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

七下地理课件

时间:08月08日 网络精选 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七下地理课件(7篇)

  探索世界的脚步从未停歇。现在,我们有幸找到几篇关于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的优秀范例。它们是知识的瑰宝,等待你们去发现、学习并创新。让我们携手开启这段学习之旅吧!

七下地理美国课件资料 篇1

  教学目标

  1、利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美国的民族、种族构成。

  2、通过地图确认美国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气候特点。

  3.在图上能说出美国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形成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国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气候。

  难点:3.在图上能说出美国农业专业化地区的名称、位置,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节 美国

  (一)、民族大熔炉

  1、位置范围:

  出示PPT,了解美国在世界地图的位置。学生说出美国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出示PPT,学生找出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1)范围:

  除了美国本土之外,还包括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的夏威夷。

  总共50个洲,(本土48个,和阿拉斯加洲和夏威夷洲两个海外洲。

  (2)海陆位置:

  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面加拿大、南面墨西哥。(强调临两大洋)。

  (3)、纬度位置:

  美国本土:北纬25度-北纬50度之间,全部位于北温带。

  阿拉斯加州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在北寒带;夏威夷州主要位于热带。

  出示我国地图,美国本土和我国的对比。我国北回归线横穿,有热带。北面超过了北纬50度,我国南北长一些,而美国东西长一些。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有适宜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

  2、移民国家

  学生看74页第二段和76页图9.4,总结美国人口特点。

  学生看P75页阅读材料,了解华人对美国的贡献。

  出示PPT,美国几位名人的祖先、祖籍。

  活动:

  P76页活动1、2

  出示PPT,美国人种的构成。

  出示PPT,美国存在的人种岐视。

  (二)、农业地区专业化:

  出示PPT,做粗略的讲解。这种农业专区化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认识一下美国的地形和气候。

  1、地形:

  出示PPT,完成P78页活动1.

  总结美国的地形特点:

  南北纵列分布,西部是高原山地,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一半以上,东部是较为低矮的山地,大西洋沿岸为平原。

  和我国相比,美国平原多,我国山地多。

  补充:

  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最大的山系,由多条平行山脉组成,纵贯北、南美洲西部。

  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和中国的长江。

  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各湖湖水有水道相通,并通过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2、气候:

  出示PPT,学生总结美国的.气候类型:

  亚热带湿润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地中海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出示PPT:

  美国的降水分布。

  出示ppt,结合地形,说明降水分布。

  1)在西部,高大的落基山脉阻挡了大量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使降水仅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而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较低,对于来自大西洋的水汽的阻挡作用较弱,使部分水汽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2) 由于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使山脉的迎风坡地带降水多

  总结

  从东部向西部呈递减趋势,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3、农业特点:

  从P77页找出美国农业特点:

  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

  形成农业带。

  出示PPT中动画,了解几个农业带的特点:

  学生看P78页阅读材料。

  强调美国许多农产品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的农业强国。

  活动:

  P79页活动3

  总结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气候:

  热量:美国本土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热量条件比较充足。

  水资源:东西两侧濒临海洋,大部分地区降水较为丰富,水分条件良好;

  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地形:以平原为主,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广大。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农业科技发达。

    课后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湖、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学习了人口人种、农业等内容。

七下地理课件印度 篇2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和主要河流。

  2.根据资料,说出宗教对印度社会文化的影响。

  3.运用图表和数据,说出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运用图表和数据,说出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西天是现在的哪个国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观察西行路线,明确印度名称的由来。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走近中国神秘的国度,感受印度的风采。(板书) 印度

  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生读

  环节二:参照导学案自主学习,完成自主学习题目。

  环节三:交流展示,质疑解惑:三分钟。

  (一) 自然环境概况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

  思考:北回归线穿过印度中部,绝大部分处于北纬10—30度,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答:热量条件充足。

  海陆位置:看图找出印度濒临的海洋,所处的大陆。

  生答:位于亚洲南部,濒临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

  (问)印度海陆位置和我国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答: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相对位置:观察下图,找出印度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地形地势:

  请同学们观察印度地形图,找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

  观察得出结论:北部 喜马拉雅山脉

  中部 恒河平原

  南部 德干高原

  (问)由此看出地势特点?

