫不动摇。在突出抓强制免疫的同时,市疫控中心深入宣传,积极开展猪伪狂犬、猪链球菌、猪乙脑、鸡法氏囊、禽霍乱等畜禽特种病免疫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2、强化监管,狠抓重点部位“八到位”。

  畜禽养殖业目前正在由过去的粗放、散养型逐步向规模化规范化过渡转型。我市养殖量大、品种杂、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免疫程序不科学,防控措施不具体,管理制度不健全,业主养殖行为不规范,整体管理水平不高。为了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到场,联系到户,挂牌服务”的服务机制落到实处,确保重点部位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有效防范和化解疫情风险,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了重点部位八到位监管措施:一是监管责任人与畜主的监管责任状签订到位;二是强制免疫通知单发放、签收到位;三是重点部位责任监管公示牌悬挂到位;四是猪瘟、口蹄疫等强制免疫项目,由监管责任人亲自注射到位;五是畜禽标识一律配戴到位;六是动物免疫证逐户发放到位;七是养殖档案规范登记、信息录入准确、认真填写到位;八是制定二免计划,督促二免到位。

  在今年春防中市疫控中心与市直管的万头(羽)畜禽养殖场(公司)签订重点部位监管工作责任状18份,对被监管单位就有关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畜牧服务中心发放强制免疫通知单1860多份,签订畜禽养殖重点部位责任状1860余份,订制并悬挂重点部位责任监管牌1520余块。随着监管措施的不断完善、逐步落实,收到了实效,上半年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疫情一直比较平静。

  3、全程督导,平衡推进全市防疫工作。

  为了促进全市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印发了《天门市20××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工作督导方案》。市畜牧兽医局组织4个防疫督导组,由局党组成员包乡带队,深入村组跟班防疫,当场查看防疫员的防疫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全程督导春防工作的开展。3月22、23分别在拖市、岳口两地召开了春防工作片会,解决前期督导工作中发现的主要问题。通过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春防工作平稳有序地进行。

  4、科学免疫 ,确保真苗真打真有效。

  根据《湖北省20××年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的要求,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羊痘六种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一是规模养殖场按既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散养家禽实施春秋集中免疫,每月对新补栏的家禽要及时补免;二是根据品种不同的畜禽,严格在适龄免疫时间内进行首免或加强免疫,确保畜禽及时得到免疫保护;三是狠抓“七个一,五把关”的免疫操作规程和“苗不离冰,冰不离苗”的疫苗保管要求,切实做到真苗真打真有效。四是继续推行“季防月补”、“补免日”制定,切实做到补免制度化,常年化,确保畜禽免疫抗体始终处于保护之内。

  5、开展技能培训,着力提高防疫员防控水平。

  为了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不断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更好地为我市畜牧业生产发展保驾护航,3月份我们对200名村级防疫员进行了一周的培训。通过培训,学员们基本上达到了“五知、八会”的要求,即:知职业道德、知法律法规、知专业知识、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程序、知疫情报告要求;会保定、会免疫接种、会挂耳标、会建立免疫档案、会采血、会采病料、会基本的临床诊疗。培训期间学员们学习兴致很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疫情测报

  1、认真开展动物疫情监测。5月上旬市疫控中心对18个规模养猪场、23个规模蛋鸡场、10个规模鸭场以及368个畜禽散养户进行随机抽样1492份样品进行抗体监测(其中监测:猪瘟296头份,猪口蹄疫191头份,牛羊口蹄疫214头份,鸡新城疫396羽份,禽流感395羽份),经实验检测,今年上半年已免畜禽抗体水平达到85%以上。

  2、坚持流行病学调查。对全市疫情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3、对重点部位开展监测。制定“重点部位”监测方案,全市共选取了7个采样监测点,其中3个家禽养殖场,1个行政村,3个活禽交易市场,对7个具有养殖代表性的重点场所进行定期采样,全年跟踪监测,切实做到了解疫病发展流行趋势,达到控制疫情,消灭疫病的目的。

  4、坚持测报站实验室和动物专家门诊部日常疫病诊断监测工作。上半年实验室诊断、检测病畜(禽)样品120多例,通过农技110服务热线接待养殖户咨询100余人次,下乡出诊20多车次。

