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作文

动物课件

时间:07月31日 网络精选 动物作文 我要投稿

动物课件(30篇)

  探索未知的世界永无止境!现在,我们有幸拥有几篇生动而富有启发性的动物课件范文。让这些知识的瑰宝引领你走进动物们的奇妙生活吧!一起学习、借鉴,激发你的创造力!加油,未来的知识先驱们!

动物笑谈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知识,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来展示人物个性、表现主题的写法。

  3、培养热爱动物、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和勇于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知识,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来展示人物个性、表现主题的写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读:《两只老虎》

  (二)课前预习必备——生字词的学习积累:

  嗔(chēn)怪——对人表示不满。

  怪诞(dàn)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神采奕奕(yì)——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蹒跚(pān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三)课文内容简析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指明了“逗笑的主角”是观察者自己。

  问: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

  第二部分(2—19)具体记叙我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第一层(2—9)写“我”与水鸭子的趣事;

  第二层(10—19)写我与可可可的趣事。

  (四)文本归纳——中心

  文章通过记叙“我”和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生动地描绘了“我”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和平共处的生活情境,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爱心和渴望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心情,以及对动物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同时也梯子案例作者可贵的探索精神。

  (五)板书设计:

  一、开篇点题,观察者自己

  《动物笑谈》

  二、具体记叙我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六)布置作业

  1、学习积累生字词;

  2、练习册。

动物笑谈课件 篇2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批注,用学写批注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能流畅的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特色的看法。

  2.交流批注结果,对批注进行再批注,品味文章风趣幽默的语言。

  3.在感受风趣幽默语言风格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研究者专注忘我的工作热情以及对动物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默读文章,运用互评批注的方式,品味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风趣幽默的特点,形成表达完整的语段,并能够独立按要求做批注。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默读法、赏读评议法、读写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学。

  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通过默读和评价批注来完成的。

  2.在修改批注环节,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读写结合,形成完整语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预习交流

  导语: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自古以来人和动物之间就有很多难忘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

  同学们课下已经完成预习,读完文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一:学生从阅读的整体感受谈起,认为文章好玩,读起来很有意思。

  教师引导:抓住题目文眼“笑”字,统领全篇。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理解题目含义。

  预设二:学生从感兴趣的事件说起,讲述文章中的趣事。

  教师引导:把复述变为概括,在此基础上,概括文章中另外三件趣事。

  第一件:我一个大男人,屈膝弯腰低头,爬在草地上得意的学鸭子叫,吓呆游客。

  第二件:我发出如杀猪般嚎叫,唤回高空中的可可,四周的人脚下生根似的定在那里。

  第三件:可可咬掉父亲身上的所有扣子,整齐排放,父亲抓住裤腰,大声咒骂。

  第四件:可可把毛线团缠绕在柠檬树上,令家里来的客人惊诧不已。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快速概括趣事,理清文章思路。

  (二)借助批注,理解内容

  《动物笑谈》中作者行为令人捧腹,动物故事同样逗乐,语言表达更增加笑点,下面我们一起借助批注,走进文本,品味笑谈之趣。

  借助批注提示,用做批注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1.以112页批注提示为例“写鹦鹉的调皮,仿佛是在写一个孩子,分明带有感情。”借助批注,发现提示词(调皮、感情)。

  2.回归文本,确定关联语句。

  3.理解情感,形成新批注。

  预设:学生从第19段内容进行理解:可可似乎很清楚那一团团柔软的毛线是干什么用的,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它总是蹿得高高的,然后就绕着我们屋子前面的柠檬树有规则地打起转来。

  批注:作者运用“一口咬住”“飞”“打开”“蹿”“打起转”等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描写出可可围着柠檬树绕线团的熟练敏捷,“总是”体现可可喜爱这种玩法,乐此不疲,调皮的样子跃然纸上。作者讲述可可的游戏本领,言辞中有一种如对自己孩子般的宠爱欣赏,充满自豪。

  【设计意图】借助批注提示,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自己能够独立批注,形成语段。

  (三)评价批注,提升认识

  对课旁批注进行再批注,能评价探究,理解中心。

  1.以107页批注为例:“逗笑”“怪诞不经”“疯子”,这位动物观察者会有怎样奇怪的行为?组内互评,完成批注内容。

  2.组内探究,给课文的批注再追问出一个问题。

  (预设:他为什么这样做?他真的疯了吗?你认可动物观察者的行为吗?为什么称自己是“怪诞不经”“疯子”呢?)

  3.追问的问题交流,讲清楚追问的问题答案。

  4.预设对批注的完整作答。

  预设一:奇怪行为是我一个大男人,屈膝弯腰低头,爬在草地上得意的学鸭子叫。我认为作者的行为疯狂,场面逗笑,这种所谓的“疯子”举动其实是为了探求真理,是出于对科学工作的痴迷热爱。这种亲身实验,忘我投入的科研精神真令人敬佩!“怪诞不经”“疯子”这种调侃式的自我解嘲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使语言更风趣。

  预设二:奇怪行为是我发出如杀猪般嚎叫,呼唤高空中的可可,四周的人脚下生根似的定在那里。在大庭广众之下模仿高难度的杀猪般的叫声,还要面临可可是否听从召唤的风险,面临人们的质疑不解,作者内心的犹豫、顾忌让人感同身受,令人发笑。我认为作者大声呼叫的行为在人们眼中着实怪诞,但他对动物可可的热爱令人佩服,他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设计意图】做批注,不仅理解课文内容写了什么,更要学会对内容进行评价,进而感受作者对科研工作的热爱和投入。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本节课在交流评改中,既学习了写评注,又品味了课文语言生动幽默的特点,幽默一笑之余,更感受到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专注忘我,感受到动物对人类的信任是来自于人对动物的喜爱和尊重,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尊重热爱动物。

  1.自主阅读,给文章再做两个批注。

  2.课外阅读《所罗门王的指环》 。

动物笑谈课件 篇3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本课"嗔怪""怪诞不经""大相径庭""神采奕奕""蹒跚"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圈、画重要词句,体会文章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

  4.体会作者对动物的热爱,感受科学工作者的专注忘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圈、画重要词句,体会文章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动物的热爱,感受科学工作者的专注忘我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1.圈、画重要词句,体会文章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PPT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这自然是一些外地来的观光客,他们大概为眼前的景象吓得呆了,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至于那些小鸭子,那些叫人一看就明白原委的小鸭子,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你叫那些观光客怎么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呢?

  ——这段文字节选自课文《动物笑谈》

  二、简介作者

  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三、合作学习一,识字写字

  1、组内学习课后字词:会读、会写

  2、当堂默写字词

  四、自主学习,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自己默读全文,思考,文章谈论了和动物有关的什么趣事、笑话?

  明确:(1)带小鸭子在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惊叹了观光客;

  (2)在艾顿堡火车站模仿大鹦鹉的鸣叫唤回黄冠大鹦鹉;

  (3)可可咬掉了父亲身上的扣子,并整齐地排在地上;

  (4)可可把整棵树都缠上鲜艳的毛线。

  2、总结文章的结构:总——分

  五、合作学习二,品味语言,模仿表演

  1、寻读课文,找出你觉得诙谐幽默的语言加以品味。

  我喜欢课文第 节的` ,因为

  2、按要求模仿表演

  场景一:

  水鸭妈妈带着小水鸭在草地上爬着

  要求:1、鸭妈妈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学母水鸭的叫声

  2、小水鸭一边叫,一边跟着走

  场景二:

  水鸭妈妈带着小水鸭在草地上爬着,突然站起来

  要求:1、鸭妈妈站起来,仍然叫着

  2、小水鸭,不动了,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超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

  场景三:

  水鸭妈妈带着小鸭子在草地上爬着,突然不继续叫唤

  要求: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

  六、合作学习三:探究作者形象

  文章中所写的作者劳伦兹那些看似古怪的行为,你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1、热爱动物;

  2、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七、拓展延伸

  说一说你和小动物的趣事

  教师补充:

  一天,我的姨妈们和几个相熟的老太太一起在我们家的走廊上喝茶,她们围着一张很大的圆桌子坐着,桌子中央放了一浅碟很细的糖粉,这只鹦鹉打外面飞过,俯冲而下,发现四周都是陌生的面孔,突然像个直升机一样掠过桌面,一转身就不见了,糖粉经它这么一来,也不见了。只见桌子四周却坐了七个涂满了糖粉的老太太,脸上像麻风病人一样白得像雪,每个人的眼睛都闭得好紧,实在是"美极了"!

  八、推荐阅读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个魔戒,所罗门王戴着它,就能够听懂鸟兽鱼虫的语言。劳伦兹借用这个传说,给世人"谈谈动物的私生活",写了一系列科普作品,《所罗门王的指环》是最受欢迎的一部,课文《动物笑谈》是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

  课后阅读书籍《所罗门王的指环》

  九、总结课堂

  本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讲述了四个有趣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动物的热爱以及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十、布置作业

  请以"我就是那只 "改写课文。

  要求:

  1、补全题目:可填"水鸭子"或"鹦鹉";

  2、可合理想象;

  3、不少于600字。

动物笑谈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感知故事情节,感受到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2.品味文章通俗易懂,而且生动活泼的诙谐语言的魅力。

  3.从对于动物行为的冷静观察和炽热描述中,感受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从对于动物行为的冷静观察和炽热描述中,感受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

  2.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及评注的读书方法。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小说常识和自学能力,能自己搜集资料并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感性认识较强,但理性分析 不足。本文内容生动、 语言形象,学生很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就是对小说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还需老师引导完成。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下面介绍一位人物,大家猜猜他是谁。他是当今最杰出的博物学家之一。研究对象是鸟类和鱼类,曾有人称他为现代的法布尔,因为他不仅像法布尔那样,用别具一格、魅力十足的语言提供了大量新事实和新发现,而且还在动物思维与行为的基础原则和理论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他是动物行为学的开山祖师,1973年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他向一般大众描述动物行为的生花妙笔,通俗有趣,流传最久,最为脍炙人口,被誉为所罗门王散落人间的“指环”。

  康拉德劳伦兹。

  对,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康拉德劳伦兹先生的《动物笑谈》,看他是如何与鸟成为好朋友的。

  二、交流资料

  同学们都查找了有关本课作家、作品等的资料,请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训练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是自主获取知识的表现)

  作者简介:劳伦兹是奥地利著名动物行为学家,也是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始者。由于其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 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灰雁的四季》《狗的家世》《攻击的秘密》等多部作品。在他的深刻观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读者可以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著名科普作家、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获得者劳伦兹的经典科普著作。本书将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巧妙结合,将读者大众引入有 趣的动物行为学世界,作者通过介绍斗鱼、水鼩、寒鸦等动物的生动故事,使人们 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认识到动物行为学的意义所在。

  为什么书名叫《所罗门王的指环》呢?劳伦兹说:“ 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 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而他却需要借助一枚指环。这事我也会,虽然我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但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这点他就不如 我啦!活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诉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三、速 读课文,说“笑谈”

  快速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我”与动物之间哪几件“笑谈”?

  四、合作欣赏,品“笑谈”

  作者是怎样把小水鸭和“可可”写得如此可爱的呢?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你最喜欢哪一段,找出来,把你的感受、你喜欢的理由写在书的扉页;再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地品味。(老师准备了合适的音乐,给朗读的学生配乐;先小组朗读,然后全班展示。)

  五、质疑探究,议“笑谈”

  再读课文,思考:

  1.作者“逗笑”“怪诞不经”“疯子”般奇怪行为表现出作者的什么精神?

  2.质疑:对文章的某个句子的理解、文章内容等,你还有什么 不懂的问题吗?

  (小组合作、探究质疑,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3.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就“关爱动物”这个主题,谈谈你自己的感悟。

  (学生分组讨论,师作总结。)

  小结:是啊,因为关爱,鸟与人变得亲密、友好。因为关爱,让鸟与人彼此心灵沟通,真情相融。关爱是一把火,能融化心中的冰;关爱是一缕缕阳光,普照万物,使自然更美,人类更美——只有释放关爱,人与动物才会更和谐。

  结束语:

  瞧,这又是另一幅美丽的画面。有这样一个法国小姑娘,她出生在 非洲,在丛林里长大,把大象视为哥哥,和小豹子一起甜蜜入睡,与鸵鸟共舞……这不是童话,这是全球畅销书《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为我们 讲述的法国小姑娘蒂皮和非洲野生动物交朋友 的真实故事。就让我们带着《动物笑谈》给予我们的启示去读读这本书。我们栖息的地球是如此美好,我们祈愿让真诚的关爱充满生活的每个角落,让关爱之情流淌于万物之间!