  生答:南北高,中部低。

  继续观察印度大部分地区的海拔在多少米以下。

  结论:在500米以下,且地势起伏不大。

  (问)印度地形地势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生答:利于形成耕地。

  承转: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找出印度主要的河流。

  结论:恒河和印度河。

  介绍恒河。

  出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明确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

  观察热带季风气候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看该气候有什么特征。

  生答:全年高温多雨,分旱雨两季。

  (问)这对印度农业有什么影响?

  生答:雨热同期。

  总结:通过对印度自然环境的学习,可以看出印度是一个自然条件优越的国家。

  承转:休息一会,欣赏一段印度歌舞。

  (二) 文明古国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0页,看印度在数学方面的成就,印度的宗教。

  学生汇报交流。

  (承转)印度自然条件优越,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印度也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人口问题。

  (三) 人口大国

  印度人口现状。

  做71页读图题。

  印度人口给社会带来了哪些问题。

  合作探究:明确答案。

  收获平台:回顾小结。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知识点。

  检测:课件出示检测题。

  课后小结

  本节课包括印度的自然环境、文明古国、人口大国三个问题。学习了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河流等后,学生认识到印度自然条件优越。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灿烂的印度古代文明,学生感受了印度复杂的民族和宗教。人口问题和我国相似,也是易于理解的。本节课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关键是树立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思想。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学设计课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首都、人口。

  2、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3、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点和水旱灾害频繁多发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资料、图表等方法,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并以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活动对信息加以整合,探究成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对不同文化的欣赏和认同,提升审美情趣;深刻认识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养成关注世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其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应对水旱灾害。

  难点: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教学过程

    幻灯片放映:

  泰姬陵、印度舞蹈、街上踱步的牛、新德里城市风光等,配以解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泰姬陵、歌舞享誉世界。这是一个视牛为神明的国家,大街上牛可以自由漫步;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国;这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已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

  猜一猜“这是哪一国家?”

    出示本节课的自学提纲:

  1、读图7.34“印度地形”,说出印度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周边邻国,找出主要的地形区。

  2、读图7.35“印度人口增长”,计算:从1951年到2000年,印度每隔10年,人口增长了多少?50年间人口增长了多少?想一想,印度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3、读图6.10“亚洲气候分布”和图7.38“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思考:印度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呢?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有何关系?

  读图,查找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在空白地图上填出: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绘出北回归线──了解其三面环海、大部分处于热带的地理位置。

  在空白地图上填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了解印度的地形特点。

  1、读资料“印度部分资源、产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印度如何控制人口的增长”,小组讨论: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社会经济、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等方面产生什么影响?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人口压力大,会给我国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应当如何解决?

  2、看图片印度的洪灾与旱灾,分组讨论:为什么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如何治理?我国东部也是季风区,我国的季风气候与印度的季风气候有什么不同?在水资源的利用中,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抗灾减灾?

  展开讨论,明确:人口的增长要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资源环境适应,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查找印度主要气候类型,结合气温和降水图,讨论其气候特征。

    角色扮演(讨论完成):

  (1)如果自己是印度的官员,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水、旱灾情?

  (2)如果自己身处在连降大雨的印度,怎样做才能最好地保护自己?

    课后小结:

  1、教师画一幅印度空白轮廓图。

  2、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板书,形成重点鲜明的提纲。

    课后习题:

  1、对印度的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的是( )

  A、西北季风 B、东北季风 C、东南季风 D、西南季风

  2、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印度每年分为旱季和雨季,1-6月为旱季,7-12月为雨季

  B、印度西北部是全国降水最多的地区

  C、目前印度已出口一些粮食

  D、目前印度人口增长速度已大大减缓

  3、关于印度正确的是( )

  A、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水稻、棉花、茶叶

  B、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C、西部沿海城市孟买是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D、首都新德里是全国最大的“硅谷”

  4、印度的农产品产量很大,但出口量很少,其原因是( )

  A、工业发达,农业原料消费多 B、畜牧业发达,饲料需求量大

  C、人口众多,消耗农产品多 D、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不合格

  5、印度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A、森林草原广阔 B、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C、煤铁资源丰富 D、甜菜、棉花、黄麻原料丰富

  6、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

  A、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10°-30°之间,多属于热带

  B、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C、年降水量变化大

  D、人口众多

七下地理课件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够利用地形图说出亚洲地形的特点,知道亚洲河流的流向特点;

  2.能够推测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3.能基本掌握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环境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等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亚洲地形特点、河流特点以及地形与河流的关系,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谚语导入:本节课,我先请大家来看这样一句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一句谚语,那么,有没有同学帮我们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是怎样的呢?