  5、兽医实验室考核验收。4月上旬,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专家对我市兽医实验室进行现场考核验收。针对省专家组提出的实验室整改意见,市疫控中心迅速组织人力物力,投入2.3万余元对软硬件不达标的地方限期整改到位。经过整改,市兽医实验室通过上级验收,取得农业部资质认证。

  6、开展动物血防工作。

  二、加强机关管理工作

  1、岗位定责,人员分工。对内设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科、动物疫情测报站、动物防疫物资管理科、办公室、财务科五个科室和两个专家门诊部(钟惺门诊部、姜店门诊部)的主要职能进行了明确,对职能科室负责人的全年工作任务、职责进行了疏理和划分,使每个工作人员肩上有责任,手中有任务,行为有准则。

  2、严格财经程序,廉洁奉公。严格遵守财经、财务、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定、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对专项资金、大笔款项、大额支出、超标费用等,实行“大事签字制定”,由支部集体研究讨论。定期通报财务收支情况,增加透明度,创造高效和谐、廉洁奉公的支部。

  3、加强车辆管理。一是实行小车出行登记报告制定。小车出行都须事先请示分管领导;二是实行持卡加油制度;三是实行按时入库制度。小车每天夜晚必须按时入库,特殊情况在外停留的报主任批准。

  4、加强防疫物质管理。动物防疫物资管理实行“分管领导负责,专人负责管、专帐进行核算”。建立专帐核算所有动物防疫物资,保证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帐款相符,实行专人保管,专人发放,差错责任追究。

  三、积极响应号召,认真务实开展“三万”活动。

  “三万”活动开展以来,市疫控中心支部高度重视,切实按照市委、市政府“三万”活动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机关转变作风、干部受锻炼、农民得实惠的要求,安排工作队深入麻洋驻点村,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度的责任心积极开展工作,努力做到“两个全覆盖”、“四个在一线”和“五个进农家”,积极开展“三万”活动推进实施阶段的各项工作。目前,发动群众、入户调查、为农民办实事等工作正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地开展,工作组的“三万”活动推进顺利,取得了预期的阶段性成果。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1、6—8月份:(1)完成耕牛血吸虫病血检工作;(2)督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二免工作;(3)督导高温季节重点部位消毒灭源工作。

  2、9—12月份:(1)完成奶牛结核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任务。(2)耕牛血吸虫病粪便、治疗和扩大化疗。(3)开展秋季集中免疫工作;认真进行秋季防疫工作考核;做好下半年全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迎检准备。(4)认真总结本年度工作,总结成绩找差距,扎实做好2012年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

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篇6

  一年来,中心紧紧围绕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工作,重点强化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无疫区建设、协管员选聘、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建立等工作,全面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确保了我市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现将一年以来开展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一)突出抓好春夏秋季集中防疫

  按照青岛市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有力开展了春、夏、秋三次集中防控行动,全面落实了免疫、消毒、标识加挂、疫情监测和流调等各项防控措施,将程序化免疫从规模场向较大散养户延伸,确保免疫率、消毒率、标识加挂率、免疫建档率、抗体合格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要求。

(二)科学实施动物疫病监测预警

1、抗体检测。集中防疫结束后,中心以无疫区迎检场为重点,覆盖由基层站对每场点按照不低于30份的样品比例进行采样,统一送疫控中心实验室集中进行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新城疫的抗体检测,全年检测样品达16000余批次。根据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全市不同畜种间、不同区域间的免疫抗体水平,科学评价免疫效果。

2、病原学检测。按照2015年动物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布病、小反刍兽疫、猪伪狂犬、细小病毒等重要动物疫病开展了动物疫病的病原学检测,检测场点包括所有种畜禽场、部分规模场、散养村、候鸟栖息地、农贸市场和屠宰场,全年检测样品达5000余批次,深入了解重点动物疫病在畜禽中的存在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建议。

3、流行病学调查。为掌握全市畜禽养殖场户的健康状况,在集中防疫期间,组织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分别对养殖场户健康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分析了生猪、奶牛、羊、家禽的养殖状况、健康状况以及存在发生疫病的风险;同时,在疫病多发季节,中心专门组织技术人员走访养殖场户、乡村兽医、兽药经营业户以及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开展动物疫病调查,了解疫病发生状况、分析发生原因,提出防控建议。