  【板书设计】

  动物笑谈“我”学鸭子叫和行走“我”车站学鹦鹉声呼唤“可可”“可可”咬下父亲的衣服扣子“可可”将母亲的毛线缠在树上关爱动物和谐发展

动物课件 篇5

  教学思路:

  关于这类文章,写好的前提就是认真观察,因此,在讲述本单元的时候就应该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观察一只你喜欢的小动物,完成以下问题1、你喜欢什么动物,它的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可以从外形,生活习性,叫声……等方面去说一说)2、和同学交流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你喜欢它的理由,做好记录。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才能让你的作文教学课得心应手。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独立完成一篇作文的写作。

  2、写出小动物的精神品质

  3、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表达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4、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文章。

  知识点:

  1、动物的外貌(具体的写作顺序)

  2、动物的精神(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

  3、注意观察生活(身边处处有看点)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动物的资料,看一些动物视频。

  2、认真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师谈话: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小动物的文章,有高傲的《白鹅》、荣膺上将军衔的《白公鹅》、还有性格古怪的《猫》、勇敢负责的《母鸡》,作者笔下的小动物是如此可爱,如此栩栩如生,如此让人喜欢,你们是不是也跃跃欲试想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样子的呢?

  2、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3、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1)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题目自拟。可以以“可爱的——”或是“我最喜爱的——”为题。

  (2)按一定顺序介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语言要准确、生动。

  (3)点明喜爱之情。

  (4)写完后多读几遍,认真改一改。

  二、以问题形势,规范思路

  1、课件出示问题:

  a、你喜欢什么小动物,说说它的特点吧。(包括外形特点,生活习性)

  b、讲述一件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吧。(故事要说明你喜欢它)

  c、你觉得它身上有你要学习的什么品质呢?(例如:母鸡的勇敢负责、猫的忠厚老实等。)

  2、分组完成问题a

  (1)、将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分为一组,进行问题a的讨论,可以让同学们对比同一种动物的不同点,教师也参与其中。

  (2)、要求学生讲从刚才的发言自主整理,写在练习本上。

  (3)、写之前出示课件:松鼠的外貌描写: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的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注:作者先总写松鼠的外形美丽,然后按头部、身体、尾巴的顺序去写外形的美,你们可以借鉴)

  3、全班共同完成问题b

  (1)、教师讲述一件自己和动物之间的故事,让学生听。(这是最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办法,学生对老师的故事最感兴趣,听的特别认真,所学到的东西就不言而喻了)

  (2)、指名学生也讲故事,然后共同整理。

  (3)、启发学生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强调写出真情实感。

  4、总结形式完成问题c

  自己读读你写的故事,你所描述的动物有怎样的品质呢,可以用几句话写一写,点到为止。

  三、整理a、b、c

  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写下的问题a 的答案作为第一段,问题b的故事作为第二段,c 作为结尾,整理出来。

  四.总结你所学到的写作方法(重点)

  1、指名学生说

  2、教师整理,课件出示:

  A、写之前要认真观察。(这就是在讲述课文时我为什么要求同学们去认真观察小动物了)

  B、要养成多问自己几个问题的习惯,写之前问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结尾怎么写。(这就是这节课出示问题原因之一)

  C、要恰当描写,用丰富的语言写出这种动物的有关动作和神态。比如《翠鸟》一文中翠鸟捕鱼是这样写的: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段传神的文字,充分表现了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D、要动静搭配。对动物大小、形状、毛色的描写属于动态描写。如果仅仅写动物的静态,就显得刻板、单调、缺少生趣。如果光写动态,交代不完整,读者了解就不充分。

  五、给文章“化个妆”(指导学生根据写作方法完成初改)

  加入一些修辞方法完善句子

  加入一些动静结合完善段落

  加入一些结构形式完善文章(例如:过渡句,首尾呼应等)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写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现在我们来看看谁的小动物最可爱。学生拿出自己的作文在小组内评选,然后小组推荐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评讲。

  二、复习习作要求:

  按一定顺序介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语言要准确、生动。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三、指名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

  四、习作讲评。

  1.评改重点:

  (1)是否抓住了动物的外形特点,是否按顺序写?

  (2)是否把动物的生活情况写具体?

  (3)是否突出“喜爱”之情。

  2.评议步骤:

  (1)挑选习作中描写动物外形较精彩的片段,让小作者大声朗读,大家欣赏后讨论,这段好在哪里?

  (2)挑选习作中活动情况写得不具体的片段,集体讨论修改。

  (3)根据评改重点同桌互相评改。

  3.小结:要把动物某一方面的活动写具体,先要把活动过程一步步说清楚,还要把这些过程中动物活动的样子,包括神态、动作等描写具体,在字里行间渗透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4.根据讲评发现的问题,再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

  5.誉写。

动物笑谈课件 篇6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与动物相处的趣事。

  能力目标:学习第一人称叙事手法,体会衬托手法的作用。

  情感目标:爱护动物,学会和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对于动物来说,人类就是它们的“神”。人类的周围,生存着一百多万种形貌千差万别,本性良莠各异的动物,它们既是人类征服、驱遣、利用的对象,同时又是这个世界生态链环上的重要角色。亿万年来,这些动物从野生到与人类和睦相处,生活在人类周围,为人类所支配,为人类所熏陶,于是,它们身上也有了“人性”,,有了感情。作家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动物,通过不断的艺术再现,在他们的妙笔下,动物已成为社会和时代的一个特 殊的侧影,成为感情的化身和人性的体现者。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动物笑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妙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2.课文写了黄冠大鹦鹉“可可”哪三件趣事,其中哪一件给你印象最深?

  第一件:在艾顿堡车站,“我”对前来寻找我的鹦鹉可可大声喊叫;第二件:鹦鹉可可把父亲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来;第三件:鹦鹉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

  示例:喜欢第三件趣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可可的聪明,淘气,像个淘气顽皮的小孩,惹人喜爱。

  3.作者和动物们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的?试结合课文做具体说明。

  示例:小鸭出壳后,我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这些小鸭子就一点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和小鸭们打成一片,成为小鸭们的朋友。

  目标导学二:自由朗读,品味语言

  1.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而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示例一: 那天一直到我把工作做完,才发现村里的大街上已经挤满了人,他们惊愕的神情与那堆观光客在栏杆上的表情一样。如果这时我把衣服脱掉,再向他们解说一番,相信他们会明白原委;但是这样做那些鸟就会认得我了,失了我化装的原意。所以我只友善地向大家摇了摇尾巴,然后很快地从阁楼的天窗消失。

  分析:这处心理描写交代了“我”不向他们解说一番的远原因,从这里我们看到作者以动物研究为趣,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之中。

  示例二:“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我怎么办?该不该喊它一声呢?”

  分析:表现出作者与大鹦鹉朋友式的相处时对鹦鹉的关心。

  2.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赏析:使用拟人的修辞,赋予小鸭子以人的灵性,写出了它们可爱的情状。

  1. 浏览课文,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相处的方式?

  示例一:亲近动物,才能取得动物的信任;示例二:了解动物的习性,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示例三:用童趣的眼光去看待动物,你会发现动物的美。

  2.为了探求真理,作者不惜放下人类“高贵的身段”与动物打成一片,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态度?

  作者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对此具有忘我的精神,献身精神,专注于科学研究。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

  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找中心句是最好的方法。

  ‖教学提示‖

  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至于第二问,学生可以见仁见智,答案不求统一。

  ‖学法指导‖

  本文心理活动描写较多,从文中任找几处,适当分析即可。

  ‖学法指导‖赏析修辞句的答题格式为: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提示‖

  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 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

  ‖教学提示‖

  文中体现作者专注于科学研究的语句很多,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这些语句找出来,然后 加以概括。

动物笑谈课件 篇7

  【教学内容】

  《动物笑谈》的自学指导和分析。

  【教学目标】

  1、字词,学习有条理叙事的方法。

  2、学习观察方法及形象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热爱小动物的情怀。

  【教材分析】

  作者通过对动物的悉心研究,达到痴迷的地步,甚至放下了自己的尊严,叙述了自己与两种小动物小鸭子和鹦鹉之间的喜怒哀乐,表达了作者作为一个科学家对事业的献身精神,继而表现了对动物的喜爱以及彰显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的思想理念。虽为笑谈,却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了动物独特的有趣的生活习性。笑里隐含着深思,谈里寄托着希望。

  【教学重点】

  作者记述笑谈的结构和典型事例的选择。诙谐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动词使用。

  【教学难点】

  翻译语言与实际生活语言的差距。

  【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探讨等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 速读课文,简析。

  解决生字词

  嗔怪( ) 羞怯( ) 麝香( ) 孵卵( )

  匍匐( ) 禁锢( ) 瘧待( ) 温驯( )

  蹒跚( ) 柠檬( ) 鹦鹉( ) 余晖( )

  大相径庭 神采奕奕 怪诞不经 迫不及待

  思考:文中主要写了哪两种动物?简要复述作者与动物的糗事。

  文中主要写了水鸭子和黄冠大鹦鹉两种动物。为了扮演好小水鸭子的母亲的角色,作者只能蹲着爬行,并且还得不停地嘎嘎叫,引得许多人站在栏杆边围观,并且变了脸色。为了唤回将要离家出走的鹦鹉,作者用尽全身力气,把嗓门憋得尖尖的,发出“哦—啊”的叫声,就像杀猪时猪的嚎叫声,把四周的人吓得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哪里。

  具体找一找,水鸭子有什么特点?作者使用什么方法把这种动物写得如此生动?

  羞怯,躲,只要像母鸭子一样叫唤,都成了它们的母亲。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作者使用了细节描写和神态描写等手法,并且与小雁鹅对比。

  为什么作者不顾尴尬要学鹦鹉叫?谈谈鹦鹉有什么特点。

  因为这只鹦鹉离不开作者,如果找不到作者就会越飞越远,并且好迷路。

  这只鹦鹉爱恶作剧,咬扣子,扯线团。

  二、 品读课文,归纳。

  你认为文中那些地方很形象,具体谈谈自己的理解。

  归纳出修辞方法,采用的写作手法。

  拟人

  引用

  比喻

  夸张

  对比手法

  细节描写

  呼应手法

  文章是翻译过来的,有些地方委婉过度,不够直白,你那个否找出一处改写一下。

  三、 浏览课文,探讨。

  了解作者,品味一下文章标题特点。探讨作者写作意图。

  四、 借鉴课文,写作。

  你也写一种有独特特点的小动物或者与小动物的奇巧遭遇吧,在班里交流。

  五、 小结全文,作业。

  1、自己挑选优美句子读读背背。

  2、业余读读《所罗门的指环》。

动物笑谈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默读,勾画关键语句,概括中心思想。

  2.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尊重。

  智慧课堂使用功能:抢答、随机、拍照、分享

  阅读篇目:

  课本篇目:《动物笑谈》,丛书篇目:《动物的麻烦》,备选:教师用书中的作者与动物的温情故事,苏轼的小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代以色列有位国王叫所罗门,相传他有一枚神奇的指环,戴上它,就能听懂所有动物的语言。大家羡慕吗?今天,我们学习《动物笑谈》,作者康拉德·劳伦兹也和动物们产生了亲密的关系,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PPT出示作者及动物的图片。

  请你支招:课文很长,有3034字。长文该怎么读呢?前面读了后面忘怎么办?

  二、画“笑谈”,理内容。

  1.什么是关键语句?

  预测:中心句、过渡句、富有情感的语句、喜欢的语句、生动的语句、揭示主旨的语句……

  2.思考:《动物笑谈》主要讲述了作者和哪些动物之间的哪些有趣好玩的故事?