  这其中就包含了两项构成我们非常重要的两个地理要素:一个是地形、一个是河流。

  这节课我们就从这句谚语开始对亚洲的地形和河流开始探讨。

  (二)新课教学

  1.亚洲地形特点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地图。

  那么大家现在想一下我们要分析亚洲的地形。应该选用怎样的地图呢?

  分层设色地形图,它是一种用不同颜色来代表不同的海拔高低,用以展示地球表面五种基本类型的地图。(高原、平原、盆地、山地和丘陵)人们又把某一地区具体的地形叫做地形区。

  下面咱们就从地形区着手来分析亚洲的地形。

  【活动一:知地形】

  ①读“亚洲的地形”图,在三分钟内对照图例查找以下地形区,读取海拔信息,并尝试记忆它们在亚洲所处的位置。(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喜马拉雅山脉及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②请大家一会根据老师的提示,我读出一个地形区,大家举手抢答,第一举手的同学,将代表该地形区的“名称条”和“高度条”标在大家右侧的`地形图上,我们看看哪些同学记得最准,标的最快。

  用珠穆朗玛的和死海的高差来讲解地势的概念。

  【活动二】“说见闻”

  前后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按照如下分工完成活动:组号为单号的按照情境1进行,双号的按照情境2进行。请每一位同学记清楚自己的分工。

  情境1:你们小组自北向南沿80°E经线在亚洲陆地上旅行;

  情境2:你们小组从西到东沿30°N纬线在亚洲陆地上旅行。

  一路上你们会依次经过哪些地形区?它们海拔多少?请讨论后用流畅的语言与同学们分享你们在这条线上对地势变化的感受。

  现在老师给大家呈现两幅非常熟悉的地形剖面图,而且他们就是沿着80°E和30°N作的亚洲地形剖面图。

  教师总结:亚洲地势特点:

  转折:那么现在请大家回忆,老师刚才的那句话“水往低处流”,地形特点已经得出来了,那你此时认为亚洲的地形会对他的河流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呢?

  2.亚洲河流特点

  【活动三】“识河流”

  ①读“亚洲的地形”图,在图中描画出以下四组河流,观察并总结其流向特点。

  a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北冰洋)自南向北流

  b黑龙江,黄河,长江,湄公河;(太平洋)自西向东

  c恒河,印度河;(印度河)自北向南

  d锡尔河,阿姆河; 自东向西

  (三)拓展+作业

  拓展: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环境,我们的思路应该是怎么样的?

  ①分析某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②读图、文等资料了解自然环境中地形、河流等的概况;

  ③能总结该大洲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的特点;

  ④综合分析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业:

  北美洲的地形和河流分别有什么特点?两者的相互关系又是怎样呢?

    (四)小结升华

  好,我们本节课的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分析了亚洲的地形特点、河流特点,老师希望大家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既能认识到水往低处流在亚洲的体现和原因,也能真正做到人往高处走,不断的攀登,永不停息。

  好,下课。

地理七下课件 篇4

  1.读图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2.知道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日本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原因。

  3.了解日本的文化。

  一、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1、位置

  (1)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3)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23.5°N — 45°N之间,属于北温带

  2、领土构成

  日本地形

  (1)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3/4以上。平原面积狭小,多分布在各岛的沿海地带。东京湾附近的关东平原是面积最大的.平原。

  (2)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海拔3776米,是日本的最高峰。

  (3)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

  地震频繁的国家

  日本是个“地震国”,历史上较大的地震有2000多次,每年有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一天平均4~5次。地震对日本的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读右图,说明日本为什么多山、多火山和地震?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受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和地震。

  日本的地震

  时间:北京时间3月11日13时46分

  地点: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

  震级:里氏9.0级 震源深度:10公里

  余震:11-13日共发生168次5级以上余震

  伤亡:已造成7197人遇难 逾万人失踪

  核电站事故: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个机组当中,1号至4号均发生氢气爆炸。5、6号机组正在进行定期维修。

  火山喷发:新燃岳火山13日下午喷发。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1、日本发展经济的条件

  2、日本工业的分布

  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3、海外投资

  主要投资对象: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等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民族——大和民族 (和服、和屋) 语言——日语

  2、文化——东西方兼容,传统与现代并存

地理七下课件 篇5

  学习目标

  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知识和方法的整理

  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要充分运用地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半球位置

  东半球

  北半球

  经纬度位置

  纬度范围:约81°N~11 °S,纬度跨度很大

  经度范围:约26°E ~ 180 °~ 170 °W东西相距遥远

  海陆位置: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世界第一大洲

  (1)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千米

  (2)跨纬度最广

  (3)东西距离最长。

  练一练

  1.你能说出图中的亚洲分区吗?