  (三)严格物资储备和管理

  中心安排专人负责重大动物疫病应急物资和日常防疫的管理,严格遵守防控物资管理制度和动物疫苗管理制度。厂家直送的疫苗、消毒剂等物资认真查验数量、批号、包装等内容,确保物资质量。按照物资类别,分类存放,实行先入先出。在各种防疫物资发放中,认真登记名称、厂家、批号、数量等各类信息,严格落实领取人签字制度,并在青岛市监管信息平台和农业部追溯体系网站上进行入库、发放信息录入。对疫苗空瓶、过期疫苗实行回收、集中送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四)着力规范动物防疫档案

  为加强养殖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在积极推行“一户一表、一村一薄”散养户养殖免疫档案的基础上,统一印制了《畜禽规模场养殖档案》、《畜禽饲养日志》,要求规模场主、防疫医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规范记录存养、免疫、消毒、耳标号码、检测、诊疗、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以及巡查、监管等信息,实行痕迹化管理。同时,推进部分养殖场对养殖档案信息实行网上填报。

  (五)强化防控责任落实

  年初,市政府与各镇办签订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状,各镇办和基层站分别从行政、业务两条线与村级防疫员、规模场、包村干部、村干部层层签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状,落实防控责任。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发布《青岛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规定》后,及时印发到各成员单位,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各基层站进行学习、贯彻落实,同时在全市秋季防疫会议上专门进行了宣读、学习。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工作总结 篇7

  xxx,男,,汉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现任xxx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负责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狂犬病等)防制工作,兽医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xxxx畜牧食品局从事动物防疫及防疫监督工作,现将被聘任为兽医师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刻苦学习,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凡事人为本,万事学为先”。为打好自己的理论功底,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加强了所在职位所需的业务知识和现代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成为了全系统学习上的排头兵。在具体的学习中,一是认真地把握好每一次集中学习的机会,特别是组织上安排的几次省市集中学习,使自己在重大理论认识问题上得到很大的提高,进一步夯实了为人民服务的理论基础,增强了为党为民作贡献的本领。二是坚持自学为主,认真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的决定决议,学习科技和法律法规书籍,坚持每天学习2小时以上,每年认真阅读至少5本左右的新书,全面提高和充实自身素质,争做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二、勇于创新,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努力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

  创新是一项事业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紧密结合我区畜牧业发展和农村工作的实际,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动物疫病防制技术方面,推广了羊布鲁氏杆菌舍间净化方案;参与的《猪阉割双免与综合应用研究推广》,研究和推广了生猪防疫骟割双免并加倍注射疫苗新工艺,已获2005年市区两级科技成果;实现了全区生猪主要疫病的清洁无疫;研究、制定并出台了无公害生猪标准化养殖规范和规程,顺利实现了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在工作方式上,更是善于突破常规思维,破除原有机制障碍,研究和制定了一些新的管理办法和新的管理方式。如针对过去防检疫管理漏洞和动物疫病发生频繁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了生猪防疫耳标管理制度、动物出栏报检管理制度、动物屠宰准入证明管理制度,实施标识管理,以检促防,有效地扭转了动物防检工作被动的局面,全区常年防疫密度明显提高,防检工作跃居全省先进县(区)行列,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全区畜牧生产发展,开创了我区畜牧工作的新局面。

  针对近年来全区畜牧技术“二传手”严重不足和广大农户急需养殖实用技术的现实情况,一方面加强了在职人员和养殖大户(业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参与编写了《农村养殖实用技术》、《小家禽饲养新技术》、《无公害肉猪生产实用技术培训资料》等书籍35400册,撰写畜牧兽医科技论文2篇。与此同时,为充分发挥畜牧科技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积极参与养殖服务队的服务性工作,为促进畜牧科技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促进现有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真抓实干,在不断前进的工作实践中创一流业绩