  明确:两种动物——小水鸭、大黄冠鹦鹉可可。四件事:“我”学母鸭唤小鸭;“我”学怪声唤可可;可可咬扣分类别;毛线缠树好把戏。

  三、找“麻烦”,体真情。

  默读丛书第五册47页《动物的麻烦》。

  1.找“麻烦”

  这部分内容是《所罗门王的指环》的第一章。作者一开始就写道:“为什么我要先讲动物给生活带来的麻烦呢?因为从一个人对这些麻烦事的忍耐程度,就能看出他对动物的喜爱程度。”我们是不是特别好奇,是怎样的“麻烦”在考验作者的“忍耐”呢?文章4087字,请大家默读文章,找出动物们带来的“麻烦”。写到的动物很多,说出你印象最深的一个“麻烦”就可以了。

  麻烦:宠物鼠在礼帽里做窝,凤头鹦鹉啄掉扣子,鸣禽污染家具和窗帘,灰雁到花坛里啄食,灰雁进入室内在地毯上排泄,“笼子逆向使用原则”,僧帽猴搞大事情(用床头灯砸鱼缸导致短路、用钥匙弄开书橱撕书扔到浴缸里),马丁为了追求马丁娜闯进室内撞到灯上损失飞羽,寒鸦做窝堵住烟囱……

  生默读,勾画,概括,交流。

  2.体真情

  从诸多“麻烦”和众多“笑谈”中,你认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概括中心思想)

  对生命的热爱、尊重、平等意识、对科学的专注、奉献、严谨……

  四、补材料,谈感受

  出示丰子恺的画,配苏轼的诗:“勾帘归乳燕,穴牖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分享教师用书的资料。

  谈感受: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专注去做喜欢的事……

动物笑谈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2.对批注进行再批注,品味文章风趣幽默的语言。

  3.感受科学研究者专注忘我的工作精神以及对动物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默读文章,运用互评批注的方式,品味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风趣幽默的特点,形成表达完整的语段,并能够独立按要求做批注。

  一、导入

  进入初中后,我们的阅读质量有了飞跃性的提升。看到大家越来越多地沉浸在书香之中,老师非常欣慰。周末期间,很多同学都阅读了《所罗门王的指环》一书,现在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读书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白板操作)生简要介绍:

  1.作者劳伦兹;2.《所罗门王的指环》;3.精彩片段朗读和赏析。

  这个片段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其实这本书里有意思的片段非常之多,我们的课文亦取自此书的精华之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动物笑谈》吧!相信大家会有更深的了解和体会!

  二、阅读课文,提出问题

  1.请大家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并思考:要学好这篇课文,我们需要弄清楚哪些问题呢

  (6分钟,生阅读勾画课文)

  2.生根据阅读及理解的情况,自主提出需要学习的问题。

  (经过开学以来的学习,以学生自学能力,大致提出的问题类型应该是围绕“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和“为什么写”这几个板块。)

  3.生提出问题,师当堂板书:

  生1:本文的题目----动物笑谈如何理解

  (由于该题目比较简单,学生已可以回答,所以直接提问并明确《动物笑谈》的题目含义——谈论与动物有关的趣事,及题目的作用。)

  生2:劳伦兹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

  生3:文章写了哪些趣事

  生4: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生5:作者是怎么写这些与动物有关的趣事的

  4.整理排序:我们应该先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

  明确:先解决生3的问题“写了哪些趣事”——应先分析“写了什么”,再考虑其他。

  三、问题化学习:概括事件

  1.迅速阅读文章,概括“有趣的场景”。

  要求:(1)语言准确简洁;(2)突出“有趣”。(生速读勾画,师巡视指导。)

  2.生分别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四个有趣的场景。师适时点拨引导,生相互补充。

  明确:学母水鸭叫声,屈膝爬行;

  为唤回可可,在公众场合模仿鹦鹉难听的鸣叫声;可可咬掉老教授身上的扣子,整整齐齐各排一堆;可可把鲜艳的毛线缠到门前的柠檬树上。

  3.思考:作者对于这四个场景,用的篇幅笔墨是一致的吗明确:有详有略,作者根据行文的重点和主旨决定详略。

  四、问题化学习:品味细节

  1.接下来解决哪个问题为什么

  明确:应该学习“作者是怎么写这些与动物有关的趣事的”——进一步应解决“怎么写的”。

  2.作者是如何活灵活现地展现这些有趣场景的明确:细节描写

  3.自主学习:再读课文,寻找喜欢的细节描写,并进行品味赏析。

  4.小组讨论交流及展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以同桌合作的形式,共同赏析,分享交流成果。

  (约三对学生上来合作读、赏喜欢的细节,并操作白板进行批注。)

  五、问题化学习:语言风格

  1.能活灵活现地展现有趣的场景,作者自身的语言素养也是功不可没的。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劳伦兹的语言风格。微课:劳伦兹的语言风格

  明确并板书:清晰干净、生动传神、富有幽默感。

  2.针对他语言的诙谐幽默,你还能找出文中的其他语句来进一步证明吗

  六、问题化学习:探究作者及拓展延伸

  1.不管多么尴尬的场面,作者都能一笑置之。什么样的作者才能写出这样生动而幽默的语言

  解决最后一个问题:劳伦兹是个怎样的科学家从哪看出生思考并明确:热爱动物、献身科学

  2.思考:学习本课,我们可以受到什么启发

  明确:我们要平等对待和尊重其他生命。越走近自然,才会越热爱和敬畏自然。

  在这一点上,劳伦兹的体会是最深刻的。3.生齐读劳伦兹的话:

  “你对大自然知道得越多,就会更深刻、更持久地为它的真相所感动。”

  ——康拉德·劳伦兹《所罗门王的指环》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的梳理和回答,学会了概括内容、品味细节,并由文及人,探究了作者的语言风格和精神境界,还收获了思想启迪。希望大家今后都能以这种问题化探究的形式来走进每一篇课文,相信一定会有更长足的进步!

  八、课后作业

  1.课后练笔:写一个与动物相处的场景(模仿劳伦兹的语言风格)或写写本课的读后感。

  2.拓展阅读:《所罗门王的指环》

动物笑谈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悟课文,品味课文诙谐风趣的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

  训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关心动物、热爱动物的情感;学习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品味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飞禽走兽,鸟兽虫鱼,无一不是大自然的精灵,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无一不是与人类共同生存的朋友。只有拥有一颗博爱之心,善待动物,师法自然,从动物身上汲取生存的智慧,才能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一切,更好地认识和完善人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奥地利动物行为家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学习动物和人类之间的趣事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用一个词概括全文的感情基调。

  明确:笑谈。

  (2)简述文章内容。

  明确: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发生的一些趣事:匍匐在草丛里学母水鸭的叫声,带着一群由人工孵卵器养出的小凫;在众目睽睽下“我”学大鹦鹉的叫声,把它从遥远的空中唤到自己身边;大鹦鹉“可可”咬扣子、缠毛线的恶作剧。

  三、合作探究

  1.文章写了“我”在研究动物行为时的一些趣事,谈谈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学生自由畅谈,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读完课文,你是不是也觉得很好笑呢?探讨一下你对这篇文章内容的看法。

  (1)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的“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他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由此产生喜剧的效果。

  (2)可爱的动物们有时像捣乱的孩子一样搞恶作剧,让人生气之余也忍俊不禁。

  四、重点赏析

  1.如何理解“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这句话?

  明确:科学工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有时为了真理的探究,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与动物们打成一片。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本文与《老人与海鸥》,你认为哪一篇文章更感人?

  (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强求一致,言之有理即可)

  明确:这两篇文章都写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但情节差别较大。《老人与海鸥》表达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海鸥对老人震撼的情。本文作者笑谈动物,写出了在研究动物过程中发生的趣事,抒发了对动物的热爱。

  六、总结反思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以谈谈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动物的伤害,让我们共同保护人类的好朋友。

  七、布置作业

  请掬起你脑海里那思维的浪花,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你与动物之间有趣的故事。

英语动物课件 篇11

  小熊的客人

  【活动目标】

  1、教幼儿说:who is it? Its me,唱《谁在敲门》的歌曲;

  2、复习学过的“打电话”、“小熊的全家”、“红黄绿”的儿歌。

  【重点难点】

  1、学会 Who is it? Its me的说法及用法,学会歌曲;

  2、Who is it? 的连读。

  【活动准备】

  Little Beat Kitty Chick Duck头饰,用红、黄、绿积木搭成的门、电话机、小熊全家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Greeting:Please sit well.

  I sit well.

  Nice to meet you.

  Me,too.

  Good morning,children.

  Good morning,Miss Qu.

  Little Bear 在家里,听到有人敲门

  Who is it?

  Its me,Miss Yang.

  (再重复这个情景,又有人敲门)

  Who is it?

  ItS me,Miss Zhang.

  (可以找两个教师协助本人戴上头饰。)

  二、教授:Who is it?

  1、集体说Who is it?

  解释说有人敲门时应该说什么?

  2、分解Who(谁)

  3、巩固Who is it? 的发音练习,声调,降调。

    三、教授:当听到有人敲门时,该怎么回答?

  Its me

  1、集体发音:Its me

  2、启发: 如果是小动物该怎么说:

  ItS me.(Doggy/Kitty).

  是自己该怎么说:

  Its me…(name)

  四、练习:Who is it? Its me.

  1、练习Who is it?

  现在有几个小动物想来看小朋友,敲门

  Together:Who is it?

  Together:ItS me,Doggy,Kitty,Chick,Duck.

  2、练习:ItS me.

  小朋友到Miss Qu家做客,一齐敲门。

  Teacher:Who is it?

  Together:Its me,(name)回答自己的名字。

    五、巩固练习。

  1、Listen to the tape听录音,学唱“谁在敲门”的歌曲提问歌曲中的小朋友是谁。

  2、Game:小熊请客请几个小朋友扮作doggy,kitty,chick,duck,小熊给他们打电话。

  小熊(Together):Hello Doggy (Kitty,Chick,Duck)

  Doggy:Hello,Little Bear.

  小熊发出邀请“到家里玩”小动物们到了小熊门前,一齐指着门唱:Red,yellow,green

  3、小动物敲门唱:Pong,pong,pong,pong.

  Together:Who is it? Who is it?

  Doggy:Its me,Doggy.Its Doggy,Pong,pong.

  Pong,pong,pong.

  Woof,woof,woof.

  4、Little Bear介绍全家

  Look,My family,my daddy,my mummy,

  My grandpa,my grandma and I.

    【活动结束】

  Teacher敲门,齐唱:Who is it? Who is it?

  Teacher:Its me,Miss Qu;its me.Miss Qu.

  tong,pong, pong,pong,pong,pong,pong.

英语动物课件 篇12

  啤酒桶和小老鼠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好方法。“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游戏是小朋友喜爱的一个音乐游戏,我们将英语教学的内容融入其中,对游戏进行改编,重新挖掘了游戏的教育价值。幼儿在游戏中积极而主动地思考、想象、交流,大胆地说英语、玩英语,以此得到双语方面的熏陶。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积极参与英语活动的欲望。

  2、发展幼儿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3、幼儿能够用英语词汇表达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并初步尝试用双语创编故事。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熟悉《啤酒桶和小老鼠》这个故事。

  2、小老鼠头饰、啤酒桶道具、音乐等。

  【活动过程】

  1、师生一起唱英语儿歌,做热身运动。

  t:hello,boys and girls.let’s do some actions, ok?

  walking,walking,walking,hop,hop,hop,running,running,running, running,running,running,now let’s stop,nowlet’sstop !

  2、教师与幼儿一起商讨角色,同时提出游戏要求:幼儿要尽量多地用英语说出导体各部分的名称。

  3、教师与幼儿一起展现故事情节,交替使用双语说出故事的重点部分(一遍用英语、一遍用中文)。

  (1)幼儿选择喜欢的头饰,听音乐,按照双语故事的情节做相应的动作。

  (2)请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用双语练习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对话。

  幼儿分成两组。扮演小老鼠的幼儿坐在椅子上准备,扮演啤酒桶的幼儿自己抱一团坐在地上准备。

  教师弹曲一,小老鼠出来自由跳舞,并向啤酒桶问候。啤酒桶做出很不高兴的样子。

  当仙女的魔杖点到啤酒桶的时候,仙女问:what do you have?

  扮演啤酒桶的幼儿伤心地回答i have no arms, legs, head ……

  ②教师弹曲二,啤酒桶在音乐前部分依次长出头,两条胳膊和两条腿;在后部分慢慢站起来。

  仙女的魔杖一点,说:stand.up,只见啤酒桶开心地叫起来:i have arms……

  ③教师弹曲三,啤酒桶和小老鼠一起高兴地跳舞。

  小老鼠跑出来问:who is my good friend?