  2.我国位于哪个分区

  东亚

  3.东亚还有哪些国家:

  蒙古、日本

  朝鲜和韩国

  亚洲的地理分区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亚洲各地理分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各具特色。

七下地理课件东南亚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东南亚的位置与范围。

  (2)东南亚的自然地理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

  (3)东南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识记东南亚的位置及范围。

  (2)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对比地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点及河流特点,从而了解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

  (3)通过读《东南亚气候图》,明白东南亚的气候类型,从而了解其农业的分布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一个地区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情况。培养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2)东南亚的气候类型。

  难点:

  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对社会经济各因素的分布及其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图片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

    四: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东南亚各国的人文景观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

  (一)东南亚的位置与范围

  【活动】找一找

  展示《东南亚的位置图》,让学生借用地图册把PPT图片中的各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找出来,由两位学生进行回答。并指出东南亚由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组成。

  (过渡)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在自然环境上又有各自的特色通过对两个地形区的对比进而掌握整个东南亚的情况。

  (二)东南亚的自然地理条件

  展示《东南亚的地形图》,让学生通过讨论回答下面问题去发现其多在地形上的特点再进行归纳。

  【讨论】

  ①中南半岛上有哪些主要河流?

  ②这些河流大多数发源于哪里?

  ③这些河流大致是什么流向?

  ④它们在分布上与河流有什么关系?

  ⑤中南半岛上的河流上游流速有什么特点?该段河流什么资源丰富?

  ⑥这些河流的下游主要是什么地形?对人口、城市分布有什么影响?

  (过渡)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下游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那么,马来群岛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讨论】

  ①马来群岛地形以什么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岛屿的什么部位?

  ②这里的河流在长度和流速上会有什么特点?

  ③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活动频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④火山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呢?

  展示《东南亚的'气候图》,由学生根据经纬度判断气候类型,并温习其各气候特点。

  (过渡)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为热带雨林气候。那么在这两种气候类型下,它们的的农业又有怎么样的情况呢?

  (三)东南亚的社会经济条件

  展示《东南亚主要物产的分布图》

  (1)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稻种植业和种植园农业为主。主要国家农作物分布如下:

  (2)矿产:主要矿产是石油和锡,石油主要在印度尼西亚和文莱,锡矿主要在_________。

  (3)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印度尼西亚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上。课堂巩固习题:

  (2012·高考浙江卷)自2011年7月始,泰国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洪涝灾害,多个全球知名IT企业在泰国设立的硬盘生产工厂在此灾害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导致当年硬盘销售价上涨。据此完成(1)~(2)题。

  (2013·高考广东卷)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1)(2)(5)题。

  (2012·惠州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5)题。

  小结:(见板书,边让学生回顾本节内容边完成教学板书)

  作业:填《区域地理》P43~44

七下地理俄罗斯课件 篇7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地图上读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概括俄罗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2.能够通过具体的事例分析俄罗斯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有关俄罗斯的资料和地图,了解俄罗斯的位置、地形等特点,培养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因地制宜发展的理念。

  ■重点难点

  重点: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方面的特点。

  难点:俄罗斯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模式、策略与手段

  为学生提供图文资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归纳俄罗斯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了解有关俄罗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初识俄罗斯

  教师:课件播放俄罗斯的景观图片(如克里姆林宫、红场、莫斯科景观、芭蕾舞等)。你知道这些景观在哪个国家吗?

  学生:俄罗斯。

  教师:关于俄罗斯你还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让学生充分发言,最后可以总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俄罗斯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俄罗斯,看看会有哪些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心中有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也是实际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二、探究深入,走近俄罗斯

  (一)横跨亚欧大陆北部

  情景一:认识俄罗斯的自然环境

  学以致用,运用前边所学的描述一个国家地理位置和地形的方法来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七下地理课件】相关文章:

地理高一课件(6篇)08-04

【荐】地理课件《印度》7篇08-05

地理洋流课件(11篇)08-05

初二地理课件(15篇)08-06

八年级地理课件(14篇)08-06

地理八年级课件14篇(荐)08-07

地理七下课件(7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