  凡是看准了的事,决定了的事,就扭住不放抓落实,一鼓作气干到底,以敢负责的胆识,一往无前的决心,只争朝夕的精神,雷厉风行的作风,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去干工作。在研究和推广生猪防疫阉割双免工作中,切实加强了动物免疫标识的管理,免疫耳标和免疫证明的管理工作是生猪阉割“双免”的重要内容。双标识管理工作中重点把好四个关键环节:一是免疫标识的出入关。耳标和免疫证的进出坚持三个“统一”,两个“禁止”。统一供应渠道,严格按照疫(菌)苗、动物防疫物资的管理体制,实行逐级供应,封闭运行,阉防人员只能使用本地有效号码的标识;统一配套疫苗比例;统一管理发放,各站要对已领回的耳标和免疫证确定专人保管,并专帐保存,以确保标识的正常使用。禁止违反阉防申报程序,直接将免疫标识卖给或交由阉防人员任意保管或使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制作、销售、转让以及违反程序乱购乱卖免疫标识。二是免疫标识的佩发关。要求免疫标识的佩戴和填发必须做到免疫耳标的佩戴应做到部位准确、佩戴牢固,免疫证明的填发应做到字迹工整、填写完全,以确保免疫耳标与免疫证明的管理达到标证合一,编码配套,彼此相符,免疫标识的佩发应当与疫苗的实际注射相一致。三是免疫标识的查验关。免疫标识的查验制度是落实强制防疫政策的有效手段,是阉割“双免”工作的生命着力点。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动物产地、屠宰和运输等环节免疫耳标、免疫证明的查验、登记、注销管理工作。四是免疫标识的回收关。免疫标识的回收管理是免疫标识管理的最终环节。回收管理原则上免疫耳标回收坚持标随畜行,屠宰时回收,对进入流通的生猪耳标由驻场(厂)检疫人员回收,对农户自食生猪耳标由屠工负责回收。免疫证明的回收要区别对待,对于屠宰用的生猪,免疫证明实行产地检疫环节回收;对于饲养用的生猪,免疫证明实行证随畜行,产地检疫环节不予回收。回收后的标识应进行登记造册,专人管理,集中销毁。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和严格管理,为行业树立了良好的防疫形象,创造了良好的动物防疫工作氛围。为了规范动物防疫执法行为,亲自参与了上百件行政案件的调查和处理,规范了全区动物流通经营秩序,打击了违法经营行为。通过实干,带出了一个实干的防检疫队伍,近年来我区的动物防检疫工作也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茅,已连续七年被评为市动物防疫监督工作第一名,07年被评为四川省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先进县(区)。

  四、严格管理,努力缔造动物防检疫标识管理新局面

  一是动物疫(菌)苗和免疫标识的管理。动物疫(菌)苗和免疫标识的进出管理是第一道门槛,根据国家有关动物疫(菌)苗和免疫标识的逐级供应管理体制,各站设立了专管员,启用《免疫标识领购证》,实行了免疫标识领购证管理制度,实现了免疫标识领取、发放的有序化运作。二是在仔猪阉防工作中,实施了阉防申报制度,启用《阉防申报证明》,实行连续编码、票证核销和“畜主申报、一窝一证、凭证阉防、凭证领标”的管理模式,全面实施仔猪“阉割双免”。

  二是各类检疫票证章的管理。坚决实行各类检疫票证章等物资计划订购、逐级供应制,保证正常的供货渠道,在物资发放和管理方面坚持物资专帐和出入库凭证制,建立了耳标台帐、物资发放流水帐、票证领发登记簿,规范了标证章照的正常流转秩序,实施防疫物资票证查验处理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各类检疫票证章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登记,对违规行为实行严厉打击,保证了各类检疫票证章管理使用的严肃性和合法有效性。

  五、健全体系,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一是落实责任制管理体系。依照《动物防疫法》的相关规定,健全和完善了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了“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防疫工作责任制,建立了以政府负总责,负责处理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重大事件和疑难问题;畜牧部门具体负责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等工作,保证我区畜牧产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二是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体系。立足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际,积极筹措落实防疫工作经费,建立了强制免疫应激反应补偿机制,对确因疫苗注射造成的动物发病或死亡的,由各乡镇协调解决养殖户经济补偿。立足于“抗大疫、防大疫”的工作思路,加强了防疫物资的应急储备和管理,特别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所需要的疫菌苗、消毒药以及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储备。