  啤酒桶说:it is me.so i have arms,legs,head……

  we are dancing now,ok?

  小老鼠说:ok!于是,小老鼠与啤酒桶一起跳起了有趣的舞蹈。

  ④教师弹曲四,啤酒桶在音乐前部分依次缩回头、两条胳膊和两条腿;在后部分慢

  慢坐下。当早晨的钟声响起的时候,仙女和小老鼠及啤酒桶说:bye,see you tomorrow.

  小老鼠也要和啤酒桶说:bye,see you tomorrow.

  这时候,随着音乐声,啤酒桶收回了自己的arms、legs、head……恢复成自己抱成一团的样子。

  ⑤教师弹曲五,小老鼠向啤酒桶依依不舍地说悄悄话告别,然后轻轻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做出睡觉的样子。

  (3)调整故事的发展:引导幼儿轮换角色,拓展平时的经验积累,说出sing、play、go to sleep等短语,以达到练习英语短句的目的。

  4、在愉快的角色情境中,用好听的背景音乐结束这一活动。

  【设计评析】

  这是一次以音乐游戏的形式进行双语活动的尝试,活动中的英语短句非常简单,这几个都是孩子们平时经常说的一些短语。活动以音乐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目的就是让动儿大胆地说英语,玩英语。孩子们发现,原来在音乐游戏中也可以说英语,他们争着要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连以往难以开口的.英语对话也让他们感到特别轻松。

动物儿歌课件 篇13

  教材分析

  《动物儿歌》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首儿歌。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而且,《动物儿歌》是一首用画一样的语言描绘小动物在夏天快乐景象的、充满了童趣的儿歌。课文插图色彩丰富,语言趣味盎然,是学生喜爱的课文。

  课文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有虫字旁,适合引导学生在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和教材中的图画,运用形声字规律识字。课文还适合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用多样、有趣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和了解夏天的美好。此外,儿歌的诗句工整,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在学习儿歌语言的同时进行再创作,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落实语音文字运用。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动物,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一些特性,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规范地学习和运用,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蜻、蜓、迷”等生字,会写“间、迷、造”等生字。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儿歌。

  难点:理解字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动物的图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春天过去了就是夏天。夏天就要到了,让我们去看看(出示多媒体课件)在这美丽的季节里,有哪些动物朋友呀?请你们仔细观察,小动物在做什么呢?在生活中你们见过这些小动物吗?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们?

  预设:学生1:蜻蜓在空中飞呢。

  学生2:蝴蝶在跳舞。

  学生3:蝌蚪在水里游泳。

  学生4:……

  学生:我在家里见过蜘蛛。我在河里见过蝌蚪。……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

  二、读儿歌,识生字

  1.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有一首儿歌就写了这些小动物有趣的活动,你们愿不愿意自己先读读?

  如果你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比如,有的字你不认识了,怎么办呢?

  预设:学生1: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学生2:可以问老师,问同学。

  2.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现在请大家读读儿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书。

  (1)哪些同学读完了,快快打个胜利的手势。这些字你们认识吗?教师出示“迷藏蝴蝶花间捉迷藏。(个别读,其他同学跟着读。)

  在出示“造 蚯蚓土里造宫殿”“食粮 蚂蚁地上运食粮。”(个别读,其他同学跟着读。)

  “网 结网 蜘蛛房前结网忙。”(个别读,其他同学跟着读。)

  蜘蛛结的网叫蜘蛛网,咱们班有小画家吗?谁能到黑板上简单地为我们画张蜘蛛网?一名学生上台画。

  教师在图画上写“网”,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网字外面的框就像是蜘蛛的网,里面的小叉子就像是小蜘蛛。

  教师:你还知道什么网?

  学生纷纷说:球网铁丝网电网渔网上网

  (运用组词的方式,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加深学生对“网”的认识。)

  (2)我们大家一起合作来读读儿歌,一组读一行,怎么样。听的同学们要注意,他们的字音读准了吗?

  学生一组读一行。(评价:字音读得真准确。)

  这么多同学还想再读读,这次一人读一句。

  学生一人读一句。

  3.还有这么多的同学都想读,这次我们这样试一试。先读读儿歌,然后在儿歌中找一找这些小动物的名字,用横线画出来。等你同桌的小伙伴也画完了,把你认识的小动物的名字读给小伙伴听,不认识的你可以问问他。

  学生读书并画出小动物的名字。不认识的同学之间互相学习。

  (1)检查:你都画出了哪个词?

  预设:学生:我画出了蜻蜓蝴蝶蜘蛛蚯蚓蚂蚁蝌蚪

  (2)谁和他画的一样呀?聪明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呼唤这些小动物,把它们请出来吧!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儿歌中表示小动物名称的词。】

  4.小动物们从儿歌中跑出来了,你们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出示课件)

  (1)注意看屏幕,谁能带着大家读读这些词?(图画、拼音、词语全部出示)

  一名同学读词语,其他同学跟着读。

  男生、女生比赛读。

  (运用比赛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小动物们回家了,还能读出他们的名字吗?(去掉图画)愿意读的一起读。

  学生自由朗读。

  (3)拼音不见了,还认识吗?

  分小组读词语。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5.排列顺序读:在这些词中你还有哪个词不认识?请你的好朋友来帮助你。还有谁不认识?快问问你的同桌。谁全认识了?全认识的同学请起立,我们大声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以上环节里,采用多种方式,不断复现所学词语,从看图读拼音识字,到读拼音识字,再到去掉拼音识字,生字的识记体现坡度,在反复与生字的见面过程中,学生认识了生字。】

  6.同学们的字音读得真准,老师送给你们一份礼物。你们收到什么礼物了?(小动物的照片和名字)我们让照片、名字手拉手,成为好朋友吧。大家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教师示范:“嘿嘿,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这里。我们的名字叫:蝴蝶”……

  12名学生分别上台做找朋友的'游戏,其他同学一边拍手一边读词语。

  三、感悟方法,培养能力

  1.(根据黑板上展示的小动物名字)

  同学们,快快睁大你的眼睛,注意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发现汉字特点,了解形声字进行认字,是他们掌握一定的识字知识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学生:都有虫字旁。

  2.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1)引导发现形旁:这些字都有虫字旁,虫字旁与这些字有关系吗?

  预设:学生1:这些字都是小动物的名字。

  学生2:这些字都是虫子。是昆虫。

  学生3:小动物中有的是昆虫,有的不是昆虫。

  (评价学生: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2)引导发现声旁:“蚂”这个字念什么?[遮住虫]读什么?

  学生:蚂蚁的蚂,右边念马,加上虫子旁也念马。

  这个“马”字在“蚂蚁”的“蚂”中表示什么?

  学生:表示读音。(评价:你真是会动脑筋的孩子。)

  3.小结:像这样,在一个字当中,一部分表示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读音,这样的字

  叫——形声字。一起说:形声字。在汉字中有许多形声字,抓住这个特点可以帮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些字。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和蜘蛛等生字后,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在“你发现了什么”的引导下,学生感悟到借助形声规律识字的方法。这样在完成识字教学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识字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四、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形声字,我们还要一起写写形声字呢。(课件出示“迷、造、运”字)

  范书:讲解要求。在写这三个字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把笔顺写正确。

  2.迷:这个字念什么?伸出小手我们写一写。我们再看看这个字的两个部分,你们认识吗?伸出你的小手,我们来写写这个字。学生书空。接着指导“造、运”

  3.提醒写字的要求:写字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争取把字写正确、写漂亮。这些要求你都做到了,就会得到小红花。

  4.播放古筝轻音乐,学生在音乐中书写。描红。仿写。

  5.评价:有很多同学得到了小红花。相信你们平时多练习,一定会写得更漂亮。

  五、拓展延伸,仿写儿歌

  1.今天我们和这么多小动物交了朋友,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呀?请你读一读你最喜欢的这种小动物的活动,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演一演。练好之后,读给同桌听。

  同学自己练习读书,再读给同桌听。

  齐读。指名读。

  (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选择朗读的内容,不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边读边加上动作,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让学生的学习得到一定程度的调节。)

  2.哪些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读呀?

  分别请了六位同学朗读儿歌,其他学生评议。

  3.除了今天我们认识的小动物,你还对哪些动物有了解呀?你们能不能学着儿歌中的句子,说说这种动物的活动?比如,什么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预设:学生1:白兔地上蹦蹦跳。

  学生2:小猫房前喵喵叫。

  学生3:小狗屋里汪汪叫。

  学生4:大象河边在洗澡。

  ……

  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写成了,今天你们也成了一位小诗人。

  【设计意图:通过说、仿训练,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的实践机会,鼓励他们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仿到创,发展思维,发展语言。】

  六、教师小结,推荐阅读。

  1.课下,可以把自己创作的句子在儿歌后面写下来,这首儿歌的内容就更丰富了。还可以把写的儿歌给老师看看,课下我们还可以观察这些小动物,或者搜集一些你喜欢的小动物的材料,来丰富我们的知识。

  2.推荐网站:动物百科知识网。

动物儿歌课件 篇14

  活动设计背景

  天真活泼的农村孩子大多喜欢小动物,并且能够感知到许多小动物外貌、叫声等不同的特点。小班幼儿更是有好奇心,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还很不够。为了锻炼幼儿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同时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对儿歌的兴趣,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快乐地表演儿歌。

  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兴趣地创编儿歌。

  3、激发小朋友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孩子对儿歌的兴趣,能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快乐地表演儿歌。

  难点:在老师的引导下有兴趣地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小动物卡片、小动物头饰、小粘贴画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在《小花猫》的音乐声中,老师带小朋友入场,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律动《小花猫》。

  二、基本环节

  1、导语

  小朋友们,今天,小动物要举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咱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动物来参加了。

  2、出示挂图

  让小朋友认真观察后,提问:画上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

  小朋友回答,老师启发引导,创设情景:今天,天气可真好啊!小喜鹊站在枝头上要在这儿举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比一比谁的叫声最美,谁的歌声最好听,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听一听吧。

  3、教学儿歌

  老师边做动作边朗读儿歌:小鸡小鸡叽叽叽,小猫小猫喵喵喵,小狗小狗汪汪汪, 小鸭小鸭嘎嘎嘎,小鸟小鸟啾啾啾,蜜蜂蜜蜂嗡嗡嗡。

  老师给小朋友分别配发小猫、小鸡、小狗等头饰,带领小朋友边表演边朗诵儿歌。

  4.听声辨音

  老师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小朋友根据声音判断是什么小动物的叫声。

  5.引导小朋友自己创编儿歌。

  老师拿出另外准备好的不同小动物的头饰,让小朋友模仿这些小动物的动作和叫声,引导小朋友整理句子,创编儿歌。

  三、结束环节

  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小朋友一起表演并朗诵创编的儿歌。

  四、延伸环节

  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这个游戏,加深记忆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叫声。

  教学反思

  1、小班幼儿是语言表达初期,教师通过形象的肢体语言引导幼儿强烈的表达欲望,使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知道了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叫声,锻炼了语言表达的灵活性。

  2、幼儿在活动中大都能参与进来,甚至能自主地创编一些动作,使整个活动气氛更加热烈。

  3、在活动中,我亲自示范演示,对个别不能理解要求的幼儿降低要求,大部分幼儿都能配合老师进行活动、朗读、创编,活动也得以顺利开展。

  4、整节课幼儿参与度较高,但对于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来说,可能相对简单,因此热情持久度不高,今后,要多考虑这一方面,使所有的幼儿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5.、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在课堂上我会采用多种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努力让每个孩子兴趣持续时间更长,在玩中学到新知。

动物笑谈课件 篇15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2.欣赏精彩语段,体会语言的活泼幽默。

  3.感受劳伦兹专注忘我的科研精神和对动物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命是一场美丽的遇见。一个民歌手,在丰茂的水草间遇见关关和鸣的雎鸠,于是有了诗;李白遇见酒,三分酿成月光,七分酿成才气;劳伦兹遇见了可爱的鸟兽虫鱼,于是就有了《索罗门王的指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动物笑谈》。

  (板书:动物笑谈)

  心中有目标,学习劲头会更高,大声齐读:(出示学习目标)

  二、默读寻笑点

  1.积累字词。(出示字词读音)

  2.“动物笑谈”的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简要概括作者围绕“笑”写了哪四件趣事?

  明确:

  ①“我”为了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学母鸭又蹲又爬又叫。②为了唤回鹦鹉,我在火车站模仿鹦鹉鸣叫。

  ③鹦鹉可可把父亲的衣服釦子全咬下来,并排列整齐。

  ④鹦鹉把母亲的毛线绕在树上。

  老师加大一点难度,你能用三个字概括吗?

  明确:学母鸭—仿鹦鹉—咬釦子—绕毛线

  3.在课文描写的两种动物中,你觉得谁更有趣?朗读:用“? ”画出动物让你发笑的句子,并用“我喜欢?,你看它? 。”的句式做介绍。(出示课件)

  三、知人知面知心

  仅仅是动物可笑吗?(人物)

  小组讨论:用“(? )”画出描写劳伦兹的句子,进行圈点批画。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劳伦兹是一个的人,请看。

  课件出示:圈点批画示范

  学生分析并朗读。

  教师:劳伦兹为了照看动物们所花的精力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不过,他认为自己从它们身上学到的东西也“大大超出了预期”。

  学生介绍:劳伦兹对雁鹅所做的最重要的研究,就奠基于他“在多瑙河畔的浅草洼里,与一羣雁鹅朝夕相处的那段日子”。他说:“我常常光着身子,跟它们疯在一块,我们一起在草堆里爬来爬去,或是在水里游泳戏水。”或许正是在这样的游戏中,劳伦兹对雁鹅行为和“社会生活”的研究才博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课件出示)

  四、笑后谈启示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提问: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处的方式?

  2.对读者而言,是一个仁慈的人和动物的交往打动人心,是动物对人全身心的依赖和信任让人感动。你和动物之间有哪些趣事?请你下来吧!

  要求:

  ①语言幽默;

  ②运用修辞;

  ③60字左右;

  ④突出动物的某一特点,比如:呆萌、聪明、忠诚、可爱、贪吃。

  五、总结

  生命果然是一场美丽的遇见。劳伦兹遇见了鸟兽虫鱼,便有了优美而生动的笔触、细腻又传神的描写;我们今天一起遇见了劳伦兹那诗人的情怀、科学家的严谨、孩子般的心肠,于是在品味幽默、趣味的同时,还收获了一份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相信今天我们这场与《动物笑谈》的遇见,是为了以后大家与动物、与自然更和谐的遇见!

《动物过冬》课件设计 篇16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关心。

  教学重难点

  1、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了解小动物们过冬的不同方式。

  2、本课的教学难点 是理解不同动物的过冬方式不同。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制作动物头饰。

  2、查阅、搜集动物过冬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1、猜一猜:

  白色花,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

  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从天上来。

  (打一自然界的事物)

  小朋友们猜猜看这是什么?(生:是雪花。)

  教师加以肯定,并随手在黑板上画上一个雪人。

  冬天快到了,小动物们怎么度过寒冷的冬天呢?这节课我们就一道来学习第19课。

  板书课题:19、小动物过冬

  2、自己读读课题,你能想知道些到些什么?

  (可能会有如下问题:课文中讲了哪些小动物?小动物们是怎么过冬的?)

  二、整体感知。

  过渡: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刚才提出了不少问题。有些问题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解决。你们愿意自己读懂课文吗?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漏字改字。

  2、读好的小朋友可以再读一遍,然后自己想一想、说一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你能解决多少。

  三、检查自读。

  1、读准生字。

  (1)刚才小朋友们已经读了几遍课文了,生字词一定都能读准了。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或短句:

  wù shāngliang nuǎn jiē gē yuē dì zuān

  小动物 商 量 暖和 接着 哥哥 约定 第二年 钻到泥土里去

  wǔ jù chèn mèi cáng cháo gòu jiàn guā

  跳舞 聚到一起 趁 妹妹 藏在 蜂巢里 够吃 相见 秋风刮起来了。

  (2)自由读字词一遍。

  (3)开火车展示,随时正音。

  2、读通课文。

  (1)请8个小朋友开火车朗读课文,注意读通句子,随时纠正错处。

  (2)同学评议:主要是表扬读得好的同学,并简要说出好在什么地方。

  四、学习第一节。

  1、刚才提出的问题,你解决了吗?

  课文写了哪些小动物?从哪儿知道的?

  板书:青蛙

  小燕子

  小蜜蜂

  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一节。

  2、比较:

  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

  它们天天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

  它们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

  (1)读一读,这三句话一样吗?不同在哪里?

  (2)用常常说一句话。

  3、读了第一节,你有什么感觉?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读第一节,读出那种快乐的感觉。

  4、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快乐带给我们大家?

  5、齐读第一节。

  五、学习生字。

  1、巩固字音: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商量(liáng liàng) 暖(luǎn nuǎn)和(hé huó huo) 哥哥(ge gē)

  钻(zuān zhuān)到泥(lí ní)土里

  2、理解生字字意。

  你知道这些字的意思吗?由这些字,你想到了哪些词或成语?哪些名言警句?哪些诗文?说出来大家交流交流。(例如由约想到了不约而同人约黄昏后;由刮想到了敌、乱以及刮目相看等。)

  3、学写生字。

  (1)看课后第二题中的笔顺,按笔顺描红。

  (2)描一描田字格中的字,想一想,哪些字比较难写,待会儿全班交流。

  (3)学生提出难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着重指出:商的里面不是古,第与弟弟的弟区分开来。哥的上面不是可。

  (4)描写习字帖,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坐姿。

  六、课堂练习。

  1、读生词,抄写生词。

  动物接着哥哥约定暖和刮起来第二年春暖花开一起商量

  2、猜一猜,连一连。

  (1)百花村里有人家,鲜花瓣上种庄稼,招待客人用蜜酒,辛勤劳动人人夸。

  (2)小小姑娘满身黑,秋去江南春来归,从小立志除害虫,身带剪刀满天飞。

  (3)身披绿袍,眼睛眉毛,先像逗点,后像小猫,跳上绿椅,呱呱喧闹。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写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的`故事。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地凉了,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课件展示:秋风扫落叶的画面,秋风刮起的呼呼声。)

  小动物们怎么过冬呢?(课件展示3个小动物。)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分角色读课文2-8节。教师指导角色分配:一生读燕子的话、一生读蜜蜂的话、一生读青蛙的话、一生读叙述和提示语。

  2、组内交流:三个小动物分别怎样过冬?为什么要这样过冬呢?

  三、理解感悟。

  1、小组派代表将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听者随时纠正补充。

  生:燕子到南方过冬。因为南方暖和,虫子多。

  师:是呀,冬天,北方太冷了,虫子都躲起来了。小燕子到南方过冬才有虫子吃。你真聪明!你从哪儿知道的?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好吗?

  生读第二节。

  师:你们知道秋天飞到南方,春天飞回北方的这种鸟叫什么鸟吗?(如果不知道,老师可以直接告诉叫候鸟。)

  师:还有哪些小动物与小燕子的过冬方式一样呢?

  生1:大雁也到南方过冬。

  生2:我知道布谷鸟也是候鸟。还有

  2、师生配合读4-5节。

  师:老师做小燕子,谁来读青蛙的话,和老师配合一下?

  师生合作朗读。

  师:青蛙哥哥,你睡一个冬天不饿吗?可别把身体饿坏了!

  生:不会的,我先吃得饱饱的,在泥土里睡觉,一点儿也不会饿。

  师:哦,这我就放心了。对了,这好像就叫做冬眠。

  生:对,对!

  师(面对大家):还有那个小伙伴和青蛙哥哥过冬的方式一样呢?

  生1:我,大狗熊。

  生2:我,小乌龟。

  生3:还有我,大蟒蛇。

  3、谁能像老师一样,做一只小燕子,去问问小蜜蜂?请两个学生读6-7节,理解冬天没有鲜花,蜜蜂是怎样战胜困难的。

  板书:青蛙 冬眠

  小燕子 候鸟

  小蜜蜂 巢穴里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小组中朗读,准备参加全班竞赛。引导:与好朋友说话怎么说?他们是用什么口吻说的?商量是什么样的口气呢?

  2、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比赛,及时评议。

  五、戴头饰表演。

  1、引导:燕子说话时会做什么动作?蜜蜂说话时会怎么样?青蛙有怎样?蜜蜂和燕子扇动翅膀样子一样吗?小伙伴们告别时会说些什么?(无需回答,可以师生同做。)

  2、戴头饰分角色表演。

  3、你们喜欢这三个小动物吗?为什么?(有礼貌,如称呼哥哥、姐姐;相互关心。)

  六、巩固练习。

  1、听写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阅读童话故事。

认识动物活动课件 篇17

  1、看看、猜猜黑白皮毛的动物,尝试了解辨别各种动物的花纹。

  2、亲近小动物,愿意和它们做游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奶牛、狗的叫声;对马、企鹅、熊猫、狗、牛有粗浅的认识。

  2、材料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一起捉迷藏森林里的许多动物要做捉迷藏游戏,请小朋友猜一猜它们都是谁。

  二、猜猜我是谁

  1、看,树后面躲着谁?

  播放课件第一页。

  原来树后面躲着斑马。

  再次点击课件第一页。

  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树后面躲着XXX。

  它有什么样的花纹。(一条一条的花纹)还有什么动物身上的花纹也是一条一条的。(猫、老虎)仔细观察斑马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一条白,一条黑)

  2、"听,谁来了?"播放课件第二页点击播放奶牛的叫声。

  "哞哞哞"是奶牛来了,学一学奶牛的叫声。

  再次点击课件第二页,同时点击播放奶牛的声音。

  说说奶牛身上的花纹,是什么颜色的?(一块黑,一块白,黑点点像块大石头)。

  3、"奶牛,奶牛,我来和你做朋友,你知道我是谁吗?"播放课件第三页。

  "汪汪汪,原来是斑点狗!"再次点击课件第三页。

  说说斑点狗身上是什么样的花纹,它和奶牛身上的花纹一样吗?(发现斑点狗身上的黑点小,奶牛身上的黑点大)。

  4、走路摇摇摆的动物来了,你们知道是谁吗?

  谁走路是摇摇摆摆的?(小鸭子、小企鹅)。

  播放课件第四页。

  哦!原来是企鹅摇摇摆摆地来了,学学企鹅走路的样子。

  再次点击课件第四页。

  引导幼儿观察企鹅后背是黑黑的,肚子是白白的。

  5、这里有一片竹子,猜猜谁最爱吃竹子?

  播放课件第五页。

  原来熊猫最爱吃竹子。

  再次点击课件第五页。

  重点观察熊猫哪些地方是黑黑的。

  三、找到啦!

  小朋友真能干,小动物们都被你们找到了。

  播放课件第六页。

  看,它们来了。

  多次点击课件第六页。

  一一出示斑马、奶牛、斑点狗、企鹅、熊猫。

  教师小结:它们都穿着黑色和白色的花纹的衣服,它们都是黑白皮毛的动物朋友。

  活动延伸: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还有哪些动物也是穿着黑白皮毛的衣服。

动物乐园美术课件 篇18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雕塑动物由基本形体入手,要抓住动物特征,确定动态,用加、减法,采用粘结、切削、刻、划等多种手法进行创作。

  2、技能目标: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

  3、情感目标:贯彻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珍稀动物,关注艺术,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

  教学难点:作品的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教学准备:彩泥、、剪刀、直尺、课件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想去动物园吗?

  放映录像,引导学生进入动物世界,观察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及特征。

  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动物世界。

  二、赏析探究。

  1、板书课题。

  2、教师出示一件用泥捏成的动物作品。

  3、你们来比较一下,泥捏的动物与真正的动物有什么区别?