  三是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监测体系。按照上级有关精神要求,建立了自上而下的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监控体系,建立健全了《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应急预案》,完善了组织领导机构,细化了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切实加强区、乡(镇)、村、社四级动物疫病防控监测网络建设,抓好防控物资购置和贮备。加强养殖大户、重点养殖场和候鸟栖息场所等重点部位的监测监控工作,并通过广播、电视、标语、科技赶场、发放资料等形式,积极向广大群众做好疫病防控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让大家树立动物疫病可防可控不可怕的思想意识,保证了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

  四是构建了监督管理体系。在整个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加强了辖区内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建立了由乡、村、社各级干部组成的督查小组,对防控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作为考核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明查暗访、电话督促、不定期地抽查等多种形式,准确了解掌握各地防控情况。同时,区纪检监察部门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列为对涉及“三农”问题的监督内容,对打假针、失效针等坑农害农的行为,实行从重从快查处,从而形成了自上而下抓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良好机制,保障了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立足本职,奋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2月22日,武汉封城,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召开会议,迅速对抗疫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全体畜牧干部全力以赴,迅即投入到抗疫斗争中去,坚决打赢抗疫这场硬仗。怀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第一时间赶到单位值班值守,全力组织调运畜禽防疫疫苗和物资,科学合理有序分发消毒药等物资,精心组织动物重大疫病防控,谱写了一曲抗疫的壮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一是实事求是,准确收集上报剑门关土鸡信息和资料。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了解各乡镇的大龄肉鸡情况,指导各乡镇进行及时补免禽流感,并要求实行日报告制度,要求各乡镇每日12时前将本乡镇的剑门关土鸡滞销数量上报。对上报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类总,并及时准确地上报,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亲自深入乡镇畜牧兽医站了解灾情,有效的缓解了突发疫情害对全区畜牧产业造成的更大打击。

  二是克已奉公,确保抗疫物资规范有序发放到位。在负责抗疫物资接收、调运、保管、分发的工作中,按照量大小乡镇优先的原则,根据局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分放方案制度,及时对每批到位的防疫物资初步拟定分发方案,让领导决策,做到物资发放及时、公正、公平,制定分配方案。详细登记造册,台帐式管理。严格做到了手续完备、专款专用、专账管理、专人负责、归集及时、统计详细、账目清楚,确保防疫物资管理严格规范、及时发放到位。

  三是科学协调和安排,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全面完成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按照农业农村部及省农业农村厅的要求,及时对全区死亡畜禽进行了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二)是应急防疫消毒工作基本结束。累计发放消毒药物8.67吨,机动喷雾器14台,雨靴138双,组织全区畜牧系统干部职工开展拉网式防疫消毒工作,重点突出对规模场(户)、驻场(厂)、动物中转场、畜禽交易市场等环节的消毒和经常性消毒制度建立。截止目前,全区累计消毒畜禽圈舍3100万㎡以上,加强免疫畜禽8061420头(只、羽)。(三)是全面落实检疫监督。实行检疫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对运往动物及动物产品实行优先检疫,强化肉类加工企业、定点屠宰场检疫,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四)是开展动物重大疫情监测。每天将乡镇当日防疫消毒、疫情监测等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全区动物疫情动态信息,并加强对周边市县的疫情信息收集,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五)是加强异地引进动物监管。严格坚持异地引进动物申报制度,随行兽医监督制度,引种隔离观察和强化免疫制度,确保了全区动物疫情的稳定。(六)是整治投入品市场。对重点场镇的饲料兽药经营摊点进行排查,严厉查处经营假冒伪劣和违禁产品,组织开展了两次以食品安全为重点的市场整治行动,确保了全区市场的稳定和有序供应,全区动物疫情形势稳定,无重大疫病发生和流行。

  四是主动配合,积极开展生猪恢复生产。配合区畜牧技术人员制定了昭化区生猪恢复生产方案,并结合指导乡镇防疫消毒等工作,对养殖户进行规划猪场新建、消毒、复养等。积极到现场督导铁骑力士代养、新希望等饲料企业新建猪场的无疫小区建设,培训广大养殖户改变饲养观念、提高防控非洲猪瘟水平,积极鼓励规模大户抓紧填槽补栏,帮助他们多方联系种源,动员他们适时出栏,以充分保证市场供应。为畅通流通渠道,切实加强了动物经营者教育引导,实行灾害期间诚信经营,坚决查处压级压价、坑农害农行为,确保了全区畜牧产业的持续稳定。