  生:分析艺术作品中大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大象的区别;

  分析艺术作品中兔子、老鼠、长颈鹿等动物与现实生活中这些动物的区别。

  分析步骤:

  形状更夸张、更可爱;

  颜色更鲜艳;

  省略了动物的很多细节地方;

  抓住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

  4、观察老师制作:

  1)可以把动物的身体分成两大部分或整体制作身体;

  2)添加眼睛、耳朵、鼻子等细节部分。

  3)添加花纹,整理完成。

  5、在我国民间早就有了各种动物的泥塑作品:惠山泥人中的蚕猫。蚕怕鼠害,在养蚕季节,农民称泥猫为“蚕花猫”,买回去以保障一年一度的养蚕。从艺术上看,蚕花猫通体金黄并点缀着散笔绒毛,长长的胡子和大大的眼睛,生相给人一种机警敏锐之感,非常有特色。这件作品以有百年历史了。

  自主学习与探索。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圆雕作品的美感。

  因为首次制作所以,教师的师范起着重要作用,利用直观教学,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

  了解我国民间文化,增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创作表现。(第二课时)

  1、首先来作个热身操,搓一搓、捏一捏,让泥又软又有韧性。

  2、分小组制作。

  3、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制作方法。

  4、找找你还有哪些更好的表现花纹的方法?

  熟悉泥塑的基本方法。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时候。

  四、展示评价。

  1、全班同学收拾好桌面

  2、自由去参观同学们的作品。

  注意:用眼睛看、不用手摸。

  3、说说你最喜欢的作品。说出理由。

  4、小结:喜欢动物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爱护它们?

  培养表达能力,锻炼交际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渗透环保意识。

动物乐园美术课件 篇19

    教学名称:动物乐园

  教学目标 :

  1、 知识目标:参考动物乐园相关的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抓住动物乐园的基本特征,由基本型入手采用多种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

  2、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动物乐园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动物乐园珍惜动物的情感思想。

  教学重点:学习圆雕的基本知识,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

  教学难点:作品的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教学准备:课件、彩泥、牙签、小刀、剪刀等。

  学生收集关于动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1、谈话:我们的学校对面有个老邻居:动物园,我想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吧?那你知道那些珍惜动物哪?请说一说。

  2、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看录像。(大象、犀牛、斑马、长颈鹿)

  3、猜一猜:请一个同学表演动物特征,其他同学猜动物。

  4、欣赏艺术品 :现实中的动物与艺术的不同。欣赏泥人张的作品。

  5、欣赏学生作品:我们学生也能做出精美的作品。

  6、比较:绘画作品与泥塑的区别。

  7、探究:请学生研究是如何作的:

  ⑴复习:几种泥塑技法。

  ⑵变魔术:出示一个圆球,请同学看由一个基本型变出的各种动物

  8、学生参考自己和教师收集的动物资料进行创作。

  9、利用沙盘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评互学,找到自己不足回去加以改正。

  10、教育学生热爱和保护珍惜动物。

美术动物乐园课件 篇20

    教学内容: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教材《动物乐园》

    教材分析:《动物乐园》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教材中的课程,属于“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以“动物乐园”为课题强调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用雕塑材料直接进行基本形体——球体、半球体等形体塑造;揉、捏、切、刻、划、粘接等泥塑技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立体造型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审美评价能力,给予他们成功的自信;创设的“送动物回归大自然”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在体验中提高了审美,在实践中得到激情创造,而且深刻地认识到人类要善待动物,要保护自然环境和谐的重要意义,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正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时期。本课教学中,卡通可爱的动物造型深受学生喜欢,学生动手欲望强烈,但他们受身心发展限制,不一定能捏造出新颖、生动的泥塑作品,因此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观察、欣赏、对比、拆装、合作等多个环节,扩充学生思维,鼓励其大胆创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比、拆装雕塑动物等活动,学生明白了立体泥塑动物的制作要从基本形体入手,要抓住动物特征,采用切割、揉捏等技法创作。

  2、能力目标:

  在共同探究中明白了泥塑动物的制作方法,通过参考、借鉴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通过共同探究、共同创作,学生意识到要热爱生活,保护动物。

    教学重点: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

  教学难点:抓住特征表现出立体动物,作品力争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教具准备:橡皮泥或泡泡泥、泥塑作品、剪刀、小棍、牙签等材料。

    学具准备:橡皮泥或泡泡泥、牙签、小棍、剪刀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咱们先到动物乐园去转转(播放视频)。

  动物乐园里真是太热闹了,老师把几位动物朋友请到了我们教室,猜猜他们是谁?(展台表演)

  美羊羊:今天的天气真好啊,我要好好晒晒太阳??啊,不好了,灰太狼来了,他会吃了我的!

  小灰灰:美羊羊,你别害怕,我是小灰灰。

  手偶:是啊,是啊,你别害怕,它不是真狼,它是我们捏出来的。我们是谁,你猜出来了吗?------我们就是老师的手指头,我们不光捏出了美羊羊和小灰灰,还有好多动物呢!(展示动物)

  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双手捏捏可爱的小动物?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勤劳而又灵巧的小手捏捏小动物,创建一个动物乐园。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在体验中感知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二、合作探究,审美创新

  师:要想把动物捏好,我们要共同创四关,你们有信心吗?

  1、第一关:比一比

  出示羊、兔、乌龟、老虎、长颈鹿等动物的图片对比图,探究:捏制的动物与生活中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师:捏出来的小白兔与生活中的小白兔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生:颜色更鲜艳??

  师 ;捏出来的小猪与生活中的小猪在外型上有什么不同?

  生;外形更概括??

  师;蛇与鸡各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特点更夸张??

  师小结:泥塑动物

  造型-----概括、夸张、突出特点

  色彩------更加丰富、图案装饰更漂亮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动物形象特征,引领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与圆雕艺术

  作品的美,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提高审美意识。)

  2、第二关:想一想

  (1)以前我们捏过橡皮泥,你们都会哪些方法?

  揉、搓、切、捏、刻------

  今天,我要为大家展示一种新方法:“剪”把老鼠变成刺猬。

  还有很多方法等待我们大家去发现,大家一会儿制作时动动脑筋吧!

  (2) 以前我们制作过橡皮泥太阳,它与动物泥塑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立体的`。

  怎样去做立体的呢?我们进入下一关。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思维,挖掘更多方法创作立体动物。)

  3、第三关:赛一赛

  (1)小组比赛:拆一拆泥塑动物,再装一装泥塑动物,看谁动作最快?讨论一下完成泥塑动物需要几个步骤?

  学生总结:概括基本形----抓住特征------具体刻画-----美化装饰 (设计意图:学生在探究中明白了泥塑动物的制作方法。)

  (2)老师按照学生总结出的步骤想做一个平面大象,请学生找毛病。

  生:基本型是平面的,所以大象也立体不起来了。

  教师改正做法。

  师:瞧,小马虎本来要做大象,可是鼻子做的太短了,大象变成了小猪。 长鼻子是大象的什么?

  生:长鼻子是大象的特点。

  师总结:所以我们在做小动物时,一定要把基本形做立体,抓住小动物的特征,可不要让你的动物立不起啦呀,或是让大家认不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找毛病明白了立体基本型和抓住特征的重要性)

  (3)巩固知识

  老师这里做了一些动物,看看你会做吗?(出示泥塑小动物)

  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小朋友的作品。小朋友们把自己的作品放入了动物乐园,你想做吗?我们进入第四关。

  (设计意图:扩充视野,提高学生自我探究能力。)

  4、第四关:做一做

  说一说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动物?想突出它的什么特点?

  教师鼓励学生尽可能夸张动物的动作表情,让手中的动物更加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作业要求:互帮互助捏塑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让它到大自然中自由快乐的生活。相信在你灵巧的手下泥塑动物一定能跳起来,笑起来,活动起来。有没有信心?

  学生进行泥塑制作,教师进行巡视辅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泥塑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否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师生质疑解惑。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思维,丰富创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学习,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

  三、交流评价 感受成功。

  1、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请学生自评互评:我的动物叫什么名字,我想对它说??

  2、教师小结:

  动物乐园真热闹,各个动物来报道。

  小朋友们手真巧,捏的动物真是妙。

  朋友之间多友好,保护动物要记牢。

  大家记牢了吗?

  (设计意图:渗透环保意识,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审美评价能力,增强自信和体验成功的乐趣。)

动物笑谈的课件 篇21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本课"嗔怪""怪诞不经""大相径庭""神采奕奕""蹒跚"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圈、画重要词句,体会文章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

  4.体会作者对动物的热爱,感受科学工作者的专注忘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圈、画重要词句,体会文章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动物的热爱,感受科学工作者的专注忘我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1.圈、画重要词句,体会文章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

  PPT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这自然是一些外地来的观光客,他们大概为眼前的景象吓得呆了,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至于那些小鸭子,那些叫人一看就明白原委的小鸭子,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你叫那些观光客怎么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呢?

  ——这段文字节选自课文《动物笑谈》

  二、简介作者

  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三、合作学习一,识字写字

  1、组内学习课后字词:会读、会写

  2、当堂默写字词

  四、自主学习,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自己默读全文,思考,文章谈论了和动物有关的什么趣事、笑话?

  明确:

  (1)带小鸭子在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惊叹了观光客;

  (2)在艾顿堡火车站模仿大鹦鹉的鸣叫唤回黄冠大鹦鹉;

  (3)可可咬掉了父亲身上的扣子,并整齐地排在地上;

  (4)可可把整棵树都缠上鲜艳的毛线。

  2、总结文章的结构:总——分

  五、合作学习二,品味语言,模仿表演

  1、寻读课文,找出你觉得诙谐幽默的语言加以品味。

  我喜欢课文第 节的 ,因为

  2、按要求模仿表演

  场景一:

  水鸭妈妈带着小水鸭在草地上爬着

  要求:

  1、鸭妈妈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学母水鸭的叫声

  2、小水鸭一边叫,一边跟着走

  场景二:

  水鸭妈妈带着小水鸭在草地上爬着,突然站起来

  要求:

  1、鸭妈妈站起来,仍然叫着

  2、小水鸭,不动了,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超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

  场景三:

  水鸭妈妈带着小鸭子在草地上爬着,突然不继续叫唤

  要求: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

  六、合作学习三:探究作者形象

  文章中所写的作者劳伦兹那些看似古怪的行为,你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1、热爱动物;

  2、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七、拓展延伸

  说一说你和小动物的趣事

  教师补充:

  一天,我的姨妈们和几个相熟的老太太一起在我们家的走廊上喝茶,她们围着一张很大的圆桌子坐着,桌子中央放了一浅碟很细的糖粉,这只鹦鹉打外面飞过,俯冲而下,发现四周都是陌生的面孔,突然像个直升机一样掠过桌面,一转身就不见了,糖粉经它这么一来,也不见了。只见桌子四周却坐了七个涂满了糖粉的老太太,脸上像麻风病人一样白得像雪,每个人的眼睛都闭得好紧,实在是"美极了"!

  八、推荐阅读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一个魔戒,所罗门王戴着它,就能够听懂鸟兽鱼虫的语言。劳伦兹借用这个传说,给世人"谈谈动物的私生活",写了一系列科普作品,《所罗门王的指环》是最受欢迎的一部,课文《动物笑谈》是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

  课后阅读书籍《所罗门王的指环》

  九、总结课堂

  本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讲述了四个有趣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动物的热爱以及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十、布置作业

  请以"我就是那只 "改写课文。

  要求:

  1、补全题目:可填"水鸭子"或"鹦鹉";

  2、可合理想象;

  3、不少于600字。

动物笑谈的课件 篇22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批注,用学写批注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能流畅的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特色的看法。

  2.交流批注结果,对批注进行再批注,品味文章风趣幽默的语言。

  3.在感受风趣幽默语言风格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研究者专注忘我的工作热情以及对动物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默读文章,运用互评批注的方式,品味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风趣幽默的特点,形成表达完整的语段,并能够独立按要求做批注。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默读法、赏读评议法、读写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学。

  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通过默读和评价批注来完成的。

  2.在修改批注环节,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读写结合,形成完整语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预习交流

  导语: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自古以来人和动物之间就有很多难忘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

  同学们课下已经完成预习,读完文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一:学生从阅读的整体感受谈起,认为文章好玩,读起来很有意思。

  教师引导:抓住题目文眼“笑”字,统领全篇。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理解题目含义。

  预设二:学生从感兴趣的事件说起,讲述文章中的趣事。

  教师引导:把复述变为概括,在此基础上,概括文章中另外三件趣事。

  第一件:我一个大男人,屈膝弯腰低头,爬在草地上得意的学鸭子叫,吓呆游客。

  第二件:我发出如杀猪般嚎叫,唤回高空中的可可,四周的人脚下生根似的定在那里。

  第三件:可可咬掉父亲身上的所有扣子,整齐排放,父亲抓住裤腰,大声咒骂。

  第四件:可可把毛线团缠绕在柠檬树上,令家里来的客人惊诧不已。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快速概括趣事,理清文章思路。

  (二)借助批注,理解内容

  《动物笑谈》中作者行为令人捧腹,动物故事同样逗乐,语言表达更增加笑点,下面我们一起借助批注,走进文本,品味笑谈之趣。

  借助批注提示,用做批注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1.以112页批注提示为例“写鹦鹉的调皮,仿佛是在写一个孩子,分明带有感情。”借助批注,发现提示词(调皮、感情)。

  2.回归文本,确定关联语句。

  3.理解情感,形成新批注。

  预设:学生从第19段内容进行理解:可可似乎很清楚那一团团柔软的毛线是干什么用的,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它总是蹿得高高的,然后就绕着我们屋子前面的柠檬树有规则地打起转来。

  批注:作者运用“一口咬住”“飞”“打开”“蹿”“打起转”等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描写出可可围着柠檬树绕线团的熟练敏捷,“总是”体现可可喜爱这种玩法,乐此不疲,调皮的样子跃然纸上。作者讲述可可的游戏本领,言辞中有一种如对自己孩子般的宠爱欣赏,充满自豪。

  【设计意图】借助批注提示,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自己能够独立批注,形成语段。

  (三)评价批注,提升认识

  对课旁批注进行再批注,能评价探究,理解中心。

  1.以107页批注为例:“逗笑”“怪诞不经”“疯子”,这位动物观察者会有怎样奇怪的行为?组内互评,完成批注内容。

  2.组内探究,给课文的批注再追问出一个问题。

  (预设:他为什么这样做?他真的疯了吗?你认可动物观察者的行为吗?为什么称自己是“怪诞不经”“疯子”呢?)