  诚然,在从事兽医专业工作几年来,任兽医师工作中,做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离组织和一个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一定在领导和老师的指导下,勤学深研,勇于开拓,深入实践,把专业工作干好,干出成效,为畜牧业发展奉献自己毕业精力和智慧。

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篇8

  XX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省、市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县畜牧兽医局的领导下,主要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云南省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并提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动物疫病预防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普宣传、承担新科技试验、示范及兽药、饲料推广工作。现将一年来开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疫苗发放及春秋两防情况

  XX年共组织调运猪瘟19万毫升,发放19万毫升;猪瘟肺疫二联苗4万头份,发放4万头份;鸡新城疫34万羽,发放32.5万羽;禽流感疫苗28万毫升,发放28万毫升;口蹄疫疫苗44万毫升,发放44万毫升;蓝耳病36万毫升,发放36万毫升;禽霍乱12万羽,发放11.6万羽;牛出败10万毫升,发放8万毫升;气肿疽6万毫升,发放4.8万毫升;仔猪副伤寒0.805万头份,发放0.64万头份。

  截止XX年10月20日全县共完成猪瘟疫苗免疫注射130973头次,免疫密度164%;完成牲畜口蹄疫免疫注射187615头次,免疫密度129.3%,其中:猪1253318头次,免 疫密度156%;牛58157头次,免疫密度117%;羊4140只次,免疫密度115%。完成禽流感疫苗免疫注射287362羽次,免疫密度147.67%,其中:鸡234450羽次,免疫密度153%;鸭48347羽次,免疫密度135%;鹅4565羽次,免疫密度155%;完成蓝耳病疫苗免疫注射117203头次,免疫密度146%;完成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注射252499羽,免疫密度158%。

  二、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力保不发生疫情,严防境外疫情侵入。

  全县共印发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知识宣传资料1500多份,通过科技宣传周向群众积极宣传《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科学防控。

  XX县素有“一眼望三国”之美称,国境线长,与境外通道多且无天然屏障,边民来往频繁。今年3月,与我县相连的越南奠边府发生牛出败疫情,给我县养牛业造成巨大损失。为全面防堵和扑灭疫情,在对边境一线及周边村寨实施巡查防堵、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免疫保护带,有效防止了疫情蔓延和扩散。

  三、加强疫情监测,做好预警预报工作

  XX县动物疫控中心化验室对全县7个乡镇进行样品采集,共采集猪血清214份,牛血清340份,羊血清337份, 家禽508份,猪全血72份,禽喉气管125份,猪脾肺组织40份,猪鼻腔棉拭子10份。主要开展实验室血清监测病种以口蹄疫、禽流感、新城疫、布氏杆菌病、猪伪狂犬病、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及牛、羊蓝舌病为主,口蹄疫感染及免疫抗体效价监测、猪瘟带毒状况及免疫抗体效价等相关的血清学实验等,监测结果如下:

  1、免疫抗体监测:

  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监测血清436份免疫抗体合格270份,合格率61.93%。猪样品因注射合成多肽苗,没有专用试剂,所以没做免疫抗体监测。

  从监测情况分析可以看出:牛、羊的免疫合格率比往年有所下降,没有达到了农业部70%合格率的要求,这说明我县的牲畜不能抵抗外来病源的侵袭,要加强防疫工作,提高防疫密度。这可能与疫苗的保存、运输、注射剂量、样品的采集等有一定的关系。

  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监测血清214份,免疫抗体合格129份,合格率60.3%。

  从猪瘟的免疫监测情况分析:XX年与XX年相比,合格率有所下降,没达到农业部70%的要求,因此不能放松警惕,要严格落实各项综合防控工作,以有效防治疫情的发生。这可能与监测样品采集的'时间有一定的关系,部份乡镇免疫注射后机体还未产生抗体就采集样品,这样影响了监测的免疫 合格率。

  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监测禽血清508份,免疫抗体合格382份,合格率75.2%。

  从流感免疫抗体监测情况分析:XX年的免疫合格率虽然比要求的高出5.2个百分点,能有效抵抗外来病源的侵袭,但我县与老挝、越南相毗邻,境外疫情发生频繁、复杂,不能放松边境线重大疫病的防控和监测工作。