  3.追问的问题交流,讲清楚追问的问题答案。

  4.预设对批注的完整作答。

  预设一:奇怪行为是我一个大男人,屈膝弯腰低头,爬在草地上得意的学鸭子叫。我认为作者的行为疯狂,场面逗笑,这种所谓的“疯子”举动其实是为了探求真理,是出于对科学工作的痴迷热爱。这种亲身实验,忘我投入的科研精神真令人敬佩!“怪诞不经”“疯子”这种调侃式的自我解嘲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使语言更风趣。

  预设二:奇怪行为是我发出如杀猪般嚎叫,呼唤高空中的可可,四周的人脚下生根似的定在那里。在大庭广众之下模仿高难度的杀猪般的叫声,还要面临可可是否听从召唤的风险,面临人们的质疑不解,作者内心的犹豫、顾忌让人感同身受,令人发笑。我认为作者大声呼叫的行为在人们眼中着实怪诞,但他对动物可可的热爱令人佩服,他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设计意图】做批注,不仅理解课文内容写了什么,更要学会对内容进行评价,进而感受作者对科研工作的热爱和投入。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本节课在交流评改中,既学习了写评注,又品味了课文语言生动幽默的特点,幽默一笑之余,更感受到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专注忘我,感受到动物对人类的信任是来自于人对动物的喜爱和尊重,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尊重热爱动物。

  1.自主阅读,给文章再做两个批注。

  2.课外阅读《所罗门王的指环》 。

小动物唱歌课件 篇23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聆听,学习《小动物唱歌》这首歌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2.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声音,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声音有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p,并能正确运用到音乐中。

  3.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为学生积累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素材,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

  1.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2.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歌表演。

    教学难点:

  1.把握歌曲中的强与弱。

  教学道具:

  PPT、碰铃,三角铁等乐器、各种小动物头饰、钢琴。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小雨沙沙沙》,师生一起演唱。创设春天到了,出游情境。

  师:同学们,春姑娘来了,外面的世界多美好,今天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大森林里参加一个舞会呢?

  生:想。

  二、学唱歌曲,了解强与弱。

  师:看,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玩的多开心啊,听,他们正在唱歌呢。(播放歌曲《小动物唱歌》)。

  师:同学们想不想加入它们呢,可不要着急,森林之王发话了,想要进入舞会,得需要通关密码呢。瞧,老师把密码给带来了。

  出示节奏:2/4 X 0 X 0 | X X X 0||

  学打节奏

  师:瞧,大门打开了,歌声又传来了,仔细听,是谁在唱歌?

  再听音乐,回答问题

  生:小狗和小猫在唱。

  师:想加入它们吗?

  生:想。

  师:那我们就快来学习它们的歌曲,加入它们吧。

  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真动听,谁想自告奋勇当咱们班的小百灵鸟领着大家唱一下?

  学生领唱。

  师:看,森林里小动物也听到我们悦耳的歌声,向我们招手了,但森林之王又发话了,同学们,我们的歌声里还有一个秘密,你能找到吗?

  老师进行范唱,着重强弱的表现,引导学生发现曲子中的强弱。

  生:小猫的叫声第一次声音大(强),第二次声音小(弱)。

  出示音乐中f表示强,p表示弱。

  师:既然你们已经发现了秘密,你能模仿一下吗?

  学生用声音表达强弱。

  师:同学们已经会用自己的歌声表现强弱了,那你们能用各种乐器表现出强弱吗?用你身边的乐器试一试吧。

  学生用乐器表现强弱,并展示自己乐器的强弱。

  师:同学们真棒,歌曲中的秘密被我们找到了,现在就用你手中的乐器为我们伴奏吧。

  钢琴伴奏,演唱歌曲。学生乐器伴奏。

    三、创编歌曲,进行歌曲表演

  师:同学们,森里王国可是个大家庭,瞧,我们光顾着和小猫小狗玩,其它小动物可着急了,你想邀请谁和我们一起玩呢?

  出示小鸭子,小羊等动物,引导学生创编歌词,进行歌表演。

    四、引导总结,提升情感

  师:同学们,今天在森林里王国里玩的开心吗,天下无不散筵席,我们就要离开了,你想对我们的小伙伴们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下课

  播放《小雨沙沙沙》

  师:同学们,春天是如此美好,让我们珍惜这美好时光,多到大自然中去,和小动物们成为好朋友,好吗?下课,同学们再见。

小动物作文课件 篇24

  一、教学目标:

  1、能把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它的活动情况有条理地写下来,

  小动物作文教案

  2、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情趣。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谈话揭题。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说明理由。

  同学们见过许多动物,有天上的鸟,地上的虫,还有水中的鱼;有动物园里的猴子、大象,还有家里养的小狗、小猫等。今天,我们就来写写自己最熟悉、喜欢的一种动物。(揭题)

  如果让你写,你会写些什么?

  2、学习课文,明确习作要求。

  (1)自学课文,思考:这次习作训练的任务是什么?

  (2)交流:关于这次习作任务,你明确了什么?

  3、交流准备写什么动物,用一两个词说说它最大的特点。(如活泼的金鱼,忠实的狗,调皮的猴,美丽的小鸟等。

  小结:每种动物的特点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动物,也有不同的特点。同样是猫,有的调皮,有的温顺,有的懒惰。我们一定要仔细观察,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

  4、指导介绍动物的外形。

  (1)指名介绍动物的`外形特点。评议重点是:是否观察有序,是否抓住特点。

  比较①嵌着一双大眼睛。

  ②桃子形的脸上嵌着一双机灵的大眼睛。

  小结:作者按从全身到各部分,从上到下的顺序,用“桃子形的脸、机灵的大眼睛、毛茸茸的身子、红红的屁股”等词语写出了猴子的外形特点。

  5、指导介绍动物的活动。

  (1)你重点观察了动物的什么活动?(如吃食、睡觉、玩耍、洗澡等。)

  (2)在四人小组里介绍动物的活动情况。

  (3)讨论:要有条理、有重点地介绍动物的活动,有哪些困难?

  (4)阅读《猴子吃食》,讨论作者是分那几步把猴子吃食写清楚的。

  小结:只要将动物活动的全过程分成几步,用准确的词语描写动作,就可以把它的活动情况有条理地写下来。

  (5)仿照板书,根据各自观察的情况列出提纲。

  (6)指名看提纲介绍动物的活动情况,评议修改。

  评议重点:①是否分几步。②用词是否准确。

  第二课时

  1、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2、习作讲评。

  (1)评议重点:

  A、是否抓住了动物的外形特点。

  B、是否写出了动物的动作情态。

  (2)评改步骤:

  A、挑选初稿中描写动物外形较精彩的片段,让小作者朗读,大家欣赏后讨论:这段好在哪里?

  B、挑选初稿中动作情态写得不具体的片段,集体讨论修改。

  C、同桌根据评改重点互相评议。

  3、交流自己课外书上写得好的精彩片断,述说说好在那里?

  4、修改后眷抄。

动物的尾巴课件 篇25

  1.在猜猜、想想、找找、说说的过程中知道动物尾巴的各种功能

  2.能够仔细观察并大胆想象。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提前了解一两种常见的动物尾巴的功用

  2.动物图片

  3.视频:动物尾巴作用

  4.幼儿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回忆游戏,激发兴趣

  二、观察动物尾巴的特征

  1.师:动物身上都有一条尾巴,它们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看一看。

  2.出示一些动物图片,观察尾巴特征

  3.教师小结

  师:动物的尾巴有的粗有的细,有的长有的短,还有的上面有不同的图案,这么神奇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4.个别幼儿猜猜

  三、了解动物尾巴的特征

  1.播放录像,了解尾巴的作用

  2.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动物?它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3.个别幼儿说说

  4.教师小结

  原来动物的尾巴有不同的作用,有的可以保持平衡,有的可以掌握方向,有的可以用来帮助逃跑,还有的可以用来报警、储存脂肪……它们的尾巴用处真大。

  5.拓展思维

  师:你还知道其他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吗?

  四、游戏:找尾巴

  1.讲解游戏要求

  2.幼儿寻找动物朋友的尾巴

  3.个别幼儿上前介绍

  师:你给动物朋友找到尾巴了吗?它的尾巴是怎样的?有什么作用?

  4.师小结

动物笑谈的课件 篇26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

  2.对批注进行再批注,品味文章风趣幽默的语言。

  3.感受科学研究者专注忘我的工作精神以及对动物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默读文章,运用互评批注的方式,品味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风趣幽默的特点,形成表达完整的语段,并能够独立按要求做批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进入初中后,我们的阅读质量有了飞跃性的提升。看到大家越来越多地沉浸在书香之中,老师非常欣慰。周末期间,很多同学都阅读了《所罗门王的指环》一书,现在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读书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白板操作)生简要介绍:

  1.作者劳伦兹;

  2.《所罗门王的指环》;

  3.精彩片段朗读和赏析。

  这个片段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其实这本书里有意思的片段非常之多,我们的课文亦取自此书的精华之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动物笑谈》吧!相信大家会有更深的了解和体会!