  鸡新城疫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鸡血清477份,免疫抗体合格372份,合格率78%。

  从鸡新城疫免疫抗体监测情况分析:免疫合格率逐年上升,合格率比要求高出8个百分点,但要看样品的来源,是否具有代表性和随机性,这只能说明所检样品免疫合格率巳达到要求,不能代表所有散养户的免疫抗体水平。

  2、疫情监测:

  用口蹄疫Blocking—ELISA检测血清532份,检出牛阳性3份,阳性率为1.6%,其余为阴性;猪瘟Ag-ELISA检测全血72份,检出阳性1份,阳性率为1.4%,其余为阴性;布氏杆菌病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血清650份全部阴性;猪细小病毒病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102份样品,阳性42份,阳性率41.2%;猪乙型脑炎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102份,阳性44份,阳性率43.1%;猪伪狂犬病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214份,阳性52份,阳性率24.3%;牛、羊蓝舌病检测377 份,阳性13份。

  从定性检测样品分析:口蹄疫检出牛样品阳性3份,说明我县有此病发生与蔓延的风险,今后要加强对散养户的免疫力度,提高抵抗力,以有效防治口蹄疫疫情的发生;猪、羊未检出阳性,也不能放松警惕,要按农业部、省、市的要求,不折不扣的搞好强化免疫工作,不从疫区引进易感动物,必要引进时做好检疫和隔离观察;猪瘟检出1份阳性,这就要高度重视散养户猪瘟的免疫工作,提高易感群体的有效保护力,降低猪瘟疫情风险;布氏杆菌病从多年的监测结果来看,我县不存在本病,但不能因此放松警惕,反而要加大监测力度;猪细小病毒、猪乙型脑炎、伪狂犬病阳性率很高,说明此病有爆发和流行的风险,需引起重视,必要时对种猪进行疫苗预防,同时规模场和散养户应搞好卫生和环境消毒,淘汰血清阳性种猪,净化环境,以防此病的发生和蔓延;牛、羊蓝舌病今年的阳性率不算太高,但也应提高警惕,防止该病在我县的流行和爆发。

  四、存在问题

  1、受经济条件和农村“重养轻防,重治轻防”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养殖户固有的养殖观念已根深蒂固,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科技推广工作存在一定困难;

  2、村级冷藏设备简陋,无冰箱、冰柜,造成部分疫苗保存条件达不到要求,至使免疫保护力有所降低;

  3、边境线长,边民互市频繁,流通渠道多,周边国家疫情复杂,给边境动物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防堵工作任务繁重,需要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我县的动物防疫体系;

  4、体制改革不彻底,乡镇畜牧兽医技术员人事权归属乡镇,给管理造成一定难度,部分畜牧兽医技术员被当地政府抽调,疏于业务,技术力量薄弱,再加上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在防疫和样品采集过程中,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影响了全县防疫和疫情监测工作的总体进度;

  5、养殖户对疫病监测认识不够,对采血工作支持配合不够,阻碍和限制了正常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6、疫情监测网络还不完善,县、乡、村三级网络不能充分利用,尤其是村级防疫员的作用不能得到较好的使用;

  7、近年来国内外的动物疫病越来越复杂多变,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学习,提高实验室监测水平;

  8、防疫经费和监测经费不足,导至部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五、XX年工作计划

  XX年XX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心工作,在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同 时,围绕科技与经济一体化这条主线,加大力度培植新型科技推广部,运用新的技术、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方法提升科技推广经营点,由点到线再到面,全面推行“一条龙”的经营方式,切实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广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组织实施各种科技计划项目。

  在对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方面,除秉承往年完成上级下达的基本任务外,将根据XX县动物疫病的发展情况,争取更多的监测经费,逐渐增加疫病的监测种类,同时加大监测力度,提高疫情监测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时效性。

  不断完善实验室监测水平,使实验室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面对动物疫病的繁杂化、多样化、中心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将紧抓不懈的完善各种突发疫情的应急方案及防控措施,最大限度的保障无疫情。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中心医院半年工作总结(精选6篇)07-04

检测中心工作总结(19篇)07-04

房务中心文员工作总结(11篇)07-03

镇中心学校防溺水总结12篇(荐)07-05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简报8篇(荐)07-24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总结(22篇)07-25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16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