  二、阅读课文,提出问题

  1.请大家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并思考:要学好这篇课文,我们需要弄清楚哪些问题呢

  (6分钟,生阅读勾画课文)

  2.生根据阅读及理解的情况,自主提出需要学习的问题。

  (经过开学以来的学习,以学生自学能力,大致提出的问题类型应该是围绕“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和“为什么写”这几个板块。)

  3.生提出问题,师当堂板书:

  生1:本文的题目----动物笑谈如何理解

  (由于该题目比较简单,学生已可以回答,所以直接提问并明确《动物笑谈》的题目含义——谈论与动物有关的趣事,及题目的作用。)

  生2:劳伦兹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

  生3:文章写了哪些趣事

  生4: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生5:作者是怎么写这些与动物有关的趣事的

  4.整理排序:我们应该先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

  明确:先解决生3的问题“写了哪些趣事”——应先分析“写了什么”,再考虑其他。

  三、问题化学习:概括事件

  1.迅速阅读文章,概括“有趣的场景”。

  要求:

  (1)语言准确简洁;

  (2)突出“有趣”。(生速读勾画,师巡视指导。)

  2.生分别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四个有趣的场景。师适时点拨引导,生相互补充。

  明确:学母水鸭叫声,屈膝爬行;

  为唤回可可,在公众场合模仿鹦鹉难听的鸣叫声;可可咬掉老教授身上的扣子,整整齐齐各排一堆;可可把鲜艳的毛线缠到门前的柠檬树上。

  3.思考:作者对于这四个场景,用的篇幅笔墨是一致的吗明确:有详有略,作者根据行文的重点和主旨决定详略。

  四、问题化学习:品味细节

  1.接下来解决哪个问题为什么

  明确:应该学习“作者是怎么写这些与动物有关的趣事的”——进一步应解决“怎么写的”。

  2.作者是如何活灵活现地展现这些有趣场景的明确:细节描写

  3.自主学习:再读课文,寻找喜欢的细节描写,并进行品味赏析。

  4.小组讨论交流及展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以同桌合作的形式,共同赏析,分享交流成果。

  (约三对学生上来合作读、赏喜欢的细节,并操作白板进行批注。)

  五、问题化学习:语言风格

  1.能活灵活现地展现有趣的场景,作者自身的语言素养也是功不可没的。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劳伦兹的语言风格。微课:劳伦兹的语言风格

  明确并板书:清晰干净、生动传神、富有幽默感。

  2.针对他语言的诙谐幽默,你还能找出文中的其他语句来进一步证明吗

  六、问题化学习:探究作者及拓展延伸

  1.不管多么尴尬的场面,作者都能一笑置之。什么样的作者才能写出这样生动而幽默的语言

  解决最后一个问题:劳伦兹是个怎样的科学家从哪看出生思考并明确:热爱动物、献身科学

  2.思考:学习本课,我们可以受到什么启发

  明确:我们要平等对待和尊重其他生命。越走近自然,才会越热爱和敬畏自然。

  在这一点上,劳伦兹的体会是最深刻的。3.生齐读劳伦兹的话:

  “你对大自然知道得越多,就会更深刻、更持久地为它的真相所感动。”

  ——康拉德·劳伦兹《所罗门王的指环》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的梳理和回答,学会了概括内容、品味细节,并由文及人,探究了作者的语言风格和精神境界,还收获了思想启迪。希望大家今后都能以这种问题化探究的形式来走进每一篇课文,相信一定会有更长足的进步!

  八、课后作业

  1.课后练笔:写一个与动物相处的场景(模仿劳伦兹的语言风格)或写写本课的读后感。

  2.拓展阅读:《所罗门王的指环》

动物笑谈的课件 篇2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悟课文,品味课文诙谐风趣的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

  训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关心动物、热爱动物的情感;学习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品味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感受文章的幽默效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飞禽走兽,鸟兽虫鱼,无一不是大自然的精灵,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无一不是与人类共同生存的朋友。只有拥有一颗博爱之心,善待动物,师法自然,从动物身上汲取生存的智慧,才能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一切,更好地认识和完善人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奥地利动物行为家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学习动物和人类之间的趣事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用一个词概括全文的感情基调。

  明确:笑谈。

  (2)简述文章内容。

  明确: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发生的一些趣事:匍匐在草丛里学母水鸭的叫声,带着一群由人工孵卵器养出的小凫;在众目睽睽下“我”学大鹦鹉的叫声,把它从遥远的空中唤到自己身边;大鹦鹉“可可”咬扣子、缠毛线的恶作剧。

  三、合作探究

  1.文章写了“我”在研究动物行为时的一些趣事,谈谈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学生自由畅谈,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读完课文,你是不是也觉得很好笑呢?探讨一下你对这篇文章内容的看法。

  (1)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的“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他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由此产生喜剧的效果。

  (2)可爱的动物们有时像捣乱的孩子一样搞恶作剧,让人生气之余也忍俊不禁。

  四、重点赏析

  1.如何理解“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这句话?

  明确:科学工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有时为了真理的探究,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与动物们打成一片。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本文与《老人与海鸥》,你认为哪一篇文章更感人?

  (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强求一致,言之有理即可)

  明确:这两篇文章都写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但情节差别较大。《老人与海鸥》表达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海鸥对老人震撼的情。本文作者笑谈动物,写出了在研究动物过程中发生的趣事,抒发了对动物的热爱。

  六、总结反思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以谈谈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动物的伤害,让我们共同保护人类的好朋友。

  七、布置作业

  请掬起你脑海里那思维的浪花,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你与动物之间有趣的故事。

动物笑谈的课件 篇28

  教学目标

  1.感知故事情节,感受到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2.品味文章通俗易懂,而且生动活泼的诙谐语言的魅力。

  3.从对于动物行为的冷静观察和炽热描述中,感受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从对于动物行为的冷静观察和炽热描述中,感受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

  2.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及评注的读书方法。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小说常识和自学能力,能自己搜集资料并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感性认识较强,但理性分析不足。本文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学生很容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就是对小说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还需老师引导完成。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下面介绍一位人物,大家猜猜他是谁。他是当今最杰出的博物学家之一。研究对象是鸟类和鱼类,曾有人称他为现代的法布尔,因为他不仅像法布尔那样,用别具一格、魅力十足的语言提供了大量新事实和新发现,而且还在动物思维与行为的基础原则和理论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他是动物行为学的开山祖师,197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他向一般大众描述动物行为的生花妙笔,通俗有趣,流传最久,最为脍炙人口,被誉为所罗门王散落人间的“指环”。

  康拉德劳伦兹。

  对,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康拉德劳伦兹先生的《动物笑谈》,看他是如何与鸟成为好朋友的。

  二、交流资料

  同学们都查找了有关本课作家、作品等的资料,请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训练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是自主获取知识的表现)

  作者简介:劳伦兹是奥地利著名动物行为学家,也是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始者。由于其对动物行为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灰雁的四季》《狗的家世》《攻击的秘密》等多部作品。在他的深刻观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读者可以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

  《所罗门王的指环》是著名科普作家、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获得者劳伦兹的经典科普著作。本书将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巧妙结合,将读者大众引入有趣的动物行为学世界,作者通过介绍斗鱼、水鼩、寒鸦等动物的生动故事,使人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认识到动物行为学的意义所在。

  为什么书名叫《所罗门王的指环》呢?劳伦兹说:“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而他却需要借助一枚指环。这事我也会,虽然我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但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这点他就不如我啦!活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诉说至美至真的故事。大自然的真实面貌,比起诗人所能描摹的境界,更要美上千百倍。”

  三、速读课文,说“笑谈”

  快速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我”与动物之间哪几件“笑谈”?

  四、合作欣赏,品“笑谈”

  作者是怎样把小水鸭和“可可”写得如此可爱的呢?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你最喜欢哪一段,找出来,把你的感受、你喜欢的理由写在书的扉页;再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地品味。(老师准备了合适的音乐,给朗读的学生配乐;先小组朗读,然后全班展示。)

  五、质疑探究,议“笑谈”

  再读课文,思考:

  1.作者“逗笑”“怪诞不经”“疯子”般奇怪行为表现出作者的什么精神?

  2.质疑:对文章的某个句子的理解、文章内容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小组合作、探究质疑,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3.通过学习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就“关爱动物”这个主题,谈谈你自己的感悟。

  (学生分组讨论,师作总结。)

  小结:是啊,因为关爱,鸟与人变得亲密、友好。因为关爱,让鸟与人彼此心灵沟通,真情相融。关爱是一把火,能融化心中的冰;关爱是一缕缕阳光,普照万物,使自然更美,人类更美——只有释放关爱,人与动物才会更和谐。

  结束语:

  瞧,这又是另一幅美丽的画面。有这样一个法国小姑娘,她出生在非洲,在丛林里长大,把大象视为哥哥,和小豹子一起甜蜜入睡,与鸵鸟共舞……这不是童话,这是全球畅销书《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为我们讲述的法国小姑娘蒂皮和非洲野生动物交朋友的真实故事。就让我们带着《动物笑谈》给予我们的启示去读读这本书。我们栖息的地球是如此美好,我们祈愿让真诚的关爱充满生活的每个角落,让关爱之情流淌于万物之间!

  【板书设计】

  动物笑谈“我”学鸭子叫和行走“我”车站学鹦鹉声呼唤“可可”“可可”咬下父亲的衣服扣子“可可”将母亲的毛线缠在树上关爱动物和谐发展

动物笑谈的课件 篇29

  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与动物相处的趣事。

  能力目标

  学习第一人称叙事手法,体会衬托手法的作用。

  情感目标

  爱护动物,学会和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对于动物来说,人类就是它们的“神”。人类的周围,生存着一百多万种形貌千差万别,本性良莠各异的动物,它们既是人类征服、驱遣、利用的对象,同时又是这个世界生态链环上的重要角色。亿万年来,这些动物从野生到与人类和睦相处,生活在人类周围,为人类所支配,为人类所熏陶,于是,它们身上也有了“人性”,,有了感情。作家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动物,通过不断的艺术再现,在他们的妙笔下,动物已成为社会和时代的一个特殊的侧影,成为感情的化身和人性的体现者。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动物笑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妙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2.课文写了黄冠大鹦鹉“可可”哪三件趣事,其中哪一件给你印象最深?第一件:在艾顿堡车站,“我”对前来寻找我的鹦鹉可可大声喊叫;第二件:鹦鹉可可把父亲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来;第三件:鹦鹉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

  示例:喜欢第三件趣事,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可可的聪明,淘气,像个淘气顽皮的小孩,惹人喜爱。

  3.作者和动物们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的?试结合课文做具体说明。

  示例:小鸭出壳后,我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这些小鸭子就一点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和小鸭们打成一片,成为小鸭们的朋友。

  目标导学二:自由朗读,品味语言

  1.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而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示例一:那天一直到我把工作做完,才发现村里的大街上已经挤满了人,他们惊愕的神情与那堆观光客在栏杆上的表情一样。如果这时我把衣服脱掉,再向他们解说一番,相信他们会明白原委;但是这样做那些鸟就会认得我了,失了我化装的原意。所以我只友善地向大家摇了摇尾巴,然后很快地从阁楼的天窗消失。

  分析:这处心理描写交代了“我”不向他们解说一番的远原因,从这里我们看到作者以动物研究为趣,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之中。

  示例二:“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我怎么办?该不该喊它一声呢?”

  分析:表现出作者与大鹦鹉朋友式的相处时对鹦鹉的关心。

  2.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赏析:使用拟人的修辞,赋予小鸭子以人的灵性,写出了它们可爱的情状。

  (2)1.浏览课文,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相处的方式

  示例一:亲近动物,才能取得动物的信任;

  示例二:了解动物的习性,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

  示例三:用童趣的眼光去看待动物,你会发现动物的美。

  2.为了探求真理,作者不惜放下人类“高贵的身段”与动物打成一片,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态度?

  作者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对此具有忘我的精神,献身精神,专注于科学研究。

  【教学备注】

  ‖教学提示‖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找中心句是最好的方法。

  ‖教学提示‖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至于第二问,学生可以见仁见智,答案不求统一。

  ‖学法指导‖

  本文心理活动描写较多,从文中任找几处,适当分析即可。 ‖学法指导‖赏析修辞句的答题格式为: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提示‖

  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

  ‖教学提示‖

  文中体现作者专注于科学研究的语句很多,教师可引导学生把这些语句找出来,然后加以概括。

  三、板书设计

  动物笑谈

动物笑谈的课件 篇30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知识,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来展示人物个性、表现主题的写法。

  3、培养热爱动物、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和勇于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知识,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来展示人物个性、表现主题的写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读:《两只老虎》

  (二)课前预习必备——生字词的学习积累:

  嗔(chēn)怪——对人表示不满。

  怪诞(dàn)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神采奕奕(yì)——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蹒跚(pān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三)课文内容简析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指明了“逗笑的主角”是观察者自己。

  问: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

  第二部分(2—19)具体记叙我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第一层(2—9)写“我”与水鸭子的趣事;

  第二层(10—19)写我与可可可的趣事。

  (四)文本归纳——中心

  文章通过记叙“我”和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生动地描绘了“我”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和平共处的生活情境,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爱心和渴望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心情,以及对动物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同时也梯子案例作者可贵的探索精神。

  (五)板书设计:

  一、开篇点题,观察者自己

  《动物笑谈》

  二、具体记叙我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六)布置作业

  1、学习积累生字词;

  2、练习册。

【动物课件】相关文章:

【荐】小学美术的课件16篇07-25

小学课件音乐(16篇)07-28

小学书法课件(17篇)07-28

【荐】小学松鼠课件9篇07-29

小学教案课件(15篇)07-31

小学生感恩课件(8篇)07-31

初中定语从句课件(6篇)08-01